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10个抗感大豆品种蚜虫取食处理叶片和茎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蚜虫取食诱导抗虫品种叶片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增加,而感蚜品种异黄酮含量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品种受害程度与叶片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呈负相关。但茎的异黄酮含量与大豆品种的抗蚜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棉花品种的抗虫性和抗虫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品种抗虫鉴定是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抗虫鉴定主要对象是红铃虫和棉铃虫。抗虫鉴定方法为网室接虫鉴定,红铃虫的接虫密度是平均每10m2网室接5对成虫;棉铃虫的接虫密度为每10m2网室接虫2对;所接虫源雌雄各占50%。抗红铃虫鉴定指标为种子虫害率;抗棉铃虫鉴定指标为棉株生长点和蕾、花、棉铃受害率。根据棉花受害率将品种的抗虫性分为免疫(I),高抗(HR),抗虫(R),中抗(MR),感虫(S)和高感(HS)共6级。  相似文献   

3.
粟芒蝇是我国北方谷子的重要害虫,常造成枯心、白穗、畸型穗等,严重影响谷子产量,尤以夏播谷地区受害较重。1986~1990年作者等对华北地区4057份粟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被害指数为鉴别抗感依据,品种间对粟芒蝇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中抗级以上品种占3.11%,感和高感品种占96.89%,从中选出一些抗性表现稳定的品种,可为选育抗虫品种提供抗性材料。  相似文献   

4.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其为害逐年加重。应用转基因抗虫品种防治大豆食心虫是现阶段应用研究热点,但其抗虫性一直存在着不易检测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实验室设计、提出一种新型室内抗虫生测方法———圆盘分割法。该方法是根据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和取食习性来进行转基因大豆抗虫鉴定。试验证明了圆盘分割法的可行性;同时,该方法结合网室接虫鉴定法可以使转基因大豆抗虫鉴定更为高效和准确。  相似文献   

5.
大豆抗大豆食心虫机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抗虫鉴定的基础上,对大豆抗食心虫品种(系)的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豆荚硅元素含量高是抗虫的主要原因之一;豆荚表皮细胞呈近圆形突起、直径小或表皮细胞下小细胞层数多、表皮下有特长形细胞者;豆荚隔离层细胞呈短椭圆形、直径小、排列紧密者均有较强抗性。抗性与荚皮厚度、隔离层厚度及隔离层细胞排列方向无关。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抗虫绿豆抗绿豆象的有效成分, 采用室内人工接虫方法, 进行了13个不同绿豆品种(品系)对绿豆象的抗虫性鉴定, 并对筛选获得的抗豆象品种的抗虫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绿豆象对B18、B20、B23、B27、A22和晋绿7号绿豆的为害率均低于10%, 为高抗型绿豆; 其余7个绿豆品种受害率均在90%以上, 属高感型绿豆。绿豆象卵的孵化率在抗、感绿豆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 而绿豆象发育历期、雌、雄成虫体重及成虫羽化率在抗、感绿豆品种间差异显著, 同一品种去皮绿豆与带皮绿豆相比, 绿豆象卵孵化率、成虫羽化率及种子受害率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抗虫成分试验表明, 当绿豆象取食添加抗虫绿豆蛋白25%和50%的人工(合成)绿豆后, 其成虫羽化率由30.48%降低到0, 但不随淀粉比例的增加而变化。可见, 抗虫绿豆抗绿豆象的主要成分为其种子中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棉花抗红铃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的一些生化抗虫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子仁中,有毒成分棉酚含量高对害虫抗性好。在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低则有利于提高棉花的抗虫性。通径分析表明:棉子仁中棉酚含量高对棉花种了受害率有负的直接效应;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高则与种子受害率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2月30日,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发布公告,公示拟批准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目录。共有192个植物品种,其中包括189个棉花品种、2个玉米品种和1个大豆品种。两个玉米品种和一个大豆品种分别为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DBN9936抗虫玉米(转(Bt Cry1Ab)抗虫玉米)、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的双抗12-5玉米(转Cry1Ab/Cry2Aj、  相似文献   

9.
1 我国大豆品种区试审定工作的历史沿革。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主要是对育成品种的生产降能、抗虫、抗病、抗逆性能和适宜种植区域进行鉴定.它是良种推广的基础.也是品种管理的重要环节。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10.
qzw303@126.com     
 以东北三省86份大豆品种资源为材料,对其与大豆加工适应性有关的物理性状进行分析评价。为东北三省大豆品质育种及选择适于不同加工用途的专用大豆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平均表现是发芽率较高,蒸煮大豆硬度低,浸泡大豆的完整率高,破皮和破瓣率较低;吉林省大豆品种的平均表现是原料大豆的完整率高,障碍率低,黄度值较大,浸泡大豆硬度大,石豆率较低;辽宁省大豆品种的平均表现为百粒重大,原料大豆的障碍率高,浸泡和蒸煮大豆的硬度较大,浸泡大豆破皮和破瓣率较高,发芽率、黄度值较低。  相似文献   

11.
大豆脂肪酸组份相关、变异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314份大豆品种材料的脂肪酸组成和变异特点及其与蛋白、脂肪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豆品种具有亚油酸含量高且变异幅度小,亚麻酸含量变异程度较大的特点;5种脂肪酸成分间以及与蛋白、脂肪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之间的相关关系,受环境影响较小;不饱和脂肪酸变异主要来自生态类型间的差异:油酸平均含量最高为南方春大豆,最低为长江春大豆;亚油酸平均含量最高为长江春大豆,最低为南方春大豆;亚麻酸平均含量最高为长江春大豆,最低为南方夏大豆;育成品种比地方品种变异幅度小;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与品种来源和生态类型均无密切联系。本研究筛选出一批具有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等不同特点的优质品种资源。研究结果可为大豆的种质资源评价、利用及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何琳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8):277-282
为了鉴定北方春大豆组国家区域试验大豆品种的纯度、构建参试大豆品种的分子ID及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从而有效地指导中国北方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通过对参加2012年北方春大豆国家区试的94份大豆材料用分布在大豆基因组8个连锁群的13对SSR标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4份参试大豆品种纯度分布范围为53.85%~100%,平均纯度为99.02%;利用Satt231、Satt288、Satt160、Satt193和Sat-092这5对引物可以将94份参试大豆品种区分开,并获得唯一的分子ID;94个参试大豆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0.846,平均相似系数为0.2783,说明参试大豆品种间遗传差异性较大。通过SSR标记分析,可以有效地鉴定参试大豆品种的纯度、建立参试大豆品种的分子ID及实现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所需SSR引物的数目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大豆资源。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农艺性状来分析其遗传变异,但农艺性状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明显。随着大豆育成品种的增加,有限的表型变异已难以详细阐明我国2万余份大豆品种的遗传变异情况,需要从DNA分子水平深入研究我国大豆资源遗传变异分布规律。本研究以190份为大豆为初选核心种质的一个无偏样本。用60对SSR引物扩增,获得60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10个等位变异。位点多态信息量范围从0.55到0.99,平均为0.83。对190份大豆相似系数矩阵的标准误分析表明。SSR引物数增加到50左右时。再增加引物,标准误变化很小。共表型矩阵之间的相关性测验显示,当等位变异数达到570以上,相互之间相关性极显著。从实验材料中选取东北春大豆类型作为一个小样本进行共表型矩阵相关性分析也有类似结果。用SSR方法分析中国栽培大豆(G.max)遗传变异关系时,只有等位变异数达到一定的范围时,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品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关系。当群体的遗传变异范围变得相对较小时。分析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关系所需的等位变异数目也相应降低。结合SSR位点在大豆基因组中的分布和基因多样性水平。能够找到分析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的核心SSR引物。只有获得等位变异数在570以上。才能客观地反映出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变异关系。  相似文献   

14.
1998-1999年对我国黄淮北片冬麦区近年育成将要推广及生产中正在推广的品种共207份进行了抗秆黑粉病研究表明,高抗品种为:晋麦32号、抗虫1号、抗虫96-4285、临抗2号、运载94-32;抗性品种为:晋麦31号、晋麦33号、临优145、临远207、冀麦32号、湖北87209。其余179份为感病品种,占总数的86%;17份为高感品种占总数的8.2%。抗病品种拟在病区推广,以挽回由于该病造成的产  相似文献   

15.
山东大豆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 069份大豆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大豆品种中黄豆资源丰富,且生育期、株高、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变幅大,选择范围广。在品质方面,蛋白质含量≥40%的品种989份,占92.52%,为我省培育高蛋白大豆品种提供了充足的原始材料。对蛋白质含量≥45%的164份品种进行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证明,高油、高蛋白育种在后代选择中紫花品种蛋白高于白花品种,百粒重大的品种含油量高。  相似文献   

16.
《种子世界》2013,(8):66-67
农业部2013年获批进口的转基因农作物共包括3种大豆、两种玉米和两种棉花。3种大豆转基因特征分别为抗除草剂、抗虫和抗虫耐除草剂,获批时间为2013年6月6日。两种玉米的特征为耐旱和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主要作物转基因商业化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美国玉米、大豆和棉花3种主要作物转基因品种的商业化进程,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和棉花在美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品种的转基因化,2010年已分别达到86%、93%和93%.无论是抗虫、还是抗除草剂、或者是既抗虫又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品种,在美国都大受农场主的欢迎,这揭示转基因技术为农业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分析了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现状,棉花、玉米、大豆都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仅水稻的转基因研究领先于美国.因此,建议积极推进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进程,保持水稻研究的先发优势,加强其他作物转基因研究,并适时商业化,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大豆高蛋白(≥48.0%)品种有389份,占1489份品种资源的26.1%。全省60.8%的县(市、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盆周丘陵和山区,尤其是与川西南山区和川西高原接壤的盆周丘陵和山区;雅安地区、涪陵地区和乐山市大豆高蛋白品种丰富。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种选育中亲本选择及筛选优良品种提供理论参考。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TOPSIS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09份大豆品种6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5964~2.8692,变异系数为6.79%~20.1%,其中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最低,遗传最为稳定。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累计遗传贡献率为79.98%,并构建优良品种评价方程S=0.48S1+0.31S2+0.21S3。运用主成分分析和TOPSIS分析选出7个综合排名靠前的品种,可在新品种选育中作为优良亲本使用。通过聚类分析将109份大豆品种分为5类,其中第Ⅰ类综合性状最好,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优良大豆品种,第Ⅴ类仅有‘登科2号’具有极短的生育期,可在无霜期短的地区进行推广或者参与极早熟品种的选育。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类型繁杂多样,大豆育种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是高品质大豆品种匮乏,还需着重关注大豆高油、高蛋白育种,并且选育亲本大多来源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而本地品种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也是限制内蒙古自治区大豆育种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6月初,农业部批准了3个转基因大豆品种的进口安全许可,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社会舆论对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高度关注。日前,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发布了一份《转基因大豆与肿瘤高度相关》分析报告,更是让有关转基因安全健康的话题和争论升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