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型水稻移植机械摆秧机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发明了一种新型水稻移植机械摆秧机,适宜于移植规格化的带土毯状秧苗。这种摆秧机,通过有序化的摆秧,并使秧的根须不入土,从而达到浅栽的目的,增加了水稻的有效分蘖,对提高水稻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摆秧机与目前使...  相似文献   

2.
水稻摆秧机     
水稻摆秧机是由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研制的。它集机插与抛秧技术之长,又克服了两者的不足,与机插相比,不但效率高,又解决了秧苗深植所致的活棵、返青慢的问题。该机每小时可摆秧苗5336平方米左右。主要技术参数:行数7或9,行距30或24厘米,株距10或14厘米,使用秧苗为工厂化育秧或田间盘育秧,配套动力为170F或165F柴油机。  相似文献   

3.
论述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的结构、工作流程及振动排秧机构使钵苗分散、自动成链、排列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2ZB-8电磁振动式小型水稻摆秧机工作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工作性能,表明电源电压、苗高对C各影响大,该摆秧机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4.
杨新春 《中国农机化》2010,(3):56-58,63
水稻浅植能提高水稻低节位的有效分蘖以实现增产.水稻摆秧机吸收了水稻抛秧种植的浅栽增产优势与水稻机插的成行成距有序移栽的优点,其原理是将规格化的带土毯状秧苗分秧切块,有序浅植于田中而不入土;既实现了有序浅植,又简化了插秧机易损件较多的多组传动栽植臂分插机构;是一种新型高效高产的水稻种植机具.本文将介绍其研究成果与试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抛(摆)秧钵苗入土深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表明,摆秧机排秧器(秧台)的高度为90cm左右最佳,机摆秧作业时,土壤沉淀8h ̄2d,人工抛秧作业时,土壤沉淀时间6h ̄1d较好。同时通过回归分析,给钵苗入土深度和钵苗下落高度、工之间的关系式,该式的预测和实测的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套毯状网秧摆植机构装在小型拖拉机上,通过小型拖拉机带动毯状网秧摆植机构,将卷筒上的网秧盘平铺在田间,大大提高了插秧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水稻浅植能提高水稻低节位的有效分蘖以实现增产。水稻摆秧机吸收了水稻抛秧种植的浅栽增产优势与水稻机插的成行成距有序移栽的优点,其原理是将规格化的带土毯状秧苗分秧切块,有序浅植于田中而不入土;既实现了有序浅植,又简化了插秧机易损件较多的多组传动栽植臂分插机构;是一种新型高效高产的水稻种植机具。本文将介绍其研究成果与试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今年栽秧季节,江苏省射阳县沿海滩涂地区,在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科研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大面积推广了机械化摆秧技术,深受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机械化摆秧技术,是在机械插秧和抛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采用常规的株行距定点定量栽插,由于栽插部件不入土,所以结构简单,使用成本大大降低。且机械摆秧又吸收了抛秧浅栽的优点,解决了多少年来不管是人插还是  相似文献   

9.
机摆秧:水稻栽插的新尝试以往的板材冲压一般都根据特定的冲压内容,设计特定的送料机构,有的采用电子数控自动送料机构,有的采用辊轴式送料装置,这些装置在使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授权专利90214544.4“板材冲压通用自动送料机”,因机型太大,模具装配难...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水稻钵苗移栽机送秧装置精准稳定的送秧要求,设计一种新型纵向送秧装置。此装置采用链轮驱动,通过弹簧钢丝拨动钵盘实现纵向送秧,提高纵向送秧的精度和稳定性。分析新型纵向送秧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建立秧箱链轮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优化出一组设计参数。设计并研制纵向送秧装置试验台,进行纵向送秧精度测试试验以及取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纵向送秧的偏差量在±2 mm范围内,且多次试验没有产生累积偏差,符合设计要求;试验台的最低取苗成功率为91.37%,新型纵向送秧装置送秧效果良好,结构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11.
旋转式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耐磨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曲柄摇杆乘坐式水稻插秧机,旋转式水稻插秧机速度提高了1倍,移箱机构速度和秧箱质量增加,使双螺旋轴滑道两端冲击载荷增加了5倍,滑块和双螺旋轴两端滑道磨损严重.为了减小磨损和冲击,在双螺旋轴两端配置缓冲弹簧.通过建立滑道、滑块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以及编写优化程序,得出双螺旋轴两端回转槽优化曲线和缓冲弹簧弹性系数.优化后,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滑块与双螺旋轴两端滑道的作用力显著减小,使采用尼龙替代优质钢材加工双螺旋轴具有可行性.对各种尼龙材料和钢材加工的双螺旋轴和滑块进行了耐磨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耐磨尼龙66双螺旋轴和45号淬火钢滑块能够满足插秧机的工作寿命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速水稻插秧机四轴移箱机构原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箱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何种插秧机都必须有与其功能相配的移箱机构。本文设计了一种能与旋转式分插机构高速水稻插秧机相配套的移箱装置。该移箱装置能为高速水稻插秧机定时、定量的进行横向和纵向送秧.并给分插机构提供可靠的动力。利用虚拟样机技术,本文还构造了四轴移箱机构的虚拟样机。  相似文献   

13.
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纸膜覆盖水稻插秧技术的推广,提出设计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的基本思路,包括纸膜铺放机构、纸膜切断机构。该设计以期为以后生产样机和进一步优化设计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纸膜覆盖水稻插秧技术的推广,提出设计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的基本思路,包括纸膜铺放机构、纸膜切断机构。该设计以期为以后生产样机和进一步优化设计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插秧机关键技术的研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水稻插秧机的运用得到进一步推广,针对我国水稻种植品种多、产量高、地域差别大、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对我国机秧插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制约我国水稻插秧机发展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当前插秧机稀植分插机构、自动控制与监测技术、设计、开发的现状与今后研发方向.对加快水稻插秧机关键技术的研发步伐,推动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水稻插秧的农艺要求,从插秧机作业前的准备、作业中的操作、使用后的保养方面介绍水稻插秧机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有效提高水稻机插秧的整体作业质量和效用,减少生产损失和作业质量纠纷,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稻钵苗移栽是一种利用钵盘育秧的水稻移栽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机械替代人工完成移栽是推广钵苗移栽技术的关键。为此,在以五杆双曲柄分插技术为核心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单穴内秧苗拉拔力小于抗拉断力,取苗秧夹夹持秧苗茎秆的取苗方式可行;水稻钵苗移栽机栽深和株距可控,栽植翻倒率为16.7%,漏插率为14.7%,伤秧率为3.4%,栽后第2天长型根,基本无缓苗;由根系生长来看,钵体苗表现更为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同期毯状苗机插每穗平均增加4.6%。同时,针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试验中所产生的作业质量、效率等问题,分析了农机和配套农艺问题,旨在对后续机具的研发提供参考,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穴盘苗移栽机自动取苗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盘育苗是我国现代化育苗的主要方式,针对穴盘苗人工移栽或半自动移栽作业效率低、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差等问题,为全自动移栽机设计了一种运行稳定、高效的自动取苗装置,基于齿轮-凸轮-连杆复合机构实现符合农艺要求的取苗工作轨迹。建立了取苗装置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凸轮槽的理论廓线方程和实际轨迹方程。采用SolidWorks软件和Adams软件,构建了取苗装置的三维模型和虚拟样机模型,得到了仿真工作轨迹。制作了取苗装置的物理样机,并进行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实际工作轨迹与理论轨迹、仿真轨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日本水稻插秧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全面论述日本插秧机的研究历程。将日本插秧机的发展划分为3个时期:实用插秧机出现前的开发期、实用插秧机普及期、乘坐式插秧机出现到高速插秧机普及期。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水稻插秧机主要向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劳动力以及多种功能方向开展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水稻插秧机后插式分插机构运动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对水稻插秧机后插式分插机构进行了分析。通过秧针端点运动轨迹上的6个特定点,对后插式分插机构的运动学特性作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并利用高速摄像对机构运动学分析进行了试验验证。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表明,后插式分插机构的结构参数选择合理,插秧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