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9,31(2)
茶鲜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用V(石油醚):V(丙酮) =1:1混合溶剂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除去干扰物质,采用气相色谱,微电子捕获检测器(μECD)测定茶鲜叶中主要的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方法最低检出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分离法,对我国14个产茶省区的26个主要茶树品种的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其组成比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组成茶籽的脂肪酸有软脂酸(16∶0)、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亚麻酸(18∶3)豆苷酸(14∶0)和棕榈油酸(16∶1)等七种组分。其中棕榈油酸(16∶1)属首次发现。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因品种及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异,组成比范围如下:软脂酸15.79±1.03%;硬脂酸2.64±0.64%;油酸56.0±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菠萝蜜果肉类胡萝卜素分析方法、分析呈色组分,本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果肉中类胡萝卜素组分,通过比较不同色泽果肉中类胡萝卜素物质差异,鉴定呈色组分。结果表明,用含0.01%BHT的正己烷∶丙酮∶无水乙醇(2∶1∶1,V/V/V)作为提取液,结合超声震荡、皂化脱脂等步骤,能有效提取菠萝蜜果肉中总类胡萝卜素。组分分析采用YMC carotenoid column C30(4.6×250 mm)色谱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hotodiode array,PDA)在450 nm波长下,检测出16种不同的类胡萝卜素组分。定量结果表明,β-柠乌素是红色果肉的呈色组分,紫黄质是黄肉果肉主要的呈色组分。差异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代谢关联,即紫黄质合成前体的裂解反应及下游异构化反应是造成果肉色泽差异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检测大豆异黄酮5种组分(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大豆苷和黄豆黄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且测定了大豆各组织和不同时期胚的异黄酮含量.色谱条件: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mm×4.6mm,5.0 μm);流动相:甲醇-水(30∶70,v/v);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54nm...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胡麻籽中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胡麻籽样品采用乙腈提取,Florisil SPE小柱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高效氯氰菊酯在胡麻籽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平均回收率在89.4%~94.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8%~4.3%,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联合法(GC-MS)检测出:特级包种茶的香气组分,共四十八种特征化合物,系包括五种最近鉴定出的化合物在内。为了辨出那些赋予包种茶馥郁香气的芳香物质,特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茶中主要香气成分,并将获得的波峰面积与茉莉花  相似文献   

7.
一、气相色谱-质谱法多残留检测方法概况 随着质谱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质谱的灵敏度、扫描速度、谱库检索、谱图的后处理等都有了很大提高,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也得到发展,同时近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的提高,使得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农产品中多种农药成为现实。国际上有加拿大、13本等国的200多种农药在农产品中的多残留测定方法,我国的国标方法GB/T20768--2006、GB/T20769--2006可对400~500种农药残留进行测定,都是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中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方法定量检测大豆5种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大豆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定量方法,采用加热甲酯化提取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GC),以5种脂肪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为标准样品,在制定5种脂肪酸甲酯组分的标准曲线(R20.99)和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豆脂肪酸组分的定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大豆籽粒中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含量。通过对4个油份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测定以及与粗脂肪含量的比较分析发现,该方法可显著提高籽粒中的脂肪酸提取率和检测效率,其检测的总脂肪酸含量占总油脂含量的94%以上。该方法不仅能检测样品中5种脂肪酸组分的相对百分比含量,还可以准确计算出籽粒中各个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含量,对大豆脂肪酸检测及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茶叶香气的提取与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岚 《广东茶业》2016,(4):31-33
由于香气的独特性,香气的分析测定一直是茶叶科研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目前茶叶香气的提取方法集中于: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减压蒸馏萃取法(VDE)、顶空吸附法(HAS)、过柱吸附法(TLA)、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SFE)、固相微萃取(SPME)等。对于茶叶香气组分的分析常用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糯米香茶(Teucrium manghuaense)叶片的挥发性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其中的43种挥发性化合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角鲨烯(39.4%)、亚麻酸(20.5%)、丁香酚(14.7%)、叶绿醇(7.89%)、棕榈酸(4.8l%)、γ-衣兰油烯(3.36%)和4-(4,5-二甲基苯基)-哌啶(1.29%)等.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糯米香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