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菜用蚕豆既是城乡居民的佳肴,又是出口创汇的主要种类。由于受季节影响,鲜蚕豆供应期主要集中在5月份。根据多年的试验和实践,总结了一套菜用蚕豆慈溪大粒1号品种大棚促成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采用大棚促成栽培,鲜豆上市可提早20~30d;鲜豆产量达到22,500kg/hm2.,比露地栽培提高40%;病虫害减轻,商品性更好,一般大棚促成栽培经济效益比露地栽培可提高8倍左右。大棚促成栽培,宜选用健壮无病大粒蚕豆播种,播种期可适当提早,一般比露地栽培蚕豆可提早10~20d播种,以促进主茎多分枝,适宜密度为37,500株/hm2;当50%植株形成第一鹰爪荚,且植株复叶出现第7小叶后,择晴天中午打顶。要提早进行蚜虫的防治,加强肥水管理。在蚕豆开花结荚期放蜂授粉,可提高蚕豆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2.
<正> 蚕豆整枝打顶包括摘除主茎、整枝定苗和打顶摘心,是蚕豆丰产栽培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能促进养分向有效花荚运送,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并能改善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倒伏和减轻病害。 摘除主茎。群体生长繁茂、播种早和冬季暖和使植株生长发育过旺的蚕豆田要摘除主茎。因为处于较高温度条件下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观察了“拉萨一号”蚕豆品种在生长后期打顶对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在生育后期打顶,对控制株高,减少豆荚未成熟率,提高百粒重和产量有显著作用。提出了“拉萨一号”蚕豆品种适宜打顶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新疆北疆棉区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免打顶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新陆早33号、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6号3个品种,设置喷施氟节胺化学打顶、人工打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3个处理条件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分析化学免打顶技术的打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棉花喷施化学打顶剂植株高度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但显著低于不打顶植株,但主茎节数及果枝数化学打顶植株显著高于人工打顶;果枝长度低于人工打顶植株,株型较为紧凑;化学打顶棉花上部果枝结铃数及内围铃数略高于人工打顶,但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籽棉和皮棉与人工打顶相当.[结论]喷施化学打顶剂氟节胺能有效控制棉花植株顶尖的生长,具有打顶效果,同时使得棉花株型更为紧凑.  相似文献   

5.
通过蚕豆高产创建.为全省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树立典范和样板。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打顶摘心等一系列综合增产技术措施.总结形成适宜湟中县蚕豆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及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打顶方式对乌头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乌头不同生长阶段(3,5,7,9片叶)进行一次打顶和二次打顶(植株10 cm时进行一次打顶后,在其分枝具有3~4片叶时进行二次打顶)的打顶方式,研究了打顶方式对乌头植株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打顶方式均能有效增加乌头分枝数,而以7片叶时打顶效果最好,打顶后的植株分枝长度、叶片数、花序长度、主花枝长度、主花枝花朵数、花朵大小及花期基本能保持乌头原有的性状.  相似文献   

7.
打顶时间对烤烟根系形态及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易建华  贾志红  孙在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62-2762,2777
研究了现蕾、初花、盛花3个不同打顶时间对烤烟根系及烟碱含量的影响,提早打顶和推迟打顶均有利于较粗根系(5mm)生物量的增加,而初花打顶可促进较细根系(>1mm,<3mm)数量和生物量的增加,不同打顶时间根系生长与烟叶烟碱含量具有相关性,粗根生物量的增加可能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棉田喷施禾田福可、吐优塔,调查2种化学免打顶剂对棉花植株性状、果枝长度、棉花产量的影响,探索不同免打顶剂的使用时间、使用剂量。结果表明:使用免打顶剂并结合化调,可将棉花株高控制在75~80厘米,单株果枝台数控制在11台之内,上部空果枝高度控制在10~15厘米,基本接近人工打顶的铃数和单铃重,产量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2006年新湖三场适时打顶整枝,以减少植株无效花蕾、铃,促使早吐絮,探索了棉花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5,(24)
<正>什么是黄瓜花打顶?黄瓜保护地栽培中,常出现花打顶现象,即黄瓜植株生长停滞,龙头紧聚。生长点不再生长和伸长,顶端小叶片密集,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雌雄花相间的花簇,黄瓜形成自封顶,即"花打顶";如顶端出现小瓜纽,俗称"瓜打顶"。花打顶有什么危害?出现瓜打顶,植株不再有新叶和新梢长出,中下部浓绿,表面多皱缩和突起。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植株将很快死亡,造成早期减产,严重影响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菜用蚕豆产量和外观品质,对大粒菜用蚕豆进行摘心、疏枝、疏花和打顶等疏剪技术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大粒菜用蚕豆苗期摘心会减产6.56%,"疏枝 打顶"则可提高产量、改善青荚外观品质,产量比对照增10.66%,结合"摘心 疏枝 疏花 打顶"综合措施的应用,增产增收效果更显著,青荚产量提高33.67%,青荚成熟期集中,2粒以上荚(含2粒)比例增加,出口成品率增加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大棚蚕豆是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冬春季的主要种植作物,为达到产出高效、资源节约和对环境友好等目标,特进行了大棚蚕豆再生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缩短收获时间、延长鲜蚕豆的市场供应时间、每667 m~2产值超万元的优点。为促进该技术在宁波市江北区的推广应用,对大棚蚕豆再生栽培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介绍,主要包括选用日本大粒型系列蚕豆品种进行种植,科学施肥及防治病虫害,及时打顶,头茬蚕豆采摘后全部剪株等。  相似文献   

13.
分析桂北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罗汉果组培苗植株发生徒长("跑苗")不结果的原因,提出培育大苗提早移栽、科学运筹水肥、低节位多次打顶、回缩短截、药剂处理等预防与补救措施,经2005年推广应用组培苗当年结果株率达到了94.47%,比上年提高了11.37个百分点,增幅达13.69%,挽回经济损失32.93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一、豌豆、蚕豆能在0°—20℃以至20℃以上的温度下通过春化阶段。二、在这温度范围内10℃较0℃.适合,看来较高的温度比10℃.更为适合。三、种子春化处理在提早现蕾方面的效应,迟播较早播显著,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显著。四、萌动种子在0°—10℃.人工春化处理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发育需要20—25天以上。五、在植株状态和田间条件下比在萌动种子状态春化处理条件下进行春化阶段发育较为迅速,从春到夏田间通过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时期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缩短。六、对于豌豆蚕豆种子春化处理在提前现蕾方面的效应问题提出了「处理效应的大小决定于植株出土后必须补行春化阶段发育的时间和植株积累光照階段发育及形成繁殖器官所需特定营养物质的必要时间的相对长短」的假定。  相似文献   

15.
烟株打顶对钾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钾量高是优质烟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烟草生产中 ,通常利用打顶的方法来提高产量和上等烟的比例 ,但是打顶同时也改变了烟草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向 ,影响了钾离子的积累和运输。对烟株打顶以后定期测定钾含量发现 ,在打顶后的 5 0d内 ,各品种打顶处理的钾含量均低于未打顶的处理。不同品种打顶植株与未打顶植株钾积累趋势差异较大 ,未打顶植株钾积累幅度明显高于打顶植株。打顶后叶面喷施植物激素IAA和CTK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钾素向叶部的积累 ,提高烟叶钾含量。  相似文献   

16.
营养钵育苗是将育苗圃中由匍匐茎形成的子苗移到装有基质的营养钵里.直径10cm营养钵假植培育成的草莓苗高度、植株的鲜重均显著高于菌床假植和露地育成的苗.营养钵假植育苗可以提早草莓植株的花芽分化,并可提早上市时间.  相似文献   

17.
芋艿和蚕豆是苏南地区人们喜食的小杂粮品种,如何提早芋艿的上市时间以及延长鲜食蚕豆的食用时间,是本单位研究的方向,通过几年时间的试验,作者摸索出了一套大棚芋艿接茬春化蚕豆高效栽培模式,以期为苏南地区设施大棚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矮化实验。比较人工去顶与棉田958打顶剂、棉花打顶剂两种打顶剂对瓜尔豆植株的矮化效果。结果表明:人工去顶对植株生长的调节最明显,棉花打顶剂的调节效果要优于棉田958打顶剂。  相似文献   

19.
<正>为夺取大豆高产,各地探索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下面说说简便有效的三种操作技巧,大家不妨一试。一巧打顶。大豆打顶后,植株生长仍会继续进行,细胞仍将竖向伸  相似文献   

20.
打顶对蚕豆越冬设施栽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2年,以当地主推的中粒型品种海门大青皮、小粒型品种启豆2号和自主育成具有知识产权的鲜食蚕豆品种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通蚕鲜6号4个大粒型蚕豆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品种和打顶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打顶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不存在显著差异,鲜荚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等产量相关性状有差异,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以及通蚕鲜6号这4个育成品种的产量表现明显高于海门大青皮和启豆2号,在单荚鲜重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打顶处理有效地降低了蚕豆株高和生物产量,提高了鲜荚产量以及收获指数,表明打顶可以使设施蚕豆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