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5种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玉米蚜的生长发育及繁殖规律。在10-25℃时,随温度的升高,若蚜的发育速率加快,发育历期缩短;无翅蚜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03℃,有效积温为12.80日度,有翅蚜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4.32℃,有效积温为135,33日度;在15-30℃时,若蚜存活率为62.8%-84.9%,10℃和35℃时,若蚜存活率下降到13.6%和36.3%;平均寿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不同温度下繁殖能力不同,25℃时繁殖能力最强,每雌平均产仔量无翅蚜为38.5头,有翅蚜为35.1头。25℃为玉米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微小花蝽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饲养观察结果表明,在15-35℃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微小花蝽的发育速率加快,成虫寿命缩短,在25℃下的世代存活率最高。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虫的卵期发育起点温度为13.6℃,有效积温为1=55.15日.度;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为8.0℃,有效积温为270.1日.度。组建了25℃和30℃两种温度下的该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相似文献   

3.
枸杞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了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枸杞瘿螨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23℃和50.99日度;卵和幼若螨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5.51℃和167.68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08℃和217.05日度。发育进度有效积温模型分别为4N4卵前=50.99/[T-7.23];4N4卵幼=167.68/[T-5.51]和4N4世代=217.05/[T-6.08]。在15℃~35℃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其中在25℃~30℃之间时枸杞瘿螨发育快,数量多,该温度范围是枸杞瘿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根据呼和浩特地区气象资料,枸杞瘿螨在呼和浩特地区1a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0代~12代。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玉米截形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15℃-35℃恒温条件下,玉米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雌、雄螨1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在12.60和12.65℃,有效积温各为137.78和121.52日度;25℃-35℃时卵孵化率和幼若螨存活率都较高,并且发育速率较快,该范围是截形叶螨生长发育的最适度。  相似文献   

5.
产虫茶昆虫——米缟螟各虫态发育历期与温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三叶海棠作饲料,研究了产虫茶昆虫-米缟螟各虫态发育历期与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依次为:卵17.8℃,93.8日度;幼虫9.3℃,1218.9日度;蛹122.℃,212.6日度;成虫产卵前期21.7℃,9.0日度。当温度达到35℃时,卵、幼虫、蛹都不能存活,当湿度低于55%,幼虫不发育,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6.
用三叶海棠作饲料,研究了产虫茶昆虫-米缟螟各虫态发育历期与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依次为:卵17.8℃,93.8日度;幼虫9.3℃,1218.9日度;蛹12.2℃,212.6日度;成虫产卵前期21.7℃,9.0日度。当温度达到35℃时,卵、幼虫、蛹都不能存活,当湿度低于55%时,幼虫不发育,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7.
萝卡蚜和桃蚜最大发育速率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为害蔬菜的萝卜蚜和桃蚜发育速率的影响,通过温度与这两种蚜虫发育速率的关系以模拟S型模型,并通过统计控制原理,估计了萝卜蚜和桃蚜的发育下限和最大发育速率温度,前者为6.22℃和28.53℃,后者为2.75℃和28.10℃;萝卜蚜从若蚜出生到下代若蚜出现期的有效积温为131.58日度,桃蚜的为140.58日度。  相似文献   

8.
萝卜蚜和桃蚜最大发育速率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为害蔬菜的萝卜蚜和桃蚜发育速率的影响,通过温度与这两种蚜虫发育速率的关系以模拟S型模型,并通过统计控制原理,估计了萝卜蚜和桃蚜的发育下限和最大发育速率温度,前者为6.22℃和28.53℃,后者为2.75℃和28.10℃;萝卜蚜从若蚜出生到下代若蚜出现期的有效积温为131.58日度,桃蚜的为140.58日度。  相似文献   

9.
扬州地区蔬菜潜叶蝇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扬州地区为害蔬菜的潜叶蝇有豌豆彩潜蝇,美洲斑潜蝇、番茄斑潜蝇,葱斑潜蝇,菜斑潜蝇及毛莨植潜蝇等6种,其中豌豆彩潜蝇和美洲斑潜蝇为优势种群。豌豆彩潜蝇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4.69℃,有效积温370.69日度,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18 ̄26℃,蛹在本地区能安全越冬,在扬州属春秋多发型;美洲斑潜蝇发育起点温度12.70℃,有效积温214.54日度,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24 ̄32℃,蛹在露地条件下不能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0.
温、湿度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25℃、空心莲子草叶甲卵、幼虫、蛹期最长分别为6.8.11和11.6d,最短为2.8,6和7.6d.3种虫态在5种温度下,随温度的提高,发育历期呈明显下降.成虫寿命比雄虫长.成虫产卵前期为1.5—5.0d,产卵期11.5-116.0d.产卵量为29-2636粒,平均为1295粒.相对湿度越大,卵的孵化率越高;在湿度22-28℃时,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28℃时,温度升高,孵化率减少;大于32℃时卵不发育。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用20℃、22℃、24℃、26℃对早采茧进行恒温保护,探讨了温度对蛹期发育及发蛾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供试蚕品种青松、皓月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0.1℃;有效发育积温分别为160日度、178日度。(2)不同温度蛹期保护、发蛾特性不同,低温使发蛾日数增加、发蛾分散;高温使发蛾日数缩短、发蛾集中。(3)发育积温与发蛾概率机值呈直线关系;青松y=-9.1605+0.07919x,相关系数r=D.9971;皓月y=-5.830+0.0535x,相关系数r=09906。为家蚕良种繁育、发蛾调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施舌胚胎发育生物学零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实验观察结合数量统计方法,研究西施舌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西施舌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点温度为15.4℃;受精卵发育至直线铰合幼虫的有效积温(时度)为201℃/h,受精卵发育至初期稚贝的有效积温(日度)为110℃/d。  相似文献   

13.
温湿度对锯谷盗实验种群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种温度(23.5,26.0,28.9,32.0,35.8℃)和3种相对湿度(55%RH,76%RH,93%RH)组合的情况下,对锯谷盗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温、湿条件下该种群卵期为4.0-8.4d,幼虫期为10.6-23.3d,蛹期为5.4-9.8d,从产孵到成虫羽化之间的未成熟期为18.6-39.2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4-14.8℃,幼虫为13.1-15.1℃,蛹为7.3-12.1℃,未成熟期为13.7-14.8℃;卵期有效积温71.2-80.1日度,幼虫期170.9-236.1日度,蛹期111.9-150.8日度,未成熟期为319.6-378.0日度。同时分析了温、湿度对上述生活史参数的影响,并建立了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及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温,湿度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温度25℃,空心莲子草叶甲卵,幼虫,蛹期最长分别6.8,11烽11.6d,最短为2.8,6和7.6d.3种虫态在5种温度下,随温度的提高,发育历期呈明显下降,成虫寿命比雄虫长,成虫产前期为1.5-5.0d,产卵期11.5-116.0d产卵量29-2636,平均为1295粒,相对湿度越大,卵的孵化率越高;在湿度22-28℃时,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增大,高于28℃时,温度升高,孵化率减少;大于32℃时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不同温度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斜纹夜蛾分别在33℃、30℃,28℃,25℃,23℃,21.5℃和16.5℃恒温条件下饲养,从卵至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2.07,25.41,28.27,34.57,40.64,45.69和91.40d;卵、幼虫、蛹及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01℃,9.34℃,13.53℃和11.16℃;各虫态的有效积温分别为49.97日度,301.23日度,130.06日度和479.43日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系统地报道了不同温湿度对麦蛾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36℃或空气相对湿度为25%-100%或食料含水量在8%-24%的范围内,温湿度的变化对卵孵化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则随温度升高或湿度增大而缩短,生长发育速率加快,雌虫生殖力以24℃或高湿条件最为适宜。根据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麦蛾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58℃和620.20日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kanzawaiKishida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发育历期的观察,结果表明;35℃,RH60%完成一代需6.23±0.44d;30℃,RH65%完成一代需10.89±0.5d;25℃,RH70%完成一代需9.166±1.14d;20℃,RH75%完成一代需15.92±1.1d;15℃,RH80%完成一代需27.49±2.23d。江西一年可能发生13~16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95±0.79℃,完成一代的有效积温为166±3.773日度。  相似文献   

18.
日短期高温对南美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探讨了4种日短期高温(31、34、37、40℃)对南美斑潜蝇种群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短期温度的升高,南美斑潜蝇的产卵期、产卵量和存活率明显下降,而发育历期反而延长。31℃时,南美斑潜蝇的内禀增长率(λ)分别为-0.0090和0.9910;34℃时,rm和λ则分别为-0.0685和0.9338,均呈下降趋势;当温度上升至37与40℃时,该虫已不能完成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9.
在5种恒温条件下,荔枝离节瘿螨的发育速率呈逻辑斯蒂曲线,其发展起点温度为9.70℃,有效积温为304.99日度。组建了26℃温度下产雌特征生命表(mx),在26℃温度下的内禀增长率rm=0.1236;净增长率Ro=16.1034;世代平均历期T=22.4770d;周期速率λ=1.136/d。南宁年发生14代。成螨过冷却点为-16.57℃。在18-32℃范围内,荔枝离节瘘螨的种群趋势指数呈抛物线趋势。在18.37-32.45℃范围内,该螨种群世代数量呈上升趋势,在最适温度下繁殖一代,种种数量约增加12倍。在18.37℃或32.45℃时,种群世代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理论稳定年龄组配中,5种不同温度下未成熟期约占80%,成螨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观察斜纹在蛾侧沟茧蜂羽化、交配、产卵寄生等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该蜂发育与温度关系.并应用均匀设计方法测定了该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比率,旨在为该蜂的保护利用及产业化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产卵高峰多在羽化后2—3d,大多数蜂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卵,少数可产2粒,偶见产卵3粒,但最终只发育成1头成熟幼虫;(2).侧沟茧蜂与斜纹在蛾1—4龄幼虫共存时,偏爱寄生1龄末至2龄幼虫,对1龄末至2龄,3龄和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4737,0.3210,0.2046;(3).3龄初幼虫被寄生后,与未被寄生的幼虫比较,4龄幼虫历期显著延长,食量显著下降,且不能发育到5龄幼虫;(4).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可用线性日度模型、Stinner模型和Logistic模型较好地拟合,其中以Stinner模型拟合精度最高:(5).侧沟茧蜂卵、幼虫、茧和卵—成虫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206℃、7.766℃、10.1%℃和9.683℃,有效积温分别为28.864、109.245、89.360、217.915日度,发育速率最快温度分别为34.55℃、30.41℃、32.33℃和3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