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装有瘘管的绵羊为试验动物,研究了绵羊对脲酶抑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给绵羊饲喂脲酶抑制剂硼砂、氢醌或乙酰氧肟酸7~9d,瘤胃氨浓度明显升高,表现出适应性;此时再给绵羊加倍饲喂脲酶抑制剂,瘤胃氨浓度又下降;给绵羊饲喂硼砂第13天与第3天相比,瘤胃氨浓度增高了17.3%,瘤胃尿素浓度降低20.3%,血浆氮浓度降低24.4%,血浆尿素降低15.5%。  相似文献   

2.
韩西坤 《北方牧业》2004,(19):26-26
《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并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实施计划免疫制度就必须做好生物制品的采购、供应工作。  相似文献   

3.
寄生虫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全国人体寄生虫的调查,我国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高达62.6%。近10年来,防治规划外人体较为罕见的寄生虫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一些临床医师对动物寄生虫不熟悉和接触罕见寄生虫病也较少,故临床上误诊病例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已经报道的6种动物寄生虫侵入人体所致的误诊病例进行剖析,为同道正确诊断寄生虫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图解NCG对母猪等多胎动物繁殖机能的调控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NCG是N-Carbamylglutamate的简称,中文名称为N-氨甲酰谷氨酸,它是N-乙酰谷氨酸(即NAG)类似物,在动物体内可以像NAG一样参与二氢吡咯-5-羧酸合成酶(P5CS)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CPS-I)的激活,促进谷氨酰胺或脯氨酸合成瓜氨酸,进而促进  相似文献   

5.
饲料产品的安全性对动物和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关系到人类生活环境和自身安全。1饲料中天然有毒有害物质饲料原料中常含有一种或多种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如植物性饲料中的生物碱、生氰糖苷、棉酚、单宁、蛋白酶抑制剂、植酸以及有毒硝基化合物等。动物性饲料中的组氨、抗硫氨素及抗生物素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可对动物体造成多种危害和影响,轻者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重者引起动物急性或亚急性中毒,诱发癌肿,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正>检疫证明作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的书证,对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保护人体健康,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现行的检疫合格证明共有5种。为规范动物防疫证照的填写和使用,农业部特制定了“动物防疫证照填写及应用规范”,对每一种检疫合格证明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动物营养中的必需微量元素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氟被认为是有害元素。随着对氟在动物体内生理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研究的进展,现在氟已被确认为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动物机体内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对氟的代谢、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和需要量等作一综述。1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分布、含量及动物机体的耐受量。氟在人体中的平均含量为30─70mg/kg,一个成年人体中大约含2.6克,仅次于铁。氟在机体的各个组织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于硬组织,如骨胳和牙齿中,约占90%。动物的皮、毛、鳞、喙中含量也较高,海洋生物的含氟量要比陆生生物的含氟量高。动物机体对氟有一定的耐受量,…  相似文献   

8.
要闻浏览     
正政务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种兽药被停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为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农业部组织对喹乙醇预混剂、氨苯胂酸预混剂、洛克沙胂预混剂3种兽药产品开展了风险评估和安全再评价。评价认为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种兽药的原料药及各种制剂可能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存在风险隐患。1月11日,农业部发布第2638号公告,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决定停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种兽药。  相似文献   

9.
谈谈动物检疫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检疫是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疾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由取得动物检疫员资格人员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我国动物检疫分为进出境动物检疫和动物检疫两大类。  相似文献   

10.
<正>检疫证明作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的书证,对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保护人体健康,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现行的检疫合格证明共有5种,为规范动物防疫证照的填写和使用,农业部特制定了“动物防疫证照填写及应用规范”,对每一种检疫合格证明的适用范围及开写方法都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1.
N-乙酰谷氨酸的类似物,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是L-谷氨酸上的氨基被氨基甲酰化后的产物,能激活动物体内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 (Carbamyl Phosphate Synthetase 1,CPS-Ⅰ)和二氢吡咯-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促进动物内源精氨酸的生成.精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氨基酸,在动物细胞信息传递和营养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受价格高且与赖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有拮抗作用而未能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大量推广使用.作为精氨酸内源合成激活剂,NCG化学合成方便,价格仅为精氨酸的10%,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主要介绍NCG在动物生产中作用机理、应用状况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尿素是动物体内蛋白质分解的最终产物,工业合成的尿素含氮量为47%,不仅是一种高效化肥,而且因其1kg尿素相当于2.8kg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相当于7kg豆饼、5~8kg油渣和26~28kg谷物饲料的蛋白质。所以经常作为蛋白质饲料。奶牛的瘤胃细菌能产生尿酶,尿素在瘤胃内尿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瘤胃微生物再利用分解出的氨形成微生物蛋白,最终被奶牛消化利用。然而,由于饲喂方法不当,常常引起奶牛中毒。  相似文献   

13.
猪内源氨产生过量对动物危害甚大,能引发多种炎症、抑制生长性能、降低免疫力、造成贫血和组织缺氧、丧失食欲,同时还能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全面了解猪内源氨产生机制,并采取相应的营养调控减排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氨的排放,对动物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饲粮蛋白质降解产氨机制、肠道微生物产氨机制和谷氨酰胺的脱酰氨基作用产氨机制;然后从氨在肝脏和血液中循环过程解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最后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猪内源氨的营养调控措施,包括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添加植物提取物和益生菌,以期为减少环境中氨的浓度及提高猪的生长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机体各组织氨基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及肠道微生物分解生成的氨吸收均可进入血液,形成血氨。血氨浓度过高会严重危害动物健康,已逐渐成为畜牧业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血氨的代谢特性及对动物健康的影响,以为畜牧业实际生产中血氨的检测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德华 《畜牧市场》2008,(11):29-30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的支柱产业,是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是农民增收致富重要渠道。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动物、动物产品的频繁流通,动物疫病的发生越来越复杂,一些疫病屡控不止,时起时伏,防不胜防。动物疲病发生的急剧性和复杂性,将极大地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威胁着人体的健康。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国家制定了《动物防疫法》,其中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的统一领导,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16.
1危害 氨气是强烈刺激性气体其水溶解度高,20℃时1升水可溶解700升氨气。氨气对黏膜产生刺激从而易引发各种炎症。氨对动物造成影响的程度与其浓度和动物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反刍动物对氨的耐受比单胃动物强。  相似文献   

17.
饲料污染即食品污染,饲料的安全与卫生直接影响到饲喂动物的安全与健康,间接影响到人类的安全与健康。被污染的饲料有的直接造成动物中毒发病,给动物生产者带来经济损失,有的通过饲养动物的排泻造成土壤、水源等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有的在动物体内大量蓄积,通过畜产品进入人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氨是由动物体内氨基酸降解而生成的。对家禽,可在肝脏转化为尿酸。这些氨化合物多数进入肠道,并被肠道微生物分解成氨。这些氨,连同其它含氮物质或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或进入血液循环。家禽盲肠内,有多种可以水解尿酸和脲的细菌,使其脱去氨基,1989年karasawa研究发现,往盲囊内注入70%的尿酸,1h后可全部分解,其中氨的浓度升高了。某些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可使鸡发育迟缓,用添加45mg/kg青霉素的日粮饲喂时,其影响可得以缓解。抗生素和益生素可大大降低动物产品的成本,并在对宿主动物肠系影响方面,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添加了抗生素的大鼠和鸡…  相似文献   

19.
动物检疫工作是为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检疫机构及人员采用法定检验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对象、检疫项目、检疫标准以及管理形式和程序,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措施。当前,在动物疫病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对有效控制疫病,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动物性食品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动物和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养鸡时由于鸡粪中产生大量氨气,所以当鸡舍空气中氨气达20×10–(6相当于15.2mg/m3)并持续6周以上,就会引起鸡肺充血、水肿,鸡群食欲下降,产蛋力降低,易感染疾病;如达50×10–6,数日后鸡发生喉头水肿、坏死性支气管炎、肺出血,呼吸频率降低,并出现死亡。因而在养鸡中尤其是冬季鸡舍中产生的氨气对养鸡行业将造成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