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谐波法的塑料大棚内气温日变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浙江省慈溪市2006-2009年塑料大棚小气候数据进行季节和天气状况分类,以棚外气象要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模拟得到棚内气温二阶谐波模型所需参数,据此构建冬春季晴、昙、阴3种天气状况下塑料大棚内24h气温谐波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晴天和昙天的气温预测值与实测值间拟合直线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在0.92以上,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3.0℃以内,绝对误差在2.4℃以内;阴天气温预测值与实测值间拟合直线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在0.79左右,RMSE在3.0℃以内,绝对误差在2.0℃左右。从均方根误差和绝对误差来看,昙天预测模型精度最高,阴天次之,晴天最低;相同天气状况下冬季预测模型精度均略低于春季,两季相差在0.1~0.4℃。棚内预测气温相位均略提前于棚外,晴、昙天比阴天明显,冬季比春季明显;棚内日最低气温始终低于棚外,以晴天尤其明显,昙天次之,阴天基本持平;相同天气状况下春季均明显低于冬季。本研究论证了谐波分析方法在特定条件的塑料大棚气温日变化模拟方面的可行性,可为大棚小规模种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方塑料大棚冬春季温湿度的神经网络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浙江省慈溪市草莓塑料大棚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番茄塑料大棚的小气候观测数据及气象站资料,建立3个以棚外辐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为输入变量,棚内温度和相对湿度为输出变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个模型气温训练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都在2℃以内,相对误差都在4%左右;相对湿度训练值的RMSE都在7个百分点以内,相对误差不超过7%。利用此模型得到的气温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MSE都在2℃左右,冬季气温的相对误差较大,春季通风和不通风模型气温的相对误差不超过6%;相对湿度预测值的RMSE都在7个百分点以内,相对误差不超过9%。说明所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不同季节、不同通风条件、不同作物的大棚温湿度模拟都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棚内温湿度的预测要求,且对温度的模拟精度高于对相对湿度的模拟。  相似文献   

3.
防虫网覆盖塑料大棚小白菜采收期与产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预测防虫网覆盖塑料大棚栽培小白菜的采收期和产量,本研究通过不同品种、播期试验,定量分析了出叶速率、单叶伸长速率与温度和辐射的关系,建立了基于辐热积的小白菜叶面积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与通用的光合作用与干物质生产模型相结合,建立了防虫网覆盖塑料大棚栽培小白菜采收期与产量预测模型。并用与建立模型相独立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小白菜展开叶数、叶长、叶面积指数、采收期、产量的预测与实测值之间基于1︰1直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93、0.95、0.97、0.91、0.97,相对预测误差(RE)分别为10.9%、8.7%、11.4%、3.4%、12.5%。本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模型参数容易获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大跨度保温型温室的热环境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跨度保温型温室为拱型钢骨架结构,南北走向,相邻温室间距仅2m,相比于传统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1%,且仍具有日光温室节能的特点。为分析和评价该温室的蓄热保温性能,基于温室热传导、对流换热、太阳辐射、天空辐射、作物蒸腾、自然通风等热物理过程,构建了温室内热环境变化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求解,模拟在冬季连续4个典型工作日无加温条件下,每10min的室内空气温度和作物根区温度,并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对大跨度温室内空气温度模拟的平均绝对误差在±1.3℃之内,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直线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9(n=576),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分别为1.6℃和16.4%;作物根区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在±0.6℃之内,直线方程的R2为0.91(n=576),RMSE和RE分别为0.76℃和6.7%。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一致,可为温室环境精准调控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市西青区沙窝萝卜设施生产的实际特点为出发点,充分考虑西青区温室秋延后沙窝萝卜的种植及管理特点,利用2016年9—12月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的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小气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每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晴天时温室内的气温变化比阴天和多云天明显。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晴天低于阴天,白天低于夜间。日光温室内的土壤温度在晴天高于多云天和阴天,日变化趋势较平稳。  相似文献   

6.
用辐热积法模拟温室黄瓜果实生长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为了提高预测温室黄瓜产量的能力,该研究根据温室黄瓜(品种为:戴多星Cucumis sativus cv Deltestar)果实对温度和辐射的响应,建立了以辐热积(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TEP)为尺度的温室黄瓜果实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进行了检验。模型对温室黄瓜各节位果实果长、果径和鲜质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较好,模型对温室黄瓜果长和果径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325和0.5885;回归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1.64 cm和0.35 cm,而以有效积温(Growing degree days,GDD)为尺度构建的果实生长模型对果长和果径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768和0.4893;回归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1.83 cm和0.40 cm;本模型对果实鲜质量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回归标准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25.04 g 和0.6782。而基于有效积温的果实生长模型对果实鲜质量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回归标准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28.52 g和0.6068。模拟精度提高了12.21%。本研究建立的辐热积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温室黄瓜各节位的果实生长,模型的实用性较强,可以为温室黄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空气负离子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清洁度的重要指标,对人体的心理和生理机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森林生态旅游的兴起,空气负离子的发生过程及影响机制已成为生物气象、森林生态和森林康养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华北低丘山地栓皮栎人工林为试验对象,在2018年和2019年6−9月森林植被叶面积相对不变期间,定位观测获取人工林冠层空气负离子及微气象参数,采用Python软件筛选出光合有效辐射约为零,温度、风速及颗粒物浓度相对不变条件下的观测数据,分析空气湿度(RH)对空气负离子浓度(NAI)的影响特征,建立基于空气相对湿度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空气相对湿度范围内,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空气湿度的升高呈现三种变化趋势,在空气相对湿度35%~55%范围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相对稳定,二者呈稳定常数关系;在相对湿度55%~75%范围内,空气负离子浓度迅速上升,二者呈线性递增关系;在相对湿度75%~95%范围内,空气负离子浓度适度下降,二者呈线性递减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分段拟合方程,3个湿度区间分别为NAI=729;NAI=9.396RH+198.994,决定系数(R2)为0.807(P<0.01);以及NAI=−4.849RH+1232.992,决定系数(R2)为0.642(P<0.01)。各拟合函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6.175、7.091、8.213,而RH在55%~75%和75%~95%范围内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6、0.836,模型的模拟精度高且均方根误差较小。说明构建的分段拟合函数能够准确反映空气相对湿度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空气负离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4-2016年在江苏省不同地区选择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进行设施内气温监测,基于设施内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采用余弦分段函数、正弦分段函数、正弦-指数分段函数、一次分段函数和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模拟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状况(晴天和阴雨天)下的逐时气温日变化,探究利用室内最高和最低气温模拟计算逐时气温的方法,以及设施内逐时气温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种模型均可通过当日最高、最低气温模拟逐时气温变化,其中神经网络模拟精度较高(RMSE=0.69℃),并且受温室类型、天气状况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普适性较高;正弦-指数分段函数模拟效果最好(RMSE=0.43℃),且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较小,但其受温室本身特性和地区的影响较大;余弦分段函数(RMSE=0.85℃)和正弦分段函数(RMSE=0.78℃)模拟效果相近,且受天气和地区的影响;一次分段函数准确度较低(RMSE=0.90℃)且误差变化较大。各方法对塑料大棚内逐时气温的模拟精度均高于玻璃温室。模型模拟精度的季节变化因模型和温室类型有一定差异,但通常情况下,春季和冬季的模拟误差大于秋季,夏季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与油菜始花期显著相关的冬季气候因子和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与始花期关联最大的花前物候期因子,分别建立多元回归线性方程,并进行回代检验,以探索简便易操作的油菜始花期预测方法。利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与油菜始花期显著相关的冬季气象因子为1月平均最低气温、2月平均最低气温和2月日照时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556和−0.478。三个自变量因子不存在共线性关系,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通过显著性检验。(2)油菜花前各物候期以抽薹期和现蕾期与始花期关联度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656和0.634。建立的回归模型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显著性检验。(3)分别对两种方法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与评价,回代检验表明两种方法建立的模型拟合精度总体上较接近。基于气候因子的模型RMSE气候因子为7.16,RE气候因子为11.2%;基于物候因子的模型RMSE物候因子为6.50,RE物候因子为3.87%。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实际值与两种方法拟合值的相关系数R物候因子和R气候因子分别为0.738和0.658,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R物候因子>R气候因子,综合各项指标分析认为,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油菜始花期比利用气候因子建立的模型更可靠。  相似文献   

10.
基于PLS算法的棉花黄萎病高空间分辨率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花黄萎病危害程度大,发生范围广,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棉花主要病害之一。论文基于野外定位调查数据及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准则筛选最优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方法建立棉花黄萎病病情严重度的定量估测模型,并利用已建立的估测模型和高分辨率IKONOS影像获取了不同病情严重度的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13个遥感因子中,增强植被指数(EVI)、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全球环境监测指数(GEMI)、差值植被指数(DVI)、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棉花黄萎病病情严重度遥感估测的敏感因子,能够有效估测棉花黄萎病病情严重度,其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R2、RMSE和RE分别为0.78、0.45、9.2%。论文利用PLS算法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实现了棉花黄萎病病情严重的遥感监测,研究结果对实现大范围农作物病虫害的遥感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动防疫系统对冬季鸡舍空气净化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选用300型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系统和3DDC-12型粪道等离子体除臭灭菌系统(二者简称为自动防疫系统),测定其对冬季蛋鸡舍空气的净化效果。选取尺寸、样式和饲养密度等完全相同的两栋蛋鸡舍作对比试验,两栋鸡舍通风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在试验鸡舍安装自动防疫系统,测定两栋鸡舍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和空气细菌总数的浓度。结果显示,两栋鸡舍在适当通风条件下(使舍内温度维持在(14.2±0.4)℃),对照鸡舍和试验鸡舍的空气细菌总数平均浓度分别为 17.8 cfu/L和11.72 cfu/L(P<0.01),自动防疫系统使之降低34.2%;空气粉尘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52 mg/m3和 3.54 mg/m3(P<0.01),自动防疫系统使之降低35.9%;蛋鸡平均日死亡只数分别为4.68只和2.53只(P<0.01),自动防疫系统使之降低46.0%。试验表明,舍内安装自动防疫系统能显著降低鸡舍空气细菌总数浓度和空气粉尘浓度,降低蛋鸡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风温和风速下,排气余热直接回收对干燥过程及能耗的影响;建立了排气余热直接回收利用的理论分析模型,探讨了环境条件对排气余热直接回收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准格尔盆地南缘不同生态功能区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为不同地区空气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就不同生态功能区(水体、林区、停车场、聚集区)进行空气负离子浓度监测及评价,通过AIC-1000型空气离子测量仪进行数据采集并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区域生态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精河天池哈密巴尔鲁克,且精河、天池与哈密、巴尔鲁克之间差异显著(p0.05);(2)不同生态功能区中水体和林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含量较高,且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出现早、晚较高,中午较低的动态变化趋势;(3)空气质量等级指标:天池(A级,1.28±0.42ind/cm3)精河(A级,1.16±0.08ind/cm3)哈密(D级,0.33±0.14ind/cm3)巴尔鲁克(D级,0.32±0.03ind/cm3);(4)不同天气状况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雨天(699ind/cm3)沙尘(507ind/cm3)晴天(428ind/cm3)阴天(395ind/cm3)。[结论]不同生态功能区空气质量变化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基本一致,空气质量沿准格尔盆地南缘由东到西呈现劣—优—劣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室内空气质量受复杂交互因子的影响,它是多种影响因素和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清晰辨别理解各因素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和作用方式,是制定正确的改善空气质量措施的基础。本文针对农村室内空气质量污染的特点,对影响农村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房屋建筑与通风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开门关窗、开门开窗两种通风方式进行室内CO浓度测试,开门开窗工况下,室内CO浓度超标时间较开门关窗工况下减少了8 m in,而且CO浓度峰值也由开门关窗工况下的17.3m g/m3降为开门开窗工况下的13.9 m g/m3。对CO浓度和空气换气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绿洲一沙漠过渡带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OBO小气候观测仪,在2010年7月23日至8月24日对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柽柳群落、柽柳—骆驼刺—花花柴群落、骆驼刺群落3个典型天然植物群落的风速、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进行了同步观测,分析了它们的小气候特征的差异,初步探讨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植被具有独特的小气候作用,植被覆盖度越大,风速越小,气温越低,相对湿度越高。相比植被覆盖度仅3%的柽柳群落,柽柳—骆驼刺—花花柴群落(覆盖度27%)和骆驼刺群落(覆盖度67%)在观测期内0.5,1,2,4,8和10m处风速平均减小了32%,47%,近地表0.5m风速减少的最多,分别为57%,87%;2m处气温的平均值分别减少了0.32,1.02℃;2m处空气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分别增加2.33%,7.67%;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柽柳群落、柽柳—骆驼刺—花花柴群落和骆驼刺群落的光合有效辐射差异不明显;阴天和沙尘暴天气光合有效辐射比晴天分别减少40%,6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近地面和高空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为研究山东省气候波动过程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山东省1960-2012年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IDW空间插值、Mann-Kendall单调趋势检验法以及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相对湿度变化特征.[结果]1960-2012年,山东省近地面年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变化速率为-0.23%/10 a(p>0.05).其中,春季、秋季和夏季相对湿度下降速率大小依次为-0.45%/10 a,-0.42%/10 a和-0.18%/10 a,而冬季相对湿度却呈增加趋势(0.10%/10 a).空间上,近地面相对湿度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而下降趋势呈现“东快西慢”的特点.高空相对湿度也呈下降趋势,而且对流层中下层的变化趋势比上层明显.近地面相对湿度季节变化对年变化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对流层中下层各季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而对流层上层各季贡献率由大到小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结论]敏感性分析表明,干旱指数变化1%,将引起近地面和高空相对湿度分别变化-1.55%和-1.95%,而气温或降水变化1%,将导致相对湿度变化在-0.15%~0.09%.  相似文献   

17.
一种田间测算土壤导气率的瞬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度等效原理,定义了三维边界条件下难以直接测定的土柱外气体运动范围,从而建立了适用于三维边界条件下土壤导气率瞬态测算模型,并利用三维稳态导气率测算模型对其测定结果进行验证。经杨凌小麦地和烟台苹果园土壤导气率测定试验检验,新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其导气率测算结果与三维稳态模型测算结果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以三维稳态模型导气率测定结果为标准,新模型与三维稳态模型两者测定结果整体相对误差小,小麦地测定结果80%以上相对误差变化幅度小于15%;苹果园测定结果75%以上相对误差变化幅度小于20%。  相似文献   

18.
根据温室能量和质量平衡的物理学原理,建立了一个以温室外气候条件(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速等)为驱动变量,以温室结构、温室覆盖材料、温室内作物(高度、叶面积指数)为参数的温室小气候模拟模型,并利用上海Venlo型温室的三季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Venlo型温室内夏季和冬季空气温度、湿度以及作物蒸腾速率。模型对该地区夏干季节(2001年8月,三伏天)、夏湿季节(2002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梅雨季节)和冬季(2002年1月27日~2月5日)温室内空气温度、湿度以及作物蒸腾速率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决定系数(R2)和标准误(SE)分别为:0.89,0.75,0.52;1.1℃,4.4%,0.040 g·m-2·s-1;0.80,0.84,0.77;1.5℃,4.4%,0.018 g·m-2·s-1;0.84,0.59,0.73;1.6℃,6.0%,0.012 g·m-2·s-1。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温室环境的优化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装设均匀送风管道对冷藏库气流流场特性的改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果蔬冷藏环境对库内温湿度及速度场的均匀性有较高要求,采用冷风机加均匀送风管道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果蔬贮藏的条件。该文针对某200 t苹果冷藏库,研究了库内装设与不装设均匀送风管道时库内的温度场、速度场及相对湿度场的分布情况。文中建立了冷风机(加均匀送风管道)-货物-库内空气环境的气体流动、传热与传质的三维耦合数学求解模型。在冷风机送风速度为5.24 m/s,送风温度为271.15 K,送风相对湿度为90%的条件下,数值模拟研究了冷藏库内速度场、温度场及相对湿度场,并通过计算不均匀系数及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ADPI)对流场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当库内装设均匀送风管道时货物区速度不均匀系数比不设送风管道时降低22.65%,温度不均匀系数降低20%,相对湿度不均匀系数降低22.73%,空气分布特性指标增大11.13%。因此,装设均匀送风管道时库内速度场、温度场及相对湿度场均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20.
地道风降温系统利用地道周围的土壤作为冷源对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具有降温效果好、节省能源、使用寿命长、运行管理和维护简单等优点,并可兼用于畜禽舍冬季的加温。但该系统存在一次性建设投资较大的问题。文中提出和分析了改善地道风降温系统经济性的若干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