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发现稻曲病是危害辽宁省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明确了稻曲病的空间分布型符合聚集分布,为稻曲病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聚集原因分析,得出稻曲病的分布特性与气象因素和田间病情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稻曲病的发生条件及预测预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洵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100-101,99
为提高稻曲病的测报和防治水平,对黔东南州稻曲病发生及危害特征、病菌生活史及发病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源、品种、气象条件及水稻生育期是稻曲病发生与否和发生轻重的主要因子。同时,介绍了稻曲病的测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6,(2):67-69
稻曲病是世界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稻曲病的主要症状及危害、生物学特征、侵染过程,并从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稻曲病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为以后开展稻曲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曲病的发生不仅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而且对人畜健康安全产生威胁。本文综述了中国建国以来稻曲病的发生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主要影响因素、防治技术及国内研究报道情况,提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是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二是防治稻曲病的高效安全药剂及其关键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灌南县水稻稻曲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减轻水稻稻曲病的危害,本文通过稻曲病菌孢子定量监测、稻曲病防治适期调查统计、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及稻曲病对水稻质量的影响研究,得到一整套适合灌南县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技术,可以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侵染时期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近年稻曲病危害加重的情况,通过调查和试验明确了水稻破口前7 d,即剑叶叶枕距为零值(剑叶叶枕与倒2叶叶枕相平)时是稻曲病的主要侵染时期,同时此时也是稻曲病的防治适期.通过试验筛选出使百克、禾丰灵等对稻曲病预防效果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5,(9):89-90
本文对皖中地区水稻稻曲病的危害症状、流行特点、危害损失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稻曲病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一、稻曲病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1、症状识别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一、稻曲病的发病规律1、发病规律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类绿核菌侵染后而导致发病。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  相似文献   

10.
<正>稻曲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绿核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穗期病害,别名青粉病、伪黑穗病,属真菌类病害.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是我市近年来水稻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一、水稻稻曲病的危害随着优质稻的推广,我市近几年来稻曲病发生较为严重,尤其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容易发生.稻曲病是水稻生长后期在穗部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上部谷粒,形成墨绿色或黄色粉团,造成水稻结实率、千粒重明显下降,产量显著降低.更为严重的是污染稻谷,  相似文献   

11.
由于稻曲病危害逐年加重,于2014年在怀宁县不同地区进行稻曲病危害损失率测定,研究稻曲病产量损失与经济阈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怀宁地区8个品种平均每穗病粒数为0.54粒时为经济允许水平,该结果为当地稻曲病调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近2a山丘区杂交中稻稻曲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和流行原因,初步提出了稻曲病的防治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稻曲病近年来逐渐上升成为危害水稻生产的的主要病害,然而多数农民对此病害重视不够和缺乏防治知识。结合近年来生产实践,总结了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4.
稻曲病是我国稻作区普遍发生的水稻病害之一,近年来,稻曲病危害程度日趋加重。利用水稻抗病品种是植物病害防治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笔者在浙江省临安市太阳镇、新昌县城南乡稻曲病自然病圃对浙江省市售的杂交水稻组合稻曲病的田间抗性水平,以及水稻穗部性状与稻曲病田间抗性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6个杂交稻组合间存在稻曲病田间抗性差异,且同一组合在种植地理区域间也存在差异。水稻稻曲病田间抗性表现受杂交稻组合、病圃以及杂交稻组合与病圃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就杂交稻类型而言,总体上2个病圃均表现籼型杂交稻稻曲病田间抗性较强,粳型杂交稻次之,籼粳型杂交稻最弱。稻曲病危害程度与水稻穗部特征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稻曲病田间抗性与穗长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初级枝梗数、穗粒数、着粒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水稻稻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绿核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危害较大.本文对引起水稻稻曲病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病菌的侵染规律和水稻稻曲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6.
稻曲病近年来逐渐上升成为危害水稻生产的的主要病害,然而多数农民对此病害重视不够和缺乏防治知识。结合近年来生产实践.总结了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7.
稻曲病的病原是稻绿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它喜欢低温、多雨、日照少、雾大露水重等天气,在这种天气下稻曲病发生严重。这种病菌的寄主有水稻、玉米、野生稻以及马唐属的水社黍等禾本科作物。稻曲病对水稻的危害极大,一般发病率可以达到3%-5%,严重的达到30%以上,减产可以达到20%-30%。1.危害症状: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谷粒。每穗上的病谷少则1-2粒,多的可达40-50粒。病菌在  相似文献   

18.
孝感市水稻稻曲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俗称绿霉病、青粉病,是近年来水稻穗期的主要病害。该病主要集中发生在迟熟中稻和一季晚粳上,造成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下降,产量明显降低。更重要的是对稻米质量、人畜安全、自然环境造成了危害。2004—2008年。稻曲病在本市发生面积居高不下,直接威胁到优质水稻生产安全,为此,对本市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双峰县中晚稻稻曲病重发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是双峰县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2004年稻曲病呈偏重发生,是近10a来最严重的一年。其发生特点是: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损失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菌源广泛存在、气候条件适宜、品种抗性不强、肥料水平较高、药剂防治不力等。稻曲病的防治应采取“调整耕作制度、选用抗病良种、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药防治”等策略,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20.
<正>稻曲病在滦南县当地又称黑穗病、黑疙瘩,是危害水稻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滦南县时有发生,发生程度轻重不一。2017年发生比较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稻曲病严重影响稻谷产量和品质,并且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所以在稻曲病发生前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