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畜禽业》2014,(5)
母猪繁殖性能决定了种猪生产效益的高低。日粮营养水平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文章从能量、蛋白质、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等方面阐述日粮营养元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意在为科学合理饲养母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母猪围产期是产前1周和产后1周的时期,由于受激素波动和分娩应激的影响,母猪很容易出现多种疾病的困扰,临床上很多问题都在围产期内发生,常见的有产后感染、缺乳综合症、母猪消瘦症、异常分娩与死胎、难产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母猪的产后健康,对后代仔猪的存活率、生产性能等指标也产生较大影响;临床生产过程中只有做好围产期的保健工作,才能将经济损失降至最小。  相似文献   

3.
<正>在现代养猪业中,母猪的繁殖性能直接影响猪场的效益。为了发挥母猪最大的生产性能,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但同时也带来了母猪繁殖障碍问题,在生产上表现十分突出。现代母猪繁殖障碍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初产母猪性成熟延迟和母猪乏情率日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7,(6)
对生物素在母猪生产中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介绍,生物素可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减少母猪发病频率。  相似文献   

5.
谭会泽  岳伟萍 《畜禽业》2002,(10):Y016-Y018
对于生产母猪来讲,在生产年限内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是农场获利的保障,因此满足其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至关重要.微量元素的添加量虽小,但对母猪的整个生殖过程都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其重要的营养作用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当有机微量元素这一具有优良生物学效价的新型添加剂产品开发出来之后,把它们应用于母猪的研究迅速变得热门起来.本文对近年来有机微量元素对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繁殖母猪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利华  王光 《畜禽业》2000,(12):24-25
选种选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商品猪的生产性能最大程度得以发挥,但这对母猪的长期生产并没有益处。选择的结果使体脂肪含量少、性成熟体重过大,因此维持需要增加,由此引发的腿病使母猪的淘汰率增加;而且母猪的脂肪储备与繁殖性能相关,脂肪含量过少,会使断奶发情间隔延长。所以通过营养调控将母猪的体况调整到最佳,尽量减少养殖场的维持投入又保证母猪有较高的繁殖力,是养猪生产的关键问题。饲料中所含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等营养物质均能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能量和蛋白质,蛋白质涉及量的问题,同时又涉及其组成,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1 能量需要量   母猪的饲养管理大多遵循低妊娠高泌乳的原则,即在妊娠期对母猪的能量进行限制,尤其是初产母猪;对哺乳母猪则提高饲粮能量,刺激采食量。  相似文献   

7.
<正>母猪产仔数是衡量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畜牧工作者针对母猪品种,胎次,季节温度,遗传因素,配种方式等对母猪活产仔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就母猪日粮中添加膳食纤维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进行阐述。1膳食纤维的定义及特性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机体消化的可食碳水化合物及其类似物,这些物质不能被小肠消化吸收,但在大肠中  相似文献   

8.
夏阳 《畜禽业》2012,(12):44
<正>近几年来,本地区外来品种生猪生产取得了全面发展,通过细化母猪繁殖环节中的技术措施,使母猪繁殖性能水平得到充分发挥,现将措施归纳如下。1严格选种选配1.1用于繁育后备母猪的纯繁亲本应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1.2克服传统的见母就留的选种方式,选留的后备母猪体型要符合繁殖生产指标要求,有效乳头数7对以上.体况要健康,躯体各部位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4,(9)
哺乳母猪在高温季节饲喂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泌乳性能以及泌乳质量的高低,也可以决定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情况。文章分析了高温季节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方面的影响,提出了高温季节对哺乳母猪的饲喂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波 《畜禽业》2010,(7):43-43
<正>1把好引种关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因此,引种是前提。1.1母猪来源必须选择性能优良的长白猪与约克夏猪杂交所产生的后代,能体现杂  相似文献   

11.
周本国 《畜禽业》2010,(3):50-51
<正>山区零散户母猪饲养技术近年来虽有一定的进步,但还不能摆脱传统的不良饲养习惯,直接影响到母猪的生产性能,母猪的主要生产任务是繁殖仔猪,提供猪源。母猪生产性能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养猪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前提。母猪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年产窝与窝均断奶仔猪头数两部分,其中决定年产仔窝数的是母猪繁殖周期的长短,决定断奶窝仔数的是窝产活仔数和断奶前死亡率,要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就要从决定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生产力。1选择优良母猪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商品猪的母本大都采用杂种母猪,因杂种母猪在繁殖性能上具有杂种优势,同时适合市场对瘦肉型猪的需求。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市场需要,内销于县乡镇的商品猪场,可选择长本,大本等二元母猪…  相似文献   

13.
猪群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是否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核心.而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对整个种猪群的生产潜力十分重要,因其不仅影响头胎的生产成绩,可以影响两三胎、甚至更长;同时猪场疾病的控制和净化也应从后备猪开始,控制好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人基础母猪群,提高母猪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董保民  张榜 《畜禽业》2009,(11):47-49
<正>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充分挖掘母猪的生产性能,是生产的需要,也是摆在畜牧兽医技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提高母猪繁殖力作以下方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提高公母猪繁殖力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提高繁殖力在养猪生产中对获得较高利润起到重要作用。生产实践表明:每次配种获得的活产仔数越多,经济回报越高。有理由相信在以后较长时间,提高公母猪繁殖力仍是养猪生产者优先考虑的内容。 1 猪群繁殖力组成 猪群的繁殖力简单地说受3个相互独立的因素影响,即母猪繁殖力、公猪繁殖力、饲养员的技术水平。3个因素通常对繁殖效率的作用是等同的。对于单个配种结果来看,每个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是等同的,但是对于一个猪群或  相似文献   

16.
杨伟强  李昀 《畜禽业》2008,(1):53-54
<正>在养猪现代化进程中,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与疾病控制决定了它一生的生产性能。笔者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谈谈后备母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长大二元母猪、杜长大三元肉猪为研究对象,通过生产实验来研究其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洋二元母猪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情期受胎率90%,窝平产仔数10.95头,35日龄断奶仔猪成活率92.69%,窝平断奶重98.3kg;洋三元肉猪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屠宰率、瘦肉率高的特点,是发展肉用型生猪的优良品种之一,适宜在忠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良富 《畜禽业》2007,(12):35-35
<正>母猪乳房炎是一种以乳房红、肿、热、痛,泌乳量减少或停止泌乳为特征的疾病。多发生在产生泌乳期内。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往往造成母猪的哺乳能力下降或失去哺乳能力,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和慢性。现将母猪乳房炎的防治方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养猪生产中,母猪的饲养管理分为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四个阶段,本文从这4个方面来加以说明。1影响后备母猪的饲料营养因素饲料营养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尤其重要。达到60~100kg的母猪,根据体况要注意加料或限料。后备母猪太肥时,发情不正常或不明显,第一胎产仔哺乳性能差,断奶后发情困难;太瘦时不发情或推迟发情时间,第一胎产仔时乳汁差,影响仔猪的生长,母猪断奶后虚弱或体况差,  相似文献   

20.
<正>母猪生产的目的是生产数量多、个体大、健康良好的仔猪。在母猪数量一定的条件下,母猪饲养管理尤其是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仔猪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因此,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必须按科学的要求,以控制合理的膘情、保胎和提高产仔数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之目的。本文就妊娠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谈个人看法,仅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