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实现WTO框架下江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图研究在WTO框架下如何调整与优化江西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对江西实际现状和WTO对江西农业影响的研究 ,作者提出了在WTO框架调整与优化江西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些对策 ,具体如下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2 )实施农业比较优势战略 ;(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4)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2.
巴彦淖尔市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巴彦淖尔市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认为有利因素为(1)全市国民经济增长较快;(2)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执行;(3)农牧业生产务件继续改善;(4)农牧业基础务件较好;(5)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6)农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不利因素为(1)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不合理;(2)对农业的投入不足;(3)人力资本因素;(4)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低;(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6)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7)自然风险的存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1)确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观念;(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4)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5)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业劳动力;(6)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报告了1976~2015年以来,武汉市农业产业结构概况和调整优化的情况,并以武汉市1999~2015年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Eviews统计软件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最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结论:(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是正相关;(2)种植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3)畜牧业和渔业的作用日益显著;(4)林业发展相对较慢;(5)劳动力和耕地面积对农业经济影响较小。并以此为依据,对武汉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创新体制,以解决农民问题为突破口,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加入WTO对福州农业的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加入WTO后福州农业及农产品贸易应采取的对策:(1)加快政府农业管理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与价格体制的改革;(2)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3)加强对农业的适度保护;(4)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5)组建企业集团,完善出口体系;(6)加快农业利用外资步伐;(7)进一步推动榕台农业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正确指导加入WTO后秦皇岛市农业结构的有效调整,通过对秦皇岛市农业生产现状的具体分析,指出了秦皇岛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方向:(1)调整粮食生产布局,发展优势特色粮食品种;(2)发挥区域生产优势,做大做强果品、蔬菜产业;(3)培育龙头企业,进一步带动优势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问题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现有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笔者通过对现阶段漯河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奋斗目标,本文探讨分析了气象部门在打造农村宜居环境工程中可发挥的作用。分析表明,气象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提高气象监测预警水平,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2)加强农业气象业务科研工作,保障农业高产稳产和粮食安全;(3)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需要;(4)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提高村镇建设规划水平;(5)拓展环境气象业务,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做贡献;(6)促进农业适应气候变化,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地区结构和产品结构二方面阐述了中国农业国际贸易的格局和特征;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形势;提出了中国农业国际贸易对策思路(1)改革现行农业管理体制,强化宏观调控;(2)调整农业结构,强化优势农产品出口;(3)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农业设施建设;(4)采取配套措施,强化监测和预测预报制度;(5)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强化标准化生产意识.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指出该区调整产业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山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节水农业、特色林业与畜牧业、无公害农业、观光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能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陕西省汉台区近十年来农业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处于中国中西部内陆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出现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形成生态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的不相一致,制约了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形成。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促进山西省生态改良、实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主要对策,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的主导功能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代农业的主导功能包括经济、生态调节、就业和生活保障、休闲和文明传承等多功能,它从传统农业的单一经济功能向多功能拓展,并受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三重属性制约。为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政府对农业的强力保护和支持,帮助农户克服农业的蛛网波动,缓解农业所受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的制约,实现现代农业主导功能的多元拓展。  相似文献   

14.
以农村家庭户为单元的循环农业生产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用沼气池综合利用为结合点,应用参与式方法评估在种植业与养殖业农事活动中的效益体现,归纳总结提出"百宜乡以农村家庭户为单元循环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社区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精细农业是现代农业的理念和重要生产形式。对精细农业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简要介绍,并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湖南省发展精细农业的途径提出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积极推进"双稳双扩双提",在产业布局上积极推进"两区两带"错位发展,在农产品品质提升上积极推进"双绿"行动,在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上积极推进"精细化+",在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上努力实现"三高",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积极推进"双改双返",在重大项目抓手上推进"五个三"工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和吸收国内外关于生态脆弱带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重庆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特征,提出了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构建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就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士俊  王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21-2522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从这个角度而言,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情况,提出了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阐明了发展“三高”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论述了“三高”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和内容,指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对策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分析生态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有利影响及问题,找出解决途径,对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调查法,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阐述了生态农业发展对黄陂区经济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黄陂农业现代化、促进黄陂产业结构优化、促进黄陂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生态农业技术成本高、生态农业培训机制不完善、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针对目前宁夏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做好充分发挥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坚持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城市理念建设农村,大力开展“村企互动”,共建新农村活动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