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北石质低山阳坡应用吸水剂抗旱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且分布不匀,春旱严重,造林困难很大,尤以低山阳坡为甚。因此,提高干旱阳坡的造林成活率一直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林业科技人员从树种选择、整地和造林方法、栽植容器苗、覆盖地膜以及增强苗木活力等不同角度开展了试验研究,寻求适宜的造林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华山石质低山干旱条件下造林成活率低而不稳的问题始终未能获得很好的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广泛分布着兴安落叶松林、白桦和山杨林,樟子松、云杉林分布面积相对较少。该林区属于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占78.41%的森林覆盖地表,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西北部地域辽阔,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沙化程度高,年平均降水量多数年份低于4000mm。全年多风干燥,冬春季节多是沙尘天气,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人居环境质量极差,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市地处半干旱地区,年降水少,而且分布不均。根据气象资料记载,年降水量在450毫米左右,一般冬春降水量少,在6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10~15%;夏季降水在33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秋季略多于冬春季。由于春旱现象很严重,因此春季造林必须浇水,否则  相似文献   

5.
中国黄土滑坡灾害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黄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63%,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滑坡灾害频繁发生,已成为黄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不同分类指标,把黄土地区滑坡概化为9种类型,并重点分析黄土地区滑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黄土地区滑坡的影响因子即滑坡机理。指出黄土地区的滑坡在空间分布上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震发育情况、降水密切相关;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情况、水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不同方面对黄土地区滑坡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黄土地区存在易发生滑坡的先天自然条件,而人类活动又加速了滑坡的发生。本文指出控制黄土地区滑坡灾害,寻找最佳防治对策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表1参14。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韩城市位于渭北旱塬东北部,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偏少,且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9.7毫米,分布不均,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地貌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农林草地土壤水库充失水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野外实测资料,用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SVAT-model)--CoupModel对陕北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农地、刺槐林地、荒草地2006年6月-2007年5月间土壤水库充失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0~600 cm土层平均蓄水量随土壤基质吸力增大而减小,土壤水库库容曲线均呈幂函数关系;试验期间,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的总充水量分别为437,361和429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463 mm的94.3%,77.9%和92.6%;农地土壤水库的充满程度达72.8%~79.3%,荒草地为41.4%~47.5%,刺槐林地仅为37.1%~41.2%;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的总失水量分别为421,393和468 mm;研究期属于干旱年份,农地土壤水库的失水量比充水量少15 mm,土壤水库中的水分略有剩余;刺槐林地和荒草地土壤水库的失水量分别比充水量多32 mm和39 mm,说明刺槐林和荒草会过多地消耗土壤水库中的水分,水分平衡出现负补偿现象.研究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库充失水特征,可为黄土丘陵区农田管理、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对云南省砚山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测,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砚山县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2020年以较高度和高度植被覆盖度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高西低的特征,在时间变化趋势上,2000—2010年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由高水平植被覆盖转为低水平植被覆盖,植被严重退化,2010—2020年由低水平植被覆盖转为高水平植被覆盖,植被覆盖显著改善;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分布在坡度等级上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5),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在海拔梯度上随海拔的上升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规律性变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受降水与气温的共同影响,但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更紧密。  相似文献   

9.
我盟次生林山区从自然条件来看,基本上可分为大青山区和蛮汉山区两大类型:前山地区大部属温暖型草原黑炉土地带。凉城、丰镇、兴和、和林县黄土丘陵属半干旱地区。年湿润系数为0.3—0.6%,年降水量为400—450毫米,热量条件好(≥10℃)接近半湿润暖温带;另一种类型是前山、后山交接处卓资、武川、中旗的大青山、灰腾梁山区,属干草原栗钙:土地带。因海拔高度不同植被也不同,年降水量为350毫米左右。土壤为棕褐土、山地淋溶土,阳坡多为散生树木,以及干草原植被,分布着山地栗钙土。  相似文献   

10.
米脂地处我国黄土高原腹部的丘陵沟壑区,是全国水土流失120多个重点县之一。该县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98%,土壤侵蚀模数2万吨/平方公里/年,年降水量为451.6毫米。这样的降水量按理基本上足够一般林木生长的需要。然而,三十年来的造林实践告诉我们,在梁、峁、谷坡地上的成片林,大多出现“小老头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林地缺水,林木生长不良。这里的林地大部分都在30°以上的坡地上,降水损失较大。据测定,黄土丘陵区大于30°的坡面降水流失量为降水总量的1/2。米脂7~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而3~6月份林木生长期内的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25.5%。1978年8月29日一小时的降水量达45.1毫米,1961年9月27日日  相似文献   

11.
1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范围及自然概况我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包括沿黄河 6条一、二级支流流域 ,共涉及 7个市 (地 )的 72县和 6个省直林区以及另外 2个林场 ,总土地面积 10 34.93万 hm2 ,占全省总面积的 6 7%。区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 ,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残垣沟壑区和土石山区 ,属于水土流失重灾区。工程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温差大 ,季节分明 ,干旱少雨 ,年降水量在 4 0 0 mm~ 6 5 0 mm,大多集中在 7、8、9三个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6 0 %~ 80 %。年平均气温 4℃~ 14℃ ,无霜期 12 0天~2 2 0天。这一区域是全国水…  相似文献   

12.
塞罕坝林场沙地造林经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海拔1010~1939 6m,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 2℃,极端温度分别为31 9℃和-38 7℃,年均降水量530 9mm。降水量分布不均,6~8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7 6%,且由东向西逐渐递减,西部沙地降水量在420mm以下。无霜期67d,年大风日数68d。林场总经营面积9 4×104hm2,有林地面积7 33×104hm2,活立木蓄积540×104m3,森林覆盖率78%。但是位于西部的三道河口林场是风沙土的主要分布区,森林覆盖率仅为46%,低于全场32个百分点。该场半流动沙丘和固定沙地相间分布,造林地土壤含水…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概况 昕水河是黄河中游的一条一级支流,位于临汾西山,流域内有乡宁、吉县、大宁、蒲县、隰县、永和六县,这里属黄土残垣沟壑区。 这里是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00—586毫米,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而年蒸发量为1557—1884毫米,且暴雨一来,遍地黄汤,大量泥沙泻入黄  相似文献   

14.
宾岚 《绿色科技》2019,(6):178-182
统计分析了大量黄土滑坡活动的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滑坡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主要受降水变化、地震活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滑坡活动呈现出与地震活动及暴雨过程的同发性和滞后性、日内活动的夜发性、继承老滑坡群活动的重复性与滑坡活动的突发性及隐蔽性等特征。从黄土滑坡的形成时代看,黄土滑坡的时间分布与第四纪地质时期相对应;从区域性滑坡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看,具有明显的不稳定周期性和随机性;从黄土滑坡年内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看,具有明显的季节集中性,呈单峰和双峰分布曲线,对单峰型活动的黄土滑坡分布区,滑坡集中在每年的6~9月雨季,对双峰型活动的黄土滑坡分布区,滑坡集中在每年的7~9月和2~4月,前者受降雨特征控制,后者主要是春季冰雪消融,冻融作用强烈造成;从日内发生的时间看,以夜间发生的居多,使得黄土滑坡的突发性强,隐蔽性程度高,灾难性事件频发;从黄土滑坡活动近年的发展趋势看,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黄土滑坡明显呈上升趋势,其时间分布规律呈现出强烈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15.
民勤荒漠植被特征及其适应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勤荒漠区植物种类稀少,自然植被以沙旱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为主,属于典型的荒漠植被类型;从植物区系分布看,以地中海-中亚分布成分为主,北温带分布成分、亚洲温带分布成分、中亚成分及旧大陆温带分布成分种类稀少;优势种、建群种单一;植被不稳定,植被盖度受当年降水情况影响较大;即使在降水条件好的年份,在人为活动影响少的地段的植被盖度最大只有45%;植物萌动,展叶开始时间较迟;植物的物候期受当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影响不大;多数植物靠种子繁殖,自然繁殖受当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和土壤条件影响大;种子自然繁殖一般出现在低缓的流动、半固定沙丘和平沙地上;流动和半固定沙丘(沙地)植被受年度降水量大小的波动性大。  相似文献   

16.
陕北老区现有枣树44万多亩,占全省枣树面积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年产红枣3630多万公斤。但离黄河较远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枣树较少。据调查,除气候差异外,主要原因是品种不良,品质较差,产量较低。为了寻找适宜陕北黄土丘陵区栽植的优质丰产枣树品种,我们从1985年春开始进行引种试验。经过6年的努力,取得了初步结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1985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先后从山东省乐陵县引进金丝小枣、长红枣、无核  相似文献   

17.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基于我国无患子属空间分布数据,探索无患子属的适生区区划及主要生态特征,为无患子属种子调拨、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引种栽培、合理选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我国17省(区、市)无患子属226份种质资源空间分布数据,叠加分析后筛选133份代表性分布数据,结合24个生态因子,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开展无患子属适生区区划并建立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测模型精度,刀切法(Jackknife)筛选主导生态因子;结合Arc GIS系统实现我国无患子属适生区可视化。【结果】MaxEnt模型模拟结果可信度高,无患子属适生区区划结果 ROC曲线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值均达到0.990以上;无患子属适生区面积为248.71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5.81%,其中无患子为240.6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4.99%)、川滇无患子为78.99万km2(占国土面积的8.20%)、毛瓣无患子为100.4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0.42%);显著影响无患子适生区区划的生态因子为最暖季降水量(贡献率为57.1%)和等温性(贡献率为22.6%),川滇无患子为最暖季降水量(贡献率为37.9%)、最冷季平均气温(贡献率为15.9%)、海拔(贡献率为12.8%)和降水量变异系数(贡献率为11.2%),毛瓣无患子为年均温度变化范围(贡献率为19.6%)、最暖季降水量(贡献率为17.8%)、根系的氧气有效性(贡献率为11.9%)和等温性(贡献率为11.1%)。【结论】我国无患子属生态适生区广泛分布于华中和华南地区;无患子极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重庆市、广东省北部、江西省南昌和赣州及四川盆地,川滇无患子极适生区集中于四川盆地、云南省昆明和曲靖,毛瓣无患子极适生区集中于云南省南部的玉溪、普洱、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和文山壮族自治州;最暖季降水量是决定无患子属及各种适生区区划的最显著生态因子;无患子适宜在最暖季降水量400~800 mm、等温性为24%~35%的区域分布,川滇无患子适宜在海拔1 200~3 000 m、最冷季平均气温4~11℃的区域生存,毛瓣无患子更适合在年均温度变化范围较小(14~24℃),最暖季降水量较高(550~1 550 mm)的热带地区分布。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区降水量小、苗木成活率低,在造林整地时采用相应的整地技术,可有效拦蓄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条件,增加造林成活率。本文总结多年的工作实践,详细介绍了黄土丘陵区几种主要的抗旱造林整地技术,为该区域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邢台县地处太行山南段冀中低山丘陵地带,全县总面积为298万亩,其中山区面积占86%。地质情况为,朱庄——柏山——青山以西属于太古代花岗片麻岩;以东至辛店——长店——孔桥——北屋一线属于寒武、奥陶系灰岩;再向东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形成了邢台县三个不同的重要地质单元。 土薄、干旱是这里山区的突出特点。年平均雨量仅为650~700毫米, 年蒸发量为1707毫米,为年降水量的2.5倍,且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海拔、坡度、坡向进行叠加分析,探究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浑善达克沙地植被覆盖度均值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研究期间植被覆盖度变化明显,植被覆盖改善区域占全区总面积的49.44%,植被覆盖未变化区域占全区总面积的47.39%,植被覆盖退化区域仅占到全区总面积的3.17%;植被覆盖高值区多集中分布于海拔1 195 m以上的区域,坡度为15°~35°时沙地植被覆盖度较高,阳坡的植被覆盖度高于阴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