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沙棘属植物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廉永善  于倬德 《沙棘》1997,10(2):1-7
采用分支分类学中同源性状状态分析方法,在对沙棘属的20个同源性状进行状态分析和计算各类群演化指数的基础上,找出沙棘属的原始类群——中国沙棘和柳叶沙棘;结合对沙棘属各类群植物的经度、纬度和海拔三度空间的地理分布研究,对沙棘属原始类群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生态因子最适量图的分析,以及果实中V—C含量变化的对比分析等,探讨沙棘属植物的起源。认为沙棘属植物的起源地在东喜马拉雅至横断山之间。  相似文献   

2.
我国沙棘属人工林植物发生大范围早衰甚至死亡现象,严重制约了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发挥,已引起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我国现有沙棘资源的分布情况,并对近年来我国沙棘属植物的更新复壮方式、抗逆性、海拔适应性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明确我国沙棘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提出了今后我国沙棘属植物的3个研究方向:(1)保护现有我国野生沙棘资源,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保存库;(2)加强隐蔽性强的致衰因子的相关研究;(3)考虑地理生态型的因素,将种源选择与优株选育相结合。通过以上研究为充分保护并利用现存的中国沙棘天然资源,合理地开展遗传改良,培育优质、高产及功能性的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沙棘王”王冠当属谁文/吕文图/和强都说中国是沙棘的王国,的确有一定道理。首先从沙棘家族分布看,沙棘属的家族有5个种和8个亚种,而我国就占有沙棘、西藏沙棘、肋果沙棘、柳叶沙棘、江孜沙棘5个种,中国沙棘、云南沙棘、中亚沙棘、蒙古沙棘4个亚种,“沙棘王国...  相似文献   

4.
沙棘属植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沙棘属植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较全面、系统地整理了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沙棘汁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情况,对沙棘属植物的深入研究、综合开发利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同工酶技术结合传统分类,使沙棘种和亚种不仅从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方面,而且从基因的表达上给予正确的分类。同工酶分析的结果表明,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分属不同的种,而云南沙棘、青海沙棘、内蒙沙棘和建平沙棘则属同一种,但分属不同的亚种,即Subsp.yunnanensisRousi和Subsp、sinensis Rousi(青海沙棘,建平沙棘,内蒙沙棘属这一亚种),它们都是近缘种,它们的亲缘关系依次疏远,呈从西南到西北的地理递变。其中肋果沙棘是递变的中间过程,是沙棘从西南到西北的替代表观。这和传统的从生物学特性分类是吻合的,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沙棘,又名醋柳、酸刺、黑刺,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恢复甘肃省张掖市植被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之一。沙棘耐干旱、耐寒冷、耐瘠薄.生态适应性极强.生态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1 沙棘分布及适生范围  沙棘 (HippophaerhamnoidesL .)属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别名酸刺、醋柳、黑刺等。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的温带和寒温带地区 ,跨东经 2~ 12 3° ,北纬 2 7~ 69°之间 ,垂直分布海拔 0~ 52 0 0m。沙棘资源在中国分布东经 75°32′~ 12 1°4 5′ ,北纬2 7°4 4′~ 4 8°35′之间 ,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内蒙、宁夏、新疆等省区。俄罗斯沙棘栽培品种分布于北纬 50°以北 ,近年来辽宁、黑龙江、内蒙、甘肃等省引种栽培。沙棘以其独特的生态效益 ,…  相似文献   

8.
沙棘属植物的系统分类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廉永善  陈学林 《沙棘》1996,9(1):15-24
通过简述沙棘属的分类学历史,对其重要的作者及有关名称进行了讨论;描述了沙棘属的特征记要,建立了新的沙棘属内分类系统,其中涵盖了迄今为止已描述的沙棘属的全部种类作者所发现的新类群;提供了一人上系统实用的分种检索表;在对全国各等级分类群的鉴别特征、分布、生境和模式产地等记述的基础上,还提出了有关沙棘属分类和进化应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沙棘学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 别名醋柳、酸刺柳、黑刺,属胡颓子科沙棘属。 沙棘分布于20多个国家,我国沙棘总面积居世界之首,占世界沙棘总面积的95%,野生和种植总面积达2000多万亩。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地区均有大面积的栽培。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的24年来,国家林业局一直把沙棘作为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
<正>沙棘是胡颓子科的沙棘属,喜凉爽、喜光、耐旱、耐盐碱、萌芽力强、水平根系发达,有根瘤菌,可与多树种混交。大果沙棘以其果大、粒多等独特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大果沙棘的快速育苗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沙棘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沙棘属(Hippophae L.)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植物,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四川大学张泽荣教授将我国沙棘属植物分为4个种5个变种.廉永善等将我国的沙棘属植物分成两个组6个种12个亚种.由于沙棘属植物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已引起了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沙棘果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为营养价值颇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的天然药物.国内外学者对沙棘进行了命题广泛的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沙棘干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途径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沙棘干缩病是危害沙棘的主要病害.病原菌有性阶段为座囊菌目、座囊菌科、沙棘双丛孢座属、沙棘双丛孢座菌;无性阶段为胡颓子小色二孢属.干缩病菌在沙棘生长前期侵染,生长后期发病.杀抑菌试验表明,抑菌效果以56%靠山水分散粒剂、复配制剂KB最佳;抑菌圈直径结果表明以复配制剂KB、50%农利灵抑菌效果最好.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KB防治效果较高,但几种药剂防效达不到要求,因此,选择特性农药及提高药剂渗透性是防治沙棘干缩病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沙棘属胡颓子科沙棘属,又名醋柳、酸剌、黑棘等,是一种小浆果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从上世纪60年代起,沙棘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改善土壤的特殊作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栽培状况及效果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树种,在我国的分布和适生地区很广。它不仅是干旱风沙地区保土固沙的优良树种,也是重要的薪炭林树种。  相似文献   

15.
关于沙棘属植物鳞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永善  陈学林 《沙棘》1999,12(3):4-10
鳞毛是沙棘属植物一个显著的性状,不仅广泛分布于沙棘属植的各个类群,被覆盖不同的器官,而且结构多样,功能各异;其结构和功能与它的分布部位和类群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并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沙棘属于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在立地条件好时可以长成小乔木。介绍了沙棘果实综合利用、沙棘油的作用、沙棘叶的作用,分析了沙棘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3种沙棘一年生实生苗在生长季节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及光响应变化规律,以云南沙棘、江孜沙棘和肋果沙棘苗木为材料,应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单指数方程、双指数方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比较不同模型拟合的荧光参数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异,以筛选出适合沙棘属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模型。并利用筛选出的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模型,比较青藏高原3种沙棘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别。结果表明:(1)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为3种沙棘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拟合的最佳模型;(2)沙棘属植物光化学速率(PCR)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总体随光照有效辐射(PAR)的增大先上升,当达到最大值时,逐渐下降;光系统—实际光化学速率(PhiPS2)和光系统—有效光化学速率(Fv′/Fm′)随PAR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云南沙棘的ETR、PCR、PhiPS2和Fv′/Fm′最高;(3)云南沙棘适应光合逆境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8.
沙棘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棘的开发与利用文\费卫东沙棘,属胡颓子科沙棘属,又名“醋柳”、“酸刺”、“黑棘”等,是一种小浆果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从60年代起,沙棘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改善土壤方面的特殊作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随着对沙棘开发研究的深入,人们惊喜地看到,沙...  相似文献   

19.
一、概要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隶属于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该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10℃等温线以北地区,是一种多型性植物。近年来,苏联等西欧国家以及中国掀起了一股沙棘热;沙棘以其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份迎  相似文献   

20.
<正>一、沙棘研究的意义沙棘为胡颓子科酸刺属的灌木或小乔木,是一种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于一身的珍贵树种。沙棘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广大地区,其生态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萌蘖能力强,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