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柏树小蠹 ( Phloeosinusperlatuschapius)属鞘翅目 ,小蠹科 ,又名柏肤小蠹。北京、天津、河北公园、绿地、风景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侧柏、桧柏等柏树的树皮和木质部表面 ,破坏输导功能。常和双条杉天牛一起为害 ,加速柏树的死亡。近几年西柏坡风景区双条杉天牛与柏树小蠹同时发生 ,造成柏树风景林内柏树死亡严重。此虫在西柏坡等地为 1年 1代 ,主要以成虫在树皮内作坑道越冬 ,也有以幼虫过冬的。次年 4月成虫开始陆续飞出 ,喜到生长势弱的柏树上蛀孔侵入皮下 ,雄虫跟踪进入 ,同蛀母坑道 ,交尾后在坑道内产卵 ,母坑道一般与被害枝、干平行 …  相似文献   

2.
云杉八齿小蠹可危害多种云杉。危害初期幼虫在寄主树干坑道内取食,树皮生长正常,针叶颜色正常;危害中期被害树干上可见小蠹羽化孔,树皮较易剥离,针叶开始变色;严重危害时被害树干树皮极易剥落,皮下可见小蠹和幼虫,或树木枯死,对云杉和木材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通过对云杉八齿小蠹的风险分析,其风险评估值R=1.85,在我国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3.
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分布范围广,可危害多种健康和衰弱的云杉(Picea asperata)和松属树种。幼虫危害初期在树干坑道内取食,植株生长正常;危害中期被害树干上可见小蠹羽化孔,树皮较易剥离,针叶变色;严重危害时树皮极易剥落。由于其适应性强,危害存在隐蔽性,该虫对我国北方针叶林造成重大经济危害。通过对云杉八齿小蠹的风险分析,其风险评估值R=1.85,在我国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4.
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分布范围广,可危害多种健康和衰弱的云杉(Picea asperata)和松属树种。幼虫危害初期在树干坑道内取食,植株生长正常;危害中期被害树干上可见小蠹羽化孔,树皮较易剥离,针叶变色;严重危害时树皮极易剥落。由于其适应性强,危害存在隐蔽性,该虫对我国北方针叶林造成重大经济危害。通过对云杉八齿小蠹的风险分析,其风险评估值R=1.85,在我国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5.
杨晖 《陕西林业》2001,(6):21-21
蛀杆类害虫有天牛、木蠹蛾、透翅蛾、吉丁虫、象鼻虫、树蜂、白蚁、小蠹虫等,以幼虫或成虫在树皮下至木质间钻蛀取食,具有明显的蛀食坑道和排粪特点,利用其这一习性特征,用麦杆蘸药(菌)插孔防治,经试验经济方便易操作,安全高效,用药面广,防治率可达97%以上,其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 and Faccoli)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et)的主要害虫之一[1],该虫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滇中地区大面积危害,以后蔓延至云南省15个州(市)65个县,迄今已导致6万多公顷云南松林死亡[2-5].2008年以前,该虫曾经长期被认为是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1].与大多数小蠹相似,云南切梢小蠹钻蛀在树皮与边材之间,终生潜伏生活,只有新成虫羽化后的短暂时间飞离树身,在林中活动、觅食、交配,另筑坑道入侵新寄主[6-7].  相似文献   

7.
鞘翅目,小蠹科.又名柏肤小蠹.公园、绿地、风景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侧柏、桧柏等柏树的树皮和木质部表面,破坏输导功能.常和双条杉天牛一起危害,加速柏树的枯死. 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宽1.3毫米左右,长圆形略扁,全体黑色或褐色.每个鞘翅上有9条纵纹.卵圆球形,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约2.8毫米左右,乳白色,稍弯曲,头淡黄褐色.蛹乳白色,长2.5毫米左右,快羽化时灰黑色. 多为1年1代,主要以成虫在树皮内作坑道过冬,也有以幼虫过冬的.次年4月成虫开始陆续飞出,通常在生长势衰弱的柏树上蛀孔侵入皮下,雄虫跟踪进入,同蛀母坑道,交尾后在坑道内产卵.  相似文献   

8.
2009年8月在黑龙江丰林国家级保护区云杉八齿小蠹危害的红皮云杉林内,对云杉八齿小蠹体内外和坑道内真菌进行了分离.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云杉八齿小蠹体内外和坑道内栖息真菌多样性比较丰富,获得真菌13属26种,其中Alternaria、Fusarium、Hypocrea、Ophiostoma、Peni...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科学防控短翅足距小蠹危害,揭示其在安顺地区广玉兰上的生物学特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短翅足距小蠹形态特征、习性、生活史、危害特点。[结果]表明,短翅足距小蠹雌成虫长2.55±0.12 mm;宽1.04±0.07 mm(n=21)。雄成虫长1.97±0.09 mm;宽0.89±0.08 mm(n=18)。卵长0.77±0.05 mm;宽0.38±0.02 mm(n=19)。在安顺地区1 a发生1~2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世代历期约25 d,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活动,持续到8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活动高峰期。主要危害2~3 a生枝条。雌成虫在枝条髓心修筑坑道,坑道长9~57 mm,宽1.5~3 mm。坑道内小蠹数量1~25头不等,雌雄性比约为10:1。生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可能存在孤雌生殖。[结论]短翅足距小蠹通过寄生活动,携带真菌侵入寄主枝条,真菌繁殖生长,为短翅足距小蠹提供食物来源。在小蠹和真菌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枝条枯死,严重影响园林景观。建议每年冬春季节开展防治,以控制其危害和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0.
松皮小蠹(Bark beetles)是世界性大害虫,是对森林危害十分严重的重大害虫类群之一。由于小蠹虫具有个体小、生活隐蔽、繁殖迅速、扩散蔓延快等特点,对其监测和有效防治一直是我国森林保护和害虫防治中的难题。研究寻求经济有效、生产适用、环境友好的防治小蠹虫新技术十分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苏联29年多的工作结果,评论了挪威云杉(Picea abies)林中,树皮甲虫变化和导致林木死亡的过程,识别了3组著名的甲虫,即那些蛀食健壮木的大云杉小蠹(Dendroctonus micans(Kug.))和葺毛小蠹(Polygraphus Poligraphus(L.));蛀食衰弱木的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L.))和星形小蠹(Pityogenes chalcographus(L.));以及蛀食腐朽木的具刺小蠧(Phthorophloeus spinulosus(Rey.)),指形  相似文献   

12.
杉肤小蠹Phloeosinus sinensis Schedle和罗汉肤小蠹P.perlatus Chapuis隶属于鞘翅目,小蠹科,海小蠹亚科,肤小蠹属,是我国南方杉木林中常见的蛀干害虫。两蠹常伴随发生,钻蛀林中杉株或代倒木干部,在皮层形成纵横坑道网,阻滞营养物质和水分的输送,使之零星或成片枯萎死亡。蔡帮华先生等曾简单描绘了两蠹的外形图及形态区别,并指出:“Blackman(1932)记载美国西部曾有过肤小蠹严重为害的事例,在我国正缺少详细观察……,这类小蠹对于杉木为害较普遍,成灾可能性很大”。笔者于1983—1985年在安徽  相似文献   

13.
黑山大小蠹(Dendroctonus ponderosae)和波缝重齿小蠹(Ips pini)危害同一株扭叶松时,前者主要危害树干的下部,而后者主要侵害已受黑山大小蠹危害林木的上部树干。对受害林木树皮表面羽化孔的调查表明:两种小蠹虫羽化孔的数目呈明显的负相关。室内段木接虫试验表明:同时接种两种小蠹虫,黑山大小蠹子代的数量明显下降。交叉接虫,波缝重齿小蠹子代的数量随接虫时间的延迟而降低。在林间用外激素引诱波缝重齿小蠹侵害黑山大小蠹的  相似文献   

14.
小圆胸小蠹Euwallacea fornicatus(Eichhoff),异名茶材小蠹或茶枝小蠹,多年来一直危害昆明市翠湖公园的主要行道树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近年来危害加剧,导致主枝枯死甚至全株死亡。该小蠹在昆明地区1 a发生2或3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坑道内越冬。越冬成虫于翌年2月开始活动,3月进行交配并产卵于坑道中;4月可见幼虫,幼虫取食坑道中培育的菌丝体,经过5个龄期发育成蛹;6月中旬是第1代幼虫发生高峰期,9月下旬是第2代幼虫发生高峰期;7—9月是成虫出现高峰期。该小蠹虫态重叠现象十分严重,几乎全年可见各种虫态。不同世代之间也有重叠。  相似文献   

15.
1836年,Schmidberger首次发现蛀木质部小蠹是以坑道壁上排列的栅栏状物为食,由于弄不明白这些栅栏状物为何物,便将它们称为ambrosia,意为神的食物(Fisher et al.,1953;1954;Schmidberger,1836)。1844年,Hartig明确了被北方材小蠹(Xyleborus dispar)幼虫取食的栅栏状物是丛梗孢属(Monilia)的一种真菌(Batra,1967)。此后,ambrosia fungi,即虫道真菌,便被广泛用于对生长在坑道中、为蠹虫所取食的真菌之称,而将在木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条件下,对繁殖期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的竞争展开了研究。在养虫笼中放入来源同株云南松的2根木段,同时放入2种小蠹,分别放入1种小蠹,观察小蠹对其繁殖材料云南松木段的选择。试验表明,横坑切梢小蠹喜在树皮厚的木段上繁殖,即云南松树干的下部,而云南切梢小蠹喜在树皮薄的木段上繁殖,即云南松树干的上部。从产卵到新成虫羽化,云南切梢小蠹的历期明显短于横坑切梢小蠹,分别为86~89 d和120~125 d。结论:在中国云南,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的攻击能力强于横坑切梢小蠹,后者更具次期性害虫特点。  相似文献   

17.
蛀食树干的害虫,常见的有各种天牛、小蠹虫、吉丁虫、象鼻虫、树蜂、木蠹蛾等,以天牛和小蠹虫危害严重。这类害虫蛀食树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在树皮下、边材上或木质部中蛀成坑道,切断树液的通道,影响林木生长,严重时全株枯死,并降低木材的利用价值。在一般的情况下,蛀干害虫多侵害生长衰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二甲砷酸进入寄主树边材后能使在树皮下的松圆头小蠹(Dendroctonus adjunctus(Hopk.))、云杉红翅小蠹(D.rufipennis)(Kirby)、黄杉小蠹(D.Pseudotsugae Hopk.)和中欧山松大小蠹(D.Ponderosae Hopk.)的幼虫和成虫致死。可在小蠹成虫迁飞前后应用二甲砷酸。用二甲砷酸在成虫迁飞前处理活的美国西部黄松(Pinus ponderosa)可用作饵木,但较之未处理的树吸引小蠹密度较小。因此这种处理不足以防治小蠹的种群。1976年在加利卜林区,在山松小蠹为害后立即用二甲砷酸处理。1977年春,从这些树中随机选择。从1.5米高处抽取19个样本,3米高处8个样本,6米高处7个样本。取样包括从  相似文献   

19.
揭示横坑切梢小蠹对寄主云南松的选择机制,为筛选对横坑切梢小蠹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源引诱剂,实现对该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理论指导。采用萃取蒸馏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云南松针叶和树皮中的挥发性成分。云南松针叶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7类35种,分别是24种萜烯类、5种醇类、2种酮类、1种醚类、1种酚类、1种酯类和1种烷烃类;云南松树皮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7类34种,分别是22种萜烯类、5种醇类、2种酮类、2种烷烃类、1种醚类、1种酚类和1种酯类。  相似文献   

20.
小蠹科Scolytidae是重要的森林害虫,为害部位在树皮与边材之间,或在心材内部,前者俗名为树皮甲虫bark beetle,直接取食树皮,后者为食菌甲虫ambrosia beetle,与真菌共生,通过真菌消化木材纤维,获取能量。两者的种类数量约各占小蠹科的一半。在食菌甲虫中材小蠹属Xyleborus Eichhoff是其中最大的属,全世界约有1500种,分布于环球的热带区和亚热带区,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