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标准诱芯及合成化合物组配诱芯,比较了诱捕器的类型、颜色及诱芯颜色对大豆食心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粘胶板式(三角形、船形)和水盆式2种诱捕器类型及红色、深绿色、浅绿色、紫色、白色、黄色、棕色、蓝色8种三角板诱捕器颜色均对引诱活性无显著影响,而不同颜色诱芯对大豆食心虫的引诱效果影响较大,其中绿色诱芯引诱效果较好,显著优于蓝色、红色、灰色及橘色诱芯。因此,在田间应用时,建议优先选用绿色诱芯,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类型的诱捕器。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国内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其田间引诱效果,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雌性信息素进行了分离鉴定,利用标记-回捕技术测试了5 h内暗黑鳃金龟的扩散距离,并在此基础上测试了诱捕器颜色、离地高度、密度、单诱芯性信息素含量等对田间诱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异亮氨酸甲酯和(R)-(-)-芳樟醇为国内青岛种群暗黑鳃金龟雌虫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两者含量比为7:1;暗黑鳃金龟5 h扩散距离可达400 m以上,平均扩散距离为55.9 m,扩散距离在20~60 m的个体占总虫数的77.5%;黄色诱捕器对该虫的引诱效果显著优于黑色和绿色;诱捕器离地2 m引诱到的试虫数目显著高于1、1.5、2.5和3 m;单个诱芯性信息素含量360 mg引诱效果最好,显著高于180 mg及以下浓度;诱捕器间隔20~60 m防治效果较好,结合使用成本和试虫扩散距离,间距60 m最优。  相似文献   

3.
香蕉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田间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辉  钟义海  刘奎  梁晓维  彭帅 《植物保护》2011,37(2):145-147
香蕉花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在香蕉园中普遍发生,对香蕉生产造成危害。为了比较香蕉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反应、指导田间色板诱虫,本文采用10种不同颜色的黏虫卡研究香蕉花蓟马成虫对颜色的趋性及田间诱虫效果。结果表明,黄色对香蕉花蓟马成虫引诱效果最强,显著高于其他颜色;浅蓝色、白色和粉红色对香蕉花蓟马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剩余6种颜色。黄色黏板的诱虫量变化与香蕉花蓟马田间自然种群数量变化一致,两者相关系数为0.98。色板悬挂高度对香蕉花蓟马的诱集效果有显著影响,色板悬挂高于花蕾时的诱虫数量显著少于色板悬挂于花蕾中部和顶部时的数量。  相似文献   

4.
蓟马、白粉虱、斑潜蝇、蚜虫等害虫在全国各地都广泛发生,这些害虫不仅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强、为害严重,而且传播植物病毒,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施药防治往往效果不佳,并造成农产品和环境污染,不利于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生产。而利用物理方法,如使用蓝色或黄色捕虫板捕杀成虫,则能获得很好的防治效果。本公司生产的林茂牌环保捕虫蓝板,诱杀蓟马效果特别显著。对国外传来的“洋蓟马”更为有效,由于蓟马在土壤里产卵,打农药往往效果不佳,诱捕成虫,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黄色捕虫板是专门针对粉虱、斑潜蝇、蚜虫等类害虫的诱捕器。这些害虫大…  相似文献   

5.
几种诱捕器对斜纹夜蛾的诱集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筒形干式诱捕器、水盆型诱捕器对斜纹夜蛾雄虫均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其中以筒形干式诱捕器效果最为理想,极显著高于水盆型诱捕器和黄板+性诱芯,且操作更为方便.在斜纹夜蛾的综合治理工作中建议推广使用筒形干式诱捕器诱杀成虫,并可用于斜纹夜蛾的测报.  相似文献   

6.
在二化螟预测预报中,性诱剂和黑光灯两种诱捕方法被广泛采用,为比较这两种方法对稻田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差异,于2010—2014年在浙江温岭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诱芯和诱捕器种类、田间越冬幼虫量以及气象因子对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越冬代二化螟,采用性诱剂和黑光灯诱捕的二化螟成虫数量的消长动态基本一致,但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成虫峰期出现早、峰次多,而且诱捕量显著高于黑光灯诱捕;不同性诱剂诱芯与诱捕器之间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性诱剂和黑光灯两种方法诱捕的虫量与田间越冬的幼虫基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诱捕方法的诱捕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对于越冬代,诱捕的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而其余各代的诱捕虫量则与温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对烟草粉螟Ephestia elutella(Hübner)引诱效果最好的诱芯,本文采用实验室定量释放诱集法和烟仓诱集法,测定了不同类型的6种诱芯对烟草粉螟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诱芯中,除诱芯Ⅵ外均具引诱活性,其中诱芯Ⅰ的诱集量最高,是其他诱芯的2~14倍;6种诱芯在雌雄成虫同时存在时的诱集量均较仅有雄性成虫时多;诱芯Ⅰ对具有交配经历雄虫的诱集量显著高于没有交配经历的雄虫。而在烟仓中,6种诱芯均具引诱活性,诱芯Ⅰ的引诱效果仍然最佳,其诱集量为73头/诱捕器,显著高于其他5种诱芯,而诱芯Ⅵ的诱集量最低,仅为10.67头/诱捕器。综上,诱芯Ⅰ对烟草粉螟的诱集效果最优,雌虫的存在以及雄虫的交配经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诱芯对烟草粉螟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性诱剂防治花生田暗黑鳃金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性诱剂对成虫的引诱效果及对幼虫虫口密度的降低作用,在全国主要花生产区开展了田间诱捕试验,调查诱捕成虫数、幼虫减退率及对花生的保果效果。结果表明:一台诱捕器一天内诱到的最大成虫数为977头;幼虫减退率最高可达78.8%,保果效果最高可达68.6%。表明暗黑鳃金龟性诱剂对成虫有很强的引诱效果,并能明显减轻幼虫为害。  相似文献   

9.
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诱杀害虫是害虫无公害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比较了20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粘板对瓜实蝇的诱虫效果,发现黄色类粘板诱虫效果较好(其中柠檬黄色荧光粘板效果最好),红色类粘板诱虫效果较差,各色板所诱雌雄虫数比例接近1∶1;柠檬黄色荧光粘板对瓜实蝇的田间防治效果明显优于辛硫磷地面喷雾处理,诱粘器(食物诱剂+粘板)可以提高柠檬黄色荧光粘板对瓜实蝇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监测和绿色防控技术,选择DH201-2、大叶桉和窿缘桉的桉树油及?-松油烯、DL-柠檬烯配制了8种引诱剂,于2016—2019年进行了桉树枝瘿姬小蜂诱虫试验及林间应用。结果表明,这8种引诱剂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均有引诱效果,诱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DH201-2桉树油+?-松油烯(77∶23)≥?-松油烯+柠檬烯(8∶2)DH201-2桉树油大叶桉桉树油+?-松油烯(77∶23)≈窿缘桉桉树油+?-松油烯(77∶23)大叶桉桉树油≈窿缘桉桉树油≥黄色粘虫板≥市售桉树精油清水对照。林间应用中以DH201-2桉树油+?-松油烯(7∶3)的混配剂引诱效果最佳,在DH201-2桉树林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平均年诱捕量为326.85头/诱捕器,诱虫量是黄色粘虫板的2.46倍。该诱剂可应用于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监测与防治。实践应用中,建议诱捕器悬挂高度为2 m。  相似文献   

11.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危害我国玉米的重要害虫,为了探索其生物防治方法,测试了不同来源的3种诱芯(诱芯A、诱芯B和诱芯C)对陕西关中灌区玉米螟的引诱活性,并比较了水盆式和三角形两种诱捕器类型及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1.0、1.5、1.8和2.0 m)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芯A(北京中捷玉米螟诱芯)和诱芯B(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玉米螟诱芯)均对亚洲玉米螟成虫具有一定的引诱活性,以诱芯B效果更佳;两种类型诱捕器对玉米螟诱虫总数差异显著;三角形诱捕器悬挂在2.0 m处的效果优于悬挂在1.5 m处。诱芯B较适合陕西关中灌区玉米螟的预测预报及生物防控,建议在田间应用中使用三角形诱捕器,悬挂高度以1.8~2.0 m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了诱捕器悬挂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均有引诱活性,不同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捕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诱芯F、诱芯E、诱芯C分别与船型诱捕器组合及诱芯E与飞蛾诱捕器组合田间诱捕效果较好,两种诱捕器诱蛾总量无显著差异,诱捕器悬挂于1.8 m高度的效果优于1.5 m和1.2 m。田间种群监测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5月和9月各有一次比较典型的高峰,性诱剂可有效用于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13.
诱捕器是性诱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对改进后的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结构进行描述,并评价了该诱捕器配置性信息素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率,以及不同颜色和设置高度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双漏斗开放式诱捕器诱捕效果明显提高;在广西田阳、湖南攸县和广东博罗3个试验点,以上漏斗和顶盖为黄色的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引诱作用最为理想,红色、绿色次之,黑色、白色、蓝色为最差;但在湖南攸县和广东博罗,黄色和蓝色诱到非靶标杂虫也最多,其次是绿色和黑色在一些环境下也比较多,而红色和白色则比较稳定,相对较少;在红绿颜色交叉组合试验中,又以红色上漏斗和绿色盖组成的双色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诱蛾量最高。此外,双漏斗开放式诱捕器的设置高度与玉米生长期相关,在玉米高度为1.2 m时,诱捕器进虫口的最佳高度是距离地面1.6 m,在玉米长高至1.6 m后,诱捕器的高度也需要作相应的增高,诱捕器进虫口要调整至2 m高度。研究表明改进后的配有红色上漏斗和绿色盖子的开放式双漏斗诱捕器可以高效诱捕草地贪夜蛾,并减少对非靶标害虫的误捕,对于性诱自动化测报和绿色防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粘虫板对葱地种蝇成虫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黄色、深蓝色、浅蓝色和银灰色4种颜色粘虫板对葱地种蝇成虫的诱集效果,于大蒜田葱地种蝇成虫发生期,在田间摆放上述不同颜色的粘虫板,每日检查粘虫板诱集成虫的数量,比较不同颜色、不同摆放方式和喷布诱集物质粘虫板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4种颜色粘虫板对成虫的诱集效果以深蓝色最好,浅蓝色次之,黄色和银灰色效果差.粘虫板在大蒜行间高立放和低立放的诱杀效果均好,且差异不显著,而平放的单面诱集效果优于立放的单面诱集效果.在蓝色粘虫板上喷布10%蜂蜜水能显著增加对葱地种蝇成虫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成虫的诱捕效果,选择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的性诱、食诱、灯诱并结合不同诱捕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成虫的诱捕效果差异很大。在性诱剂诱捕器和食诱剂诱捕器中,以新型诱捕器+2号性诱剂所组成的诱捕方式诱捕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其他诱捕处理的诱捕效果。在采用相同诱捕器的情况下,2号性诱剂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1号性诱剂。在所用诱剂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性诱剂、食诱对黏虫的诱捕效果均低于黑光灯和高空探照灯。但不论采用何种诱捕方式,虽然诱虫量差异很大,但其所反映的虫情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所以,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新型诱捕器+2号性诱剂所组成的诱捕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诱捕器-性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及诱捕器悬挂高度、排列间距等空间分布因素对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明确草地贪夜蛾性诱装置最佳使用方案,为使用性信息素进行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选用3种性诱芯和3种诱捕器进行配对组合,进行田间诱捕效果比较试验;使用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进行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和3个排列间距诱捕试验,并进行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本地周年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9个组合中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诱捕效果最好;3种诱芯平均诱蛾量无显著差异;3种诱捕器中专用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飞蛾通用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差。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在玉米拔节期时诱蛾量无显著差异,抽雄后2.2 m处理诱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诱捕器排列间距30 m处理的诱蛾量显著高于20 m和25 m的,但3个间距处理间田间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株率无显著差异。性诱监测发现,2020年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和10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器搭配BLB性诱芯具有最佳诱捕效果,田间最优悬挂高度应高于玉米植株,诱捕器田间设置间距以30 m为宜。性诱适用于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并可作为害虫防治时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卵和幼虫都隐藏在叶片表皮内,南美斑潜蝇幼虫常潜入叶片下表层叶脉、叶柄和嫩茎中,因此药剂防治幼虫比较困难,但其成虫则常在叶丛上层活动,雌成虫也刺孔为害叶片,它们大量为害时常造成叶片枯死,甚至幼苗全株枯死。成虫又是此虫迁移扩散的唯一虫态,因此用药剂防治成虫不仅可间接减轻幼虫为害,也可防止成虫直接为害和扩散,为此,我们测定了蔬菜上几种常用农药对两种斑潜蝇成虫的触杀击倒毒性。1 材料和方法供试成虫系将采自温室豆苗繁殖出的蛹,置玻管中羽化,逐日收集,约24h后供试。供试药剂有下列1…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桃园和苹果园中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成虫的发生动态,探讨糖醋酒液对桃蛀螟的诱捕效果,于2015—2016年利用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对泰安市郊区桃园和苹果园中桃蛀螟成虫的全年发生动态进行监测,并比较糖醋酒液诱捕器在不同悬挂高度0、1.0、1.5、2.0和2.5 m下对桃蛀螟雌、雄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显示,2015—2016年,泰安市郊区桃园和苹果园中桃蛀螟成虫田间始发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生末期均为10月上旬。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结果均显示,桃蛀螟成虫群体数量发生高峰期为9月上旬—10月上旬,且在此期间二者的诱捕量无显著差异。糖醋酒液能够同时诱捕桃蛀螟雌、雄成虫,且以雄成虫为主,在桃园和苹果园中,2016年的雄成虫诱捕量分别占总诱捕量的87.62%和88.29%。糖醋酒液诱捕器在地上0~2.5 m悬挂高度均能诱捕到桃蛀螟成虫,其中诱捕器悬挂于地上2.5 m高度时诱捕量最多,显著高于其它悬挂高度处理。表明糖醋酒液可以通过有效诱捕桃蛀螟成虫来准确监测其群体发生动态。  相似文献   

19.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在田间设置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5、10和20 m挂放密度处理区及其对照区,并对不同处理区和对照区中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和幼虫数量以及同一挂放密度下距性信息素诱捕器不同距离的茶尺蠖幼虫数量进行调查,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挂放间距;在此基础上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成虫的田间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挂放密度下,处理区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诱捕器,但在不同挂放密度的小区之间单个诱捕器诱集的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当茶尺蠖幼虫重度发生(1 361.57头/m~2)时,10 m间隔挂放1套性信息素诱捕器可显著降低茶尺蠖幼虫的发生数量;当茶尺蠖幼虫轻度发生(38.40头/m~2)时,间距为20 m挂放一套性信息素诱捕器时,茶尺蠖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88.44%;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6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初、9月下旬分别有一个明显的诱捕高峰期,与田间茶尺蠖的发生高峰期基本一致。表明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可作为大量诱捕和虫情监测的手段在茶园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5种果树食心虫的性诱剂通过诱捕法调查了延安苹果产区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蛀螟的发生情况及成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动态;对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苹果园中发生的食心虫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3种,未诱捕到桃蛀螟和苹果蠹蛾。不同调查点的诱捕结果均表明,李小食心虫成虫种群数量最大,属于优势种群,梨小食心虫次之,桃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相对最小。桃小食心虫雄成虫1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极不整齐;梨小食心虫在苹果树整个生长季均可诱捕到,雄成虫1年具有不明显的4个发生盛期;李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较为整齐,雄成虫1年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该虫在延安地区年发生2代。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试验表明,2种食心虫的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均具有引诱活性,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的引诱能力均显著强于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分别是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的2.75和2.30倍,2种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具有不对称性。本试验明确了延安苹果产区食心虫的种类组成及主要食心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规律,对预测预报和治理苹果园食心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