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色素、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枸杞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花青苷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的趋势,类黄酮含量有升有降,至果实成熟时降至最低点.枸杞果实成熟时其主要色素为花青苷、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胡萝卜素为1:5.46.枸杞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前期变化不明显,近成熟迅速积累至最高.成熟时果糖、葡萄糖含量均急剧增加,果实花青苷、类胡萝卜素含量与不同种类糖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套袋对新世纪番石榴果皮色素及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番石榴(PsidiumguajavaL.)新世纪品种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花青苷等色素及总酚的变化动态以及套袋的影响。结果发现,花青苷在果实色泽发育中的作用很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与果实成熟同时发生,二者的综合表现决定果实的色泽;套袋明显抑制了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合成,提高了果皮总酚含量。建议果实在采收及贮运过程中不要除袋,以进一步提高其商品性。  相似文献   

3.
以5个不同呈色时期竹节参果实为试材,采用酶标仪检测法,研究了竹节参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对果实呈色的影响,以期为揭示竹节参果实呈色生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果实、果皮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随果实转色呈逐渐降低趋势,果实绿果期含量最高1.060 mg·g-1;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与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呈相反趋势,果皮成熟期含量最高0.234 mg·g-1;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相似呈逐渐上升趋势,果皮成熟期含量最高3.393 mg·g-1。而果实总酚、类黄酮含量合成变化规律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均是成熟时期果皮含量最高,总酚为2.790 mg·g-1,类黄酮为7.256 mg·g-1。因此,竹节参果实从绿果期进入转色期时,果实中的叶绿素逐渐被破坏,类胡萝卜素开始在果皮显现出来,花色苷也开始合成,总酚与类黄酮物质对竹节参果实呈色为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苹果果实发育期果皮色泽与色素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色泽野生种质"东北黄海棠Malus.prunifolia(Willd.)Borkh.""冬红果M.prunifolia(Willd.)Borkh.""早白海棠M.asiatica Nakai"果实为试材,对果实发育不同时期果皮色泽、果皮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和总酚等色素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果皮色素、色差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种质苹果发育过程中果皮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酚和类黄酮整体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在东北黄海棠近成熟期含量略有上升,总酚和类黄酮在东北黄海棠花后50d到成熟期含量逐渐上升;冬红果近成熟期果实果皮花青苷含量增加,其他2个种质花青苷含量变化呈略微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花青苷、类黄酮、总酚以及L*值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叶绿素与类黄酮、总酚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L*值与花青苷、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不同种质苹果皮色差值、各色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草莓果实成熟期花青苷、酚类物质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春星和全明星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成熟度草莓果实酚类物质、类黄酮及花青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酚类物质和类黄酮在绿熟期有较高的含量,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先下降,至紫红期又开始大量积累;花青苷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增加,紫红期达最大值;低温贮藏的草莓果实酚类物质、类黄酮含量首先下降,之后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而不断上升;花青苷含量逐渐增加,但增加的趋势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6.
以Irwin杧果为试材,研究外黄内黑复合纸双层果袋对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变化影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成熟,花青苷含量在果实发育中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套外黄内黑双层袋显著降低了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PAL活性在果实发育60d就达到最高,随后降低,完熟时降至最低;CHI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有所降低,DFR活性前期变化平缓,在完熟时升至最高;UFGT随果实发育成熟降至最低;外黄内黑复合纸袋显著抑制了PAL、CHI、DFR和UFGT活性。果皮花青苷、类黄酮与CHI呈极显著正相关,类黄酮与UFGT呈显著正相关。说明Irwin杧果皮着色可能是各种色素与CHI和UFGT等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1 果实着色机理 决定苹果着色状况的果皮物质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三种物质,其显示的颜色分别是绿色、黄色、红色。在成熟果实中,前两种物质的颜色(绿色、黄色)构成果面的底色,后一种物质的颜色(红色)则构成表色,它们之间因比例的不同而形成各种果面“色调”。其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能够干扰和影响果面的着色状况,花青苷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则对果实表皮形成不同的“色相”影响最大。 在果实发育的前期,果皮中形成的主要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的形成和含量的提高主要是在果实  相似文献   

8.
张义  刘敏 《北方园艺》2012,(10):16-19
从6~8月各品种果实着色前夕开始,每隔7d采摘红色的"大红李"、青色的"萘李"和黑色的"黑宝石"3个品种的果实,测定并比较了各品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果皮色素变化的差异及与果肉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黑宝石"和"大红李"花青苷含量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略微下降趋势;"萘李"的花青苷含量极低,且变化不大,叶绿素含量则先升后降;3个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均缓慢上升。"萘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一直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大红李"和"黑宝石",而花青苷则极显著或显著地低于2个品种。"黑宝石"和"大红李"花青苷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而与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个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酸含量间相关性表现不一致;2个品种叶绿素含量与糖、酸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萘李"3种色素的含量与糖、酸含量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大红李"和"黑宝石"着色可能由花青苷含量决定,而青色的"萘李"则由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石榴品种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为有效调控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榴品种‘泰山红’和‘泰山三白甜’为试材,利用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其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个品种发育期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两个品种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个品种维生素C含量随果实发育均逐渐增加,‘泰山红’发育后期(9月15日后)维生素C含量迅速升高,高于‘泰山三白甜’,与其差异极显著(P0.01)。‘泰山红’发育期花青苷含量逐渐升高,9月5日后进入迅速增长期,一直高于‘泰山三白甜’,后者花青苷含量变化幅度较小。两个品种总黄酮含量均在幼果期(7月15日)和成熟期(10月5日)出现峰值。两个品种发育期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糖、花青苷和总黄酮含量整体上逐渐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发育后期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两个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与花青苷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与花青苷、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花青苷与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花青苷与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总黄酮含量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石榴品种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有利于果实中花青苷的合成。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叶片中花青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形成。不同石榴品种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相关程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泽西”越桔花青苷积累与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越桔品种"泽西"果皮为试材,通过对花后7个时期花青苷含量的测定和花青苷合成途径中部分关键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着色及花青苷含量与这些基因的关系。果实发育不同时期果皮中花青苷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套袋与对照果实在果实发育前期(花后20~40d),果皮中没有检测到花青苷含量;对照果实进入转色期(花后50d)到果实成熟期(花后80d),花青苷相对含量从10.87U·g-1增加到389.11U·g-1,呈持续升高的趋势,在花后80d达到最大值。套袋果实在花后50d,果皮中花青苷含量为4.06U·g-1,随着果实成熟,在花后80d花青苷相对含量增加到374.21U·g-1。套袋试验结果显示,套袋与对照的日均光照强度和果实表面温度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套袋内的日均光照强度和果实表面温度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花青苷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套袋与对照果实在整个果实发育期,VcCHS和VcF3H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VcDFR、VcANS和VcMYB呈先下降后升高,之后又下降的趋势;VcANR和VcLAR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果实进入转色期后,未能检测到其表达;UFGT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初期未能检测到,随着果实进入转色期,其表达量迅速升高。套袋果实果皮中,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VcF3H、VcDFR和VcUFGT等5个基因的表达受套袋影响呈上调或下调表达。  相似文献   

11.
遮光对沪油018油桃果皮花色苷含量及果实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沪油018为试材,在果实硬核期进行套袋遮光处理,以不套袋果为对照,探讨遮光对果皮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等色素含量及果实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遮光处理后20d,果皮中花色苷含量迅速下降并接近于0,此后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直到果实成熟时略有回升其含量仅为对照的2%;同时,套袋处理也降低了果皮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果实成熟时果皮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到对照的63.59%、46%和66%。套袋通过改变果实的底色与着色来改变果实的颜色,使果实成熟时的颜色为橘黄色而不同于对照果呈现的浓红色。  相似文献   

12.
于幼果期和果实转色前对红肉脐橙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和GA3处理,分析了处理对红肉脐橙果皮着色的效应.结果表明:红肉脐橙果皮叶绿素总量于7月25日出现最大值(0.116mg/g FW);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于12月25日达到最大值(0.029mg/g FW);外源ABA处理后加速果皮叶绿素的降解,但也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GA3处理后延缓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并同样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阻碍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吴江  程建徽  杨夫臣  谢鸣  雷鸣 《果树学报》2007,24(4):444-448
以红色类型红地球和白色类型无核白鸡心为试材,研究了南方设施栽培条件下欧亚种葡萄果实着色与糖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2种颜色类型葡萄果皮与果肉中均以己糖(葡萄糖、果糖)积累为主,2者比例呈下降趋势,浆果成熟后2者含量大致相同,糖是葡萄果实着色的重要影响因子;红地球果皮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与果皮、果肉中糖积累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花色素苷的形成与果皮、果肉中葡萄糖的积累正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白色类型无核白鸡心果皮中不积累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的变化与果皮、果肉中糖积累相关性相对较高,其中与果皮中葡萄糖的积累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To avoid winter frost, Ponkan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Ponkan) fruit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is frequently harvested early, while chlorophylls are still present in the peel. Postharvest degreening of Ponkan fruit, through either ethylene fumigation or ethephon dipping,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oth treatments on color development and carotenoid accumulation. An earlier and deeper orange color development after treatments was indicated by a decline in hue angle (H°) and an increase in the citrus color index (CCI). Total carotenoid content increased, while chlorophyll content decreased during storage at 10 °C, and these changes were accelerated by both treatments. The treatments stimulated preferential accumulation of carotenoids with orange color (β-carotene and β-cryptoxanthin) while reducing the abundance of carotenoids with yellow color (lutein, violaxanthin and 9-cis-violaxanthin). Gene expression of β-carotene hydroxylase (BCH) was inhibited by both treatments, which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composition of these differently colored carotenoids.  相似文献   

15.
GA3处理对柑橘果皮色素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外源GA3 处理对柑橘‘红柿柑’果皮内源激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色泽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外源GA3 处理较对照提高了果皮GA3 、ZT 的水平, 抑制了叶绿素下降和类胡萝卜素、β-隐黄质的合成与积累, 最终表现为柑橘果实色泽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16.
柑橘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柑橘种及品种、转化方法、导入的目的基因、转化所用的外植体、转基因频率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柑橘转基因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已成功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柑橘种类有枳、甜橙、酸橙、宽皮柑橘、柚和来檬;柑橘转基因的手段主要是农杆菌介导法,PEG介导法和基因枪法也有应用;目前导入柑橘的目的基因主要是与抗病抗虫相关的基因。近年来涉及柑橘糖、类胡萝卜素、有机酸、乙烯、GA、柠檬苦素、叶绿素、黄酮类及果胶等代谢以及果实发育、成熟和柑橘开花等生理过程的基因均已分离,为通过遗传工程手段调控柑橘果实物质代谢及发育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除袋期对台农1号杧果果实外观、果皮色素、果皮色泽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除袋期的推迟,果面光洁度提高;完熟时不同处理果实果皮色素、叶绿素和花青苷含量无显著差异,早除袋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未除袋处理,晚除袋和未除袋处理的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早除袋处理。完熟时果皮色泽、亮度和色彩浓度以早除袋处理略高于晚除袋处理,不同处理的色度角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果实的内在品质均较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超过18%,以采前10天除袋的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银川市常见园林树木落叶物候观察及叶片变色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丽华  石雯 《北方园艺》2010,(2):119-123
对20种常见绿化树种进行落叶物候观察及不同时期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相对含量的测定,探讨了叶色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物候的变化,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急剧下降,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相对含量升高,并且叶片绿色逐渐褪去,各色素的相对含量在不同时期均呈现极显著差异。因此,树木落叶物候期及叶色变化与叶片中色素含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辣椒成熟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及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决定了辣椒成熟果实的颜色。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辣椒果实类胡萝卜素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阐述了辣椒果实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辣椒果实颜色遗传规律,以及生物合成途径中主要酶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