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污水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24-8626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和作用机理,归纳了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去浊和脱色方面的应用。结合水产养殖废水的特点,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污水净化中的作用效果,展望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详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和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以为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玉柳  吕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09-9411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合成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絮凝剂产生菌的基因控制、微生物絮凝剂的合成条件等,并对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水环境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新型絮凝剂,其絮凝效果好,对环境无二次污染,易于降解,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和城市给水工艺中,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水处理行业研发的热点之一.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制备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其絮凝机理,同时总结了在水处理实际应用中的研究现状.最后,针对现阶段微生物絮凝剂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展望了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5,(9):34-38
为研究生物絮凝剂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技术,采用2株高效絮凝菌,复配发酵制成生物絮凝剂,获得絮凝菌株发酵优化条件:最佳碳源和氮源为蔗糖和尿素,碳氮比为5:1,初始p H值为6.0,28℃培养48 h后的絮凝率可达87.4%。将生物絮凝剂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沉淀池工段,对CODcr和BOD5去除率分别为26.9%和17.6%,对SS去除率为79.4%,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一系列优良特性,如高校、无毒、无二次污染等,这是微生物絮凝剂得以广泛应用并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重要原因。然而,一直以来微生物絮凝剂的推广和应用都受到了其较高的制备成本费用的约束,给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因此,实现微生物絮凝剂的工业化制备,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降低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成本。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降低微生物絮凝剂制备成本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和得到的最新突破,希望能够给微生物絮凝剂制备技术的继续发展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及其可能的絮凝机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形成的因素、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实际应用,并就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对活性污泥Y_H和Y_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应用较多,特别是作为絮凝剂的运用,具有絮凝效果好、无毒无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本文以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活性污泥异养菌产率系数(YH)和自养菌产率系数(YA)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壳聚糖能降低YH和YA,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高效、无毒、易于生物降解等特点而广泛用于废水处理。以生活污水作为微生物絮凝剂菌种来源,进行分离、筛选得到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以高岭土悬浊液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该絮凝剂产生菌的絮凝特性。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正亮  郑雪斌  冯贵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93-7594,7596
论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絮凝机理、研究进展和在不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优点;阐明了微生物絮凝剂今后研究的4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及絮凝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的阐述了微生物絮凝剂培养基的组成、pH值、温度、通气量、接种量、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影响,以及絮凝剂的分子质量、投加剂量、pH值、温度、金属离子等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絮凝剂廉价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s,MBF)因其具有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用途广泛等特点而备受人们关注,被称为第3代絮凝剂。针对微生物絮凝剂在制备过程中由于菌体培养基成本过高而难以推广工业化生产的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利用廉价有机物或有机废水作为替代碳源、氮源及直接作为替代培养基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情况,并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研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刘向东 《河南农业》2009,(12):40-40
UASB工艺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应用面很宽。它是污水实现资源化的一种技术成熟可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UASB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粪便处理。大量实践证明.UASB工艺在畜禽养殖粪便处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厂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的筛选与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娟  柴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68-11069
[目的]筛选出活性高、用量少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探讨絮凝剂的成分及其絮凝特性。[方法]通过稀释涂布法和划线法,从花园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WH一2,探讨其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高于90%。该茵产生的絮凝剂不舍还原糖。当絮凝剂的投加量为3m1时,絮凝率最高,达75.4%。[结论]WH-2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38-442
通过PY-M3微生物絮凝剂和PY-F6微生物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Al Cl3和PAC)的复配试验,考察了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PAC投加量、PY-F6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顺序和废水pH值对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可以明显减少二者的投加量,提高絮凝率,其中,PY-F6微生物絮凝剂与PAC复配效果最佳,当PY-F6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15 m L/L,PAC投加量为20 m L/L时,絮凝率高达99.46%;当废水p H值为5,PY-F6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40 m L/L,PAC投加量为60 m L/L,投加顺序为先投加PAC时,荧光增白剂废水浊度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林俊岳  曾建忠  罗剑钦  胡萃  周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90-3091,3111
[目的]研究絮凝剂产生菌A-6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为絮凝剂的低成本生产提供材料和糯米淀粉的清洁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絮凝剂产生菌A-6为试验菌种,探索絮凝剂合成的最佳条件。[结果]A-6菌最佳培养条件为COD4 000 mg/L,NaNO31.0 g/L,培养48 h,培养温度38℃;最佳絮凝条件为在1 L高岭土水中投加1~5 ml微生物絮凝剂,pH值为5时,絮凝率达95%;由A-6菌株合成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造纸废水和糯米废水COD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3%和70%。[结论]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大大降低了絮凝剂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成分,这些有害成分会对水产养殖生物产生重大危害,甚至通过食物链等方式对人体产生伤害。对养殖水预处理技术进行概述,重点阐述了用絮凝技术对微小悬浮物、重金属进行去除的方法以及对絮凝剂进行优化的方法,旨在为养殖水前处理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列举了针对各种污染成分的传统处理方法,以及对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生物絮凝剂3种不同类型絮凝剂性能介绍,通过对比常见絮凝剂性能,为水产养殖业找寻污染成分去除效果更好、经济代价更低、更适合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用水处理方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有益微生物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林  车轩 《山西农业科学》2013,(11):1291-1293
目前,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有益微生物主要有微生态制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微藻。概述了5种有益微生物的定义、主要作用机理及应用,同时对有益微生物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凌云  王辉  魏华  顾佳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44-6246
分析了PCR-DGGE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应用现状。随着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PCR-DGGE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对水产品的肠道微生物研究和养殖环境微生物的分析中,同时也有应用于水产品的食谱分析和水产品的保存条件分析等方面。总体来说,DGGE技术因其自身的优势已经可以很好地替代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对养殖相关的多种样品中的原生生物、原生动物进行群落结构的分析,并将在今后得到更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含六硝基芪废水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从六硝基芪生产废水排放口污泥中驯化筛选得到高效微生物絮凝荆产生菌,对其絮凝活性、COD去除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水样pH、絮凝助剂CaCl2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量均对废水COD去除率有较明显的影响。当六硝基芪废水pH为8.0,絮凝助剂CaCl2溶液投加量为5.0ml/L,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2.0ml/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69.6%。[结论]采用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六硝基芪生产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