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箱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断根深度对花生叶片氮代谢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断根深度在断根后初期(5~10d)均造成叶片含氮量、氮积累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并随着断根深度的增加降低幅度增大;10~15d之后则随着断根深度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以断根深度15cm处理的叶片含氮量、氮积累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适度断根处理(10~15cm)显著提高花生产量、有效果数和百果重。过度断根处理的叶片含氮量、氮积累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则一直低于对照处理。表明适度断根处理短时间内降低了花生叶片氮代谢水平,但之后能够延缓花生叶片氮代谢水平的下降速度,保持生育后期叶片具有较高的氮代谢水平,增加生物产量、荚果产量、有效果数和百果重。花生的适宜断根深度为10~15cm。  相似文献   

2.
采用15N示踪盆栽试验研究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幼苗对尿素、 硫酸铵、硝酸钙及硝酸铵等4种氮肥的吸收、利用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4种氮肥处理植株不同部位的15N丰度平均值介于1.04%~1.37%,橡胶树幼苗各器官氮素含量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Ndff%)介于27.64%~41.70%,15N丰度和Ndff%均以硝酸钙处理最高,尿素处理最低;不同器官相比较,以韧皮部最高,主茎、主茎皮和细根次之,粗根、叶片和叶柄最低。4种肥料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别,而残留率以尿素最低,硫酸铵最高;损失率以尿素最高,硫酸铵最低。综上所述,尿素的损失率高,橡胶树幼苗对尿素的吸收性较差,而对硝酸钙和硝酸铵具有较好的吸收性。  相似文献   

3.
为弄清年橘留树保鲜期间不同组织对氮素营养的吸收和分配情况,将稳定同位素~(15)N-尿素涂抹在5年生枳砧年橘叶片和果实后,分6个时期(6~480 h)取样分析果实和树体中不同部位~(15)N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年橘留树保鲜期间留果枝条对氮素的转运和分配与采果枝存在差异,涂抹~(15)N后丰度下降速率不同,留果树的无果枝平均下降速度达12.64%,采果后的枝条仅4.69%,留果树的有果枝居中,说明留树保鲜树体新梢是第一氮营养分配中心,果实是第二氮营养分配中心;没有留树保鲜的采果枝条,新梢是主要的氮营养分配中心。涂抹在叶片上的氮素可转运到果实,涂抹在果皮上的氮素经果实吸收后也可转运到叶片。叶片吸收的氮转运到新梢的含量显著高于转运到留树果实的氮含量,表明留树保鲜期内没有改变树体氮素的分配模式,从营养角度解释年橘留树保鲜不影响第二年产量的原因,为年橘留树保鲜期间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热研7-33-97芽接橡胶幼苗为试材,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相同施氮量情况下,肥料氮素在橡胶树幼苗叶片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氮肥品种为15N标记的CO(NH2)2、15N标记(NH4)2SO4、15N标记Ca(NO3)2和15N双标记NH4NO3。结果表明,橡胶树幼苗叶片对四种15N标记氮肥吸收分配势(Ndff值)总体上均随施肥时间的延长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各氮肥处理间叶片Ndff值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生长期橡胶树幼苗叶片对肥料氮的征调能力总体上表现为:NH4NO3-15NCa(NO3)2-15N(NH4)2SO4-15NCO(NH2)2-15N。通过分析不同生长时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Ndff值,发现两者之间总体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不同形态氮对大豆根瘤生长及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框栽的培养方法,通过施用不同形态氮肥,探讨不同形态氮对大豆根瘤生长、含氮量、氮积累量以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氮源,对根瘤干重、数量有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根瘤中的含氮量和氮积累量.根瘤干重及数量的变化均为铵态氮(N2)>蛋白氮(N4)>硝态氮(N1)>氨基酸态氮(N3)>酰胺态氮(N5)>生物固氮(N0),其中N0处理的根瘤干重、数量最少,而N2处理的根瘤干重和数量最多.根瘤含氮量的变化为N1>N4>N5>N2>N3>N0,其中N1处理下的根瘤中的根瘤含氮量最高,N1、N4和N5各处理与N0处理间差异显著(P<5%).而氮积累的变化为N2>N4>N1>N5>N3>N0,各处理与N0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P<1%),与含氮量的变化趋势略有不同.添加不同形态的氮源对根瘤固氮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其变化趋势为N0>N5>N3>N2>N4>N1,N0处理的固氮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揭示水稻抽穗开花后剑叶衰老过程的内源自由态IAA和轭合态IAA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基因型间的差异,明确氮素营养供应对叶片衰老过程的延缓效应及其与两种化学态IAA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剑叶早衰水稻突变体(psf)与其野生型(浙恢7954)为材料,比较了其在大田条件下剑叶衰老过程中的内源IAA含量、IAA类型和YUCCAs家族基因转录表达量差异,并利用水培种植试验设低氮(LN, 1.45 mmol/L)、正常氮(NN, 2.9 mmol/L)和高氮(HN, 5.8 mmol/L)3个氮浓度水平处理,对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叶片衰老相关指标与两类IAA含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早衰突变体psf剑叶中的自由态IAA含量显著低于相同取样时期的野生对照,但前者剑叶中的轭合态IAA含量显著高于后者,且随叶片衰老进程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在7个YUCCAs同工型基因中,YUCCA1、YUCCA2、YUCCA3、YUCCA4YUCCA6)的转录表达量随叶片衰老而下降,但YUCCA7则随叶片衰老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同灌浆时期相比,绝大多数YUCCAs在早衰突变体psf剑叶中的转录表达量要低于其野生型对照,说明IAA合成代谢较弱是psf剑叶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和早衰症状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YUCCA7转录表达量随叶片衰老而上升,可能对psf已衰老叶片中的IAA合成起重要调控作用;氮浓度对水稻叶片中的IAA含量及其自由态与共轭态的影响表现为,在叶片开始衰老的初期和前中期,低氮处理(LN)引起剑叶中的自由态IAA含量下降和轭合态IAA含量上升,而高氮处理(HN)可诱导叶片中的自由态IAA含量增加,并导致轭合态IAA含量明显降低,但对已严重衰老的叶片而言(psf在抽穗开花后28 d的剑叶),高氮处理下(HN)的自由态IAA和轭合态IAA含量均低于正常氮处理(NN)和低氮处理(LN)。结论 水稻叶片的衰老进程与其叶片器官中的IAA含量及其化学态之间存在较密切联系。其中,轭合态IAA含量在叶片衰老过程的大幅度提升,是早衰突变体psf 剑叶衰老进程加快的一个重要生理特征,而轭合态IAA含量的下降,可能是高氮处理对水稻叶片衰老进程起到延缓作用的一个重要生理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与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刘艳  汪仁 《玉米科学》2012,20(2):124-12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和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衰老与氮素营养间有密切的关系,不施氮肥处理玉米生育后期保护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Pro)含量迅速下降,导致玉米衰老严重;当适量增加氮肥用量(247.5 kg/hm2)时,可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Pro)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能有效延缓玉米生育后期叶片的衰老。因此,合理施肥量是保证玉米生育后期预防早衰的有效方法,氮素养分缺乏或过量均会使叶片保护酶活性降低,较早进入衰老状态。  相似文献   

8.
周桂元  罗虹 《花生学报》2012,41(1):26-30
以花生品种粤油7号为材料,以早衰品种粤油5号为对照,对花生叶片衰老过程中N素代谢指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生长期内叶片衰老过程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硝态氮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随着叶片的展开、成熟和衰老,先上升后下降,最先开始降低的是游离氨基酸含量,其次是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后是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田间不同生产方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和一芽三叶)和氮肥施用水平(200、450 kg·hm-2)下茶树春季新梢产量、品质成分和15N氮素吸收利用等变化。结果表明,新梢产量主要受采摘标准影响,一芽三叶的产量是一芽一叶的1.8~2.1倍,氮肥用量对春季新梢产量影响不显著;采摘标准对氨基酸含量特别是对茶氨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大于施氮水平,以N2水平(N 450 kg·hm-2)下采摘一芽一叶的含量最高;成熟叶含氮量从初冬到春茶结束呈下降趋势,说明叶片内氮素在春茶期间发生再利用,但其肥料氮占全氮的比例(Ndff)在增加,可能是氮素吸收和再利用的共同结果;供氮水平对新梢Ndff的影响大于采摘标准,而新梢采摘的氮携带量主要受产量影响,低氮条件下新梢15N回收率最高。本研究表明,采摘标准和施氮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15N氮素的吸收分配产生影响,但两个氮肥水平都能基本满足不同采摘标准下茶树对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大豆植株全氮磷钾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史占忠 《大豆科学》1989,8(4):369-374
对东北三省6个大豆品种,在苗期、分枝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测定叶片、叶柄、茎杆、荚的全氮(N)、全磷(P_2O_5)、全钾(K_2O)含量,并进行显著性测定,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全氮含量差异接近显著;全磷含量差异不明显,可能由于施用磷酸二铵做种肥所致;全钾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生育阶段全氮,全磷含量变化极显著,F_N=175.53F_P=8.238(F_(0.01)=5.42);全钾变化平稳。植株不同器官全氮含量以叶片(4.644%)>荚(4.408%)>茎杆(1.780%)>叶柄(1.179%);全磷含量荚(0.997%)>叶片(0.856%)>茎杆(0.610%)>叶柄(0.489%);全钾含量荚(2.010%)<茎杆(1.881%)>叶柄(1.788%)>叶片(1.270%)。大豆全氮、磷、钾含量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全氮与全磷,全氮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r_(N、P)=0.539,r_(N、K)=0.6003,全磷与全钾直接作用不明显,但通过全氮的间接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4个不同氮(N)水平对剑麻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剑麻株高、叶长、叶宽和根粗。施氮处理地上部鲜重、含水量、全氮含量和吸氮量均有所增加,但施氮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剑麻地上部和根系吸收的肥料N随着氮水平增加而增加,各处理整株肥料N比例,以示踪法计算为24.2%~32.6%,差减法计算为34.6%~53.1%。不同氮水平下剑麻氮素利用率变化不明显,整株氮素利用率,示踪法计算为20.0%~22.0%,差减法计算为30.0%~35.7%。可见,剑麻吸收的肥料氮低于土壤氮;剑麻的氮素利用率偏低;以示踪法求得的肥料N比例和氮素利用率均低于以差减法求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薹、花肥的生理效应,我们应用~(15)N标记的硫酸铵,观测油菜对~(15)N肥料的吸收利用及其在各器官的分配、积累和对产量的影响。 (一)肥料氮在植株体内的分配 叶片 试验结果表明短柄叶中标记薹肥的含氮水平高达31mg/g(干物质),这说明薹肥对氮柄叶的影响十分明显,有利于春  相似文献   

13.
施氮时期对地膜春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施氮时期对地膜春小麦衰老的影响,以春小麦陇春20号为材料,采用管栽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时期地膜春小麦叶片的叶绿素、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结果表明,在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追施氮肥较对照(不追施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125%、70.83%和52.08%;叶片蛋白质含量在施氮后15~20 d迅速上升,拔节期和孕穗期施肥较明显,比对照分别增加8.06%和10.84%;而叶片MDA含量和电导率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均呈下降趋势,较对照叶片MDA含量分别降低16.26%和15.02%,电导率分别降低5.65和3.6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后期施氮能延缓地膜春小麦叶片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小麦叶片衰老与缺氮诱导及碳氮平衡之间的关系,以两个缺氮衰老响应敏感品种(周麦24和运旱618)和两个缺氮衰老响应不敏感小麦品种(衡观35和西农979)为材料,分析了小麦苗期低氮诱导下表征叶片衰老的叶绿素含量、F_v/F_m、净光合速率,以及表征碳氮平衡的全氮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比值。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后,4个小麦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F_v/F_m显著降低,说明低氮诱导和加速了小麦叶片的衰老,而缺氮衰老响应敏感品种的衰老程度显著高于不敏感品种。缺氮衰老响应敏感和不敏感小麦品种叶片氮含量在低氮胁迫后均显著降低,同时碳累积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显著升高。进一步分析表明,缺氮诱导的小麦叶片衰老可能并非受独立的氮缺乏和碳累积调控,而可能与碳氮平衡(碳氮比例)有关,即碳氮平衡可能参与了低氮诱导的叶片衰老调控,而缺氮下耐衰老品种的叶片维持碳氮代谢平衡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叶片衰老期间碳氮代谢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化控措施,以小麦品种川麦30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浓度(0、10、20、40mg/kg)烯效唑干拌种对不同叶序(第3叶、第7叶、旗叶)叶片衰老期间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提高了不同叶序叶片衰老期间的全氮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片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峰值高且向外输出速率快;衰老前期(叶片全展后0~20d)C/N比高而后期(叶片全展后20~30d,旗叶全展后30~40d)C/N比低,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氮素吸收运转及合理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水稻氮素吸收运转及合理施肥的研究结果认为:(1)水稻营养生长期、穗分化期和开花结实期的吸氮量大致为4:4:2;(2)水稻的叶、鞘、茎的氮素积累呈单峰曲线,高峰在孕穗期(叶、鞘)或齐穗期(茎)。齐穗后穗子含氮量猛增,黄熟期比齐穗期多5倍,叶、鞘、茎中氮素迅速输往穗部,输出率达71%,构成穗部新增氮量的76%;(3)水稻吸收的氮素,30~40%来自化肥,60~70%来自土壤。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吸收化肥氮的比例增加,稻株含氮率和含氮量提高,但氮肥的吸收利用率降低,报酬率递减;(4)水稻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本省龙海县水稻丰产田最高产量的亩施氮肥量为9.3公斤,最佳效益的亩施氮肥量为8公斤。  相似文献   

17.
水氮处理对燕麦功能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燕麦高产栽培中水氮管理提供依据,在防雨棚肥水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水氮处理对燕麦不同生育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及其互作对燕麦叶片各生育期生理指标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适量施氮可使整个生育期保持较高的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及较低的MDA含量,延缓功能叶片衰老,增加燕麦产量;过量施氮会加剧燕麦的水分胁迫效应,导致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下降,提高MDA含量,加快叶片衰老,降低产量。在供水较充足的条件下,施氮明显提高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使叶片衰老进程变缓,产量大幅增加,但当施氮量达到180kg.hm-2时,肥效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给弱筋小麦优质栽培提供凭据,在大田条件下,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材料,测定小麦各生育期植株氮、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研究种植密度及氮肥运筹对植株碳氮代谢变化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体内含氮量在越冬始期最高,随生育进程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在越冬始期、孕穗~开花期含量较高,拔节期含量较低,C/N比值与糖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拔节、孕穗、开花期植株糖含量及糖氮比与籽粒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适当降低施氮量、减少后期施氮比例及提高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生育中后期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及C/N比值,降低生育后期植株含氮量,减少氮素的吸收积累,降低花后14~35 d硝酸还原酶(NR)活性,从而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改善弱筋小麦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为240万/ha,施氮量240 kg/ha,氮肥运筹比例为7:1:2(基肥:壮蘖肥:倒二叶肥)时,各生育时期碳氮含量和碳氮比值均较适宜,易于实现弱筋小麦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9.
杨菲  陆巍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0):1413-1419
为探讨硫化氢(H2S)作为潜在的新型氮肥增效剂的可能性,通过水培实验,以扬麦16为材料,以NaHS为H2S供体(浓度0.01mmol·L-1),研究了外源低浓度H2S对低氮(2.5 mmol·L-1)、中氮(7.5)和高氮(15 mmol·L-1)条件下小麦幼苗光合作用、硝态氮吸收和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低浓度H2S促进了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及对硝态氮的吸收,使低氮条件下植株干物质重增加15.5%,显著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总氮及叶绿素含量.外源H2S处理后,低氮和中氮水平下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以及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有所增加,尤其是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显著,但在高氮水平下NR与GS活性分别下降22%和13%,GDH活性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外源低浓度H2S可提高小麦幼苗对低氮的适应性,促进其生长及对氮素吸收与同化.  相似文献   

20.
油菜叶片衰老与NPK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定期测定油菜生长后期叶片N,P,K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叶片衰老N,K含量下降较快,约有80%以上的N素和90%以上的K素在衰老过程中输向其它器官;(2)P素含量在叶片衰老过程中下降幅度较小,向外输送量约30%,(3)适量施用N肥能延缓叶片N,K养分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