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不同的地膜覆盖技术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地膜的残留对农作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地膜的覆盖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其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技在防止土地水分蒸发、保温和提高农作物产量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地膜覆盖技术也存在覆膜易脱落、地膜材料质量不能满足覆膜技术以及地膜残留影响农作物产量等问题。因此,本文将通过构建地膜覆盖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模型分析地膜覆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并提出地膜覆盖的具体应用策略,帮助提高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毛晓雅 《北京农业》2012,(22):46-47
<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膜下滴灌技术有新突破:新研制出的可降解地膜能够避免普通地膜对农田造成"白色污染",同时消除残留地膜对农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目前,可降解地膜已在吉林省大面积推广。为了保障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吉林省从2006年起开展了膜下滴灌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可降解地膜的应用效果,采用不同的农用可降解地膜对温室连栋大棚内栽培的樱桃番茄进行替代常规地膜试验,测定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判断可降解地膜的降解进程。结果表明:2种可降解地膜使用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基本要求;在作物灭茬前达到大裂或无膜状态,不需要回收残膜;天壮牌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处理能明显使植株矮壮,增产4.28%,替代应用适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李秋燕 《河南农业》2016,(23):98-99
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民经济收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国很多地方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使得很多地区农作物产量不断下降,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国家农业及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有必要探索出一套实用有效的农作物抗旱技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帮助农民实现增收的目标。基于此,就农作物抗旱技术进行简要探讨,旨在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民经济收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国很多地方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使得很多地区农作物产量不断下降,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国家农业及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有必要探索出一套实用有效的农作物抗旱技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帮助农民实现增收的目标。基于此,就农作物抗旱技术进行简要探讨,旨在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地膜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提高地温、提早播种、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增加产量的作用,同时,可降低冰雹、干旱、风沙及降温等自然灾害给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昌吉市目前已在20余种作物上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全市70%以上的耕地都采用了地膜覆盖栽培,使各类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同时,与之配套的残膜回收治理措施没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疆地膜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蔬菜、瓜果、棉花、油料等作物结合膜下滴灌技术其产量不断创新纪录。地膜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地膜污染也在逐年加剧,连续多年地膜栽培农作物产量缓慢下降、土壤养分降低,到处漂移地膜碎片,造成食草动物意外采食后引起消化不良,甚至死亡。地膜污染问题逐渐被人们关注。为了更好地利用保护土壤,增加作物产量,减少地膜污染,光解地膜、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状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1979~2001年,全区农田投入地膜达83×104t以上。地膜栽培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对提高我区农作物产量产生了显著的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发挥增温保墒的效果,又能够对田间杂草生长进行有效抑制。目前,该技术在呼图壁县农作物生产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由于不能够高效回收利用残膜,严重恶化土壤环境,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造成了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需大力推广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我国重点产棉地区之一,也是农用地膜运用最普遍的地区,地膜技术除了大力运用在棉花种植外,现已开发出地膜玉米、地膜番茄等种植形式。近年来,由于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地膜覆盖已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措施。但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大量地膜残留在农田中给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不同废膜残留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得出土壤中废旧农膜残留量越大,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越大。为永靖县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制定地膜污染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黑龙江省农田土壤中废旧地膜对农作物生育期、产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提出了防治废旧地膜对农业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13-14
包头市玉米农田地膜残留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土右旗地膜残留值最高,平均地膜残留量为96 kg/hm~2,属于二级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基本没有负影响,但超过此值,可导致农作物减产;包头市固阳县耕地土壤中只有少量地膜残留,平均地膜残留量为7.8 kg/hm~2,属于一级污染,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没有负影响。因此,应加大监测、监督力度,系统全面地调研地膜使用、残留情况,同时对使用非标准地膜或劣质地膜的厂家给予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5.
全膜双垄玉米栽培技术属新兴技术,适用于旱地玉米种植,极具推广价值。应用该技术,既能够解决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温度及水分问题,也能够通过地膜全覆盖,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能够使农作物产量提高,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从而推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探索不同地膜类型(普通地膜、生物降解地膜、液体地膜)与灌溉量(6 000、4 500、3 000 m3·hm-2)对棉花光合参数、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 cm土层,与不覆膜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地膜均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温度。不同类型地膜下,均以6 000 m3·hm-2灌溉水平下棉花产量、品质与叶片光合能力的表现较好。与不覆膜的处理相比,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处理的棉花单株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9.97%和21.15%。综合叶片光合性能、棉花产量与品质判断,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并无显著不利影响,可用于替代普通地膜以减少棉花生产中的白色污染。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SPAD值、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与马克隆值、纤维长度、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SPAD值与马克隆值、成熟度、衣分率,蒸腾速率与单株产量,气孔导度与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的灰色关联度最高;净光合速率与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较高。可考虑将SP...  相似文献   

17.
寒地半干旱地区覆膜玉米降解地膜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降解地膜应用于寒地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减少环境污染,采用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不同降解地膜的降解时间对覆膜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覆膜后50~70d开始出现诱导期的降解膜不会减少覆膜玉米的产量,能够达到与常规地膜同样的保墒增温效果,而且降解后不会影响水份对玉米根系的直接补给,能够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减少残留地膜对耕地产生的环境污染。所以在寒地半干旱地区进行降解地膜栽培,降解速度较快,覆膜后50~70d开始出现诱导期裂纹的2、5号可降解地膜处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农业气象灾害因区域性、季节性、连续性而对大多数地区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灾害性天气对于农作物产量则在数量和品质方面均起着负面作用。要应对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一方面需要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机制,不断提高人对于灾害性天气防范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另一方面则应更加积极地尝试多种技术手段综合应用降低灾害天气对农作物负面影响,从而使农作物产量能够更大程度上掌握在人类主动创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渭源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海拔2 000m,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525mm。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可以达到抗旱节水增温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栽培方法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农作物产量,也是如今节水农业的一种主要生产模式。该文主要是针对渭源县半干旱地区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提出玉米栽培措施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措施方法,但是在实际生产种植过程中,地膜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根据需求改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农用地膜(以下简称地膜)已成为我国干旱、冷凉地区土壤增温、保墒和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为摸清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研究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棉花、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主要覆膜作物分别布置172、99、30、58个调查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进行系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2011—2013年,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山东4省分别针对以上4种作物,设置不同地膜厚度处理,系统分析了地膜厚度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作物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地膜残留强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现用地膜厚度较薄,96.7%的地膜厚度集中在0.004~0.008 mm之间。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但对不同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同;随着地膜厚度增加(0.004~0.012 mm),棉花和玉米产量不断增加,而马铃薯和花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地膜厚度对作物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膜厚度显著影响地膜残留强度(P0.05),除了马铃薯外,其余作物地膜残留强度和地膜厚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增加地膜厚度对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增产幅度有限,而在残膜回收的基础上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显著降低地膜残留强度。为应对我国农田地膜残留问题,建议我国地膜厚度标准提高至0.010~0.012 m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