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非晶态Fe-Mo-W-B四元合金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屯镀层的结构,样品的磁损耗的由交流互感电桥原理测量,结果表明:具有较宽形成玻璃体能力的成分区域同时具有较低的磁损耗,与Fe-Mo-B非晶态合金镀层比较,W元素的加入并不明显改善镀层磁损耗,同时研究了样品在逐步退火过程中磁损耗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过渡金属-类金属的三元合金纳米线各成分的改变对磁学性质的影响。[方法]在氧化铝模板中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2种体系的Fe-Co-P三元合金纳米线。[结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氧化铝模板和纳米线的形貌。选区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Fe1-xCox)0.88P0.12纳米线为非晶结构,而(Fe1-xCox)0.92P0.08纳米线近似为晶态结构。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穆斯堡尔谱仪研究了非晶态体系和晶态体系在室温下的宏观和微观磁性。随Co含量x的变化,每个体系磁参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而当x相同时两体系的磁学性质又有所不同。[结论]纳米线中非晶体系的形状各向异性比晶态更明显,更适宜用于垂直磁记录中。  相似文献   

3.
由行星式高能球磨机采用机械合金化法成功地将纯元素粉末Co和P合成为非晶态Co80P20合金。其结构由X射线衍射仪分析。讨论了交流磁性能随球磨时间的变化规律。在球磨时间为30h附近出现完全非晶相时样品的交流磁化率x达极大值;而反映铁磁物质磁损耗性能的损耗因子tgδ出现极小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在液态淬火形成的非晶态合金中,其微观结构是由短程有序的双层四面体和八面体以及它们的组合单元无序堆积而成.并由这种双层单元结构模型导出非晶态合金中类金属成分范围及其上限约为30.47at%.就目前所收集的80种上述合金的实验数据来看,其成分范围的上限近于100%都在计算结果以内.这可为今后制备液态淬火非晶态合金的类金属成分范围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判据.同时,双层单元结构模型也为今后深人研究非晶态合金的结构与物理性能的关系提供一个较好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石英基片上制备了氧化铝薄膜.研究了氧化铝薄膜的XRD谱和Al 2p核心能级的XPS谱随不同制备氧分压比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制备氧分压比的增加,薄膜中的铝元素从金属态逐渐升高到正3价,同时薄膜由晶态逐渐转变成非晶态.当氧分压比为11%时,可以得到符合化学计量比的、非晶态的、表面非常光滑的氧化铝薄膜,该薄膜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较低的消光系数.AFM表面相貌图片显示:随氧分压比增加薄膜表面形貌呈现逐渐光滑的趋势.薄膜在300~1100nm波段有很高的透射率.以上性质表明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氧化铝薄膜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作者新近提出的非晶态合金中的"双层单元结构模型",对于由液态淬火制备的非晶态Fe-Si-B系合金的临界厚度在类金属总成分约为25at%左右、B含量在14at%左右时出现极大值这一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结果,作出了相当合理的解释,并对非晶态合金的结构层次和形成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作者新近提出的"双层单元结构模型",计算了模型中金属-类金属的有效成键数与类金属成分的关系,从而对由液态淬火制备的Fe-Si-B系非晶态合金的扬氏模量随类金属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地增加,且添加类金属B比添加Si更为有效等重要实验结果,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并为进一步提高非晶合金的杨氏模量指明了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金属配合物的热性质,对化学反应法研究制备的氨基酸镁、钙、锌金属配合物(C_(10)H_20NCO_3-)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差热(TGA-DTA)联用分析,得到了3种金属配合物的TGA-DTA和DSC曲线,并获取其金属配合物的非晶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态的融解焓、吸热以及失重质量等。另外,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金相显微镜分析等表征。研究表明,氨基酸钙配合物容易形成非晶态(玻璃态);氨基酸镁配合物容易形成晶态与非晶态的混合态,经过加热冷却处理后可以形成玻璃态;氨基酸锌配合物容易形成结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调节沉积电流密度动态地控制钴纳米线择优生长方向,以制备磁性能良好的一维钴纳米线。方法 利用制备出的带有高度有序性纳米孔的氧化铝模板,通过直流恒电流电化学沉积方法,调节沉积电流密度的大小,制备出一系列钴纳米线阵列,并利用XRD衍射仪和VSM振动磁强计测量其磁性能,包括矫顽力、剩磁比和各向异性的特点。结果 制备出了包括[101]择优取向、[100]择优取向及非晶态等结构的一维Co纳米线阵列,重点分析了具有[101]择优取向纳米线阵列的特点。结论 总结出了钴纳米线对于[101]晶向的易磁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二维金属光子晶体直波导传输问题,在二维金属光子晶体中设置线缺陷构成直波导,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直波导的能带特性,在保持晶格常数不变时计算金属柱半径的变化对波导传输特性的影响,然后依据完整金属光子晶体的能带特性和金属光子晶体波导传输特性选择不同入射电磁波频率通过波导,进而分析金属柱光子晶体波导的传输损耗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第2禁带中,入射波靠近上截止频率处损耗最小,传输距离最长;靠近下截止频率时,损耗逐步增加,传输距离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精密测定非晶态Ni-Si-B系合金的电阻率在不同温度下等时退火后的变化,研究了该合金的结构驰豫过程,得到其电阻率变化随退火温度而作振荡性起伏的关系曲线,并利用作者提出的结构缺陷形成机制对该振荡性曲线作出了比较合理的微观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近从统计热力学的观点出发所提出的由液态淬火制备的非晶态金属—类金属合金的结构缺陷形成机制,并用"双层单元结构模型"具体描述了其中类金属原子的分布及其扩散机制.讨论了提高晶化温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应用计算机对反映铁磁材料动态磁化过程的主要特征进行实时记录的方法,并给出直接测量饱和磁感应强度、剩磁和矫顽力等动态磁参数的应用实例.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再现铁磁材料的磁化规律,而且测量更便捷、结果更直观、精度更高,为铁磁材料动态磁参数的实时测量提供了一条有效、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Ni-Si-B系非晶合金电阻随拉应变变化特性曲线的测定,考察了B原子浓度对非晶Ni72-xSi15B13+x(x=0,2,4,6,8)合金电阻应变系数的影响,并采用Nagel推广的液态金属Ziman理论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The reaction of bis(benzene)vanadium with tetracyanoethylene, TCNE, affords an insoluble amorphous black solid that exhibits field-dependent magnetization and hysteresi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could not be estimated as it exceeds 350 kelvi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sample. The empirical composition of the reported material is V(TCNE)x.Y(CH(2)Cl(2)) with x approximately 2 and Y approximately 1/2. On the basis of the available magnetic and infrared data, threedimensional antiferromagnetic exchange of the donor and acceptor spins resulting in ferrimagnetic behavior appears to be the mode of magnetic coupling.  相似文献   

16.
耕作红壤改水田6年中,磁化率逐年下降,平均下降速率为5×10~(-6)CGSM/g,3种稻作制的下降速率差异不大,绿肥处理对土壤磁化率有较大影响,用量愈大,磁化率波动幅度愈大,不施绿肥的处理则一直平缓下降,6年后不施绿肥处理土壤磁化率高于施绿肥处理,不同地下水位对植稻土壤表层(0~20cm)磁化率影响很小,而对底层(20~40cm)影响大。磁化率动态和无定形铁有负相关性,而和游离铁之间相关性差,不同绿肥用量及不同地下水位处理6年后磁化率和无定形铁及铁活化度之间反相关明显,植稻6年后土壤磁化率为稻地同母质老水稻土的8倍,比幼年水稻土也高得多,估计红壤旱改水后至少连续种植10年以上才能形成幼年水稻土,结合其它性状考察,磁化率可能作为鉴定水稻土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Temperature (T)- and frequency (omega)-dependent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are reported here in amorphous niobium-silicon alloys with compositions (x) near the zero-temperature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There is a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frequency- 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conductivity on both sides of the critical concentration, thus establishing the quantum-critical nature of the transi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ductivity leads to a universal scaling function and establishes the critical exponents. This scaling can be described by an x-, T-, and omega-dependent characteristic length, the form of which is derived by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18.
X-ray measurements reveal a crystalline monolayer at the surface of the eutectic liquid Au82Si18, at temperatures above the alloy's melting point. Surface-induced atomic layering, the hallmark of liquid metals, is also found below the crystalline monolayer. The layering depth, however, is threefold greater than that of all liquid metals studied to date. The crystallinity of the surface monolayer is notable, considering that AuSi does not form stable bulk crystalline phases at any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and that no crystalline surface phase has been detected thus far in any pure liquid metal or nondilute alloy.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recently suggested models of amorphous alloys.  相似文献   

19.
对3种不同的水在搅拌状态下磁化,结果表明: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和粘度随磁感应强度和磁化时间均呈现多极值增减变化关系。原因是水分子在磁场作用下获得能量的同时,电子云的空间分布及其磁矩的取向均发生变化,磁感应强度和磁化时间取不同的值可以满足水中氢键形成和断裂的条件,从而导致水的物理性质变化。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了减小水的表面张力和粘度的最佳磁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