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果园套种竹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少风  林心明 《食用菌》2000,22(6):37-38
我市地处闽北山区,生产竹荪的条件优越,自1990年推广大田阴棚栽培竹荪技术以来,生产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竹荪市场价格下降,使得生产规模一度萎缩。1995年,笔者进行了果园套种竹荪试验,利用果树形成的遮阳条件栽培竹荪,降低了竹荪生产成本。该技术推广后迅速为菇农所接受,使我市竹荪生产规模得到恢复并有所扩大,年栽培量超过4669000m2。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栽培工艺11 场地整理 桃、榛、柑桔、板栗、葡萄、杨梅等果园均可作为套种竹荪的场地。地势较平或缓坡地果园,可沿果树行间的排水沟作畦;地势较陡的梯式果园,则…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7,(6)
<正>竹荪长蕾采摘季节,遭遇高温干旱造成竹荪菇蕾萎缩死亡。有什么预防措施,现借贵刊一角,解答菇农的疑问。连日的天睛高温水分蒸发量大,竹荪栽培畦地表土失水干旱,造成竹荪缺水性萎蕾,表现为菇蕾色泽变浅黄,外膜收缩皱折;手抓菇蕾内外滑脱,质地柔软;翻开培养料,菌丝萎黄,基料干松。而竹荪喜荫湿土壤生长。菇蕾生长期,基质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  相似文献   

3.
用稻壳为主料栽培竹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盛产水稻大国,稻谷加工后的稻壳十分充足,目前仍未能充分利用。据营养成分测定:木质素21%~26%,蛋白质2.5%~3.0%,粗纤维30%~45%,多缩戊糖16%~21%。经过古田县科技工作者和菇农的试验表明,稻壳是一种优质原料之一,用它栽培竹荪的成本比原先的配方降低60%~70%。产量比原先提高20%~30%,且有易种易管、出菇快等优点,因此几年来已在本县大量推广,即使竹荪价格降低至40~60元/kg,仍能有较高的经济收益。现将稻壳畦床栽培竹荪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竹荪是生长在竹林中的一种腐生真菌。我国竹林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开发竹荪生产也是农村致富的一条门路。本文就野生竹荪菌丝的移植法简介如下。 (一)选地作畦:选肥沃、潮湿的“二阳八阴”竹林,翻土后作畦,畦宽3尺、高3~4寸、长度视场地而定,四周要挖排水沟。 (二)适时移种:以12月至来年2月为移种适期。在长过竹荪的竹林中,挖取野生竹荪菌丝和附菌丝的竹根及泥,要边挖边种,如果从远处取种,则要注意保湿。最好在阴天移种,采用穴播法,穴距1尺、深1.5~2  相似文献   

5.
目前古田竹荪生产一般是采用室外畦床栽培,菌株是高温型棘托竹荪,接种后在畦床生长1~2年,而每年出菇只有6~10个月.为了充分利用竹荪菌丝休眠阶段的空场地,近几年来我所进行了在竹荪畦套种猴头菇立体栽培试验,获得了较好收成,每亩地可种植竹荪400m~2,收干荪80~90kg,套种猴头菇8000多袋,产干菇350kg,效益显著,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季节安排竹荪栽培一般为春秋两季,套种在竹荪畦上的猴头菇栽培季节,应选在秋季10月中旬~11月中旬以前,春季2月下旬~4月上旬.接种好的  相似文献   

6.
竹荪球大面积腐烂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维钧  柴儒东 《食用菌》2000,22(5):40-41
1999年 6~ 8月,我省多个乡镇大面积严重发生竹荪球腐烂现象,前后两个月时间,大批正在结球出菇的竹荪腐烂在菇床,其发病面积之广、腐烂速度之快,杂菌为害之剧,经济损失之大均是这些年来前所未有的,给菇农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为此,我们对发病严重的地县进行调查取样,并对各地送来的样本进行了室内鉴定,针对发病特点和致病原因,进行了现场防治技术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和蔓延,为菇农挽回了部分损失。为了避免和减少今后竹荪栽培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们将初步研究结果总结于后,供广大菇农参考。1 病…  相似文献   

7.
我县从1981年开始推广阳畦栽培平菇,近几年每年的投料量(棉子壳)在700吨左右.虽然平菇对生活条件要求不很严格,但每年都有部分菇农栽培失败.现将其失败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谈点浅见.(一)菌种块发黄,菌丝萎缩产生原因:①栽培期气温高,畦面覆盖物薄,料温长时间超过40℃.②高温季节栽培,料厚或料堆制发酵未达到要求,播种后培养料继续升温发酵.③培养料内带入或栽培床地发生食菌丝的螨类.防止措施,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场地应尽可能选在有遮荫处,料面整成龟背形,料床内要开沟,畦面覆盖物要厚一点,高温期中午要进行喷水降温.一般培养料不需堆制发酵,对培养料质量  相似文献   

8.
人工栽培竹荪,目前多采用竹类作原料,由于我区竹类原料短缺,致使竹荪栽培在我区很难发展.本人在多年的竹荪栽培试验中,发现长裙竹荪的菌丝体,能在覆盖畦面的麦秸和平菇下床废料堆上旺盛生长.据此笔者多次用纯麦秸、纯平菇废料、麦秸与平菇废料混合进行栽培长裙竹荪,均获成功,与用竹叶、竹枝原料栽培的相比,不仅单产高,且原基形成早,周期短.其中以麦秸与平菇废料混合室外畦栽的产量最高,从播种至头潮采收结束仅80天,头潮平均采收商品干竹荪214g/m~2.现将此法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吕朝玉 《食用菌》2008,30(4):35-36
近几年来,我市竹荪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已达13hm^2。由于竹荪原料丰富,价格稳定,市场看好,栽培操作简单,管理粗放,菇农种植竹荪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由于生产环节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竹荪接种成活率一直不高。为此笔者进行针对竹荪接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竹荪接种成活率高达95%-98%。现将接种成活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有竹荪生产多采用野外畦床式栽培,品种常用高温型棘托、长裙竹荪。接种后菌种在畦床内潜伏生长2—3年,而每年出菇只有一季(6~10月份),其余7个月则为空闲时间。如何充分利用竹荪菌丝休眠期这阶段的空闲场地?近年来我所作了试验与研究,在竹荪畦床面上排放木屑袋栽香菇菌筒,形成立体化栽培,获得一地多用,省工、省地、管理方便,一举两得的效益。一亩地种植竹荪400平方米,可收竹荪干品80公斤,价值5万元,套种香菇8000筒,可产鲜品6000公斤,产值2万元,两项合计产值7万元以上,成为我国当前食用菌生产中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平菇畦床栽培产量,我们于1987以来,探索床栽与切块竖栽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平菇产量比常规床栽高20~30%,很受菇农欢迎.具体做法:分切块、立起和转运三个步骤.第一步切块,就是在畦床的二潮菇结束时,清理床面后用利刀将菌料垂直切成40×20厘米的菌块,再用铲子铲起.菌块四周要切得光滑,不能把菌块弄碎.第二步立起,就是将铲起的菌块竖立起来,先将床畦面打扫干净,撒一层生石灰粉,再将菌块排成行,行距25~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古田县城关德松竹荪研究所《竹荪菌株筛选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联丰食用菌研究所《竹荪生料畦田制种技术研究》,华联食用菌研究所《竹荪畦床套种香菇技术研究》,1991年10月,由古田县科委组织通过省、地、县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该课题从筛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竹  相似文献   

13.
5月28日,顺昌县大历镇菇农们正忙着采摘、摆排竹荪,上炉烘烤,每道工序有条不紊。2008年顺昌县被授予"中国竹荪之乡"之后,其品牌效益日益彰显,吸引了客商踊跃收购。今年竹荪开采上市以来,竹荪价格一路飙升,最高达360元/kg,价高畅销,  相似文献   

14.
连宾 《中国食用菌》2004,23(4):26-27
人工栽种红托竹荪一般在2~3月或10~11月下种,3~6月或6~8月出菇,因其生长周期较长及特有的清香风味吸引了各类昆虫和一些小动物,从而导致病虫危害。据初步调查,竹荪人工栽培中发生的病虫害类群主要有: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线虫类病害,昆虫类病害,另外一些小动物如老鼠等的咬吃亦可造成危害。近年来,贵州、重庆和四川等地竹荪栽培常发生大面积竹荪球腐烂现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使竹荪人工栽培成为一项高风险产业。菇农为了控制病虫害,往往病急乱投医,农药使用过量,既不能得到好的结果,还会造成许多后遗症,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15,(4)
<正>眼下又是竹荪采摘上市季节。根据福建省顺昌县竹荪研究所从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全国各地种植面积等反馈情况看,目前,竹荪市场价格150元/kg左右,比去年平均降价50元/kg。其原因,一是由于近三年竹荪价高畅销,激发菇农种植热情,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三成;二是科学管理、气候适宜有利竹荪生长,产量高。综合预测  相似文献   

16.
素有“雪裙仙子”、“菌中皇后”之美称的竹荪,由于菌体俊美飘逸,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历来深受消费者青睐。6月份以来,顺昌县高阳乡的菇农们又逢竹荪收获的季节。  相似文献   

17.
竹荪是食用菌中的"皇后",国家科委已将她列入"星火计划"项目.笔者为了总结全国先进经验,于1989年3月与福建古田县大桥镇食用菌专业户林启眉栽培了30m~2竹荪,共投资750元,到翌年10月已收干竹荪8kg,每公斤出售价840元,除去成本纯收5970元(当时仍在继续出荪).为了使广大菇农都能得到经济效益,共同致富,笔者将反复栽培实践所取得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东北地区生料地栽香菇受到科研院所及菇农的广泛重视,并做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在辽、吉、黑三省有不同面积的重复栽培,均取得了成功。打破了该地区香菇熟料、半熟料栽培的格局,对香菇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熟料、半熟料比,生料栽培具有成本低廉、方法简单、优质高产等特点,是地栽香菇发展的方向。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方法1.1畦床制作一般要求畦床东西方向,使高棵作物起到遮光作用,保湿、通风效果好,香菇产量高。畦床  相似文献   

19.
<正>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形态绚丽、清香袭人、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享有"真菌皇后""、山珍之王"等美誉。据现代医学研究报道,竹荪还具有抗肿瘤、降血压、降胆固醇的功效,是一种珍贵的食药两用菌,是我国的高档出口商品之一。自2009年引种以来,万安县竹荪种植规模逐年增加,种、加、销产业链渐成,参种菇农也越来越多。但据菇农反映,随着种植规模增加,野蛞蝓为害渐多,2012年为害尤甚。  相似文献   

20.
吴少风 《食用菌》2002,24(2):28-28
地栽香菇由于使用品种的不同、出菇季节的差异、栽培工艺的独特 ,使得出菇管理技术与其它香菇栽培模式有较大的差异。现就近年闽北地栽香菇出菇阶段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及出菇阶段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供菇农朋友参考。1 出菇管理的基本方法 菌筒覆土转色后 ,用扫把将表面泥土来回扫几遍 ,尽量使覆土渗入菌筒之间的缝隙中 ,随后往畦面淋水 ,洗净表面浮土 ,让菌筒表面约 2 / 3的部位裸露。并往畦沟灌水 ,水位以浸到菌筒 1~ 2 cm为好 ,并维持 12~ 2 4小时 ,将水位降低至距菌筒 1~ 2 cm。在这同时往畦面泼水 ,晴天每天 5~ 8次 ,雨天 3~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