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毅 《水产养殖》2014,(9):27-29
<正>安徽省六安市精养池塘25万多亩,中华鳖养殖是当地农民一条重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池塘中华鳖生态养殖在当地逐步兴起。自2010年以来,作者一直从事利用微孔增氧、生物技术改善池塘养殖环境的探索。现将池塘微孔增氧生态养殖中华鳖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养殖条件与方法1.1时间与地点养殖时间为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地点为六安市帮群水产养殖公司的1—6号池塘,1—3号为微孔增氧生态养殖中华鳖试验塘,4—6号为中华鳖传统养殖对照塘。  相似文献   

2.
2011年在峡江县推广应用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面积300×667m2,每667m2产商品中华鳖307kg,每667m2利润1.8万元。介绍了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为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和水体资源、提高养殖效益,2012年6月-2013年8月,笔者在山东省济宁市水产良种繁育场利用两口池塘开展了淡水鱼与中华鳖混养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表明,以养鱼为主的鱼鳖混养,在保证主养鱼类生长的情况下,产出优质中华鳖,大幅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具有  相似文献   

4.
赵汉取  王雨辰 《水产养殖》2011,32(10):31-35
对5种类型养殖池塘90400只中华鳖在生态养殖期前100d的死亡率进行研究。结果说明,中华鳖温室转外塘生态养殖期的日死亡率呈对数方程分布,且可分成3个养殖阶段,分别为日死亡率快速下降期,日死亡率稳步下降期和日死亡率无显著变化期。中华鳖的日死亡率在不同池塘环境下有显著性的差异,表现为土质池塘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水泥池塘,在养殖池塘中种植一定面积的水生植物亦能减低中华鳖的死亡率。总体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华鳖最佳的生存环境为土质池塘种植30%~50%的沉水型水生植物,并且保持池塘生态环境处于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华鳖养殖由北方地区以温室为主、高耗能的养殖转向南方地区以自然池塘为主、低耗能的养殖,尤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完全自然池塘的生态无公害养殖最有竞争力,其中,中华鳖苗种健康培育技术是南方地区进行中华鳖无公害生态养殖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技术是我镇最近几年开发的一项水产养殖新技术,现把我镇陈解平开展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养殖的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中华鳖养殖技术的提高,池塘饲料鳖和工厂化生产的温室鳖产量大幅增加,但其品质却不尽如人意,而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用中华鳖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肉质厚、口感好、肉鲜美的仿野生养殖的中华鳖备受消费市场青睐。梅州市在获得池塘仿生态养殖中华鳖成功的基础上,利用梅州的天然环境资源优势,发展水库鱼鳖混养模式,通过调控养殖密度,以水库中丰富的野杂鱼作为中华鳖主要优质天然饵料,实现中华鳖生态养殖,从而生产出接近甚至优于野生品质的中华鳖成品。由于山塘  相似文献   

8.
李家明 《水产养殖》2010,31(12):26-27
<正>为了进一步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池塘养殖效益,笔者于2009年4月到2010年5月,在江宁区周岗奇水园内利用1口8×667m2的池塘进行黄颡鱼、中华鳖的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为解决鱼类养殖效益下滑、中华鳖温室养殖中商品鳖品质不高、养殖规模难于扩展的问题,2012—2013年,我们进行了"鱼—鳖"混养试验,探讨在北方地区池塘鱼类养殖与中华鳖养殖有机结合的模式,以提高产业效益。现将试验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池塘选取基本条件相似的9个(共2.87 hm2)鱼池为试验池塘,配备增氧机、投饵机;将试验池分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上海莲湖生态鳖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中华鳖生态养殖,形成了"稀放鳖种、套养翘嘴鲌和黄颡鱼、搭配鲢鳙鱼,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相结合"的中华鳖生态养殖模式,生产的"莲湖"牌生态鳖被中国绿色食品2012上海博览会授予畅销产品奖,并荣获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推荐产品等称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中华鳖池塘生态套养翘嘴鲌、黄颡鱼技术简介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上海莲湖生态鳖业专业合作社养殖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鳖养殖是怀远县渔业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形成温室大棚恒温养殖、池塘露天养殖、稻鳖生态养殖、鱼鳖混养等多种生产模式。生产实践证明,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养殖,中华鳖幼鳖以及成鳖雌雄个体的生长速度都存在明显差异。2019年笔者在白莲坡镇姚山村商品鳖养殖基地开展池塘养殖黄河品系中华鳖雌雄生长差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中华鳖养殖业发展概况宝应县发展中华鳖养殖是全国最早的地区之一,中华鳖养殖始于1973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初处于鼎盛时期,室外养殖面积达3万多亩,温室大棚养殖面积5万多米~2,年产商品鳖3000多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华鳖养殖基地之一。目前全县池塘等混套养鳖面积达10万亩,养殖面积占江苏省中华鳖养殖面积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鳖,养殖方式主要有鱼鳖混养、池塘单养、工厂化温室养殖等,主产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及浙江等省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中华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速中华鳖的人工繁殖和养殖已成了必然的趋热。故中华鳖养殖规模及养殖密度不断增大,其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挑战,变得异常恶劣,随之病害频发,常引起较大经济损失。2016年7月份笔者接到某养殖场求助,养殖的  相似文献   

14.
在盐碱地池塘中,研究了五种不同鱼鳖混养育成养殖模式,以其成活率、增重率、出池平均规格、饵料系数、饵料成本、每667m2纯利润和投入产出比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模式Ⅰ、模式Ⅱ和模式Ⅲ是盐碱地池塘较好的鱼鳖混养育成模式,模式Ⅳ和模式Ⅴ相对较差;在盐碱地池塘中,可采取中华鳖与滤食性鱼类鲢、鳙鱼混养的模式,也可采取中华鳖与鲢鱼、鳙鱼、草鱼一起混养的模式;在本研究条件下,中华鳖的适宜放养密度为4 500~7 500只/hm2,鲢鱼可放养2 250~3 900尾/hm2,鳙鱼可放养450~600尾/hm2,草鱼可放养3 000尾/hm2。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过量捕捞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鳖自然产量大为减少,为了能提高甲鱼产量,保障产品品质,养殖户应该改变养殖观念,转换养殖模式,进行中华鳖人工繁殖与健康养殖将是人工养殖中华鳖的趋势,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就中华鳖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准备1.鱼池条件本试验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面积为6.5亩,水深1.5~1.8米,池底平坦,淤泥10~20厘米。池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我们在吴江市虎龙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温室快速培育的河豚鱼、中华鳖一龄种苗,投放到30亩露天池塘进行生态养殖试验,成功地摸索出河豚鱼与中华鳖、青虾池塘生态混养技术,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技术是我镇最近几年开发的一项水产养殖新技术,现把我镇陈解平开展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养殖的情况简介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条件鳖池应选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通路通电的地方,鳖池面积为2.5亩,水深在1.2~1.8米,坡比1:(0.5~1),池内深水区水深在1.5~1.8米。进排水口设置在池塘相反的塘埂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南县、沅江等县市历年来发展以鱼鳖混养或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为主的生产模式,所生产的商品鳖体匀、色亮,品质明显优于温室养殖的产品,市场售价连续多年稳定在60元/千克以上,广大养殖户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中华鳖池塘生态养殖在这些地方呈稳步扩大的趋势。仅南县2004年就新增100多户农户开展中华鳖池塘生态养殖。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鳖、青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鳖人工池塘养殖由于放养品种单一,局部密度高、水域生态环境变差等原因,导致池塘生态鳖病害增多,品质有所下降,市场价格相比"洗澡鳖"(温室加外塘)优势不明显。为改变这一困局,余杭区开展了鳖、虾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鳖又称甲鱼、团鱼、水鱼、王八等,喜欢栖息在底质为泥质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等淡水水域,为水陆两栖的卵生爬行动物。中华鳖是典型的变温动物,其生活规律和外界气温、水温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温与环境温度差异不超过0.5~1.0℃。中华鳖有冬眠的习性,冬眠一般从农历寒露节(10月8—9日)开始,至翌年清明节(4月4—5日)才逐渐苏醒。中华鳖对水温特别敏感,其摄食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3℃,当水温在24℃以上时,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