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耗津伤阴”是贯串于温病全程的基本病机,保津养阴则是治疗温病的基本大法,须贯串于温病治疗的始终。笔者在学习和运用温病学说的过程中,体会到“耗津伤阴”与“保津养阴”对猪温热病的意义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二白散在畜禽湿温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白散’治疗猪湿温病”原登刊于《中兽医医药杂志》1990年第5期,并被选录于《中国药学文摘》1992年第9卷第3期。笔者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方不仅对猪湿温病有效,而对其它畜禽湿温病同样有显著效果。今报道如下,共同研讨。1牛流行热1995年8月...  相似文献   

3.
猪温疫属温病范畴,是猪病中危害最大的疫病。对此,中医有其特有的认知。本文从中医角度对其进行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用中兽医医药治疗不同证型的猪湿温病40余例,均获良效。 (一)证型猪湿温病大致分为湿重于热型和热重于湿型。其共同症状为高热不退、午后热盛、精神沉郁、舌苔黄腻、渴不欲饮、行走蹒跚、病程较长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各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此期间,养殖业发展速度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养殖业养殖生产的时候会存在着较多的风险性.牲畜养殖不像其他的行业具备了硬性条件的支撑就可以.从最近几年养殖业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解到,养殖业中重要的灾害主要为温病.温病一旦产生,将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在众多的温病中,急性猪传染性胸膜炎死亡率比较高.本文就一例急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诊疗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温病,是多种热性病的总称,特点是热象较盛,病程中易化燥伤阴。人医的温病类型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及冬温等。笔者根据三十来年的兽医临床观察,发现猪病有很多临床症状和人的温病相似。下面仅从风温、温热、暑温、温疫及温毒等来看猪病。一、风温初春自然界阳气开始发动,厥阴风木当令,由寒冷的气候,转变为温暖,感受这种风温而侵犯于太阴肺经,温病是一种阳邪,其气善于发泄,故  相似文献   

7.
(一)症状严冬季节,瘦弱猪牛在遭到寒冷突然袭击时,容易发生“低温病”。患牛体温均在36℃以下,精神沉郁,起卧困难甚至卧地不起,耳、角、四肢及全身冰凉,心音弱,呼吸慢而无力,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口色苍白或污秽发暗,脉搏微弱,有时不感手。患猪体温均在36℃左右,还泻稀粪。  相似文献   

8.
中兽医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兽医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高热病,以下简称高热病)属中医温病,其在猪体的发病传变可用三焦,卫气营血辩证论治.兹就高热病的发病传变过程应用中兽医三焦、卫气营血辨证简要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猪丹毒杆菌C43-1A、巴氏杆菌5A、巴氏杆菌PC44-8,选择10只荣昌幼猪,进行了风温病卫气营血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猪丹毒杆菌C43-1A、巴氏杆菌5A和PC44-8,通过划痕、静注、肌注试验,均能不同程度的呈现风温病证候或典型的风温病证候,其中以颈部肌肉注射巴氏杆菌PC44-8为好  相似文献   

10.
猪热性疾病是指以炎症和高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在中医学上称为是"热症"、"寒症",分为外感伤寒和温病。一般的猪热性疾病具有微生物混合感染的特点,不仅影响猪的生产功能,感染严重甚至会引发死亡。本文主要研究了猪热性疾病的治疗及其效果,旨在为猪热性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兽医将感受温热病邪所致的以发热为主的一类外感病证总称为温热病或称温病,其中与现代兽医学的很多急性传染病有着密切关系。现流行的所谓的"猪高热病",也应在温病之列。对于温病,中兽医常用的辨证方法是卫气营血辨证。从生理角度看,卫、气、营、血都是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按其所处部位来看,卫居于最外,向内就是气,再向内进入脉管就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华东各省发生一种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猪传染病,各种抗菌素治疗无效,群众叫做无名高热或高温病。1974—1975年我们对苏北地区的猪高温病开展了一些实验室诊断和防治试验,兹将二年来初步研究的结果汇报于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华东各省发生一种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猪传染病,各种抗菌素治疗无效,群众叫做无名高热或高温病。1974—1975年我们对苏北地区的猪高温病开展了一些实验室诊断和防治试验,兹将二年来初步研究的结果汇报于下。  相似文献   

14.
温病是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卫气营血辨证法据病邪深浅、病变轻重将温病分为卫分、气分、营分和血分四个阶段。在兽医临床上,患急性热病的病猪,绝大多数是卫分表证已罢、进入气分阶段时求治的。原因主要是卫分表证病情轻浅,不被畜主重视。所以,猪气分热病的诊治在临床上成了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入夏以后,生猪高温病易发生且病亡率高(90%以上)。我们在对发病的生猪进行诊治时发现,高温病并不是原来的猪高热症(猪呼吸繁殖综合症),只要治疗和防控方法正确,治疗效果比较理想。1主要特点以母猪多发,占发病率的80%以上,相互传  相似文献   

16.
“低温病”是兽医临床工作者近几年来使用的病名,是对临床体温低于正常的一种时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患畜以牛猪为主,尤其是水牛更多,常见于冬季。现就此病谈点个人粗浅看法。 (一)临床症状瘦弱牲畜在严冬受寒冷的突然袭击,或不断受到寒湿时,容易发生此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患畜体温低于36℃,甚至在35℃以下,两眼无神,萎靡不振,起  相似文献   

17.
母猪产后“低温病”临床表现为厌食,以体温低于正常值(38℃~39.5℃)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症状。多发生在严冬和初春,多见于经产老母猪,常于产后7天内发病。1发病病因母猪多由于饲草单一,产前饲养管理不当,时饥时饱,尤其产后体内能量消耗大,加上饲料中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或由于母猪长期在定位栏内,得不到应有的运动,致使母猪机体机能衰退,胃肠消化功能变弱,而造成厌食。或因宫内胎儿多且生长快,宫体扩大而造成脾胃受压,脾运化不正常,胃纳功能差,营养不足,久之脾胃机能障碍,产后易患本病。产后气血亏损,加之仔猪哺乳烦扰,气候寒冷,昼夜温差较大,更易导致“低温病”的发生。多发生在严冬和初春,天气突变是诱因,而以水泥地或石板地面的猪栏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对猪“高温病”的研究工作中,于1978年在本县一头高温病猪体内分离到一株弓形虫。经上海市农科院牧医所弓形虫病研究组鉴定为包囊弱毒株,在国内属首次发  相似文献   

19.
“猪高热病”类同于中医上的外感热病,对于这一类病,明清温病学派的《温热论》、《温病条辨》、《湿热病篇》等论著早已有深刻的认识和细致入微的探索,由于猪和人在生理结构上是基本相同的,其发病所表现的证侯基本一致,所以笔者根据自身实践,从中医学谈一下对本病的认识和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水牛“低温病”李广兴(江苏省金湖县畜牧兽医站211600)水牛“低温病”是以体温低于正常值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时令性疾病,多发生于冬季,以瘦弱体衰的耕牛为多见。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6例,治愈5例。现报道于后,以求同道指教。(一)病因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