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青蒿素是一种由部分蒿属植物产生的倍半萜内酯,是一种有效的抗疟疾药物,对癌症、肝炎和血吸虫病等均有疗效。植物化感作用是植物(含微生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对其它植物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作用。综述了青蒿素的合成、影响青蒿素化感效应的因素及释放途径、青蒿素对土壤成分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青蒿素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运用室内培养皿法,分析了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溶液浸种后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高度、根长、整株鲜重、根和茎鲜重及干重、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蒿素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著。与无菌水对照相比,青蒿素浸种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的种子发芽率、苗高、根长、根鲜重和茎的鲜、干重,增加了根干重和根冠比。小麦的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青蒿素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可溶性糖含量则随之递增,叶绿素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20mg·L-1处理含量最高。此外,青蒿素浸种处理对小麦幼苗各项指标的影响与15mg·L-1多效唑相似。  相似文献   

3.
通过芒果传统育苗方法(包括枝接法、芽接法)进行创新研究,对传统接穗(休眠芽)和创新接穗(活动芽)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创新接穗比传统接穗具有出苗质量一致,出苗较快且具有高达88 %以上的成活率。为我国芒果产业节约资源,快速更新、推广新品种提供了一种新的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分离提纯而出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学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强效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细菌抑制作用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中日用化工、食品、医疗等领域。茶多酚抗菌作用为许多感染性疾病防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茶多酚抗菌作用及抗菌机制。  相似文献   

5.
白蚁(Isoptera)的筑巢和觅食活动主要在土壤及腐烂的木材上进行,所以白蚁极易受到来自环境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因此,白蚁需要依赖共附生微生物菌群形成防御体系,放线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类群,且放线菌能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但是白蚁共附生放线菌能否对热带作物的病原真菌有抑制活性有待研究。为了挖掘在热带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中具有应用潜力的海南特色农用放线菌资源,以海南白蚁共生放线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分离法从采集的健康白蚁体内分离纯化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生防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确定其分类地位;平板对峙法研究拮抗菌株的抗菌稳定性、持效性和广谱性;滤纸片法研究抑菌物质的热稳定性。结果从海南白蚁体内分离得到1株拮抗活性较好的放线菌菌株W7,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该放线菌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亲缘关系接近。菌株W7的抗菌活性持久性强,平板接种30 d后仍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抗菌稳定性好;菌株W7抑菌谱广,对16株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芒果胶孢霉(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香蕉炭疽霉(Colletotrichum musae)、辣椒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豇豆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on) Fitzp]抑制作用较强,对芦笋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荔枝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抑制作用较弱;菌株W7发酵粗提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是抑菌率会随着水浴温度的增高而降低。本文首次对海南白蚁共附生放线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从中筛选得到1株具有抑制多种热带作物病原真菌活性的生防菌株,为高效生防菌剂的研发提供新资源。  相似文献   

6.
茶的抗菌抗病毒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的抗菌和抗病毒功效显著,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茶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茶中发挥抗菌和抗病毒功效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茶抗菌抗病毒的可能机理等。  相似文献   

7.
目前化学农药的缺点日益突显,研发环保的生防菌剂是当前绿色安全的一种方法,筛选具有抑制橡胶树炭疽病的生防菌株,为研发新型生防菌剂储备资源。本文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橡胶树内生菌,平板对峙筛选拮抗菌株;通过菌株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根据16S rRNA和gyr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内生菌株的抗菌持久性、稳定性、广谱性;采用牛津杯法研究拮抗内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从橡胶树健康的根组织中分离得到4株对橡胶树炭疽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菌(Bac RZS3D4-1、Bac RZS3D4-2、Bac RZS3D4-3、Bac RZS3D4-4),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这4株细菌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亲缘关系很近,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特征也与解淀粉芽孢杆菌相似。这4株内生菌的抗菌持久性强,抗菌稳定性好;对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DFMP1E和MLZZP3、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MF375898均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对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XJ160901的抑制作用较弱;对多菌灵、异菌脲、百菌清、苯醚甲环唑4种杀菌剂均不敏感,有望开发为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TRIzol法和改良的CTAB法提取阔叶薰衣草叶片的RNA,并用紫外光谱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其提取效果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TRIzol法提取的总RNA浓度高,但杂质较多且有部分降解、稳定性差;改良的CTAB法提取得到的总RNA的纯度较高,OD260/OD280值为1.909,效果稳定,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因此,改良的CTAB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经济的提取阔叶薰衣草叶片总R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研究3种姜科植物(砂仁、草豆蔻和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对5种鸡、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姜科植物提取物对5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鸡和猪大肠杆菌、鸡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15.6、62.5 mg/mL。说明3种姜科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鸡、猪5种常见致病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效果,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杀效果优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枯草芽孢杆菌JN005产生的胞外抗菌物质的稳定性和对稻瘟病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对水稻叶瘟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不同培养基检测枯草芽孢杆菌JN005产生的抑菌物质,结合平板对峙法、光学显微镜观察、室内离体和活体接种来检测JN005菌株胞外抗菌物质对稻瘟病菌拮抗活性和对水稻叶瘟防治效果。【结果】枯草芽孢杆菌JN005能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和β-1, 3-葡聚糖酶,其胞外抗菌物质对稻瘟病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胞外抗稻瘟病菌物质在0℃~100℃和pH 2~12范围内活性较为稳定,且经蛋白酶K处理后不影响其活性,紫外照射12 h以及4℃保存3个月仍有活性。胞外抗菌物质能引起稻瘟病菌菌丝形态畸变,并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室内湘晚籼12号稻瘟病离体叶片接种表明,先用100倍胞外抗菌物质稀释液处理水稻叶片,24 h后接种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1×105个/mL),其叶瘟发病率为34.07%,效果接近稀释500倍的40%稻瘟灵EC;而先接种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24 h后用100倍胞外抗菌物质稀释液处理,其发病率为38.52%,与稀释1500倍的75%三环唑(WP)和稀释500倍的40%稻瘟灵(EC)有显著性差异。活体喷雾接种试验表明,于湘晚籼12号秧苗长至3叶1心时,接种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前24 h喷施稀释100倍的胞外抗菌物质稀释液,其叶瘟防效为75.32%;接种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后24 h喷施稀释100倍的胞外抗菌物质稀释液,其防效为71.49%。【结论】JN005菌株胞外抗菌物质对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直接抑制作用,且对环境稳定性较好,对稻瘟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有进一步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椰子是热带地区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也是食品能源作物;不仅口感清凉,风味独特,并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并且具有解毒、美容、消毒等功效。随着椰子产业发展,对椰子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椰子规模化生产发展迅速,关于椰子各方面研究非常重要,同时也受到人们重视。然而,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椰子种质资源、栽培、产品加工及作用等研究较晚,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但是,近20 a来,国内外在椰子种质资源、栽培、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产品加工等及作用研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为椰子生产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综合分析了椰子种植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创新利用、耕作栽培、栽培生理等研究进展情况,并介绍了椰子产品加工利用的研究进展,就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今后椰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灰灰菜与藜麦形态和生长特性相似,是藜麦田中的顽固杂草,难以防除。为了探究不同栽培密度下藜麦对同科杂草灰灰菜的抑制效果,本研究设置高(67株/m2)、低(10株/m2)2种藜麦栽培密度,比较2种密度下藜麦在3种生长条件(自生组、间生组和替生组)下灰灰菜的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藜麦高密度栽培较低密度栽培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对于抑制同科杂草灰灰菜均具有显著差异;同一藜麦栽培密度下,灰灰菜居间生长所受到的抑制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肥料配比对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晋荞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对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专用肥处理的产量最高达2118.5kg/hm^2,与对照比增产率为41%,且形态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变,株高、主茎节数增加,一级分枝数(主茎)增加,节间长度增加,这些都是前期良好营荞生长的表现。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的增加,这些都为后期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TS)为基材,甘油作为增塑剂,以茶多酚(TP)为功能性添加剂制备无污染、可降解且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活性包装材料TP-CTS/PVA复合膜,分析TP浓度对复合膜机械性能、抗氧化能力、抑菌能力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复合膜与包装相关性能的影响,以期提高复合膜的综合性能。将其应用于圣女果的保鲜,测定其在贮存期间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进一步将不同TP浓度的复合膜涂抹于新鲜圣女果表面,分析圣女果在贮存期间的感官品质、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等指标的变化,系统研究复合膜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以TP为功能性添加剂共混CTS和PVA制备的复合膜兼具抗氧化和抑菌效果;随着TP浓度增加,复合膜的颜色逐渐变深,TP浓度为1.5%时,复合膜的水溶性最低(19.85±0.64)%,此时复合膜的抗张强度呈最大值(13.19±0.77)MPa;当TP浓度增大,其对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能力也不断增强,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TP浓度为2.0%时,复合膜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值(38.53±0.91)%;采用复合膜涂覆对圣女果能减少水分蒸腾、延缓果蔬机体衰老从而起到良好的保鲜效果,涂膜能有效延缓圣女果的腐烂和失水变质的现象,表明TP-CTS/PVA复合膜能改善果蔬的保鲜货架期和商品价值;在相同贮存时间内,当用TP浓度为1.50%复合膜涂抹圣女果时,圣女果的感官评价得分、失重率、腐烂率、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各项指标较其他TP浓度试验组效果更好。研究表明,当TP浓度为1.5%~2.0%时制备的TP-CTS/PVA复合膜其抑菌性、耐水性、抗氧化性、以及保鲜性能等各项指标较为均衡,将其实际应用于生产中可根据需求调整TP浓度。本研究目的为探索开发抗菌抗氧化功能型复合膜和功能型包装材料替代塑料包装材料的可能性,为同时解决食品保鲜与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槟榔花为槟榔的雄花蕾,花期长,产量高,也是槟榔重要的副产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槟榔花提取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检测和生理活性等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槟榔花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18A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该不育系败育彻底、异交习性好、配合力强、中抗稻瘟病,于2016年8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的种与国外报道的橡胶树红根病菌是相同的。但子实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的微观结构-担孢子、管孔间隔膜等特征存在差异,对十三吗啉农药的反应、培养菌的生长速度和担孢子萌芽等也有所不同。初步认为,海南岛橡胶树红根病菌可能有2个不同的变种。  相似文献   

18.
新科6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用自育玉米自交系R02做母本,新43做父本,培育而成的普通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属紧凑型中熟品种,2007~2008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和陕西省夏玉米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熟期中、抗性好等特点,适宜陕西关中及相似生态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以香蕉横切薄层切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薄层切片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横切薄层培养技术能更有效、快速地进行香蕉的无性繁殖;TDZ(英文名为Thidiazuron,N-pheny-N’-1,2,3.-thia-diazol-5-ylurea,中文译为苯基噻二唑基脲)对香蕉薄层切片芽的分化有抑制作用,没有得到生长正常的不定芽;横切薄层切片在暗培养且培养温度为30℃时比25℃有较高的不定芽分化率,不定芽分化能力强,丛芽多;蔗糖和AgNO3对薄层切片芽分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叶面喷药对提高大豆幼苗抗酸雨胁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大豆为材料,研究在模拟酸雨条件下叶面喷施不同种类药剂对大豆幼苗生长及其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氯化钙外,云大-120、氯化锏、稀土、爱多收等均能提高大豆幼苗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促进根系的生长、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干物质积累等,增强了大豆幼苗对酸雨逆境的抵抗能力,其中以云大-120为最好。此外,酸雨也会导致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