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选取句容市云兔草莓专业合作社进行大棚草莓水肥一体化适应性试验、示范,总结得出一套适合丘陵地区推广的大棚草莓水肥一体化施肥主要管控技术,达到节水节肥、节省劳力、减轻病虫害,提高草莓品质和产量的效用。  相似文献   

2.
设施草莓作为典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形式,是经济效益较高的设施种植作物,传统粗放的水肥管理技术很难适应生产要求。近年来在一些高端草莓种植基地应运而生,采用智能化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大大提升草莓现代化种植水平。为此,通过智能化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与传统沟灌冲施肥和膜下滴灌注肥泵模式的示范应用比较,对节水、省肥、增产、提质、增效等效果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设施草莓采取滴灌施肥比沟灌冲施肥能够显著地节水、省肥,增加草莓的产量和效益,节约灌溉水38.5%、每667 m~2节水121 m~3,节省肥料投入量43 kg,节肥32.4%,节水、节肥、省工效果明显;每667 m~2产量实现1 828 kg,增产量322 kg,增产21.4%;省工550元,每667 m~2节本增收11 964元;另外膜下滴灌智能灌溉施肥与膜下滴灌注肥泵注肥相比,灌溉施肥制度明显不同,其节水省肥增产增效效果也十分明显,节水46 m~3,节水18.9%,省肥6 kg,节肥6.3%,增产量204 kg,增产12.6%,省工550元,每667 m~2节本增收7 370元。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土肥站在丰台区长辛店李家峪村北京金潍多无公害草莓示范基地,试验示范的超大型果实草莓栽培技术获得成功.该技术主要以增施有机肥、适量补充微量养分、配制草莓专用配方肥、养分定向输送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型技术,两年的试验示范表明,头茬单个果实重一般都在100克以上,以后单个果实重一般50~100克.2011年,曾结出单果重202克的特大型草莓.该基地建有16个草莓大棚,每个大棚1 000米2.  相似文献   

4.
赵彬  王本林  葛承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655-655,661
茄果类蔬菜配方施肥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施用 1号、2号、3号配方肥均较习惯施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其中 3号配方肥增产效果最显著 ,番茄、茄子、辣椒分别较习惯施肥增产 2 8.6%、2 8.1%、3 7.8%、和 45 .7%、40 .3 %、42 .4%。  相似文献   

5.
正为验证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膨果肥在草莓上的应用效果,在长丰县水湖镇丁巷村进行了田间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红四方膨果肥处理的草莓产量平均比习惯施肥处理增加104.5kg/亩,增产率为5.5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施用红四方膨果肥+红四方养地促根水溶肥处理的草莓产量平均比习惯施肥处理增产195.7kg/亩,增幅达10.4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示范,验证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  相似文献   

6.
日前,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烟台举办了“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国土肥技术推广部门的140多位代表,中国农科院、中国水利学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的40多位企业代表参加培训。会议全面解读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就节水农业在水溶肥、长效肥、灌溉施肥技术上的实践,以及芭田公司水溶肥试验示范成果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草莓科学施肥技术指导,结合草莓需肥特点,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为主要依据,本文主要研究了草莓科学施肥技术,为农民种植草莓获得高产提供技术指导.总体原则是:因地制宜确定合理施肥量,优化施肥时期,采用科学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鼓励多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综合产出能力以及草莓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妙香7号"草莓为试验材料,开展叶面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试验,为腐植酸水溶肥在草莓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含腐植酸水溶肥可显著改善草莓生物学性状,使平均单果重、最大单果重、果实商品率及草莓产量显著增加,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糖度、硬度、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增加,草莓品质显著改善;与常规施肥相比,腐植酸水溶肥亩投入增加180元,草莓增产率达8%以上,亩增净收入1 200元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7.67,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酵素微生物套餐肥在草莓上的应用效果,为草莓栽培提供一套绿色生态施肥方案,为酵素微生物套餐肥的生产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红颜、香野草莓为试验材料,对比常规施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草莓栽培土壤、植株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酵素微生物套餐肥后土壤有机质、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植株根系活力、SPAD值显著提高,草莓口感改善,单果重及一茬果产量提高,其中红颜草莓V_C、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41.98%、28.07%、32.26%,香野品种草莓分别提高27.94、4.52%、31.55%。酵素微生物套餐肥在草莓栽培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是一套相对理想的绿色生态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特色的高效节本安全施肥技术。2015年,峡江县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安排和省农技推广总站的技术指导下,实施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经过多年对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的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出冬小麦施肥技术要点。一、施肥原则1、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2、重施拔节肥(追肥)。看苗情施拔节肥,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3、轻施孕穗肥。对水肥充足、有倒伏倾向的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草莓种植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开展了绿色施肥技术田间小区试验,表明植物健康调理与土壤调理等绿色施肥技术能显著促进草莓生长,提高草莓品质,控制草莓黄萎病的发生,经示范推广,增产30%以上,增效10.7万元/hm2。  相似文献   

13.
草莓配方施肥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草莓生产过程中肥料配比,笔者进行了其配方施肥试验,通过本试验研究,基本摸清了大棚草莓生产过程中草莓各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肥规律,并适当调整了氮、磷、钾肥料的配合比例,摸索出了大棚草莓的肥料使用技术方法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吉安市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特色的高效节本安全施肥技术。2015年,峡江县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安排和省农技推广总站的技术指导下,实施"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常规施肥的设施辣椒产量作为参考依据,本次试验选用了三种不同的水溶肥料进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分别与常规施肥的设施辣椒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溶肥1号使用之后,设施辣椒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水溶肥2号与水溶肥3号的试验结果不显著,从而得出结论,水溶肥1号更适用于辣椒水肥一体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大棚草莓上的应用效果,促进该项技术在聪草莓生产上的迅速推广应用,针对大棚草莓需肥规律,制定施肥标准,依据配方施肥指导原则,提出重施巧施有机肥、妙用竹醋液、适时适量追施化肥、巧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合理喷施硅肥的施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棚草莓栽培中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减少化肥投入20%以上,增产超过5.5%,增收超过1.8万元·hm^-2。  相似文献   

17.
水稻综合增产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明武  李栋  万春雷 《新农业》2009,(10):18-20
水稻综合增产技术是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推广提出的一种新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组合体系,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水稻无纺布钵盘育苗技术、抛(摆)秧技术、一次性深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辽星1号高产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等。该技术体系具有省种、省肥、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高产水稻品种宁粳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对比示范试验,研究了控释配方肥与当地常规施肥对水稻产量、生物学性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应用控释配方肥平均增产645kg/hm2,增产率为6.8%,节约成本979.5元/hm2.控释配方肥一次性施肥较常规分次施肥具有省时省工、增产、增收、节本的综合效果,加强控释配方肥技术研发集成与推广应用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减肥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和施肥方法给草莓生产带来的影响,本文采用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设置先覆膜和后覆膜2种覆膜种植方式,并设置3个不同施肥配方开展田间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采用先覆膜和施加10-52-7配方肥的方式能够使草莓产量达到46386kg/hm~2,可以使草莓种植达到品质和效益的双重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新疆巩留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针对冬小麦生产中化肥用量偏高,施肥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多点试验示范,提出了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包括土壤改良培肥、测土配方施肥和复播大豆培肥增效,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对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原理、措施、效益和推广前景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