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苗期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低磷胁迫对小麦苗期性状的影响,在对照(200 μmol/L KH2PO4)和低磷(5 μmol/L KH2PO4)条件下比较了6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苗期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小麦根系和地上部对低磷胁迫的反应不同,低磷诱导小麦根系伸长,根系生物量(根鲜重和根干重)增加,供试的6个小麦品种在低磷条件下的根系鲜重和干重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低磷处理对地上部则表现出抑制作用,但对不同品种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总体来看,低磷胁迫处理对小麦根系性状的影响大于地上部性状,不同苗期性状受低磷胁迫影响的程度分别为:根系鲜重>最长根长>根系干重>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苗长。6个供试小麦品种中,‘中国春’对低磷胁迫最为敏感,而‘京411’的耐低磷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2.
大豆品种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盆栽方法, 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42份大豆品种的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豆品种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存在相关关系, 随生长进程的推进相关关系趋于明显. 鼓粒初期所测7个根系性状与地上部茎粗、冠鲜重、冠干重均呈中度(以上)相关关系, 除主根长度与冠鲜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达  相似文献   

3.
方平  姚启伦  陈发波 《种子》2012,31(1):5-8
以10个来自三峡库区的玉米地方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实验和设置低氮胁迫处理,研究低氮胁迫下玉米地方品种的苗期植株形态和生理效应.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对玉米地方品种幼苗植株形态和生理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不同玉米地方品种的耐低氮特性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地方品种的同一植株性状和同一地方品种的不同植株性状的耐低氮胁迫指数存在差异.侧根数、叶面积、根体积和植株干重可作为玉米地方品种耐低氮种质筛选的形态指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可作为耐低氮种质筛选的生理指标.此外,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中有较丰富的耐低氮种质可供玉米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根冠关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盆栽 12个小麦品种为试材 ,研究表明 ,不同小麦品种的根干重、穗数、地上部干重、地上部干重 /根干重和产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除地上部干重 /根干重与产量无显著相关外 ,其余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他们共同关系到产量水平。通径分析表明 ,地上部干重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 (0 9713) ,根干重次之 (- 0 116 3) ,而根系主要通过地上部干物质来影响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根系对低氮干旱胁迫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73年以来5个主推玉米品种中单2号、丹玉13、掖单13、农大108、郑单958以及新品种豫单606为材料,在低氮和低氮干旱复合胁迫下,研究了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年代推进,玉米品种根干重、根长及根表面积呈先升后降又升的趋势,早期品种的3个根系性状逐渐增加,以获取更多的水分和养分,现代品种的3个根系性状逐渐减少,以减少冗余器官的消耗,而新品种有所上升,以满足产量持续增长所需水分和养分。在低氮和低氮干旱复合胁迫下,与早期品种相比,现代品种根干重变化小,但根长和根表面积增加多,根系平均直径变细,伤流量减少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年代玉米品种根系逐渐优化,现代品种根系形态调节能力增强,对低氮和低氮干旱复合胁迫的耐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根系分隔的根盒试验,研究了小麦/燕麦间作体系中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土壤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锰肥处理相比,施用锰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地上部干重和吸锰量,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小麦的地上部干重、锰浓度和吸锰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作物品种吸收活化土壤锰的能力不同,表现为燕麦>小麦;9023>川麦28;坝莜4号>坝莜3号。但在本试验条件下,与燕麦间作没能改善小麦的锰营养,可能是作物种植密度大,而根系生长空间较小造成的,其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不同小麦基因型孕穗期根系性状与吸氮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培培养,研究了生产上主栽的不同小麦基因型在充分供氮条件下孕穗期的根系、根系生理活性及根系与地上部干重以及吸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体积、根冠比、根活性及植株吸氮量不同基因型间有显著差异,根总吸收面积、根活跃吸收面积不同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植株吸氮量与地上部干重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达0.634,经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植株吸氮量的差异和地上部干重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植株根干重和根体积不同造成的。研究表明,选择根干重和根体积大的小麦品种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棉花生理和形态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条件下,选用18个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研究2个磷水平:适磷P(KH_2PO_4 1.00×10-3 mol·L-1)处理和低磷P 0(KH_2PO_4 0.01×10-3 mol·L-1)处理对棉花幼苗的磷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地上地下鲜重和干重及形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苗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总干重、总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磷利用率等指标在不同磷处理水平和不同基因型品种间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可作为研究品种耐低磷能力的性状指标;各性状相对值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总叶面积>地上部干重>总干重>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磷利用率;根据相对值表现及聚类分析表明:中棉所42号、新陆早19号和鲁研棉28号在低磷和适磷处理的比较中,各测定指标的综合表现良好,能够很好的适应低磷胁迫条件,属于耐低磷基因型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低氮胁迫对玉米自交系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以35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了两个氮素水平处理后14d玉米幼苗的单株干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侧根数和初生根长。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玉米幼苗根干重、根冠比、根总表面积、根体积、侧根数、根平均直径和初生根长显著增加,地上部干重和单株干重显著减小,而总根长没有明显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同一氮素水平下,玉米幼苗各性状的综合表现存在基因型差异,且在正常氮素和低氮条件下均可以分为6组。低氮处理后,选取的9个自交系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降低,PH4CV、B73和XY4的根系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其余6个自交系显著降低。此外,只有XY4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均较高。综合分析表明,XY4是低氮高效型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820-4835
为了解16份小麦种质材料的苗期抗旱性和耐盐性,本研究分别以20%PEG-6000溶液和0.20 mol/L NaCl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对其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细胞质膜透性、苗长、根系性状、生物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应用隶属函数、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小麦苗期抗旱性和耐盐性。结果表明,在胁迫处理下,小麦的苗长、总根长、总根面积、总根体积、根鲜重、苗鲜重、根干重、苗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细胞质膜透性的损伤程度均大于对照,但盐胁迫下损伤更为严重;抗氧化酶(SOD, POD, CAT)活性升高,且在干旱条件下SOD和CAT酶活性的增加量均高于盐胁迫。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隶属函数值均值与总根面积和总根体积的相关性最大,因子分析表明总根面积、总根体积和苗干重可以作为小麦苗期抗旱性和耐盐性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对16份种质材料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3份苗期抗旱性和耐盐性均较高的小麦品种(‘40IBWSN93’,‘甘春25号’和‘MSN2’)和3份对干旱和盐胁迫敏感的小麦品种(‘京临春’,‘巴084123’和‘D39M1153’),为培育抗旱耐盐小麦新种质和挖掘小麦抗旱耐盐基因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旨在通过验证食用菌菌渣做为育苗基质用于替代不可再生的草炭资源的可行性,促进产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A(商用育苗基质)、B(草炭:优质黄土:珍珠岩=1:1:1)、C(食用菌菌渣:珍珠岩:优质黄土=1:1:1)、D(食用菌菌渣:优质黄土:珍珠岩:复合肥=1:1:1:0.005)、E(优质黄土:火土灰=1:1)等五种不同配比育苗基质分别采用穴盘、漂浮及潮汐式育苗三种方式对辣椒出苗率、幼苗株高和茎粗、幼苗的整齐度、幼苗的真叶数、幼苗的根冠鲜重比、壮苗指数及定植后缓苗期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结果]结果表明育苗基质A效果最为理想。除基质E外,其余基质均可满足生产需求。基质C、D与基质B差异不显著,但存在管理较繁复问题。育苗基质E在出苗率及壮苗指数与其他育苗基质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育苗方式对比,潮汐式育苗整体优于另两种育苗方式,漂浮育苗存在定植后缓苗期较长,育苗期间存在部分黄化现象,穴盘育苗相较于漂浮和潮汐育苗具有单位面积播种株数少,株间差异较大,同时存在管理较为繁复问题。[结论]食用菌菌渣用作育苗基质具有一定可行性,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幼苗鉴定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自然灾害较重的年份所生产的种子,出现畸形苗或带菌而引起感染幼苗现象较为突出.为此,不但要求检验员要熟练、严格执行操作检验规程和标准,而且还要求不断学习,加强发芽试验技术方面的训练,减少人为误差,快速、准确地评价种子质量.结合实际工作,谈一下幼苗鉴定要掌握的几个基本要领:  相似文献   

13.
麻栎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慎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5):72-76
通过对麻栎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以期为麻栎定向培育及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择麻栎优树35 株,优树的平均树高4.0 m,平均胸径7.8 cm,平均冠幅3.24 m;培育麻栎芽苗砧嫁接苗2053株,其中裸根苗1253株,容器苗800株;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将800株容器苗用不同浓度GGR6 处理,栽植于不同土壤基质中,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基质与GGR浓度对麻栎容器苗的地径、苗高、成活率等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麻栎容器苗在不同土壤基质及GGR浓度之间的生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来看,当GGR浓度为10 mg/L,土壤基质为黄心土:谷壳灰(1:1)时,麻栎苗木生长效果最佳,适宜推广,其成活率可达98%,苗高达62.27 cm,地径达6.88 mm。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菜豆为试材,采用土培法,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的外源铬(0、2、8、15、25 mg/kg)对菜豆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外源铬(15、25 mg/kg)对菜豆幼苗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叶面积、主根长有显著、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抑制了菜豆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1播种、育苗 1.1播种 利用当年产原种,于6月下旬至7上旬播种育苗,时间宁早勿晚.苗床采用宽1.5m左右的平畦为宜,实行条播,行距10~12cm,播种量3kg/667m2.育秧田施有机肥10 000kg/667m2,磷酸二铵10~15kg/667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育苗方式对棉苗素质及其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 2 0 0 2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进行 ,旨在实现工厂化育苗。供试品种为苏棉 1 2号 ,随机区组试验 ,3次重复 ,设 6个处理 :( 1 )B1 :大田常规土制营养钵为对照 (钵径 6.5cm ,高 8cm) ;( 2 )B2 :5 0孔穴式塑料育苗盘 (孔径 5cm ,深5cm) ;( 3)B3:72孔穴式塑料育苗盘 (孔径 4cm ,深 5cm) ;( 4 )B4:1 2 8孔穴式塑料育苗盘 (孔径 3cm ,深 5cm ) ;( 5 )B5:芦管 (管径 0 .8cm ,高 1 0cm) ,芦管内填土浸水腐沤 1周后播种。 4月 5日播种 ,3叶期移栽 ,移栽密度每公顷 4.5万株 ,行距 75cm ,株距 30cm ,小区面积 47m2 。育苗营…  相似文献   

17.
水稻育苗壮秧剂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旱育秧的壮秧剂剂量,进行了塑盘旱育秧应用壮秧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只要用量适宜,壮秧剂对水稻出苗安全;应用壮秧剂,株高变矮,基茎变粗,干重增加,分蘖和发根增多,壮秧效果显著;在育壮秧、促早发基础上,水稻增穗增粒,增产5.1%~7.5%;壮秧剂适宜用量为15~20g/盘.  相似文献   

18.
我省生长的实生桑,具有根系发达,耐寒、抗旱、侧枝多,叶片小的特点.为提高产量,改善叶质,可选择优良品种桑的枝条与省内实生桑的根进行嫁接,以便繁育出既耐寒、又高产的桑树.在生产实践中,主要采用袋接方法繁育桑苗.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在短期内可以繁育出大量种苗.  相似文献   

19.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育苗盘规格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烤烟育苗盘规格的关键参数,达到减工降本增效目的,在四川凉山烟区进行了膜下小苗移栽育苗盘规格优选试验。以常规育苗盘(160孔)为对照(CK),对6种规格育苗盘(改良160、209、286、338、504和595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出苗率与育苗盘深,成苗的根干重、茎叶干重、整株干重和育苗成本与育苗盘的穴面积呈直线回归关系,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3、0.92、0.89、0.92和0.89。成苗的茎高、根干重、茎叶干重、整株干重和育苗成本等指标与育苗盘的穴面积呈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9、0.96、0.95、0.96、0.94。出苗率、成苗的苗高达标率、茎高达标率、真叶数达标率、壮苗率与盘深呈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9、-0.42、-0.51、-0.52、-0.49,均达到0.05显著水平。综合考虑,育苗盘的穴面积、烟苗密度和深度是选取育苗盘的关键参数。根据结果和回归方程,建议育苗盘深度在4.0~5.0cm之间,穴面积在6~10cm2之间,烟苗密度在120~160株/m2之间。符合该推荐的育苗盘有286和338孔。  相似文献   

20.
幼苗密度,多效唑浓度及处理时间对番茄幼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元二次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幼苗密度及多效唑对番茄幼苗质量的影响,多效唑能抑制番茄幼苗徒长,幼苗密度越低,受抑制程度越强烈,无论幼苗密度高低,多效唑与能提高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多效唑处理使幼苗中脯氨酸含量提高,幼苗密度高,多效唑用量多时,幼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大,应视力幼苗受胁迫表现,生产中不宜采用高密度大剂量多效唑处理进行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