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山西省交城县枣产区危害严重的枣缩果病,于2011年对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菌速清水剂800倍液处理外,其余处理的防治效果与对照均差异显著。其中,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1000万单位3%o液防治效果最好,达到97.6%.85%枣病克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1000万单位3‰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1000万单位3%。液6个处理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与菌速清水剂800倍液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武汉市八月天地农业有限公司的生态猕猴桃园的5年生红阳为试材,利用EM菌泥、沼液泥、EM菌稀释液及农用链霉素进行防治猕猴桃溃疡病试验。结果表明:EM活性菌泥敷涂的防治效果和病疤愈合效果最好,其次为50倍EM菌稀释液,然后依次为200倍农用链霉素、沼液泥和清水处理。EM菌泥在当年、次年4月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8%、89.1%,病疤复发率分别为5.1%、8.5%,其病疤愈合效果达60.6%;EM菌稀释液在当年、次年4月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0%、87.1%,病疤复发率分别为5.9%、10.2%,其病疤愈合效果达45.9%;农用链霉素在当年、次年4月防治效果分别为77.1%和73.1%,病疤复发率分别为10.4%、21.2%,其病疤愈合效果为22.9%。说明EM活性菌能有效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生物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兰茎腐病病原为丝核菌属立枯丝菌,该病多发生在低温、高湿季节(环境)。在浙江丽水地区,马兰地上茎发病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次年4月,地下茎发病时间在5月至10月初,并开展了多菌灵、百菌清、农用链霉素、注射用青霉素钠4种药物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多菌灵800倍液喷雾(连续3次、每次间隔6d)防治马兰茎腐病效果最好,有效率达到75.54%;百菌清防治效果次之,有效率为53.82%;农用链霉素和注射用青霉素钠防治效果极低,有效率仅为14.48%和11.96%。  相似文献   

4.
冬枣溃疡病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枣溃疡病是为害冬枣枣吊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用不同药剂对其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抑菌效果比较好的是72%农用链霉素和88%水合霉素,大田防治效果最好的是72%农用链霉素,防治效果为66.34%。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稷山县各大板枣主产区枣缩果病危害严重,2010年笔者对其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外,各处理的防治效果与对照之间均达到了显著差异;85%枣病克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1 000倍液,85%枣病克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1 000万单位3‰液5个处理间差异显著;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1 000万单位3‰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两个处理防治效果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七种杀菌剂对侧柏叶枯病防治效果及适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5年,针对侧柏叶枯病采用喷雾防治法,从7种常用杀菌剂中,每2种或3种组合配型,根据标准地调查法分析抑菌率和抑菌浓度,从中筛选出适合防治侧柏叶枯病的最佳药剂组合模式。3种药剂组合中各自的最佳组合浓度配置为,多菌灵800倍液+百菌清500倍液+叶枯唑800倍液,抑菌防治效果最好(90.2%);甲环唑800倍液+丙环唑100克,抑菌防治效果为80.0%;灭病威800倍液+退菌特500倍液,抑菌防治效果为70.1%。最佳防治时期为6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枣黑腐病田间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2种农用抗菌素、化学杀菌剂及生防茵剂对枣黑腐病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进行防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3%中生菌素WP800倍、4%农抗120的WC 400倍、4%双抗WC 400倍、70%甲基托布津WP 800倍与4%农抗120的WC 400倍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最好,自7月中旬幼果期至9月中旬喷3~4次,与1:2:200波尔多液2次交替使用,间隔10~15d,可使病果率由34.70%~60.52%降至2.32%~18.43%,防治效果为69.55%~93.93%;相当或优于喷化学杀菌剂70%甲基托布津和50%退茵特。苹果益微防治效果为57.19%~82.65%。  相似文献   

8.
银杏茎腐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防治银杏腐病Macrophomina phaseoli的方法。采用种子、土壤消毒,适时播种,遮荫保护,喷洒50%退菌特wp600倍、50%多菌灵wp800倍、70%甲基托布津wp1000倍液等措施可减轻该病的危害,使苗木存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菊花霜霉病多发生在平均温度16.4℃-19.0℃、年降雨量1500min左右、春季低温多雨的山区,是菊花的主要病害之一。选用抗病品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加强肥水管理、防止田间积水及湿气滞留对菊花霜霉病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发病初期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70%;用60%灭克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和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和90%;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10d1次,防治效果达80%。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0~12月,采用松脂酸钠、松脂酸铜、噻霉酮、代森锰锌等5种药剂对核桃膏药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施1600倍液的松脂酸钠、松脂酸铜、噻霉酮、代森锰锌,对核桃膏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4.0%、19.7%、36.6%和29.5%;而喷施其8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76.9%~80.7%、13.3%~20.7%、65.1%~78.3%和67.4%~77.5%。松脂酸钠、噻霉酮、代森锰锌等3种药剂对核桃膏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以松脂酸钠防治效果最好。涂白剂对核桃膏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松脂酸铜的防治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糖槭叶枯病 Phyllosticta negundinis病菌孢子放散开始期和高峰期与每年的温、湿度变化有关。病害发生严重程度与降雨量关系密切 ,降雨早且量大时病害严重。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 ,通过气流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喷洒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 0 0倍液和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 0倍液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枯梢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樟子松移植苗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可以通过药剂有效地进行防治。移植前以50%多菌灵wp500倍液浸苗;在人工林中,内吸性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为首选药剂;在树木新梢生长停止期和展叶中期(辽西北为6月初和6月中旬),70%甲基托布津wp 10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500倍液防治2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效果不佳。适时的卫生伐对该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番荔枝枯果病主要危害果实,造成果实干腐僵硬,发病株率100%。病原为豆英大茎点菌Macrophoma mame Hara.,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树上僵果中越冬,高湿对病菌侵入、发展、流行有利。及时摘除僵果,幼果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wp750倍或75%百菌清500倍液可控制此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毒,符合环保要求的白蚁防治药剂,从目前国际上开发的新型白蚁防治药剂中,选用5类有代表性的药剂及复配制剂进行速丰桉新造林地白蚁防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5%溴氰菊酯乳油、40%毒死蜱乳油、22%甲维氟铃脲可湿性粉剂及复配药剂在林间防治效果均达70%以上。其中,生物制剂5%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和复配药剂防治效果达85%以上,可以代替氯丹、灭蚁灵和毒死蜱在白蚁防治中使用。同时,阿维菌素对环境友好,在林木白蚁防治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由不同浓度的2,4-D,BA和GA3组成的16种培养基上对刚果12号桉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试验表明: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2,4-D1.0mg/L+BA1.0mg/L+GA30.5mg/L+蔗糖8%的诱导率最高,达58.06%。  相似文献   

16.
应用5%杀铃脲悬浮剂防治松毛虫幼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杀铃脲悬浮剂属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种高效无公害杀虫剂。为推广生物及仿生杀虫剂,找出最佳的使用剂量,利用杀铃脲悬浮剂与化学农药20%氰戊菊酯乳油进行防治松毛虫幼虫试验,结果表明:5%杀铃脲悬浮剂1 500倍液防治松毛虫幼虫72h杀虫效果达到96%以上,与20%氰戊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基本相同;但其无公害,具有对害虫天敌、人畜更安全等特点,因此更具推广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触角电位(EAG)、"Y"型嗅觉仪和风洞的方法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筛选出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的植物挥发物,为该害虫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稀释102、103倍的薄荷精油和1 mol.L-1的香叶醇能引发双斑长跗萤叶甲强烈的EAG反应(P<0.01),且嗅觉测试表明,薄荷精油(稀释102倍)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驱避率为(74±5.47)%,香叶醇(1 mol.L-1)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引诱率为(70±10.00)%。风洞行为趋性研究表明:稀释102倍的薄荷精油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驱避率为(72±8.37)%,而1 mol.L-1的香叶醇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佳引诱率为(66±8.94)%。  相似文献   

18.
进行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成虫和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药防治成虫,2.5%高效氯氟氰菊酯2500倍液,1.8%阿维菌素1500倍液,3%噻虫啉1500倍液速效性好。在幼虫孵化初期灌根防治幼虫,25%噻虫嗪1000倍液和20%呋虫胺2000倍液防效最好;打孔注药防治幼虫,5%和10%吡虫啉原液、5%啶虫脒原液防效最好;毒死蜱不适宜于打孔注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