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河水含沙量大,淤积问题难以解决,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低压管灌、喷灌、滴灌)困难。本文通过在宁夏盐环定扬水灌区应用低压管灌技术,在工程设计上用设计管道不淤流速克服泥沙淤积问题,并且利用泵站压力主管道中的压力水头为管灌系统供水,节省了修建泵站的工程投资,减少运行费用,且运行安全可靠。本文对该管灌系统的设计做一介绍,为黄河高含沙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地源热泵式中、高温厌氧发酵加温系统比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沼气工程发酵系统。[方法]比较70 m3/d日产气量的中型沼气工程用的地源热泵式中温厌氧发酵加温系统(池容产气率1 m3/(m3.d))和地源热泵式高温厌氧发酵加温系统(池容产气率2.2 m3/(m3.d))2种加温方案,计算其沼气池理论加温负荷、系统初投资以及运行费用,并分析了2者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结果]高温厌氧发酵系统的初投资比中温厌氧发酵系统少8.3万元,年运行费用少2 711元,投资效益净现值为123 333元。[结论]分析表明在加温系统的生命周期内,高温厌氧发酵系统具有更好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3.
赵慧  倪洪亮  王博  邓书辉 《油气储运》2011,30(4):293-296,236
国内原油输油管道加热设备大多采用天然气或油气两用加热炉。加热炉在燃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天然气和原油并排放污染性气体,且加热炉的运行费用会受到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了原油长输管道加热炉存在的问题,提出热泵的应用能够满足输油生产节能减排的要求。阐述了热泵在国内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介绍了热泵的工作原理和系统加热原理,并从初投资、运行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对热泵系统和加热炉系统进行了经济对比。结果表明:热泵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明显优于加热炉,在节能减排与输油管道降耗等方面,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长距离输气管道设计优化经济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董正远 《油气储运》1996,15(1):16-19
在比较全面的考虑影响输气管道总费用的各项因素(管径、壁厚、压比、输气压力及投资的时间价值等)的基础上,将所有费用折算为设备寿命末年时的折算费用,并以此折算费用为目标函数,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合理的输气管道优化设计经济模型。该模型能保证管道终端气体压力为预定值,在基本假设条件下,由已知参数求出各目标函数(管道建设折算费用、压气站建设折算费用、运行费折算费用、总折算费用)。通过实例计算与方案比较,可以  相似文献   

5.
埋地热油管道经济埋深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正远 《油气储运》2007,26(9):13-16
以埋地热油输送管道管沟开挖投资的年分摊费用和管道运行中的年热力损失费用之和作为目标函数,给出了埋地热油输送管道经济埋设深度的计算模型,模型考虑了埋设深度、保温材料、保温厚度和土壤性质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实例计算表明,传热系数随埋深的变化明显地影响着经济埋深的程度,给出的模型既较好地反映了各因素对经济埋深的影响规律,又避免了传热系数取值的盲目性,而且模型计算能够快速收敛。该模型可为热油输送管道施工的工艺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固定顶油罐大型化的技术经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伟 《油气储运》1998,17(3):42-44
论述了建造大型化固定顶油罐的必要性,大型油罐良好的经济性能是推动油罐大型化的直接接动因。对金属油罐建设费用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以实例对油罐在钢材方面,土地使用方面,各项费用指标,辅助工程费用及操作费用等方面分析了讨论,指出增大油罐容积,可降低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操作费用,减少投资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西气东输管道应用减阻内涂层的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应用减阻内涂层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工艺计算和经济对比,结果表明,管道施加内涂层之后,可增加站间距,减少压气站数,减少清管次数,降低管道动力消耗,从而大大降低固定投资和运行费用,通过实际计算和经济性比较,论证了西气东输工程采用内涂层技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CCl_3F(R11)水合物浆在水平管内的流动特性,建立了CFD/Fluent数值模型。对比模拟得到的压降与实验压降可知,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表明该模型可行。通过模拟分析管内水合物颗粒流动特性发现,控制流速可以有效防止水合物阻塞。同时,深入模拟研究了R11水合物颗粒在管内流动的沉积特性,结果表明:流速对R11水合物的沉积特性影响较大,当平均流速达到一定值时,水合物颗粒体积分数对其沉积特性影响不大,将该流速视为管道安全运行的最小流速。通过分析水合物浆的其他关键参数(颗粒密度、颗粒粒径及管径)对管道安全运行最小流速的影响,得出水合物颗粒粒径对管道安全运行最小流速的影响较大,水合物颗粒密度及管径对管道安全运行最小流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王以兵 《甘肃农业》2004,(10):135-135
根据年运行费用最小法原理 ,探讨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中管道经济水力坡降的计算及最优管径的选择方法 ,进而分析了管材价格、农用电价、年运行小时数对管径选择的影响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隔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质、现行价格和冷库构造及使用要求,采用模糊综合证判法选择隔热材料,采用经济厚度法确定隔热层厚度,此方法着眼于经济效果,使隔热层的投资、经营管理费用和食品干耗损失费用之和趋于最小,用矩阵实验室5.3(MATLAB5.3)对冷库隔热层进行优化设计计算,力图获得安全、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1989年以来粮食生产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山西省1989年以来的粮食生产情况,诸如粮食播种面积、复种指数、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行了调研,认为山西省粮食生产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粮食生产年度之间的波动性大,二是玉米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三是小麦和谷子的面积、单位面积产量都在下降。粮食丰产下的隐忧表现为:一是细粮供不应求,二是人均粮食占有量没有提高,三是耕地尤其是水浇地减少较多,四是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出路:一是政策扶持粮食生产尤其是小麦生产,二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三是保护耕地尤其要反思退耕还林和通道绿化政策,四是重新构建与种植结构相适应的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豹的后肢动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豹后肢的动脉干包括髂外动脉,股动脉,Guo动脉、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动脉干沿途发出分支至相应部位。  相似文献   

13.
起垄栽培对夏玉米生态环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起垄栽培对夏玉米生态环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垄作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耕层的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温度,协调了土壤三相比,垄面55cm以内土壤容重减少12.5%,孔隙度增大17.8%,田间小气候改善,风速变大,基部CO2的含量升高了6.6%,促进了根系的发育,干物质积累增多,叶面积指数增大,后期表现出较好的保绿性,茎鞘和叶片干重提高,输出减少,子粒灌浆速率增大,千粒重增加26.7g,单  相似文献   

14.
革胡子鲶消化系统形态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进行了革胡子鲶消化系统的大体形态及显微结构初步研究。革胡子鲶食道较一般鲤科鱼长,食道上皮除复层扁平上皮外,还有复层柱状和单层柱状上皮,上皮中有嗜酸性细胞。胃明显,贲门部和胃底部固有膜中有胃腺,由单一的细胞构成。肠较短,肠上皮主要有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其间有分散的嗜酸性颗粒细胞。肠壁肌层均由平滑肌构成。肝左右二叶,胰为弥散型。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中华绒螯蟹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全过程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为小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嗜碱性、无卵黄颗粒,与卵原细胞相比,内质网等细胞组分数量明显增多;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为大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中出现指滴和大量卵黄颗粒,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核糖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均参与卵黄合成,细胞核呈生发泡状,细胞表面形成微绒毛,卵周隙中出现致密颗粒物质,但未被卵母细胞吸收;卵  相似文献   

16.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 (Aeromonashydrophilasubsp .hydrophila)感染鲤鱼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变化 ,通过对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病例的病理学观察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鱼体多处出血 ,特别是体表的出血最为明显 ,上下颌、眼睛、鳃盖、鳍基充血发红 ,皮肤有瘀斑瘀点 ,并发生糜烂、溃疡 ;腹水 ,肛门红肿外突 ;心、肝、肾、肠等内脏器官充血、出血、肿大、变性、坏死、发炎以及红细胞发生溶血等 ,表现出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特征 ,并在病理变化观察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病发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雏番鸭胸腺实质由许多小叶构成,每个小叶可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主要由大量密集排列的淋巴细胞组成,髓质淋巴细胞数量较少,排列也较疏松,上皮性网状细胞清晰可见,髓质部常见弥散型胸腺小体,偶见象哺乳动物那样典型的胸腺小体,电镜观察表明:(1)胸腺淋巴细胞根据其大小和超微结构分为大、中、小3型;(2)上皮性网状细胞形态多样,有突起,核较大,呈圆彤或椭圆形,核仁大而圆,胞质内含各种细胞器,核周和细长突起中存在张力丝柬,相邻细胞藉桥粒连接在一起;(3)巨噬细胞多位于内皮质、皮髓交界区和髓质,细胞大而外形多样,常有粗钝的伪足伸出,胞质丰富,细胞器发达,含有各级溶酶体,溶酶体内常见有吞噬衰老的红细胞和细胞器,细胞核外形不规则,异染色质很少,有明显核仁。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绒螯蟹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全过程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为小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嗜碱性、无卵黄颗粒,与卵原细胞相比,内质网等细胞组分数量明显增多;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为大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中出现指滴和大量卵黄颗粒,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核糖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均参与卵黄合成,细胞核呈生发泡状,细胞表面形成微绒毛,卵周隙中出现致密颗粒物质,但未被卵母细胞吸收;卵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黄土高原苹果主栽区洛川县6个苹果园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微生物数量,调查了6个果园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并对土壤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与苹果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6个果园三种土壤酶活性均随着土层剖面加深呈现下降趋势。在0~20 cm土层范围酶活性较高,20 cm土层以下开始迅速下降,之后趋势减缓。②6个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为0.945%。③不同树龄果园微生物总量的变化为:盛果期果园(15 a)>老龄期果园(20 a)>幼龄期果园(7 a),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分布规律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相差100倍以上。不同树龄的果园随着土层的深入,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在数量上均呈现出减少的趋势。0~20 cm的表层土是菌群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④有机质与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均呈正向相关,r值分别为0.400、0.565和0.788,且三种酶之间也有很强的相关性。⑤三种土壤酶、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与苹果品质的5个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说明这三类因素可以影响苹果品质。  相似文献   

20.
泰宁县近50年气候资源及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泰宁县1961~2010年的日照、气温及逐年无霜期、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分析作物生长期内的光资源、热量资源、水分条件及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泰宁县作物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呈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光照条件能满足喜温作物生长需求;热量条件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气温显著升高,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初霜延后,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活动积温增加;水分条件波动较大,呈双峰型,80年代降水量达最低值,为明显的干冷年份,70年代为湿冷年份,90年代后期多为温暖多雨年份;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有减少的趋势,但洪涝、干旱、冰雹等灾害趋于频繁且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