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诱导与快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紫甘薯京薯6号生产现状,应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对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生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0.75mg/L6-BA+0.1 mg/L NAA从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得到无毒苗,出芽率达到100%,出芽平均时间为28d,脱毒率达到95%.以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茎节为材料,在MS培养基中培养20~25d可以获得无毒快繁苗,繁殖系数为5~6倍.  相似文献   

2.
取带1~2个叶原基大小为0.2~0.4 mm的茎尖,在MS+6-BA 1.00 mg·L-1+NAA 0.10 mg·L-1培养基中培养50 d,成苗率50%。试管苗经指示植物检测出试管苗脱毒率为59%,脱毒苗茎段快繁的最佳配方为MS+6-BA 0.20 mg·L-1+NAA 0.20 mg·L-1。双层基质栽培脱毒试管苗生长快、长势好,微型薯产量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3.
甘薯脱毒苗是目前利用茎尖培养防治植株病毒病最有效方法.我公司脱毒中心在2000年脱毒薯田间对比试验中,用甘薯茎尖培养并获得的植株增产16%~17.9%.脱毒甘薯苗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快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甘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获得脱毒苗以及脱毒苗鉴定的方法。[方法]以甘薯茎尖分生组织为培养对象,通过蔗糖及外源激素单因素试验研究甘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结果]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生长培养基为MS+6-BA 0.50 mg/L+ NAA 0.10 mg/L+蔗糖40 g/L+琼脂6.5 g/L,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0 mg/L+蔗糖20 g/L+琼脂6.5 g/L。在茎尖生长培养基上对25个甘薯品种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出苗率为50.0%~79.3%,16个品种的出苗率达80.0%以上,其中,5个品种的出苗率为100.0%。在生根培养基上,试管苗生根率达100%,根多而粗壮,茎叶生长旺盛。试管苗不用炼苗,可直接从培养瓶中移栽至细河沙中,成活率达100%。以巴西牵牛作为指示植物,采用靠接法对试管苗进行脱毒鉴定,脱毒率为79.1%。[结论]该研究为甘薯茎尖脱毒苗生产提供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简便易行的脱毒苗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5.
甘薯、马铃薯在我市栽培面积都比较大,但由于连年无性繁殖,病毒积累、危害日趋严重,导致种性退化。我们利用植物脱毒技术对两薯进行了脱毒处理。脱毒处理方法是,利用我市栽培面积大的品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植株的分支或块根、根茎上经热处理的芽的顶部生长点切下,进行组织培养,所获得的茎尖苗即为脱毒苗。茎尖培养之所以能根除病毒,主要是利用了病毒在植物组织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病毒受一定环境条件制约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生长点附近病毒浓度低或不含病毒。高温处理的原理是病毒在35℃左右的高温下活性受抑制,而茎尖分生组织可继续生长,再切取高温处理的植物茎尖后容易获得脱毒苗。经检测,利用脱毒繁育出的种薯,能恢复种性,产量和品质能大幅度提高。通过合理的栽培模式,把良种良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但能提高甘薯、马铃薯的产量,而且还能改善品质,提高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甘薯病毒病已成为甘薯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目前在对该病尚无有效化防药剂及高抗品种的情况下,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生产甘薯脱毒苗,则是目前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为加速脱毒薯苗的生产和推广应用,现将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甘薯种苗的几项...  相似文献   

7.
南方薯区甘薯脱毒苗生产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苗培养和繁苗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南方薯区甘薯脱毒苗生产体系,该体系系列效率高,种苗容量大、成本低、并初步划分了各级种薯(苗)分级 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持宁薯10号甘薯品种的优良种性,延长种薯的田间应用年限,运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指示植物检测方法获得脱毒苗。结果表明,以MS+6-BA 1.0 mg/L+NAA0.1 mg/L为宁薯10号茎尖初代培养基,成苗率达94.4%;以6-BA0.2 mg/L+NAA0.05 mg/L为茎切段继代增殖培养基,繁殖系数达2.54倍;宁薯10号脱毒苗产量比对照原品种提高16.5%,达到极显著水平,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甘薯茎尖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与茎段快速繁殖,对培养条件和几种主要培养因子的反应十分敏感.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与茎段进行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IAA:6-BA为1:5~20诱导效果好,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1mg/L+IAA0.1~0.2 mg/L+GA30.1 mg/L;试管苗株系经指示植物、NCM-ELISA法检测,获得了6个品种的脱毒苗.脱毒苗茎段试管快速繁殖时,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单独使用IAA或与GA3结合使用,在28℃、光照12 h/d、液体培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甘薯脱毒苗增产效果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的甘薯脱毒苗不同世代田间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甘薯脱毒苗增产效果显著,商品薯率明显提高,薯块粗裂变形等症状减轻或消失,随着世代数的增加而逐渐至接近大田原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对目标林分进行经营抚育,对河北北沟林场落叶松林分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各林分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中,样地D的Menhinnick指数和Margalef指数最高,样地A则为最低;样地C的4个多样性的指数是4个林分中最大,最小的为样地A,其它居于中间;样地D的Alatalo指数和Pielou指数最高,最低的为样地A。在各林分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中,样地D的Menhinnick指数和Margalef指数最高,样地A则为最低;在4个多样性的指数中样地B除了Billouin多样性指数外都是4个林分中最大的,而样地D的Billouin最大,多样性的4个指数最小的都为样地A;样地C的Alatalo指数最高,样地B的Pielou指数最高,两个指数最小的为样地A。在各林分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中,样地D的Menhinnick指数和Margalef指数最高,样地A的Menhinnick指数最低,样地B的Margalef指数最低;在4个多样性的指数中样地D除了Billouin多样性指数外都是4个林分中最大的,而样地A的Billouin最大,多样性的4个指数最小的都为样地B;样地C的Alatalo指数和Pielou指数最高,样地B指数最小。  相似文献   

12.
在旱作与水作条件下,对旱稻抗旱性评价的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借引了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了评价指标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旱稻抗旱性评价指标对旱作产量的关联顺序是:抗旱指数>抗旱系数>相对株高>综合抗旱力指数>相对结实率>相对出穗日数。利用产量的抗旱指数作为评价旱稻抗旱性是科学的、可行的、实用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云南元阳梯田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在较大空间尺度多样性评价中的应用,于2007—2008年,采用黑光灯诱集法对元阳梯田昆虫群落进行调查,运用可识别分类单元法进行昆虫群落物种快速分类鉴定,并对比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Fisher多样性参数α和群落中性理论多样性参数θ对元阳梯田黑光灯诱集主要昆虫群落多样性评价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元阳梯田黑光灯诱集的昆虫群落物种较丰富,2007年和2008年分别诱集昆虫14目539种12460头和12目576种20920头。(2)Fisher多样性参数α和中性理论多样性参数θ的区分度较高,且对该区域黑光灯诱集的鳞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评价结果较相似。而Simpson和Shannon指数的区分度较低,对该区域内黑光灯诱集的主要昆虫群落多样性评价结果与其他多样性参数的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甚至Simpson和Shannon指数的评价结果间相互矛盾。由此表明,Fisher多样性参数α和中性理论多样性参数θ更适用于黑光灯诱集的大尺度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的主导因子,旨在为营造健康稳定的黄山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河南省大别山区黄柏山林场40年生黄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计算林分角尺度、混交度、空间密度指数、林层指数、开敞度和Hegyi竞争指数等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林下草本、灌木以及更新树种植物多样性测度指标,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  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中,与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灰色关联度最大的为角尺度,而与灌木和更新植物多样性灰色关联度最大的为混交度。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角尺度与林下草本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及灌木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混交度与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灌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空间密度指数与林下更新树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与林下草本、灌木植物多样性指标的整体相关性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5和0.999 5,其中角尺度和混交度对林下灌草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  结论  黄山松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可通过调整林分水平空间结构,优化林分竞争态势及林分垂直空间结构等方式提高黄山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表6参34  相似文献   

15.
营口地区干旱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修来  李明香  姚文  张晶  孙丽红  孙永联  王静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03-18305,18336
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数、K指数和辽宁省干旱指标,根据大石桥和盖州1987~2006年的气象资料,对营口地区干旱指标的确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干旱指标经过修正比较适合评价营口地区的干旱;降水距平百分率准确率也较高,但只对春旱敏感;Z指数对春旱、夏旱、秋旱都不敏感;K指数一致性较低,但对春旱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闽江口琅岐岛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边界密度、斑块分维数、破碎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闽江口琅岐岛景观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特征,探讨了该地区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琅岐岛区域整体空间构架表现为环带组合形式;在景观要素上,农业景观共有5203.89 hm2,占总面积的78%,是该区的本底,在控制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林地具有最大的斑块面积,耕地景观要素边界密度最大,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5745,景观优势度和均匀度数据表明少数景观要素控制着整个景观;该区景观整体破碎度为0.0035,其景观整体较为完整,无明显破碎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王璐  支崇远  周玉春  油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26-3627,3717
对珠江流域红水河上游河水29个样点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红水河上游河水中重金属Pb的含量为2.15~19.7μg/L,Cd的含量为0~5.12μg/L,Cr的含量为0.52~1.6μg/L,Cu的含量为3.55~12.2μg/L。3个采样河段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1.0,说明Cd超标;支流1和主流上游河段内梅罗指数>1.0,为轻度污染;支流2内梅罗指数<1.0,为污染警戒。  相似文献   

18.
南通濠河滨水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造滨水绿地植物景观,发挥其生态功能,以南通濠河滨水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通过对各绿地植物组成以及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样地27个样方共有植物52科93属118种,三处不同类型滨水绿地植物丰富度Gleason指数、多样性Simpson指数、均匀度Pielou指数均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水生植物,生态型滨水绿地乔木层的三种多样性指数中均最高,灌木层的Gleason指数最高;游园型滨水绿地地被层及水生植物的3种多样性指数中均最高,灌木层在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中最高;广场型滨水绿地各层次植物多样性参数均最低。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湟水河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15-19216
基于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研究了青海湟水河流域相同林龄(8年)的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湟水河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物多样性为云杉桦树混交〉沙棘〉桦树〉云杉〉云杉沙棘混交〉农田,草本层多样性〉乔木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广西某蔗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积累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Zn>Pb>Cu,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Pb>C>Zn,其中Zn的影响程度发生了变化。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蔗田土壤的地积累指数污染程度处于无污染情况,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污染程度处于低度危害程度。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考虑外源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不同重金属的生物毒性的影响,使其评价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