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666土壤处理防治小麦吸浆虫上中幼虫为我国的创举,这一方法是依据小麦吸浆虫,一年有近11个月在土壤蛰伏的特性而提出的,实际足“地上害虫地下治”,为我国控制小麦吸浆虫危害做出了贡献。自686停产、停用后,寻求取代的农药是当务之急。 鉴于近年小麦吸浆虫严重回升,作者又开始进行防治研究,并于1986年与安徽宿县地下害虫工作组协作,在宿县地区进行了大面积(1250余亩)防治试验示范,示范区选择虫口密度大的田块,虫种为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施药前后淘上检查虫口密度,定点观察土面中毒  相似文献   

2.
论栽培治螟     
我省水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褐边螟四种,而以三化螟为害最重。三化螟在我省分布虽很普通,但其为害程度却有輕重之分,并且是輕的地区年年輕,重的地区年年重。蕪湖、安庆、滁县三个专区受害較重,以蕪湖为最重;徽州、阜阳、宿县、六安四个专区受害較輕,以徽州、阜阳两专区为最輕,称为无螟害地区。安庆专区过去螟害严重,但自1954年起,部份地区螟害逐年下降,成为无螟害地区,到1961年螟害又上升,現又成为重灾区。国內学者对三化螟防治研究,大体上分三条路綫进行:第一是虫口路綫,遵循这条路綫研究防治螟害的学者認为,螟害輕重,  相似文献   

3.
张峰  刘东恒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2):87-87,21
在阜阳小麦红吸浆虫为间歇性发生,3至5月份的降雨量、小麦抽穗期与小麦红吸浆虫成虫盛发期的吻合程度、药剂防治、虫口基数是造成小麦红吸浆虫在阜阳发生程度波动性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虫口基数、小麦品种和降水对麦红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虫口基数、小麦品种和降水对麦红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影响。2013年和2014年,在陕西周至县选择4块麦田,调查分析麦红吸浆虫春季虫口基数、成虫发生量与小麦品种受害指标的关系及降雨量与各虫态种群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小麦粒被害率和单穗幼虫数与虫口基数无明显相关性,主要受当年3-5月上旬降雨量的影响;2014年雨量多,幼虫出土率显著较高,成虫发生和小麦受害明显严重。相同年份,不同田块小麦受害程度主要受小麦品种影响,无论当年虫口基数多寡,2a试验期间均以小偃22受害最严重,单穗幼虫数和粒被害率显著较高,其次为西农979,渭丰151和郑麦9023受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50年~60年代小麦吸浆虫曾是天祝县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经开展防治后,基本控制了为害。但近年来随着农田生态环境渐变,小麦吸浆虫虫口又呈回升趋势,且在部分地区暴发猖獗,成为小麦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隐患。针对这一情况,作者于2003年-2005年对天祝县小麦吸浆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该虫的发生特点、规律及发生条件,进而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2009年河北省麦田大面积受到小麦吸浆虫危害,各地区、市小麦产区均不同程度受害,较轻地块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40%-80%,甚至绝收。小麦吸浆虫已成为冬小麦产区为害最大的虫害之一,为帮助农民更好的做好小麦吸浆虫防治工作,保证小麦稳产、高产,现将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特性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建国初期,凤台县是小麦吸浆虫危害极严重地区之一.1950年全县小麦受害减产1000多万公斤.1951年中央农业部委托华东农科所首次在这里进行666防治小麦吸浆虫试验示范,揭开了我国用药剂防治吸浆虫的序幕.以后政府采取种植南大2419等抗虫品种措施逐步控制其危害,平均损失率由1952年的22%下降到1959年的0.05%.随着南大2419和666的淘汰,70年  相似文献   

8.
<正> 小麦红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的虫害,其虫体小,隐蔽性强,普查难度大,整个危害过程不易被人们发现,致使小麦收获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自1986年在我市开始发生以来,面积逐年扩大,受害面积达10万亩以上。据300多块麦田调查,有40%的地块不同程度地受到麦红吸浆虫的危害、受害麦田平均虫穗率为3%~10%。受害轻的地块每穗有虫量2.1头,重的地块每穗就达20头以上,严重影响着农民利益。1994年全市小麦因麦红吸浆虫  相似文献   

9.
<正> 林丹为高丙体——六六六,纯度达99.5%,1990年国家列为防治小麦吸浆虫、飞蝗的专用药剂。1991年滕州市在吸浆虫发生区用该药进行了小区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示范,效果显著。一、小区试验试验选在滕州市大坞镇小麦红吸浆虫重发生区。试验地块虫口分布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防治小麦吸浆虫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以达长期控制小麦吸浆虫为害的目的。 1 农业防治 1.1 选用抗虫品种是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基本措施。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多数对小麦吸浆虫抗性较差,在吸浆虫发生严重的地区应以穗型紧凑、麦芒长直、颖壳扣合紧、籽粒灌浆期短、种皮厚的品种为主,以减轻受害。 1.2 合理轮作倒茬 加强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11.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可造成毁灭性损失。2002年,邢台市小麦吸浆虫大面积发生,由于防治技术不到位,农民损失惨重,2004~2005年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年来随着农机免耕作业、  相似文献   

12.
<正> 为做好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工作,夺取小麦丰收,现根据作者在基点的研究并参考各地资料,提出1988年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趋势和防治建议,供参考。一、1987年小麦吸浆虫发生情况1987年是小麦吸浆虫连续第三个大发生年,仍以皖、豫、陕三省发生面积为大,其发生特点为:1、发生面积扩大。据皖、豫、陕、晋、冀等省统计,1987年发生达数千万亩,  相似文献   

13.
<正> 小麦红吸浆虫是危害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50年代曾在我省猖獗发生,损失严重。后经大力防治,基本控制了危害。经30年后,近年再次猖獗发生。这次发生与前次相比,有许多新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一、再猖獗发生的特点:发展迅速,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50~60年代,历经10年时间,全省发生面积1600多万亩。而这次发生,短短几年时间,全省发生面积达2900多万亩。最高密度的单方有虫达3343头,单穗有虫最多达140.4头,单粒最多达17头。重发生田损失率达57%,甚至使小麦绝收。另一方面,这次发生分布广,新适生地不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方法的调查研究,认为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的主要因子是秋季虫口密度和当年6月份的降水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临洮小麦吸浆虫的长期预报模式,提出了洮河沿岸川水区小麦吸浆虫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吸浆虫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秕粒、空壳而导致小麦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新的发生区不断出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口密度急剧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小麦吸浆虫预测模型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50年代小麦吸浆虫在西峡县曾猖獗危害,70年代发生较轻,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生态条件的改变,小麦吸浆虫持续回升,影响我县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为了给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经1982年以来的调查研究,探索出了在本县生态条件下的定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一、发生危害 小麦吸浆虫在华北主要是红吸浆虫,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新的发生区不断出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口密度急剧上升,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形成小虫成大灾的现象,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西华县地处豫东南黄泛区腹心地带。小麦生产自80年代初进入中产水平之后,病虫危害显著加重,中后期尤为突出。防治对象由3—4种(地下害虫、麦蜘蛛、条锈病等)增加到7—8种(新增白粉病、秆黑粉病、麦蚜、吸浆虫等),发生面积和危害损失增大2倍以上。1985~1990年间,每年亩损失小麦40~100公斤。病虫危害已成为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小麦病虫害加重的  相似文献   

19.
小麦吸浆虫发生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小麦吸浆虫春季越冬幼虫基数、成虫发生量、穗部幼虫数量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旨在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小麦吸浆虫危害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评估方法。结果发现,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总量与小麦产量损失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在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期设置黄板监测成虫发生量的方法估计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在必要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免因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是《农业发展纲要》限期消灭危害的十一大病虫害之一,主要危害小麦。吸浆虫初孵化的幼虫从小麦颖壳边缘合缝处进入小麦壳内,在麦粒表面上吸食麦浆,受害的麦粒皱秕,其危害一般减产20%,大发生年份可达55%。为了开展防治、控制其危害,首先要掌握吸浆虫的发生危害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