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推进辽宁"生态省"建设,加快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于2009年至2011年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一期工程,先行治理沙化草原300万亩,以阻止科尔沁沙地南侵,遏制辽西北生态恶化趋势。辽宁草原部门遵循植被演替规律,结合以往实践经验,提出对沙化、退化和荒漠化草原实施围栏封育、补播改良为主的技术路线。各级地方政府和草原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实施、规范管理,工程开展仅3年,治理区植被盖度显著提高,初步打造出一条环科尔沁沙地南缘网状分布  相似文献   

2.
建平县从2009年开始,至2013年末共完成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治理面积64万亩。为了准确反映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情况,对建设成果进行科学监测与客观评价,我们开展了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成效监测工作。1 基本情况 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是通过围栏、禁牧、牧草补播和天然草原改良等措施对现有沙化、退化草原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
1现状 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是辽宁省委、省政府为改变辽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建设以围栏封育和补播改良为主要措施,着力恢复草原植被,提高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2009~2011年,辽宁省将全面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每年治理沙化草原100万亩(1亩≈667m2),3年共治理300万亩.治理后,草原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30%以下提高到70%以上,平均亩干草产量由30kg以下提高到90kg以上.  相似文献   

5.
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是辽宁省委、省政府为改变辽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建设以围栏封育和补播改良为主要措施,把科学建设、有效管理、合理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恢复草原植被,  相似文献   

6.
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自2009开始在彰武、朝阳等十县(市)开展建设,工程实施两年来,通过采取补播改良、围栏封育、鼠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共治理沙化草原200万亩(1亩≈667 m2),监测结果表明,治理效果显著。1 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彰武县草原沙化治理的面积逐年在增加,到2010年底累计完成草原沙化治理面积14.6万亩(1亩≈667m2)。草原沙化治理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围栏封育、补播改良、治虫灭鼠等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8年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出发,决定于2009--2011年在辽西北10个县(市)实施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每年治理沙化草原100万亩,三年共完成了300万亩。  相似文献   

9.
<正>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是辽宁省委、省政府为改变辽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建设以围栏封育和补播改良为主要措施,把科学建设、有效管理、合理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恢复草  相似文献   

10.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全县总土地面积62.47万hm2,其中天然草场15.6万hm2。虽然草原面积较大,但草场沙化严重。2009年前全县沙化草原面积近百万亩,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全县长期干旱多风沙,直接导致辽中平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2009年开始,辽宁省政府开始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在草原沙化治理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围栏+补播"的治理模式。由于治理措施科学合理,加上后期管护得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草原沙化治理围封补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栏封育、补播改良、治虫灭鼠是草原沙化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草原沙化治理关键是尽快提高沙化草原的植被盖度和生产力水平。草原沙化治理的技术路线主要是采取围栏封育和选择适宜的牧草及饲料灌木进行补播改良。最终达到草原植被的恢复和扭转丧失的草原生态及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12.
草原沙化治理主要是通过围栏封育、补播改良、治虫灭鼠等重要措施,来改变沙化草原植被状况,恢复草原生产力和生态功能,改善和提高草场等级.近几年,随着退耕还草、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以及封山禁牧的实施,草原沙化治理的面积逐年增加,但草原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3.
李学武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7):15-15,25
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是通过围栏建设、草种补播以及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基本建设性草原工程项目。通过实施以草原围栏禁牧、休牧、草场补播为主要措施的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项目,达到天然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产草量明显提高,“三化”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得到有效遏止,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牧业通讯》2010,(7):14-14
【本刊讯】为逐步建设环科尔沁沙地草原阻沙带、有效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辽宁省在辽西北草原沙化严重地区实施的草原沙化治理工程今年将完成100万亩的建设任务。目前,牧草种子已全部下拨到各工程县(市)。  相似文献   

15.
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从保护全省生态安全、促进全省尤其是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提出在辽西北沙化严重的5市10个半农半牧县(市)实施草原沙化治理工程.作为处于科尔沁沙地南部的、生态较为脆弱的、发生沙尘暴最多的、也是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主战场的彰武县,克服重重困难,抓住有利时机,率先实施了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在先行治理沙化草原3.4万亩示范工程的基础上,4年治理沙化草原28万亩.  相似文献   

16.
自2009年,省委、省政府实施辽西北草原水沙化治理工程以来,全省300万亩(1亩≈667m2)沙地荒山得到了有效治理,在沿辽蒙600km边界上,现已经筑起了一片片、一道道的绿色天然屏  相似文献   

17.
受超载过牧、鼠虫病害等多种因素影响,环县天然草原严重退化。通过6年的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建成禁休牧围栏560万亩、人工补播211万亩、人工种草8万亩,围栏内天然草原指标平均提高20%以上,天然草原植被得到改良恢复。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由于超载过牧、盲目开垦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彰武县草原沙化、退化现象日趋严峻,部分草原几乎丧失了其生态及生产功能。针对这种现状,2008年省政府在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实施了草原沙化治理示范工程,通过采取“围封+补播”模式进行治理,两年来,笔者有如下几点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19.
草原沙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围栏,只有围栏围得好、护得严,保证牲畜不进入,才能保证草原生态的恢复和植被的绿化,保持生态的平衡,真正达到沙化治理的目的。结合围栏实际,笔者对草原围栏过程中的几个环节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左中旗草原总面积39.4万hm2,退化、沙化、盐碱化面积达27.67万hm2,针对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采用4种改良方式即免耕深松补播、隔带重耙补播、植苗法、围栏封育,对我旗退化草原进行改良,4种改良措施牧草高度、盖度、密度和牧草产量都明显增加,免耕深松补播效果最佳,隔带重耙补播次之,植苗法再次之,围栏封育不如以上3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