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草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逆境之一,农田杂草群落演替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概述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变暖、降水量变化等气候因素,保护性耕作、轮作、地膜覆盖、间作等耕作模式和种植制度,以及施肥、灌溉和化学除草剂的使用等农事操作,对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并对控制杂草群落演替,加强杂草防除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杂草危害监测预警、注重杂草防控技术研究、加强杂草抗药性监测和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杂草科学是研究杂草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分类与鉴定、分布与危害、群落结构与演替、抗药性机制、防治技术的综合学科。本文重点阐述了近5年(2018年-2022年)来我国杂草科学学科在杂草生物学与生态学、杂草抗药性机理、除草剂安全剂作用机理、杂草防控技术等领域取得的系列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今后杂草科学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浅议我国化学除草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而对杂草进行有效化学防治过程中,草害草害治理中出现一些新情况:随除草剂品种的更迭而农田杂草种群发生演替;外来恶性入侵杂草蔓延迅速,危害加重;杂草抗药性发展迅速,问题抗性机理复杂;除草剂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造成药害加剧,作物轮作风险增加;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引进和发展,耐除草剂基因漂移等对环境安全及作物产量影响的风险加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进一步丰富草害治理与杂草科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国农田杂草防控中的突出问题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香菊 《植物保护》2018,44(5):77-84
我国田园杂草有1 400多种,严重危害的130余种,恶性杂草37种。我国杂草发生面积约9 246.7万hm2次,防治面积1.04亿hm2次,挽回粮食损失2 699万t,每年主粮作物仍有近300万t产量损失。杂草防控中的突出问题是:杂草群落演替,难治杂草种群增加;除草剂单一使用,杂草抗药性发展迅速;除草剂对作物药害频发,影响种植结构调整;新除草剂创制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不同作物田除草需求;农村劳动力短缺,杂草防控更依赖于化学防治。解决上述问题,应实施以下对策:加强杂草发生危害的监测预警,科学轮换使用除草剂,推广除草剂减量与替代技术,加快新除草剂研制及推广应用,加速耐除草剂作物商业化进程,推进统防统治及农民培训。  相似文献   

5.
我国杂草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强胜 《植物保护》2010,36(4):1-5
杂草学是研究杂草发生、危害及其防治理论和防治技术的科学。需要通过在群落、种群、个体、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多样性,揭示杂草形成、演化和发生危害的本质规律性,发展生物、生态、化学等防除技术,建立杂草有效治理技术与杂草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杂草可持续管理体系。立足于解决中国杂草防治实践中应用基础性问题,为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保驾护航。确立杂草生物学与生态学、杂草化学防治技术、杂草生物防治技术、杂草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领域,在杂草的起源与演化、杂草群落演替规律和生物除草剂等3个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重点方向,加强国际协作力争突破,并引领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和研究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抗药性杂草与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抗药性杂草对农田杂草治理和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严重问题。随着长期、大量使用相对有限的化学除草剂,全球抗药性杂草发展迅猛,目前已有217种杂草对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我国抗药性杂草发展也十分迅猛。本文在介绍杂草抗药性基本概念、抗药性杂草发展过程、抗药性杂草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抗药性杂草治理策略,以期为我国抗药性杂草研究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杂草对ALS抑制剂抗药性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化学除草剂的广泛、重复使用,导致抗药性杂草不断发生和发展。其中,抗ALS抑制剂杂草最多,约占抗药性杂草总量的三分之一。抗药性杂草严重威胁杂草治理和农业生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概述了抗ALS抑制剂杂草的发生现状和抗性机制,以期为抗药性杂草研究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杂草抗药性产生机理、杂草抗药性演化影响因素,并对其治理途径进行阐述,为杂草抗药性治理提供参考。除草剂抗药机制分为靶标抗性、非靶标抗性,其中靶标抗性包括除草剂作用位点改变、基因倍增及过量表达;非靶标抗性主要包括代谢解毒能力增强、屏蔽作用或与作用位点的隔离作用等。杂草抗药性演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不仅包括抗药性突变频率、除草剂选择压、杂草适合度及杂草种子库寿命四大因素,还与基因突变和遗传特征直接相关。在未来的杂草治理中,要经常进行田间杂草调查与鉴定,正确使用除草剂(交替使用、混用),并辅以合理的农艺管理措施来减缓杂草抗药性的演化速度。同时,应加强植物间化感作用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
杂草对AHAS抑制剂的抗药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除草剂在田间的重复及不合理使用,导致了杂草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其中AHAS抑制剂由于靶标单一,抗性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9年,已有103种杂草对AHAS抑制剂产生了抗药性,占19类化学除草剂总抗药性杂草生物型的近1/3。从AHAS基因突变位点及种类与杂草抗药性水平的关系、AHAS基因突变与AHAS酶活性的关系、AHAS基因拷贝数与杂草抗药性的关系以及AHAS酶与除草剂结合前后的三维结构等方面,综述了杂草对AHAS抑制剂产生抗药性的机理,旨在为AHAS抑制剂抗性研究提供参考。并对自然种群目标基因的等位基因检测技术(ECOTILLING)和衍生型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dCAPS)两种通过检测等位基因多态性的手段快速诊断抗药性杂草的新技术进行了介绍,讨论了延缓杂草抗药性发生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稻田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杂草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化学防除仍然是治理水稻田杂草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水稻田稗属杂草、千金子、马唐、雨久花、野慈姑、异型莎草、耳叶水苋、眼子菜、节节菜、萤蔺等多种杂草对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双草醚、噁草酮、乙氧氟草醚等多种常用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面对日趋严重的水稻田抗药性杂草的危害,对抗药性杂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达到科学防治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我国水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抗药性水平、靶标酶抗药性机理、代谢酶抗药性机理和其他抗药性机理,归纳了抗药性杂草的交互抗性、多抗性发生情况以及抗药性治理现状,分析了我们在杂草抗药性研究与治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3-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沈阳地区水稻田常见杂草有16科38种,与1990~1993年杂草普查资料对比,杂草种群发生了改变。稗草、野慈姑、狼把草、浮萍、水绵等已成为主要危害杂草。除草剂的使用、田间管理、气候因素是杂草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杂草对ACCase抑制剂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为作用靶标的除草剂是高效、选择性的禾本科杂草除草剂,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重复使用,导致了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在30个国家有37种抗此类除草剂的杂草生物型。抗药性杂草严重威胁杂草治理和农业生产,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及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概述了ACCase抑制剂抗药性杂草的发生现状,从杂草ACCase突变、代谢解毒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杂草抗ACCase抑制剂的抗性机制,以期为ACCase抑制剂抗性研究提供参考。最后讨论了阻止或延缓抗药性发生的杂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近年来耕作制度的变化,稻田杂草特别是直播稻田杂草呈现出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种类增多、出草密度变高、抗药性增强等特点,成为影响水稻产业安全生产和节本增效的重要因子。为增强对杂草防控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推广新型水稻田除草剂使用技术,保障水稻生产安全,7月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江苏省盐城市举办了水稻田新除草剂使用技术现场观摩培训班,来自上海、江苏、安  相似文献   

14.
抗药性杂草种群的发展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抗药性杂草种群的发展及其治理对策马晓渊(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化学除草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全球除草剂的施用面积、总用量及费用均已超过杀虫、杀菌剂的总和(Gressel1991)。但自8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抗药性杂草种...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麦田草害的发生与危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我国小麦田的禾本科杂草主要包括日本看麦娘、看麦娘、菵草和多花黑麦草等, 田间杂草防除主要依靠化学除草剂。精噁唑禾草灵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市场以来, 长期用于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 已经报道麦田多种禾本科杂草对精噁唑禾草灵产生了高水平抗药性。为更加科学合理地控制小麦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一些学者就麦田禾本科杂草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药性水平监测和抗性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小麦田抗精噁唑禾草灵杂草的发生种群、抗性水平、靶标酶抗性机理与非靶标抗性机理, 还梳理了抗性杂草的交互抗性与多抗性发生情况, 分析了我国在抗性杂草治理方面的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 为农田杂草防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农田杂草抗药性的发生为害、原因与治理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抗药性是杂草防除最大难题之一。杂草抗药性演化速度由抗药性突变起始频度、除草剂选择压、杂草适合度及杂草种子库寿命四个因素控制。治理抗药性杂草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在农业防治基础上根据除草剂发生抗药性的风险大小,采取合理轮用、混用等措施可延缓、预防抗药性;抗性杂草发生后及早发现,控制抗性中心以防止其蔓延。  相似文献   

17.
几种抗药性杂草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田化学除草已成为全球性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草剂的长期和大面积使用给农民带来巨大好处,但杂草抗药性问题逐渐突出。为解决抗性杂草,国际上专门成立了治理除草剂抗性的组织,如除草剂抗性治理委员会(HRAC)等。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除草剂应...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趋势及防除策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贵  吴竞仑 《杂草科学》2006,(4):9-10,45
小麦的安全生产在江苏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硬草、草、日本看麦娘和棒头草为代表的禾本科杂草在江苏麦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化学除草剂一直是江苏麦田杂草治理的重要手段。但生产上可安全、高效、经济地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品种较少,加上杂草危害时期长、除草剂使用技术不完善等原因,造成化学除草剂使用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危害日趋严重的现状。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需加大新除草剂品种的开发力度,大胆创新改造现有除草剂品种,建立完善的除草剂使用技术及其评价体系,建立基于农田生态系统之上的作物种类—农艺措施—农药种类和剂型—施药方法相结合的防除策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看麦娘对小麦产量的损失和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长期使用绿麦隆等除草剂,致使杂草的耐药性和抗药性增强,田间杂草种群亦发生了变化。在我省一些地区原来属于次等地位的日本看麦娘上升为主要优势种杂草,危害日趋严重。为了科学地管理和控制杂草,克服防除工作上的盲目性,提高防除技术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我们于1990~1991年在江宁县进行了田间日本看麦娘对小麦产量损失率测定试验,初步探讨了当地日本看麦娘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防除阈值模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改变、大面积使用化学除草剂,农田杂草优势种群和群落结构,相应发生了变化。为了掌握我市农田杂草种群结构和发生危害情况,为今后草害治理提供依据,合理使用除草剂、及时控制其危害。作者于1998年7月至8月对所辖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