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建省松溪县2010年引进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Y两优302,经两年试种,表现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倒性强,未发现稻瘟病,但有稻曲病发生。栽培上要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2.
2009年,从省内外引进18个杂交中稻新组合在闽清县下祝、东桥2个乡镇中稻区进行简比试验,结果表明:全优3301、兴优15、Y两优302、玉优1号、广优明118、C两优396、奥龙优H282、两优688平均产量均比对照Ⅱ优明86、两优2186增产,增幅0.90%~28.35%,变异系数0.07%~7.81%,较稳产,其中Y两优302、玉优1号、C两优396、两优688米质较好,其他组合米质中等。以上组合可在中稻区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或推广,但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产量损失测定及经济阈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曲病单穗病粒数与空瘪率、千粒重、产量损失率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对稻曲病按病粒数多少进行分级,得出病情指数(X)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符合如下方程:中籼稻,Y1=-2.699 0.587X1,r1=0.922^**;中粳稻,Y2=-3.839 0.551X2,r2=0.998^**.根据防治成本、稻谷价格等,导出稻曲病的经济阈值,病情指数中籼稻为10.4,中粳稻为13.2。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曲病产量损失及药剂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稻曲病随着每穗稻曲球数增加,穗粒数、粒重及千粒重下降,秕谷率上升,产量损失率增加。应用30%DT可湿性粉剂在水稻孕穗期喷雾防治稻曲病平均效果为89.6%,可作为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业》2015,(1):28
Y两优8188(湘审稻2014005,见第24页图3)由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联合选育的两系杂交迟熟中稻。全生育期140.5天。株高110.1厘米,株型适中,叶姿直立,生长势强。叶鞘绿色,稃尖秆黄色,短顶芒,叶下禾,后期落色好。每667平方米有效穗17.6万穗,每穗总粒数163.8粒,结实率84.2%,千粒重26.7克。感叶瘟、穗颈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中感稻曲病,耐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Y两优2号、Y两优302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连山县农科所承担广东省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工程,Y两优2号、Y两优302种植面积各为1hm2,以粤优8号作对照,示范区经实割测产,Y两优2号平均每667m2产量678kg,Y两优平均302每667m2产量661kg,比对照粤优8号分别增产21.9%和18.9%.介绍了杂交稻Y两优2号、Y两优302的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由于稻曲病危害逐年加重,于2014年在怀宁县不同地区进行稻曲病危害损失率测定,研究稻曲病产量损失与经济阈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怀宁地区8个品种平均每穗病粒数为0.54粒时为经济允许水平,该结果为当地稻曲病调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辽北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防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进行了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全防病处理作为对照,产量损失率表现为全不防病不防纹枯病不防稻曲病,分别为5.53%,5.11%和2.79%;在孕穗期和乳熟期时,防治纹枯病有助于降低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不防治稻曲病的穴发病率、穗发病率、结实减退率及产量损失率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生产中应重点对水稻纹枯病和个别品种稻曲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施月琴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50-51,59
通过对Y两优302、Y两优1号、丰两优80等8个中稻品种对比试验,结果筛选出亩穗数较多、穗粒数适中、结实率较高、产量高的Y两优302、Y两1号、丰两优80、天优华占、C两优396、隆两优6号等品种,可在黄山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稻曲病对水稻的危害状况,调查了当地主栽品种秀水134的稻曲病田间发病程度,结果显示,稻曲病为害造成的水稻病穗曲果数以1~2粒为主,占调查总数的49.3%;3~4粒次之,单穗曲果数最高为8粒,仅占2%。室内考种分析发现,单穗曲果数与单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出米率等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产量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省大面积推广的多个中稻品种为材料,在衡南县两地开展大田集中种植试验,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期、结实率、抗倒伏能力以及各种植区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情况,鉴定评估种性安全风险。结果表明:Y两优7号、深两优1813、隆两优华占、隆两优7810、Y两优302、深两优876、Y两优1928、Y两优837、Y两优488、Y两优2108、Y两优1998的产量高、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分蘖能力较强、抗病性较强、较耐肥抗倒,综合评价为好。两优389、协优716、福优527、Y两优696、丰两优3948、Ⅱ优838、Ⅱ优640的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抗病性较强、较耐肥抗倒,综合评价为一般。深优9595、T优1655的产量较低、丰产性差、抗病性弱、不耐肥抗倒、结实率较低、后期落色一般,综合评价为差。  相似文献   

12.
选择生育期较短的6个水稻品种作烟后稻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1号、Y两优302、甬优2640、天优华占等4个品种综合性状好,比对照品种岳优9113增产极显著或显著,适宜在浦城县作为烟后稻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Y两优302系长沙年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来源:Y58S×F302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6.5d,比对照Ⅱ优838长2.3d。株型紧凑,叶姿挺直  相似文献   

14.
简述Y两优302的特征特性,总结其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秧、栽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割等方面内容,以为两系杂交稻Y两优302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宜的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为广西桂北生态条件下超级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高产早稻Y两优302为材料,探讨2个施氮水平150kg/ha(N1)、225kg/ha(N2)和4个栽培密度24.4万蔸/ha(D1)、30.6万蔸/ha(D2)、36.8万蔸/ha(D3)、42.6万蔸/ha(D4)在生育期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Y两优302产量主要受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穗长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施氮量为225kg/ha,栽培密度为24.4万~30.6万蔸/ha时,有利于Y两优302增产。【结论】较高的施氮量和较低的栽培密度有利于Y两优302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宜的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为广西桂北生态条件下超级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高产早稻Y两优302为材料,探讨2个施氮水平150 kg/ha(N1)、225 kg/ha(N2)和4个栽培密度24.4万蔸/ha(D1)、30.6万蔸/ha(D2)、36.8万蔸/ha(D3)、42.6万蔸/ha(D4)在生育期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Y两优302产量主要受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穗长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施氮量为225 kg/ha,栽培密度为24.4万~30.6万蔸/ha时,有利于Y两优302增产。【结论】较高的施氮量和较低的栽培密度有利于Y两优302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选取4个籼粳杂交水稻品种,对其进行稻曲病防治药剂、防治时间试验,考察小区的病穗率和平均每穗病粒数两个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爱苗乳油防治浙优18稻曲病效果较好;阿米妙收悬浮剂防治甬优15稻曲病效果较好;阿米妙收悬浮剂、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甬优12稻曲病效果较好;爱苗乳油和拿敌稳水分散粒剂防治甬优538稻曲病效果较好。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可适当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18.
Y两优302在广西桂中北稻区进行大田示范种植,表现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米质较优,商品价值高,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适宜在桂中北稻区作早、晚造或一季中稻种植。文章总结了其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于稻鱼环境的水稻优良品种,以野香优676、Y两优5866、晶两优华占、Y两优676、万象优111、臻优727、中浙优8号、农两优3135、深两优332等9个杂交中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稻田养鱼环境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参试品种的产量、抗性等表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Y两优5866、中浙优8号、臻优727这3个品种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好,产量高,米质较优;深两优332和晶两优华占2个品种在稻鱼环境下的综合表现较好;野香优676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佳,但稻曲病发生严重;农两优3135、万象优111和Y两优676这3个品种产量、品质、抗病性均表现一般。从各参试品种的综合表现来看,Y两优5866、中浙优8号、臻优727比较适宜稻鱼环境,可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两系杂交稻稻曲病抗性遗传特征。[方法]该研究选用中感稻曲病两系不育系33s和30个感病恢复系及23个抗病恢复系配组,分别鉴定了杂交组合和对应亲本的抗性水平。[结果]30个感病恢复系所配组合均感病;23个抗病恢复系所配组合抗性遗传有显性、不完全显性和隐性,其中显性和不完全显性遗传占87.0%。杂种F1稻曲病病穗率、病情指数、平均每穗病粒数和单穗最高病粒数与恢复系对应指标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两系杂交水稻抗性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