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选用分娩当日泌乳母鼠96只,分成4组,每组2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1%中草药(分别为王不留行、黄芪、益母草)。母鼠分娩后当日将每窝仔鼠一律调整为8只。在3、11、22日龄屠宰母鼠取血清测定各免疫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黄芪能显著提高泌乳后期母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泌乳后期母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益母草能显著提高泌乳后期母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泌乳期内各组母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黄芪和益母草能增强泌乳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选择体重40 kg左右小尾寒羊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半胱胺的添加量分别为:1组1 g/头.d、2组2 g/头.d、3组3 g/头.d、对照组0 g/头.d,结果表明:①半胱胺能够激发瘤胃原虫的生长率和增长数量。②试验羊采食正常,各组间采食量无显著差异。试验3组的日增重达到0.234 kg,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间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组的耗料/增重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试验3组的耗料/增重显著低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组的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消化率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周日不投)、2次/d和3次/d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摄食率、饲料利用情况和全鱼及其组织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2次/d(周日不投)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次/d组(P<0.05),但与2次/d和3次/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次/d(周日不投)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稍高于2次/d和3次/d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不受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2次/d(周日不投)组显著低于2次/d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周日不投)组和3次/d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水分含量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肌肉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粗蛋白含量1次/d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  相似文献   

4.
饲料蛋白对翘嘴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Ⅰ: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 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为40.89%时翘嘴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31.04%、35.51%组(P<0.05),但与46.62%、50.3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翘嘴鲌白肌RNA和RNA/DNA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升高,40.89%组的白肌RNA/DNA显著高于31.04%和35.51%蛋白组(P<0.05),但与46.62%、50.33%蛋白组间差异不显著.白肌RNA/DNA、RNA/Prot(蛋白质)分别与饲料蛋白水平和SGR显著正相关(P<0.05).试验Ⅱ:用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0%、40.5%、54.0%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EAA平衡关联度的等蛋白、等能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翘嘴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量为54.0%时,翘嘴鲌的SGR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当替代量达40.5%时,白肌RNA、RNA/DNA和RNA/Prot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肌RNA/DNA、RNA、RNA/Prot分别与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GR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哺乳期母鼠饲喂染料木素对其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同批次产仔时间接近的15只母鼠及其新生仔鼠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超高剂量组等),对哺乳期母鼠分别饲喂含不同浓度染料木素(0、25、50、100、200 mg/kg)的饲料,测定各组仔鼠体重、行为、发育指标、脏器指数。【结果】低剂量组仔鼠30日龄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20~30日龄阶段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30日龄体重及20~30日龄阶段日增重差异皆不显著;在行为、发育指标中,试验组27日龄睾丸下降达标率皆低于对照组,27日龄阴道开张达标率试验组皆高于对照组;仔鼠不同器官和组织对染料木素的敏感程度差异梯度为:肝脏>性腺、性腺附着脂肪>肾脏>肺脏>心脏。【结论】哺乳期饲喂含染料木素25 mg/kg的饲料可以促进仔鼠体重的增加,饲喂浓度达到50 mg/kg时会影响仔鼠器官的发育,当浓度提高到100 mg/kg以上时对仔鼠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同时严重影响仔鼠器官发育。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对乳鸽口服不同剂量蛋氨酸锌,研究了蛋氨酸锌对乳鸽增重、胫骨生长及胸肌含锌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Ⅰ组(日添加08mgZnMet2组)乳鸽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Ⅲ组(不添加ZnMet2,为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日添加80mgZnMet2组;001005);乳鸽胫骨长Ⅰ、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鸽胸肌含锌量Ⅱ组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1),但Ⅲ组与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选取375羽1日龄黄羽肉鸡(公),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15羽.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常规微量元素,Ⅰ、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300、400、500 mg·kg~(-1)包被复合微量元素.试验期为10周,测定肉鸡生长性能以及血液、肝脏、胫骨与粪便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试验Ⅱ、Ⅲ、Ⅳ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5).(2)Ⅲ组血液中Fe含量比Ⅰ组显著提高9.94%(P<0.05).(3)鸡肝各试验组间Cu、F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Mn的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Ⅳ组Z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Ⅰ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各试验组胫骨中Cu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e元素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Mn元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Zn元素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5)Ⅰ、Ⅱ、Ⅲ组粪便中Cu元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Fe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Mn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Ⅰ、Ⅱ组粪便中Zn元素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表明在黄羽肉鸡配合日粮中,使用包被复合微量元素代替常规微量元素可提高平均日增重及饲料利用率,减少微量元素使用量,降低粪便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选用60只体重为30.9±3.2kg的肉羊,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3%、0.06%、0.09%沙葱多糖,预试期15d,正试期60d.在正试期第0d、15d、30d、45d和60d清晨空腹颈静脉采血,并测定了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旨在探讨沙葱多糖对内羊体内抗氧化的作用.结果表明:试验Ⅲ组的血清T-SOD、GSH-PX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量(P<0.05),但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30d时,试验Ⅱ组血清中CA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45d时,试验Ⅲ组血清中CA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试验组之同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试验期的延长,试验Ⅲ组血清T-AO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高于试验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沙葱多糖能够有效提高内羊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究不同水平过瘤胃赖氨酸(RPLys)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泌乳牦牛生产性能及乳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尺、体质量相近的健康的泌乳牦牛40头,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RPLys和RPMet组成混合氨基酸5,10,15 g/(d·头)进行饲喂,试验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42 d.分别于饲喂起始与结束时,测定泌乳牦牛体尺指标、生长性能、产奶量、乳成分及乳中的氨基酸成分.[结果]1)日粮中添加10 g/(d·头)过瘤胃氨基酸,能够提升泌乳牦牛胸围和体驱指数(P<0.05),对体高、体斜长、管围、体长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2)日粮中添加10 g/(d·头)过瘤胃氨基酸,能够提升泌乳牦牛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并降低料重比(P<0.05),对末质量、采食量及肥度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3)日粮中添加10 g/(d·头)过瘤胃氨基酸,能够提升泌乳牦牛乳蛋白含量(P<0.05),对产奶量、乳脂率、乳糖、总固形物影响不显著(P>0.05).4)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对泌乳牦牛乳中的氨基酸成分无影响(P>0.05).[结论]在泌乳牦牛日粮中添加RPLys和RPMet进行饲喂,能够显著提升泌乳牦牛的生产性能和乳成分,最佳添加量为10 g/(d·头).  相似文献   

10.
黄芪多糖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探讨黄芪多糖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黄芪多糖(900μg/mL)组细胞分泌NO量在1 h和3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6 h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黄芪多糖(450μg/mL)组细胞分泌NO量在1 h和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3 h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黄芪多糖可引起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分泌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阴外动脉灌注不同平衡模式的氨基酸对奶山羊乳腺摄取乳成分前体物(milk components precursors,MCP)的影响规律。【方法】选用2—3周岁,体重、产奶量相近、安装有阴外动脉和腹部皮下静脉血插管的关中奶山羊3只,由阴外动脉灌注不同平衡模式的氨基酸,在灌注前后分别采集动静脉血浆,测定乳蛋白前体物(milk protein precursors,MPP)、乳脂前体物(milk fat precursors,MFP)和乳糖前体物(milk lactose precursors,MLP)的含量和乳腺对其的摄取。【结果】阴外动脉灌注不同平衡模式混合氨基酸改变了乳腺对MPP、MFP的摄取(P<0.05),乳腺对MLP的摄取理想模式组和平衡模式组均高于不灌注组,但理想模式组与不灌注组差异不显著(P>0.05),平衡模式组与不灌注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氨基酸模式灌注组产奶量和乳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外动脉中氨基酸的平衡改变了乳腺对乳成分前体物的摄取,有利于乳的合成。本试验条件下,阴外动脉中必需氨基酸达到理想平衡(AABI=0.972)时乳腺对MCP的摄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泌乳晚期大鼠乳腺生长抑素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鼠生长抑素基因设计引物,对泌乳晚期SD大鼠的乳腺组织生长抑素基因进行RT-PCR检测,PCR产物与pMD-19T载体连接后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测序.结果发现在泌乳晚期大鼠乳腺中有生长抑素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14.
miRNA can regulate development and milk yield of the mammary gland through epigenetic mechanism.miRNA can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modulate the activity of the epigenetic machinery,target genes through post-inhibition of translation initiation,mediate miRNA decay,target genes and inhibit the positive regulation,regulate tone modification,and regulate DNA methylation of target genes.Here we reviewed the role of miRNAs in mammary gland development and lactation.Researching miRNA in mammary gland development and lactation process,and understanding the response of the epigenetic mechanisms to external stimuli will be an important necessity to devise new technologies for maximizing their activity and milk production in the dairy cow.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酒精阳性乳患牛及正常牛颈、乳静脉中8种离子含量的测定与对比分析,发现酒精阳性乳患牛的乳腺分泌上皮细胞选择性吸收钠、钾、钙、镁的功能异常,进而引起乳中的相应含量发生变化;以及患牛乳腺组织利用锌、铜、锰、铁的量发生了变化。这对深入探讨酒精阳性乳症的发生机理以及对患牛乳腺代谢的影响都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泌乳反刍动物乳腺的氨基酸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是合成乳汁的主要场所。为了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泌乳量和乳蛋白产量,就有必要把乳腺氨基酸代谢作为研究的基础。本文从氨基酸供应、乳腺对氨基酸的摄取、乳腺氨基酸的代谢、能量供应对乳蛋白合成的调节等4方面,对泌乳反刍动物乳腺的氨基酸代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乳腺代谢,调控乳产量、乳蛋白含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HSP70 mRNA表达水平差异的标准品,以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总RNA为模板,反转录成cDNA,用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构建pGEM-T-HSP70重组质粒,鉴定测序后,用荧光PCR构建标准曲线。结果构建的HSP70质粒经PCR扩增后,得到了明显的259 bp条带,测序结果与目的条带完全一致,且质粒原始浓度为2.5×1010copies/mL,倍比稀释至2.5×103copies/mL,均能得到良好的标准曲线(R=0.99),提示构建的HSP70标准质粒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串联启动子调控下的t-PAcDNA乳腺定位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牛β-Casein启动子与大鼠WAP启动子串联构建了t-PAcDNA乳腺定位表达载体pSVL-WAPβ-PA,将3种表达载体pSVL-βb-PA,pSVL-WAP-PA及pSVL-WAPβ-PA分别注入怀孕家兔乳腺导管中,溶圈试验结果显示,3种表达载体均能在家兔乳腺中表达,且以分娩后第4d的乳汁中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390,440,450ug.L^-1,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t-PA基因乳腺定位表达调控和建立t-PA乳腺生物反应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牦牛长链非编码RNA Linc24063进行克隆鉴定,分析其在乳腺组织中与miRNAs表达量的相关性,为Linc24063通过调控miRNA发挥功能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取4.5岁处于第一泌乳期的健康母牦牛12头,清晨空腹屠宰后,迅速采集大脑、乳腺、肾脏、心脏、肝脏和卵巢组织,提取组织总RNA,利用5′ RACE和3′ RACE方法克隆牦牛Linc24063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序列保守性、染色体定位及编码潜能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原核表达试验对其编码能力进行验证;利用RT-qPCR检测其在大脑、乳腺、肾脏、心脏、肝脏和卵巢的表达水平。利用普通牛和绵羊的miRNA数据库,结合miRanda和mireap软件预测与Linc24063具有相互作用的物种间保守miRNAs,与前人研究表明在牛不同泌乳时期乳腺组织中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取交集,然后对其靶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最后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在乳腺组织中进行Linc24063与miRNAs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Linc24063 5′RACE和3′RACE片段大小分别为476 bp和356 bp,测序分析表明Linc24063大小为758 bp,位于牦牛21号染色体的Dlk1-Dio3印记域,与普通牛的序列保守性最高。生物信息学预测其编码潜能较低,原核表达试验进一步验证Linc24063不能有效的翻译蛋白,表明Linc24063是一个真正的长链非编码lncRNA。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Linc24063在牦牛乳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肝脏和卵巢中表达量较低。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共筛选到与Linc24063具有相互作用的物种间保守miRNAs 21个,其中有研究报道在乳腺中有差异表达的13个;13个miRNAs靶基因富集到TGF-β、PI3K-Akt、胰岛素等信号通路中,表明Linc24063可能通过这些信号通路参与牦牛乳脂和乳蛋白的生物合成过程。在乳腺组织中,Linc24063表达水平与miR-200a(P=0.001)、miR-141(P=0.02)显著负相关,与miR-27a(P=0.023)显著正相关,与miR-24(P=0.601)不具备相关性。【结论】Linc24063位于Dlk1-Dio3印记域内,在乳腺组织中具有较高表达量,且可能通过与miR-200a、miR-141和miR-27a相互作用从而参与牦牛乳脂和乳蛋白的生物合成过程。为深入探讨牦牛Linc24063在乳脂和乳蛋白合成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在牛奶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立亭  胡松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41-19542
[目的]观察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在牛奶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在牛奶中添加一定量的乳房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于4℃分别静置8、12和24 h,牛奶被分割成上、中、下3等份。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各部分牛奶中的细菌数。[结果]两种致病菌菌落数在牛奶中从下到上呈现上升趋势,且上部牛奶中的菌落数显著高于中、下部(P〈0.001),中部与下部差异不显著。[结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经乳头管侵入后可以随牛奶中的脂肪滴上浮,进而侵入到乳腺的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