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对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祎君  吕厚荃 《作物学报》2022,(6):1537-1545
随着气候变化,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的农业气象灾害呈现出多发和频发的态势,为了解这种变化对当地春玉米生产的影响,本文引入通径分析法,探讨该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春玉米产量的直接影响或协同影响及其程度,进而在实际生产中更好的趋利避害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结果发现,农业气象灾害可以解释50%左右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的波动,且影响春玉米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已经从过去的冷害转变为干旱;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影响春玉米生产的主要因子由热量条件转换为水分条件,干旱已成为威胁春玉米产量的首要灾害。分省来看,影响辽宁春玉米产量的农业气象灾害,按照影响程度排序为干旱、洪涝和风灾;影响吉林春玉米产量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为干旱和洪涝;影响黑龙江春玉米产量的农业气象灾害,按照影响程度排序为干旱、洪涝和风灾。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影响其玉米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也有所差异,黑龙江除风雹灾害影响大于其他两省外,水旱灾害的影响均弱于辽吉,风雹灾害局地性强,影响范围有限,因而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远不及水旱灾害,黑龙江玉米生产稳定性较高,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对东北地区在具体研究中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2.
玉米在东北地区是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一种重要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而在播种和收获玉米的整个过程中,玉米产量受气象条件的影响程度较大,尤其是气象灾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为使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一定要深入研究玉米种植的适宜气象条件,制定有针对性的种植方案,掌握影响玉米产量的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为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西部地区自然灾害对玉米产量影响及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产量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情况,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05-2017年自然灾害情况、玉米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情况,分析气象灾害影响和减产情况.结果表明:旱灾造成的内蒙古受灾面积占到70%以上,灾害发生频率最多、产生影响最大,且旱灾导致2009年玉米单产水平为近年最低.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4个地市的23...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是实现农田信息快速获取的重要手段,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农作物受害的面积及监测灾害发生程度,对于灾害的评估与及时救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阐述了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在当前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对国内外不同农业气象灾害的遥感监测方法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贺晨昕 《种子科技》2023,(8):133-135
澄城县地处渭北高原东北部,春玉米是澄城县主要农作物之一,容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文章对澄城县近几十年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而列举出对春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以便为澄城县春玉米生产规避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气象灾害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灾害评估是一项新型研究课题,特别是多年生果树作物,由于实况调查观测资料极少,许多自然灾害机理尚不明确,评估工作难度很大,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工作仍然处于探索和研究的起步阶段。进行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气象灾害评估研究,可为果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果业管理部门防御或减轻气象灾害对果树生产的危害,制定救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和风险原理,确定了天水渭北旱山区、渭河河谷川区和关山区3个不同小气候类型区,影响梨树产量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构建了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天水3个不同小气候类型,影响梨产量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以初春3月干旱、伏期7月干旱和花期4月低温冻害最为严重。评估有灾(包括小灾、中灾、大灾、特大灾)年份18年,评估准确率94%。其中,中灾和大灾评估准确率达100%,评估准确率较高,评估效果比较理想,可为多年生果树气象灾害评估研究提供参考,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玉米在我国种植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是国内粮食种植三大作物之一。玉米具备较强的耐寒性,可以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然而,玉米种植会受到气象环境的影响,恶劣的气象环境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玉米对气象环境条件的需求以及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大程度提高种植玉米作物的产量,避免气象灾害对玉米生产影响。  相似文献   

8.
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会舸  李杨 《种子科技》2019,(2):16-16,19
气象因素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气象环境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气象灾害多发的年份会使得农作物大量减产及种植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生产的进步。玉米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光照、水分及温度等条件,任何一个条件的不足都会使得玉米生产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气象灾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玉米种植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9.
伍明帅 《种子科技》2022,(11):133-135
我国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类型的气象灾害,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此,应加强对气象灾害的分析和研究,提高玉米在种植过程中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文章以玉米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出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遥感光谱技术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作物产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经济信息,关系着国家和区域粮食安全,对农业规划布局、政策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作物遥感估产主要包括作物识别和产量评估2项主要环节,文章通过总结农作物遥感识别与产量估算的研究现状,以其依据的特征不同、针对的目标不同对现有的作物识别分为2类进行总结;根据数据源与评估模型原理的区别将现有作物遥感估产方法总结为4类,对其方法、原理和应用要点进行总结,讨论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势和仍需完善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河套灌区玉米生长农业气候条件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河套灌区临河、乌拉特前旗、准格尔旗及土默特左旗4个站点1984—2011年生长发育期观测数据,198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和玉米产量资料,利用相关统计分析建立发育期时长、气象因子与玉米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河套灌区玉米农业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诊断,得出结论玉米高产与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分不开的。同时运用多元积分回归的方法,对河套灌区玉米生长农业气候条件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河套灌区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气温、日照对产量的影响效应,分析表明:4月下旬—5月上旬、7月中旬—9月上旬是玉米对热量需求的2个关键阶段,此时光照条件基本满足生长需求,而气温略高并占主导地位;5月中旬—6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下旬2个阶段日照时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呈正效应,在历年均值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气象单位,玉米分别增产2.6、4.1 kg/(hm2·h)。  相似文献   

12.
主要农业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辽宁农业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利用辽宁省1980—2010年粮食总产及1996—2005年农业灾害资料,分析了辽宁各地主要农业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雹灾害、霜冻灾害和病虫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农业灾害的发生,粮食总产与受灾程度呈周期性波动,受灾程度与对应年份的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 P<0.01)。从时间序列来看,1989、1994、1997、2000、2001年辽宁受灾程度较高,受灾面积均超过2.5×106 hm2,成灾面积超过1.3×106 hm2。2004—2008年灾情有所缓和。从农业灾害的空间分布来看,农业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辽西地区。按农业灾害强度大小依次为:辽西地区,辽北地区、辽南地区、辽中地区及辽东地区。各类灾害中以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和风雹灾害影响较大,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三者所占的比重为78%~98%。  相似文献   

13.
2001—2012年河南省夏玉米产量变化及生长季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近年来河南省夏玉米产量变化及其与生长季(6—9月)灾害性天气发生规律的关系,统计了2001—2012年河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夏玉米总产、单产和种植面积,同时利用河南省不同纬度18个台站2001—2013年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分析了夏玉米生长季6—9月不同气象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近年来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为干旱、渍涝和风灾;玉米总产的增加主要在于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单产水平一直处于5550 kg/hm2;玉米生长期,特别是灌浆期(8月)遭受阴雨寡照(低温)、高温干旱是造成玉米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倒伏导致减产主要是在玉米灌浆中后期(8—9月)遇到大风灾害性天气。加强在玉米抵御自然灾害性天气能力方面的研究,是提高玉米单产和全面提升玉米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适宜的春玉米播种期,合理安排春播生产,利用内蒙古1961—2016年气象资料和玉米主产区农业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56年地温和霜冻变化规律,并以10 cm地温稳定通过8℃、9℃、10℃、11℃、12℃初日分别作为玉米播种指标,通过计算不同界限温度下玉米出苗后霜冻概率阈值,确定适宜的玉米播种指标和播种期。结果表明,56年来内蒙古地区10 cm地温稳定通过8℃初日大部地区提前2~20天,玉米春季霜冻结束日期提前3~20天;适宜采用10 cm地温稳定通过8℃初日作为玉米播种指标的地区有扎兰屯市、突泉县、松山区和准格尔旗,科尔沁区适宜采用9℃初日,土默特左旗和临河区适宜采用11℃初日,凉城县适宜采用12℃初日作为玉米播种指标;根据适宜土壤温度指标计算出内蒙古各地区春玉米适宜播种期在4月6日—5月3日,比目前的实际播种期普遍提前8~22天,可以适当选择生育期略长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农业灾害情况及防灾减灾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安徽省主要农业灾害发生及分布情况,探讨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为实现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提供依据。以1978—2012年安徽省农业灾情及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等数据为依据,分析农业灾害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安徽省水灾、旱灾、风雹灾、霜冻灾等主要农业灾害发生及分布规律,并提出防灾减灾对策。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频发,1991、1998、2003年受灾面积较大,总体上粮食总产呈增加趋势,农业气象灾害受灾及成灾面积与粮食总产呈负相关;1979—2012年安徽省粮食总产呈周期性波动,且与成灾面积的年际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表现为每3年左右为1个周期;影响安徽省农业生产发展的最主要灾害种类是旱灾、水灾、风雹、霜冻等,其中水灾和旱灾是最主要灾害,其危害多数年份占所有农业灾害危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80%以上;安徽省绝大部分地市的旱灾成灾面积指数大于水灾成灾面积指数,说明旱灾是影响安徽省农业生产发展的最重要农业气象灾害类型。该研究可为安徽省农业灾害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政府部门相关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技术在小麦气象灾害监控诊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小麦生长周期长,容易遭受多种气象灾害的情况,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小麦气象灾害诊断系统。本系统根据多年农学实验研究成果,通过建立小麦气象灾害诊断指标体系规范,并采用传感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Webservice技术和Socket调用技术等集成,搭建了基于小麦生长环境实时监测数据的苗情和气象灾害诊断平台。该平台具有异地数据资源共享、分布式管理的功能,能在多种网络通信环境下实现苗情监控和灾害诊断,为小麦生产科学管理、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姚慧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3):158-164
[目的]准确及时的农情信息是各级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管理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遥感技术在山东省农业资源调查、农情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亟需建立一个服务于农业生产管理需求的省级农情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平台。[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网络技术,基于MapGIS平台,提出了山东省农情遥感监测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设计原则、总体架构、建设内容以及系统的总体部署。[结果]平台的建立,将实现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面积、长势、产量、灾害等农情信息的动态监测与及时发布,同时为公众提供专题遥感监测产品服务。[结论]推动农情遥感监测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强化农业生产科学管理和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特点及防灾措施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农业气象灾害是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浙江省历年气象资料和灾情资料,分析了浙江省台风、洪涝、干旱、低温冻害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地域分布特点,分析了近几年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并提出了防灾措施,从而为防御农业气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稳产、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