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油樟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根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并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对精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油樟型樟树根的平均得油率为3.10%;从根精油中鉴定出相对含量≥0.16%的组分27种,占精油总量的98.79%;相对含量1%的组分有13种,分别为1,8-桉叶油素(27.10%)、樟脑(23.35%)、黄樟油素(11.96%)、α-松油醇(10.70%)、4-松油醇(5.26%)、石竹烯(3.21%)、愈创木醇(2.44%)、α-蒎烯(1.45%)、甘香烯(1.31%)、香桧烯(1.30%)、龙脑(1.21%)、γ-松油烯(1.17%)、肉豆蔻醚(1.09%),占精油总量的91.55%;相对含量10%的组分有4种,分别为1,8-桉叶油素、樟脑、黄樟油素、α-松油醇,占精油总量的73.11%。油樟型樟树根精油中有较多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硒螯合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多糖浓度、p H值、亚硒酸钠浓度、温度4个因素对香菇和灵芝粗多糖硒螯合效率的影响,确定多糖硒配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的香菇多糖硒配合物合成工艺为:多糖浓度2 mg/m L,p H值5.0,亚硒酸钠浓度6 mg/m L,温度80℃;灵芝多糖硒配合物的最优合成工艺为:多糖浓度2 mg/m L,p H值5.0,亚硒酸钠浓度4 mg/m L,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富硒栽培中亚硒酸钠对松杉灵芝生长情况及富硒效果的影响,该文对松杉灵芝栽培种培养基料中加入不同质量的亚硒酸钠,观察并测定其子实体生长发育及富硒效应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料中加入低质量分数亚硒酸钠后,松杉灵芝通过生物富硒作用,增加了其子实体中硒元素含量,当亚硒酸钠质量分数为0.6 g·kg-1时,子实体中硒含量和生长发育情况达到最佳;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松杉灵芝多糖的含量并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而高质量分数的亚硒酸钠则会抑制蛋白质的进一步合成和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并影响氨基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环己酮和苯乙酮作内标物,对含量80 %桉叶油中1,8-桉叶油素含量的测定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苯乙酮作内标测定,标准偏差为0.27,变异系数为0.33 %,而且毒性较小,是较理想的内标物.  相似文献   

5.
毛竹竹腔富硒施肥对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配比液态富硒肥对毛竹进行竹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富硒肥中大量元素可明显改善竹笋氨基酸含量,微量元素对改善竹笋品质效果不明显,但增加微量元素可促进竹笋对硒元素的吸收;富硒肥中亚硒酸钠浓度对提高竹笋硒含量影响显著;采用大量元素(A)3、微量元素(B)3、亚硒酸钠(C)3配比的富硒肥对提高竹笋硒含量、改善竹笋品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首先利用组织透明法对春秋两季油樟叶中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统计油细胞密度和直径,利用扫描电镜(SEM)进一步观察油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其次对春秋两季油樟叶进行油樟精油的提取,利用GC-MS鉴定油樟精油的化学成分,利用GC分析了1,8-桉叶素、α-松油醇和γ-松油烯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最后对油樟精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油樟叶片的油细胞密度分别为(41±3)和(38±2)个/mm^2,油细胞直径分别为(51.87±1.64)和(36.89±2.64)μm,细胞壁厚度分别为1.65和0.63μm;春季和秋季油樟叶的精油提取得率分别为4.45%和3.09%(以干质量计),GC-MS表征鉴定出16个化合物,3种主成分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春秋两季的油樟精油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6.50和5.50U/mL,达到Vc的40%,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均为0.2g/L。  相似文献   

7.
微量元素硒在猴头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培养料进行处理,以探讨其对猴头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其多糖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mg/L和10mg/L的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并可显著提高子实体产量;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对猴头菇子实体多糖含量都有增加,以10mg/L和100mg/L的处理表现较好,分别比对照提高12.53%和11.41%;采用亚硒酸钠溶液对猴头菇的培养料进行处理时浓度以10mg/L为佳。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樟科樟属樟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樟树枝、叶中提取精油,测定其含油率,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对精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樟树枝、叶的平均得油率分别为0.28%,0.67%;从枝、叶精油中共鉴定出相对质量分数≥0.27%组分39种;枝、叶精油共有组分19种,含量较高的组分有α-蒎烯、月桂烯、α-水芹烯、邻伞花烃、芳樟醇、龙脑、4-松油醇、α-松油醇、橙花叔醇、石竹烯氧化物、葎草烯氧化物等;枝和叶精油中相对质量分数高于2%的成分分别有11种和9种,占精油总量的78.35%和83.45%,其中枝、叶精油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前3种分别为1,8-桉叶油素、邻伞花烃、α-松油醇和邻伞花烃、β-花柏烯、香芹酚,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24.69%,19.94%,7.68%和41.97%,11.40%,7.23%;枝精油的主导成分为1,8-桉叶油素,相对质量分数为24.69%,叶精油的主导成分为邻伞花烃,相对质量分数高达41.97%。研究表明,该品种樟树叶精油中有含量较高的邻伞花烃,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可为樟树的开发利用和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尾巨桉桉叶精油,比较了12个月份尾巨桉叶片中精油含量的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数,最后应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巨桉桉叶精油含量以2到3月份为最高,GC-MS共鉴定出精油的46种成分,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6.153%,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35.98%),其次是α-蒎烯(26.32%)、α-松油醇乙酸酯(16.38%)、柠檬烯(5.07%)、反式-α-罗勒烯(2.46%),其对DPPH.自由基的IC50为0.045mg/mL,抗氧化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0.
对油樟矮化试验林的产叶量及其内含物和土壤营养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矮化强度的栽培措施能显著影响单位面积的产叶量(P0.05),但不会显著影响叶含油率和桉叶油醇含量;油樟矮化栽培时,树干高度应保留在5~8 m,林分密度保留在1 290~1 425株·hm-2,其单位面积产叶量均在较高水平;油樟矮化栽培能显著影响土壤中的速效钾、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在油樟矮化栽培时,应适时适量补充钾肥,以保证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1.
叶面喷硒对沾化冬枣富硒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富硒农产品是最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冬枣是天然的含硒植物,增施硒肥可以提高冬枣果实中硒的含量。为了筛选出适于冬枣的高效叶面施硒方案,从而给冬枣安全有效地施用硒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于沾化冬枣果实膨大期,在其叶面一次性地喷施了不同含硒量(0、25、50、100、200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就不同浓度的喷硒处理对冬枣果实中的硒含量、硒有机化程度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硒的处理浓度≥50mg·L^-1时,冬枣果实中硒的总含量快速增加;随着喷硒浓度的升高,果实中硒的有机化比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各喷硒处理中,以硒含量≥50mg·L^-1的喷硒处理的有机化程度为最高。不同施硒量对冬枣果实品质的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硒含量为50mg·L^-1的喷硒处理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最佳,此处理的冬枣果实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和糖酸比均达到了最高值,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17.06%、22.66%、12.25%、29.17%和34.34%;然而,叶面施硒对冬枣果实中可滴定酸和总三萜酸的含量却均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在果实膨大期一次性地叶面喷施含硒量为50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是生产富硒冬枣的较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龙脑樟叶部精油在不同蒸馏时段的出油率和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龙脑樟叶在不同蒸馏时段的出油率和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的方法、水中蒸馏的方式,将2 h的蒸馏过程分成4个阶段,收集相应的馏分,分别进行计量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总出油率达到2.81%,蒸馏一开始就产生大量的馏分,96.53%的馏分集中在前60 min内蒸出。通过GC-MS分析鉴定,发现龙脑樟叶挥发油中主成分为右旋龙脑(天然冰片),其含量高达81.78%,其余还有樟脑、1,8-桉叶油素、黄樟油素、α-蒎烯、芳樟醇、乙酸龙脑酯等31个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精油组成进行分析,对比4种樟树叶精油的成分差异;采用DPPH、ABTS、FRAP法对樟树叶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使用丁基羟基茴香(BHA)作为阳性对照。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樟树叶精油共检测出46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异樟叶精油检测出35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异橙花叔醇为29.48%;芳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成分,主要成分芳樟醇为71.91%;脑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樟脑为46.28%;油樟叶精油中共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1,8-桉叶油素为30.31%。4种樟树叶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精油浓度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但其抗氧化能力均低于BHA。其中,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e 3+还原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0.34%±1.25%,FRAP值为(1.44±0.13)mmol/L;而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14.93%±2.32%。  相似文献   

14.
对油樟叶精油化学成分及其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含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38个成分,其主要成分是1,8-桉叶脑、桧烯、α-松油醇和几种倍半萜烃等。其百分含量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不相同的。低沸点成分如1,8-桉叶脑和桧烯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含量逐渐减少,最后达到一个恒定值;高沸点成分如β-石竹烯和γ-榄香烯的含量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逐渐增加;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成分如α-松油醇的含量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开始逐渐增加,达到某一值后,再延长蒸馏时间,其含量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腾冲秃杉苗木喷施微量元素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开展秃杉苗木施微量元素的研究,对秃杉苗木的科学培育具有重要意义。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微量元素对不同性状影响的主次顺序不同;3种微量元素对苗高的影响较为显著,对地径和侧根数的影响不显著,对分枝数的影响则不一;施锌促进了苗木体内生长素的合成,施锰促进了叶绿素的形成,从而使苗木生长得以提高;综合考虑各处理对秃杉苗木生长的影响情况,最佳的处理是A3B3C1,即喷施0.05%的硫酸锌和0.05%的硫酸锰,不施钼酸铵,1年生苗高和地径分别达13.8 cm和1.36 cm,2年生苗高、地径、分枝数和侧根数分别为30.6 cm、3.51 cm、14.3枝和7.2根。  相似文献   

16.
对永兴镇7~8年生的丹桂进行微量元素组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单株用量为硼酸5 g与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钼酸铵︰硫酸亚铁=1︰4︰2︰2︰4其他微量元素混合肥150 g;分次喷施时,鲜花产量组内最高。每株10 g硼酸处理下,桂花的平均花期长达15.33±0.71 d。  相似文献   

17.
以4-松油醇型优良单株无性繁殖的互叶白千层苗木为材料,种植后,在施用N、P、K 3种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时,加施一定量微量元素肥料,探索不同肥料对互叶白千层生长和精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氯和硼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地径及有效生物量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地径均比对照增加35.6%、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增加7.9%,有效生物量比对照增加28.9%和27.2%、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增加10.5%和9.0%。微量元素锌和铁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枝叶含油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加施前者的枝叶精油含量比对照高13.1%(按精油计,下同)、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高2.0%,加施后者的枝叶精油含量比对照高14.2%、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高2.9%。微量元素硼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枝叶精油中的主要组份1,8-桉叶素的影响最大,精油中1,8-桉叶素含量比对照低得多,仅为其它所有处理的1/2以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含有大量元素(A)、微量元素(B)和亚硒酸钠(C)等营养元素不同配比的自制液态富硒肥对毛竹林进行竹腔施肥试验,研究富硒施肥对毛竹叶片比叶重及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富硒施肥可提高毛竹叶片比叶重、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对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不明显,其中大量元素对毛竹叶片比叶重影响最大,硒元素对毛竹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影响较显著。采用A1B2C3配方的施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秃杉育苗微量元素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微量元素。本文探讨了圃地育苗中喷施锌(Zn)、锰(Mn)和硼(B)等3种微量元素对秃杉苗木生长产生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追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3种微量元素对2 a生秃杉苗高、地径、分枝和侧根生长影响的最佳处理是A1B2C2,即不施硫酸锌,喷施0.03%的硫酸锰和0.03%的硼酸的苗木生长最好,2 a生苗高达32.5 cm,地径达3.91 mm,分枝数为12.9枝,侧根数为7.3根。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点,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5种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运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芳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41%,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樟脑、石竹烯、桉叶油醇等;异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9%,主要为异橙花叔醇、芳樟醇、桉叶油醇、樟脑等;油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67%,主要为桉叶油醇、芳樟醇、松油醇、樟脑等;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73%,主要为樟脑、芳樟醇、石竹烯、桉叶油醇等;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4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61%,主要为龙脑、芳樟醇、左旋乙酸冰片酯、樟脑等。5种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有所差异,鉴定出的共有成分有25种,主要为芳樟醇、桉叶油醇、松油醇、樟脑等,但是含量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