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以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急性以出血性败血症和脑膜炎为主,慢性以关节炎、化脓性淋巴结炎症为主;各年龄猪均易感,但以30~50kg体重的架子猪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季多发,常呈地方流行性。1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是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2.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条件性疾病,大部分猪场都发生过本病,当受到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疾病影响而加大了其流行与蔓延,本病已成为当前猪场最危险的细菌性疾病,现将本病的传播特点、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病原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格来西氏)病。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本病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和13最为常见。由于  相似文献   

3.
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通过分析剖检变化,提出诊断与防治措施,以降低副猪嗜血杆菌病对猪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通过分析剖检变化,提出诊断与防治措施,以降低副猪嗜血杆菌病对猪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例临床、病理剖检症状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经药敏试验显示,副猪嗜血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6.
正集约化饲养,猪群密度大、环境相对较差,加上消毒不严格,环境中的病原,都是猪感染副嗜血杆菌、链球菌的原因。副嗜血杆菌和链球菌的血清型较多,疫苗免疫往往很难对上型号,所以效果会比较差,另外抗生素保健也因为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以及剂量和疗程不足,效果不是太好,有时发病猪即使使用药敏试验药物治疗无效,因此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控制关键在管理保健,特别是仔猪的管理保健。1简介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氏病,近年来严重危害养猪业发  相似文献   

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又叫猪嗜血杆菌病、猪嗜血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呼吸系统为主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肺炎和纤维性胸膜炎。 一、病原 本 病 病 原 为 猪 胸 膜 肺 炎 放 线 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并具有多形性,有荚膜,无运动,不形成芽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各种免疫抑制疫病的侵袭,人们对疫病的认识越来越敏感。有人认为,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猪场感染蓝耳病的风向标。因此,作为继发感染或并发感染的猪副嗜血杆菌病被人们所重视。猪副嗜血杆菌病在断奶仔猪、保育猪显高发多发状态,并且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该病主要发生于保育猪和青年猪群,引起发病猪出现败血症、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气温骤变、长途运输、通风透气不良等应激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或格拉瑟氏病,由某些高毒力或中等毒力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病猪和带毒猪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该病,2周至4月龄的猪都可能发生感染,以5~8周龄仔猪多见,初产母猪产下的仔猪更易感染。2013年3月,弥勒市西二镇一养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现将发病、诊断与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形成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是存在于健康猪上呼吸道的一种致病菌,也是格拉泽氏病的病原。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其致病力的变化和造成慢性感染有直接关系,研究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功能对阐明致病菌的慢性感染和抗生素的耐受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就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功能、及其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猪副嗜血杆菌病也叫猪多浆膜炎综合症,或称猪纤维蛋白性浆膜炎和关节炎、革拉泽氏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1流行特点本病已成为全世界影响养猪的典型的细菌性疾病。哺乳仔猪多发。当仔猪断奶或离窝运输时最易发生,因此,又称为运输病。本菌只感染猪,可从健康猪鼻分泌物、患肺炎猪的肺脏分离出此菌,但正常猪肺分离不出来。在猪体内该菌为次要病原,只有与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气温的不稳定,猪病发病率将上升,更需警惕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近两年来,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暴发,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张娜 《现代农业》2011,(5):189-189
猪副嗜血杆菌病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猪副嗜血杆菌病通常只感染猪.并且以5周龄至12周龄为高发阶段,发病程度与饲养密度,猪只机体的抵抗力、猪舍环境和卫生有密切关系,对养猪业的危害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夏秋交界之际,气候温湿度较高,极易诱发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胸膜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猪传染病.近几年其致病性、感染谱等特性都发生了明显增强趋势.对养猪业的威胁日益加大。2011年3月在上海崇明县某种猪场诊治了一起保育猪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格来西氏)病,为条件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当前猪场猪群主要细菌性疾病。1病原特点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本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多形性,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也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见菌。主要引起猪的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由于本菌对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也给  相似文献   

17.
副猪嗜血杆菌是革拉泽氏病的病原菌,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对副猪嗜血杆菌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现主要从病原的生物学特征、历史、病原学、流行病学及检测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8.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生猪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猪感染后会出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行动不便、呼吸困难、腹泻脱水、体质下降等症状.由于饲养密度增加,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病概率升高,不利于猪场规模化经营,也危害养猪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猪副嗜血杆菌病防治要点进行概述,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圃环病毒(PCV2型)引起猪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可以引起断乳仔猪衰竭综合征和皮炎肾病综合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断乳至8周龄猪,主要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给猪场造成较大的损失.现将将乐县发生的一起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泛嗜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全身浆膜表面出现浆液性、纤维性以及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为特征.本文就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致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临床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