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斌 《甘肃林业》2012,(1):23-25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批建立,将张掖生态建设上升和融入了国家战略,体现了国家对张掖生态环境独特、生态区位重要的高度重视,必将成为张掖市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有效措施,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手段,更使张掖成为名副其实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启动实施黑河湿地保护工程,对黑河干流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的61.5万亩湿地申报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保护;利用市区北郊近3万亩湿地资源,建设规划占地6.2万亩的国家湿地公园及城市湿地公园,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以湿地保护引领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张掖市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生态区域,造就了大面积高山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了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沼泽广布的平原湿地生态景观。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分布特点、行政范围和管理条件、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因素及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等诸多因素,在继承多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管理模式,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湿地分层保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4月16日,经国务院审定,正式批准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继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被批复命名后,张掖市湿地再次膺取的第3个国家级殊荣。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中游湿地地处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过渡地带,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其发挥的生态功能关系到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通过分析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概况及特点,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湿地监测指标,分类确定了重点监测内容及其必要性。综合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资源特点、水文状况、保护重点等,分析建立定位研究站、水资源监测点、植物及土壤监测点、鸟类监测点布局。论述了建立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体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掖黑河湿地资源现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资源非常丰富。简介了甘肃张掖黑河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提出了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对策,以期对张掖黑河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收集和整理黑河流域中游湿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该区域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湿地资源现状,并结合区位特点分析了保护区湿地生态功能以及在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恢复与保护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球之肾”——张掖倾力打造黑河国家湿地公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起金张掖半城芦苇半城塔这个美丽传说,就自然引出张掖人民对黑河湿地抢救性保护、恢复、倾力打造黑河湿地公园的话题。沿着湖边的小路走进张掖黑河湿地深处,周围一望无际的芦苇沼泽;清澈的湖水泛起团团银光,摇曳的芦缨、成群结队的水禽在湖中嬉戏,茂密的苇塘在  相似文献   

9.
张翔 《中国林业》2014,(18):28-29
湿地是重要的碳汇,湿地碳汇交易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依托张掖黑河湿地丰富的碳汇资源发展碳汇,把黑河湿地的“碳”卖出去,把“碳汇”变成“资金”,是进一步发展黑河湿地保护工作的突破口.也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发展湿地碳汇对于拓展黑河湿地发展空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从张掖城市(北郊)湿地的现状入手,重点分析北郊湿地土壤盐渍化、面积锐减、生境污染、水源补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疏浚渠系、回填排阴沟、污水治理”的重点解决策略。为“中国·张掖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湿地保护作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一环,已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体系,有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本文在阐述了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张掖市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的构想,旨在为湿地保护、生态管理等科学研究提供及时的、准确的数据,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兴平 《中国林业》2013,(16):30-30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特别是在生态建设中,坚持“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部优化绿洲生态城市”的林业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黑河流域湿地恢复和治理工程。奠定了张掖在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3.
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有"金张掖"美誉。多年来,张掖市委、市政府提出"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的发展战略,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绿色通道建设、林网更  相似文献   

14.
黑鹳(Ciconia nigra)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每年约有200~300只在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栖息迁徙繁殖,约50~60只黑鹳在此繁殖;自2010年开始,历时9年,通过样线调查、样带样点监测和定点实地观测研究方法,掌握了黑鹳在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栖息、繁殖、迁徙习性,为黑鹳有效保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内陆河流域湿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生态区域,造就了大面积高山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了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沼泽广布的湿地生态景观,形成了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本文拟对该湿地资源现状、分布类型进行系统研究,在继承多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湿地综合分类系统,对湿地类型进行划分与研究,为干旱半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段,黑河流域中游,境内具有丰富的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共有湿地5139.14公顷,其中,天然湿地2997.74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58.3%;人工湿地2141.4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41.7%。退化面积636.87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2.4%。  相似文献   

17.
张掖市湿地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典型的内陆河流域湿地,针对张掖市湿地资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张掖市湿地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针对目前现状对其各个区域的生态功能价值提出了具体开发和治理措施,在保护好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资源开发,从而达到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翔  白梅花 《中国林业》2013,(24):45-45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西北典掣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共有湿地5139.14公顷,其中,河流湿地956.8公顷、沼泽湿地2040.94公顷、灌溉地湿地1817公顷、农用泛洪湿地204公顷、蓄水区120.4公顷。湿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9.
《浙江林业科技》2007,27(5):31-31
9月29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开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对外开放两年多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生态修复和科普教育功能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西溪湿地以其优良的生态、秀丽的风光、鲜明的特色,受到国内外游客、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普遍赞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的“有限开园”,使西溪湿地公园建设又迈向了一个新阶段,将进一步推进西溪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更好地发挥西溪湿地在生态、人文、  相似文献   

20.
研究湿地公园地域性特色景观、寻求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公园地域性特色资源的对策,是当代湿地公园建设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建设富有地域性特色的园林景观是湿地公园建设、保护的发展方向,也是园林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的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微山湖湿地公园地域性特色景观资源现状,利用SWOT方法对其地域性特色景观资源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资源现状的优势、劣势、威胁与机遇,从而提出微山湖地域性特色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