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沂沭河两岸河阶地上,进行了杨树套栽高产值水土保持林杞柳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地力条件下,套栽杞柳的经济收入是套种农作物收入的1.68倍,平均增收18 720元/hm2,增长率为67.5,并能有效地促进杨树的生长发育,套栽杞柳的平均活立木材体积是套种农作物的1.87倍,平均增加40.8 m3/hm2,增长率为87.5,其效益以杨树株行距4 m×6 m栽植密度最好,而2种栽植密度的杨树最终单位面积活立木材积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2.
王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16-15517
选择4个杞柳优良品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和裂区试验设计,进行多点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造林对比试验,对其密度和品种间产量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与品种对单位面积产量有显著影响;同一品种在3种初植密度下以0.30m×0.10m为最优密度;同一密度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按密度大小划分为9个密度段,4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分析杞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产量与密度是高度显著相关的,利用曲线拟合寻找产量与密度的关系,最终得到杞柳最佳种植密度为16.5万~1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临沭县委、县政府立足杞柳生产加工的传统优势和沐河沿岸的自然优势,面向国际市场,把发展杞柳生产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来抓,使杞柳生产加工成为了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杞柳种植面积已达5300多公顷,加工销售企业达120余家,其中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7家,农村编织户4万余户,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是全国最大的杞柳种植基地和条  相似文献   

5.
树冠内光照强度分布随叶幕层加厚而减弱。树冠内同一层次光照强度分布因密度不同而异:1米×1米×4米密度的各层光照强度都比1米×3米密度的光强低;冠高1米以下光强与密度呈负相关;1米以上各层次除1×1×4密度外,差异不显著。密度愈大,不良光照范围愈大:1×1×4密度的树、冠高平均150厘米以下处于不良光照范围,果实主要分布在平均150厘米以上;1×3、2×2×4、2×4密度的不良光照范围是平均50~100厘米以下,而2×4密度严重遮荫范围较小;5×6密度的树冠内部基本处于良好的光照状态仅中下部中心干近处有遮荫。叶绿素含量与光照强度没有相关性,而比叶重与光强正相关,叶片厚度在光强高低差别显著时其差异明显。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光合速率与光强正相关。光照强度影响果实大小、单果重、可溶物含量、果实硬度。通过对五种密度果实品质的比较以2×4密度为好,1×1×4密度果实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尉犁县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人工拾花成本逐年增高,大面积推广机采棉已势在必行。为了选出适合尉犁县机采棉栽培的种植密度,选择2种表现好的播种模式,设置此机采棉种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株行距(10+66+10)厘米×10.5厘米、每667米~2密度16 800株栽培方式产量高,适合尉犁县机采棉田选用。  相似文献   

7.
麦盖提县从90年代初推行棉花"矮、密、早"栽培模式以来,一直采用(60+40)厘米×(12.5~13.5)厘米的株行距,理论株数为9877~10667株/667米2.1995~1996年示范推广宽膜植棉后,改变株行距为(60+32)厘米×(12.5~13.5)厘米,理论株数提高到10735~11594株/667米2,但全县单产没有大的突破.2000~2001年高密度试验示范,2002年起采用(60+32)厘米×(9.5~10)厘米的密植模式,理论株数提高到1.4~1.5万株/667米2,棉花生产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8.
一、项目实背景及简况   临沭县是中国最大的杞柳种植、加工基地,种植加工柳条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杞柳种植面积10万余亩,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一杞柳之乡".……  相似文献   

9.
1春季培育适龄壮苗为了使春茬茄子获得高产并提前上市,1月上旬开始在温室内应用营养袋移栽育苗。将消毒处理并催芽的种子密播在60厘米×40厘米×5厘米的营养箱内,小苗1叶1心时及时移栽到8厘米×7厘米或10厘米×10厘米的营养钵内,培育具有8~9片真叶、株高10~20厘米、茎粗0.5~0.7  相似文献   

10.
李萍 《新农业》2023,(11):14-15
本文依据杞柳的栽培实验,总结出了最为适宜的早期丰产栽培密度、适宜的扦插时间以及其他丰产栽培措施,同时对适宜当地栽培的几个杞柳优良品种的品质特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伊犁河谷新稻46号的栽培密度,为提高其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6个插秧密度水平对新稻46号生育期、分蘖动态、经济性状、抗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行距相同情况下,株距越大越有利于分蘖的形成。产量在10 500 kg/hm2以上的密度处理有30 cm×10 cm、30 cm×12 cm、25 cm×12 cm和25 cm×14 cm,其中25 cm×12 cm密度处理行距相对较窄,通风相对较差,抗病性较差;30 cm×10 cm、30 cm×12 cm和25 cm×14 cm密度处理水稻的群体结构与个体能得到很好的协调,有利于夺取高产。[结论]机插条件下,伊犁河谷新稻46号适宜的栽培密度(行距×株距)为30 cm×10 cm、30 cm×12 cm和25 cm×14 cm。  相似文献   

12.
目前,45团机采棉模式有2种:一种是机采棉(66+10)厘米×12厘米模式,另一种是机采棉(66+10)厘米×9.5厘米模式。本文通过对2种模式下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调查,确定出适合45团机采棉种植的模式为(66+10)厘米×12厘米。  相似文献   

13.
1适时定植 一般在立春前后进行定植.栽植密度依地势、土壤、品种、砧木、栽培管理条件等而定.山地涩柿株行距为5米×6米或6米×6米,甜柿为4米× 5米或5米×5米;平地涩柿株行距为6米×7米或7米×7米,甜柿为5米×6米或6米×6米,开穴标准为70厘米深、70厘米宽.  相似文献   

14.
1栽培方式 早实核桃具有树形矮、冠幅小、结果早、产量高的特点,建园时密度根据品种特点、立地条件,采用3米×5米(44株/亩)、4米×5米(33株/亩)或5米×6米(22株/亩)的合理密度.栽植苗木选择品种纯正、苗高60厘米、根径1.20厘米、主根20厘米、侧根5根以上,嫁接部位愈合良好的一级商品苗建园.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油菜机收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宁油2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施纯氮量240 kg/hm~2、300 kg/hm~2、360 kg/hm~2,以及种植密度1 hm~23.00×10~5株、3.75×10~5株、4.50×10~5株、5.25×10~5株、6.00×10~5株不同处理。结果表明,高施氮量能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与产油量,但籽粒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产油量,产油量在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改变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均可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密度间差异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超过施氮量的差异,施氮量差异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超过密度间差异。随施氮量增加含油量和硫苷含量下降。籽粒脂肪酸组成比较稳定,但芥酸含量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加;油酸含量随施氮量增大而降低。株高随施氮量增加升高不明显,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低氮量高密度种植能获得较高分枝点高度;分枝数随施氮量减少而减少,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因此,若以减少施肥、节本增效为前提,选择施纯氮240 kg/hm~2,并且在1 hm~23.00×10~5~6.00×10~5株范围内提高密度,有利于获得高产油量和机收性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饵料种类及密度对透明溞Daphnia hyaline繁殖和种群动态的影响,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tu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ao 4种不同饵料(生物量均为7.5 mg/L),以及1.0×10~4、5.0×10~4、10.0×10~4、50.0×10~4、100.0×10~4 cells/mL 5种不同密度的蛋白核小球藻,分别培养北京密云水库透明溞,研究透明溞的寿命、生长、繁殖和种群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用蛋白核小球藻、双对栅藻、四尾栅藻和沙角衣藻培养的透明溞内禀增长率r_m分别为(0.310 2±0.025 0)、(0.292 3±0.030 6)、(0.292 9±0.031 7)、(0.252 1±0.018 9)ind./d,前3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明溞的寿命以双对栅藻最长,为(38.48±1.88)d,且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前发育期以小球藻最短,为(6.80±0.74)d,各试验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殖总量以四尾栅藻最高,为(70.27±5.34)ind.,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密度试验中,透明溞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均随蛋白核小球藻饵料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内禀增长率最大为(0.357 6±0.015 6)ind./d,净生殖率最大为(83.54±8.80) ind.;而寿命随饵料密度升高先略有增加,之后快速减少;产前发育期随饵料密度的升高而降低。本试验结果可为透明溞规模化培养利用中,饵料藻类的选取和藻类密度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下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析密度与产量的最佳配置。【方法】选取3种花育系列花生品种(花育25号、花育33号和花育36号),设置4个种植密度水平(1.2×105、1.5×105、1.8×105和2.1×105穴/hm2)处理进行列区设计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各花生品种的主茎高、侧枝长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筛选最佳种植密度。【结果】密度为1.2×105~1.5×105穴/hm2主茎高要显著大于密度为1.8×105~2.1×105穴/hm2;密度处理为1.5×105穴/hm2的侧枝长比其他处理显著高出1~6.8 cm;单株果数和饱果数均在低密度下最大,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种植密度对总分枝和结果枝影响差异不显著;花育33号在种植密度为1.5×105穴/hm2时产量为最大,为4 555.58 kg/hm2,其次是花育36号、密度为1.8×105穴/hm2处理,第三是花育25号、密度为1.5×105穴/hm2处理。【结论】花育系列花生品种种植密度为1.5×105~1.8×105穴/hm2。  相似文献   

18.
一、育苗早春茬冬瓜生产应选择短蔓型早熟品种,于12上中旬育苗。育苗时白天温度为25~28℃,夜间13~15℃,如果达不到此温度,可用地热线或火炉加温。为保证全根定植,要求采用9厘米×9厘米的塑料营养钵或10厘米×10厘米的营养土块育苗。定植时,苗龄50天、叶片5片、茎粗5毫米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一、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播种,播种时一定要加大密度,如等行距种植,适宜的株行距是22—25厘米×75—50厘米。黑玉米由于生育期短,株形小,适合于一次性施足基肥,每亩磷酸二铵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复合肥1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相似文献   

20.
在不严重妨碍个体生育的范圍內,单位面积內株数增加,总产量也随之显著增加。采用畦栽方式,比较合理的密度范圍为每市亩定植36,000—42,000株,行株距17×8—10厘米。隨着密度加大,地上部分及鳞莖鲜重依次减輕,球徑变小。密度过大时,植株徒长细弱,綠色叶片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