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康曾经是一个"林草丰美,山青水秀"的宜人之地,后历经移民垦荒,战乱等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从198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把飞播造林作为荒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平均每年以25万亩的飞播速度,先后在汉滨区、紫阳、汉阴、石泉、旬阳、白河、岚皋、宁陕8个县区开展了大规模飞机播种造林活动,连续坚持2 3年飞播造林不间断,全市累计飞播造林269个播区,飞播设计总面积580.25万亩,其中人工模拟飞播59个播区,面积59.2万亩,2001年后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飞播造林33个播区,设计面积84.4万亩,有效面积73.6万田.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青山.  相似文献   

2.
一、飞播成就 我区的飞播造林始于1969年。至1997年,在安康、汉阴等8县(市)飞播161个播区,计415.4万亩,平均每年飞播造林25万亩,使高山、远山、人工造林无法进行的宜林荒山基本实现了绿化。 1.林地面积增加,荒山面积减少。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太行山中段土石山的飞播造林试验,对油松飞播造林的播区选择、播期的确定以及不同坡向、坡度,不同土层厚度和植被状况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调查总结。油松飞播造林有苗面积占到有效面积的66.8%超过部颁优级飞播造林40%的标准,亩均保存幼苗186.8%株。每造成1亩林,较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成本降低1.72元和8.87元,取得造林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省工省力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情况分析梅县地区山地广阔,山地总面积1,881万亩,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为加快荒山绿化,从1968年开始,在丰顺、五华、兴宁等县的15.6万亩山地进行了飞播造林试验,初步获得成功,至1984年止,总飞播面积达473.15万亩,获得了明显效果。1983年冬至1984年初,组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普查队185人,对1980年前飞播造林的85个播区进行了普查,结果全区飞播造林成效保存面积占播区有效宜林面积30%;蕉岭县的播  相似文献   

5.
飞播造林种草是一种机械化的作业方法。实践证明,它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省劳力等优点,是快速恢复植被,绿化荒山的有效途径。我国的飞机播种造林从1958年开始,首先在四川省西昌获得成功。二十年来,先后有22个省(区)开展了此项工作,飞播造林总面积达一亿六千多万亩,保存面积约六千三百五十万亩。飞播造林最早的四川、广西等省(区)已经成林,并开始受益。飞播造林种草又是一种粗放的造林种草方法,播种前不整地,播种后不复土,与其它造林种草方法相比,它具有更严格的季节要求。因此,选择适宜的播期,不仅关系到  相似文献   

6.
<正> 马尾松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之一。飞播造林速度快、省劳力、成本低、效果好。在以林为主的桐柏山区进行马尾松飞机播种造林十分必要。一试验目的桐柏县于1982年春季,1985年和1986年夏季进行三次马尾松飞播造林试验。由于播期选择不准,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飞播效果不理想。据87年对82年播区成效调查,有苗面积仅占宜播面积的17.8%,效果评定为失败。  相似文献   

7.
愈庚元 《湖南林业科技》1994,21(4):34-36,46
湖南飞播造林技术及实施俞庚元(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飞播造林,是造林绿化工作中投入少,见效快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高山、大山、偏远山区和荒山面积大的地区,其优越性更为明显。早在60年代初,我省就开始了飞播造林,到1973年止,全省完成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8.
在飞播林区未成林地上,进行了油松飞播幼苗移植造林技术的研究,通过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结合播区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合我省油松飞播林区的移植造林技术,此项研究为巩固、扩大飞播造林成果,充分利用播区资源,加速荒山绿化,提出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商洛市飞播造林工作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随着三架运-5飞机在商洛市丹凤县商镇机场徐徐降落,拉开了商洛市秋播工作的帷幕。 今年的飞播造林工作己全面开始,设计飞播作业46万亩,共调运油松、侧柏、黄莲木种子21.6万公斤,计划作业288架次,飞行342.19小时,涉及商洛7县区,共计31个播区,是有史以来飞播造林面积最大的一年,目前飞播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模拟飞播就是采用飞机播种造林的作业流程,但不用飞机播撒种子,而用人工进行种子撒播的造林方式。具体的操作要点有以下几方面。1模拟飞播区的选定根据造林规划,对要进行作业的荒山荒地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作业地点的小气候环境条件及土壤植被情况。然后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确定播区的造林树种。为保  相似文献   

11.
<正> 1988年7月下旬,我们按照《河南省飞播造林工作细则》要求,在中站区龙洞乡的桑园、赵庄两个行政村开展了油松飞播造林作业。1989年4月初对播区进行了出苗调查。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桑赵播区是我市自1984年开展飞播工作以来飞播效果最好的播区之一。现仅对该播区种子在不同植被盖度、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出苗情况进行粗浅的分析,以期探索自然规律,为今后油松飞播造林在播区选择、植被处理和补植补播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绿化汉江两岸荒山,旬阳县1981年首次开展飞播造林,二十多年来共飞播44个播区造林90余万亩,取得一定成效。旬阳飞播除做好地勤服务和其它工作外,最重要的是抓了播区地面植被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省于1968年在休宁、贵池等县(市)开始飞播造林试验并取得成功,开创了我省绿化荒山的新途径。1990年后,连续4年在安庆、池州和六安三地市的岳西、贵池、盘寨等12个县(市)共完成86个播区,面积选67.93万亩。根据林业部制订的《飞播造林技术规程》的规定,我省于1994年和1995年分别组织开展飞播造林的成效调查。  相似文献   

14.
万县地区已飞机播种造林20年,共飞播7个县,151个播区,总面积30万公顷(含重播面积),其中宜播面积2 3万公顷.据1983年和1987年两次飞播成效调查,在1983年以前飞播的17万公顷宜播面积中,成效面积7万多公顷,占宜播面积的41.2%,飞播造林直接投资705万余元,每公顷造林成本41.50元,以成效面积计算,每公顷成本为101元.实践证明,飞播造林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用工少、活动范围广等特点,是加快绿化步伐的有效造林方式之一.本文以我区1978年至1982年5年的飞播造林为依据,对飞播造林成本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石泉县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截至2009年5月进行了4次飞播造林,涉及六个播区,面积98970亩,其中2000年对梧桐沟、七里沟、金家沟、大雁山四个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2年对肖家梁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3年对金家沟、大雁山播区进行了复播;2009年对黑家山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通过飞播造林成苗和成效调查得知,飞播造林为我县的植树造林绿化、林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慈利县地处湘西北,林业用地面积大。七十年代开展飞播造林以来,先后飞播马尾松39万亩。一九八四年,选在灰岩集中分布区羊角山设置播区,首次飞播柏木4万亩。慈利县属岩溶地貌,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的覆盖面积占林业用地的一半以上。开展柏木飞播造林,对加快灰岩地区的荒山绿化和充分利用乡土树种资源进行多树种造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58年飞播造林在延安市志丹、安塞、宝塔区进行试验,后由于种种原因试验中断.1976年,根据国家安排的"西北沙荒,黄土高原大面积造林技术研究"任务的要求,延安在中央和陕西有关单位协助下,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飞播造林试验,播区选择在吴旗县和宜川县进行二次试验并获得成功,从此拉开了延安区域的飞播造林序幕,在延安市生态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天保工程的启动给延安市飞播造林的进一步发挥注入了活力,近八年来延安市共完成飞播造林面积170多万亩,加快了延安市荒山绿化的步伐,为打造绿色延安、生态延安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调查目的飞播造林是在无林地区摸拟天然更新的一种大规模机械化造林方式,具有速度快,成本低,投资少和省劳力等特点。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劳力不足的边远山区更是一种有效的造林方式。建国以来,省先后在我州组织过四次飞播造林,对绿化成片荒山,加速林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以1986年的飞播面积最大、播区最多、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成效也更为显著。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掌握规律,把今后的飞播工作做得更好,根据省、州安排,我所承担了红河州1986年飞播造林成效的调查与评定工作。从1986年9月开始收集资料,10月下旬进行试点,11月2日至12月30日开展了外业调查,随后进行了资料的分析、整理和汇总工作。  相似文献   

19.
飞播造林适宜播量的探讨魏如凯(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油松(PinustablaeformisCarr.)为我国华北、酉北中海拔地带最主要的荒山造林树种,也是我国三大飞播造林树种之一,是我省飞播造林成效最好、成苗面积最大的树种。商洛地区从1975年开始...  相似文献   

20.
曹继俊  陈旭 《防护林科技》2010,(1):98-98,103
横山县飞播造林1987年进入大面积生产以来,累计飞播造林6.3万hm2,保存面积达4.3万hm2,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继续进行沙区飞播造林的同时,应将飞播造林从风沙区转向黄土丘陵区,并开展了黄土丘陵区宜播植物种选择、播区地面处理等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