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川西北高寒牧区,草地辽阔,水、草、土资源优良,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是全国和我省的重点牧业基地。当前,随着牧区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牧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牧区畜牧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牧民的经济收  相似文献   

2.
川西北高寒草地是生态脆弱区,草地退化、沙化、鼠荒地、鼠虫害对草原生态的危害十分严重。通过对红原、若尔盖和色达3个深度贫困县典型高寒草地为主的草地生态状况深入调研,总结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地方发展需求,提出了生态优先、健全制度、加大投入、科技创新、提升能力的对策措施,以及以草原沙化和鼠荒地治理为生态攻坚重点的植被恢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高寒牧区建立高产优质打贮草基地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川西北牧区家庭牧场优化模式研究示范”课题组在牧区因地制宜建立免耕人工打草地、翻耕人工打草地、天然打草地,提高了产草量,增加了牲畜的冬草贮备,增强了家畜的防灾抗灾能力,使牲畜的死亡率降到3%以下,为牧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川西北高寒草原退化沙化成因分析——以红原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川西北高寒草原是全国5大牧区之一,同时作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发源地,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生态作用。但草原退化沙化现象严重,以川西北的红原县为例,采用3S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高寒湿润条件下草原的退化、沙化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草原的退化、沙化是自然成因和人为成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成因包括地形地貌和水文母质因素、气候因素;人为成因包括过渡放牧,滥垦乱挖和疏干沼泽等因素。其中,自然成因是造成研究区沙化的基础性因素,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和大大加速了草原的沙化;而人为因素是造成由沼泽草甸-草原草甸-草原草地-退化草地退化的主要成因,其中以过度放牧最为普遍和严重。  相似文献   

5.
西藏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不仅关系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且关乎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和经济安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为遏止高寒草地退化,恢复已退化草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未退化高寒草地资源,在2011年国家启动天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奖”政策)。2014年我们深入西藏3类地区(纯牧区、半农半牧区、纯农区)的农、牧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从家庭牧业生产、家庭收入与构成及农牧户间收入差距3方面剖析了政策实施3年(2011-2013年)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发现,1)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政策福利存在地域间的不均衡性,纯牧区家庭享有更多经济福利;2)“草奖”政策改变了牧区家庭的收入结构,转移性收入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牧民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3)“草奖”政策有利于缩小牧区和农区贫富差距,但对于半农半牧区效果不明显。因此,政策措施需要进行适时适度地调整,从补偿标准、方式、力度等方面进行优化,体现高寒草地生态功能的地域性差异,使其符合各地域农牧家庭的实际生产,促使西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川西北高原若尔盖县草地退化情况,分析了引起草地退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促进川西北高原草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南方草地在发展现代草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草牧业",明确了草牧业在促进我国"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现代草牧业"是在传统畜牧业和草业基础上提升的新型现代化生态草畜产业,是通过现代的理念、科技和装备实现传统草牧业的"弯道超越"。"现代草牧业"应包括牛羊等草食畜牧业、饲草料产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三大部分。从SWOT分析看,发展南方草牧业有很好的草地资源、气候条件、区位优势、畜牧业基础等有利条件,南方草牧业发展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正> 川西北高原是我省的重要牧业基地,也是省内唯一属于山地寒温和亚寒气候的低热量地域。为了对当地牧草品种改良和人工草地管理提供有关基础信息,我们在省科委资助下开设了“川西北高寒牧区栽培牧草水热生态特性的研究”课题。以川西北高原主栽的刈割型禾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为重点对象开展当地草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系统研究。并基于高原属于寒  相似文献   

9.
川西北高寒牧区免耕种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川西北高寒草地生态极其脆弱的特点和畜牧业中长期存在的"春乏"矛盾,结合西部大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了免耕种草配套技术,为牧区分户经营条件下建立打贮草基地,开展基地改良和生态保护提供了一项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青海高寒地区草原退化严重、生态脆弱、牲畜超载、牧草匮乏和草畜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燕麦是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饲草,是优化三元农业种植结构重要的饲草品种,是冷季最重要的补饲饲草,在高寒地区社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后应大力开展燕麦新品种繁育和推广工作,扩大饲草生产种植规模,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提高饲草利用水平,发挥燕麦在高寒地区草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寒草地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及我国的生态安全有着重大意义,而合理采纳地区传统生态知识及公众建议对高寒草地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基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的实地调查,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收集、整理了该区的传统放牧方式、气候变化感知与本土应对策略,分析了该区草地管理决策和科学研究的公众参与现状。调查发现,该区牧民能够依据传统知识进行牧业生产生活并有效管护高寒草地资源,他们对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及相应的草地生态问题有较直观感受,并采取了以传统生态知识为基础的应对措施,但目前该区牧民较少有机会参与草原管理决策及相关科学研究活动。因此,建议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可持续管理中应充分吸纳牧民的本土知识,增强牧业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红豆草在高寒牧区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川西北草地牧草资源十分丰富,但适宜人工栽培的豆科牧草种类贫乏。随着畜牧生产的发展,建立人工草地,种植优良豆科牧草,解决牲畜冬春草缺质劣,蛋白质不足已势在必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ap.)是豆科红豆草属的多年生牧草。  相似文献   

13.
《四川畜牧兽医》2012,39(7):61-62
2012年6月26日,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作为“川西北草地沙化治理生态经济新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子项目承担单位,参加了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的项目启动仪式,并与项目牵头单位科刨控股集团签订了子项目“红景天在高寒沙化草地生态适应性及沙化防治技术研究”的技术服务协议。  相似文献   

14.
《江西饲料》2022,(1):50-51
北方高寒牧区是中国生态草牧业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区,也是绵羊的主要产区.这些区域冷季漫长严寒,降雪时间长且降雪量大.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常导致绵羊掉膘严重、大量冻亡,给牧区经济造成损失.目前,针对绵羊响应冷应激的分子机制尚不明晰,发掘绵羊耐寒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提升绵羊耐寒性,是中国生态草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川西北高原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系发源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草牧业、旅游业及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加上部分地区对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草原退化程度加剧,草原鼠害频发已成为威胁草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将针对草原鼠害中的高原鼢鼠危害开展调查,阐述高原鼢鼠在四川的分布、危害现状,总结其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为促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将川西北草原红原县瓦切镇划分为11个景观类型,即人工草地,高寒沼泽草地,亚高山疏林草甸,亚高山草甸草地,高寒草甸草地,亚高山灌丛草甸,林地,集镇及工矿用地,水域与沼泽,沙地,高寒荒漠与裸地等。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和分型理论对各个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原的主要斑块类型为草地类型,面积共占该区域面积的71.60%;各个景观组分中高寒草甸草地斑块平均面积最大,破碎化程度最低,而人工草地和沙地斑块平均面积最小,散布于该研究区域,受人类干扰较大。该区景观的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型指数为1.1592,景观整体的斑块边界褶皱程度较低。总体趋势是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较单调,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异质性不高。  相似文献   

17.
正8月15~19日,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甘肃省和青海省专题调研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并出席第四届中国草业大会。他强调,要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着力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打造发展现代草产业,完善草牧业产业体系,提升草牧业科技支撑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于康震非常关注草业科技发展。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调研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高寒草地3种禾草种子萌发期抗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研究川西北高寒草地牧草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选用川西北高寒草地当地的3种牧草--‘阿坝’硬秆仲彬草(Kengyilia rigidula ‘Aba’)、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chuancao No.2’)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用0、50、100、150和200 g/L的聚乙二醇(PEG 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材料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抗旱指数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0 g/L的PEG 6000有利于种子的萌发;相对发芽指数、抗旱指数为鉴定川西北高寒草地3种牧草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较好指标;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硬秆仲彬草>垂穗披碱草>川草2号老芒麦。  相似文献   

19.
谈草畜平衡     
草地备牧业是把草地和牲畜紧紧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放牧家畜采食牧草而完成由第一性生产到第二性生产转变过程的产业。没有草地,牲畜就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而没有牲畜,草地就失去存在的经济价值。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注意养畜而忽视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恶化,致使草地生产的潜力没有通过牲畜的有效利用、转化而充分的表现出来。草地超载过牧,草与畜出现严  相似文献   

20.
1川西北草地的自然概况 川西北草地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部分,共1 630多万公顷,占四川省总面积的45%,可利用草地面积1 400万公顷:地貌类型以高原地貌(丘状高原)和山原地貌为主;分布于北纬26°~33°,东经95°~104°;海拔3000~4700m的地带,年平均气温-2~5℃,年降水量500~800mm(少数地方达900mm),属高寒半湿润和湿润草地区;日照长,温度低,霜冻严重,夏秋多冰雹,土壤多为草毡土、黑毡土及部分沼泽土,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