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姓》2009,(10)
这里的图书有自己的气质,网络畅销书很难立足;这里长期有爱书人的沙龙聚会,甚至有专人为你做阅读指导;这里不会吝惜你只看不买,他们只怕自己的书没人阅读……  相似文献   

2.
蒙古草原家畜驯化与畜牧起源方式探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开蒙古草原这本浩翰无边的地书,它会告诉你:今日的戈壁荒漠,昔日曾是人畜繁盛。这里从旧石器时代起,就人迹琳琅。从连绵的阴山脚下到贝加尔湖周围都有旧石器时代人类留下的遗迹。到了新石器时代,细石器更是遍布于整个草原。草原青铜器文化更是闻名于世。这里是家畜驯化中心之一,它们大都是食草动物,有明显的相关性,具有区域生态类型的特点。那么,蒙古草原上那大群的马、牛、羊、驴、驼究竟是怎样被驯化的?畜牧业是如何起源的?本文应用现代综合进化论的观点,分析有关材料,提出粗浅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09年伊始,小常听说了一个很有前景的项目——瓜果书。何谓瓜果书呢?通俗来讲就是一种"书本里能长出花花草草和瓜瓜果果的有机书"。它主要是结合最新的工艺设计思想,使盆栽技术和书本构造有机结合,是无土栽培的一种形式。这种书在日本、美国、欧洲都已风靡一时。  相似文献   

4.
周清印 《百姓》2001,(3):30-31
神农架北坡一带不少山里人家都珍藏有一本在当地被禁看的书。书的封面无一例外都被撕掉。为什么山林深处的村民爱不释手地拿着它悄悄学习,窃窃议论?故事还得从它的编印者、“创意人”张先忠身上扯开去。  相似文献   

5.
它是雪域明珠,这里的文化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这里有"万山之祖"昆仑山,有中国最大的盐湖,有西王母瑶池相会的动人传说,还有昆仑文化的厚重底蕴. 它被镶嵌在柴达木盆地南部,东连西宁,北接敦煌,南通拉萨,西达新疆若羌,是四方互相来往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的终点,成千上万的汽车在这里交织相会. 它更是一种厚度,一种风骨,一种胸襟,一种品质,一种分量.  相似文献   

6.
果桑是果叶兼用的桑树,它不仅可以采果,还可以利用桑叶养蚕。桑果又名桑乌、桑椹,是长椭圆形聚合果,黑色。成熟的桑椹富含果汁,香甜可口。桑椹的药用价值在很多医学书中均有记载,历代医书把它作为补肝益肾、滋阴养血、通气血、利五脏、驻容颜、抗衰老等药效评估。  相似文献   

7.
来路,归处     
<正>第一次知道夏河这个地方,是过去看的一本由这里而起的小说,小说的作者很会渲染气氛,故事情节诡谲猎奇,引人入胜。据说作者是旅游发烧友,因为夏河给她留的记忆太深刻,遂写入自己的书中。因此,在来这里之前,我是抱着十二万分的好奇与敬意,甚至做好了心理准备,或许,我也会遇到小说里那样惊心动魄的故事。抱着这样的心思,来到了夏河。而说到夏河,就不得不说一个地方,它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正>八角楼的灯光、朱德的扁担、井冈山的翠竹……山河不忘故事,岁月不褪豪情。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间节点值得书于丹青。2月26日,井冈山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在这里全市4000多户贫困户信息牌将成为过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有一个人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闹市区开设了一家小书店。这家书店夹杂在高大豪华的商厦之中,毫不起眼。这家书店店面小、存书量少,刚开办时每天仅能出售几十册书,不过它有着一个好听的店名,叫书籍之家。  相似文献   

10.
老街靠普林斯顿大学一侧,有一家冰激凌店,是我按图索骥此次专门要去的地方。来美国之前,就听说这里有家冰激凌店,当年爱因斯坦爱到这里吃冰激凌,于是这家店因人获名,到普林斯顿的人几乎都要到这里,尝尝爱因斯坦尝过的冰激凌的滋味。没有想到它小得如同豌豆公主,我已经走过了它,却没有发现。等折回来再找,才发现根本没有什么爱因斯坦醒目的招牌,只在玻璃橱窗上面有一行弧形的美术字写着店名,叫做托马斯甜点店,而我先入为主以为应该叫爱因斯坦冰激凌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日本有些学者以为我国先秦没有小麦,到汉朝才从西域传入中国;先秦书中所说的麦,都是大麦。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国在秦以前肯定有小麦,而且先秦书中所说麦,一般是指小麦。吕氏春秋中就有证据。 任地篇说:“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日中出,狶首生而麦无叶,而从事于蓄藏”。这里“孟夏之昔”,指夏历四月下旬①;“三叶”指荠、亭历、菥蓂三种十字花科植物,到四月末枯  相似文献   

12.
"误译"探究     
<译介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钱钟书在论述林纤的翻译之所以至今还能对读者有吸引力时,就指出,恰恰是因为林纤翻译中的'讹'起了抗腐作用.这里的'讹',实际上就是指的误译,只是非常可惜的是,钱先生在这里指出的能'起抗腐作用'的'讹'(即误译)似乎尚未引起我国翻译界的广泛注意",正是书中的这句话让笔者对误译产生了兴趣,有种想要一探究竟的感觉.但误译的情况很多,大致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本文主要想从有意误译着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及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三农”是一部大书,不知从何时写起,也不知从何年结束。它永远无法写完,也永远无法读透。它需要无数代人为之实践,它需要无数代人为之研究,它需要无数代人为之探索,它需要无数代人为之付出与奋斗“三农”是一部奇书,书中有无穷无尽的智慧,书中有可歌可泣的风流。在那儿可以展示您的聪明才智,在那儿可以找到您的生命源头,在那儿可以喊出您心底的强音,在那儿可以实现您毕生的追求。三农是一部永恒的书,在那里可找到我们的祖先,在那里可找到我们的朋友,在那里可找到我们的老师,在那里可找到我们的人生之路。啊,亲爱的朋友,愿我们的爱因“三农…  相似文献   

14.
方健 《农业考古》2002,(4):260-270
笔者校证本《中国茶书全集》 ,将并非茶书———如仅数百言的单篇短文 :叶清臣之《述煮茶泉品》、唐庚《斗茶记》等 ;或从一书录出有关茶事的章节 ,如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本朝茶法》 ,旧题陶谷 (方按 :实误 )《清异录》37门之一《茗录》等 ;或书佚而序存如裴汶《茶述·序》者 ,或仅佚存吉光片羽者 ,如宋周绛《补茶经》、丁谓《北苑茶录》佚文等 ;及敦煌文献中之《茶酒论》( 1) 、摩崖石刻中之茶文 ,均编入附录 ,以略存其概。这里先刊布的《百丈清规》是附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顾名思义 ,乃禅刹古规 ,今收入者乃与茶事有关者 ,或许对当…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15,(10)
<正>"展现新农村,发展新农业!"欢迎来到《新农业》中国好"村游"的评选现场。今天,就在这里,我们将展开一场关乎"美丽"的战争,我们正在寻找真正的美丽乡村游,它将由您选出!一、美景。如果这里有优美的山水风光,或者悠久的人文古建;如果这里有特色的四季景观,无论是春天的"花海畅游",夏季的"避暑纳凉",秋天的"登高采摘",还是冬天的"雪景开河"。二、美食。如果这里有舌尖上的美味让人唇齿留香;  相似文献   

16.
<正>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西郝庄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过去对它几乎一无所知,许多人对它很陌生,因为它一直不显山不露水,未引人们的注意。然而,不少知情人却说:切不可小瞧西郝庄,它是个肚里有玩意的“闷葫芦”。事实最有说服力,也最有发言权。 ——这里村民已成为财大气粗、腰缠万贯的“大款”。在这个仅有120余  相似文献   

17.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0,(2):126-127
“茶禅一味”是茶文化爱好者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有人把它称之谓“禅语”、“法语”或者“格言”。它究竟是什么词意,源出何处?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茶禅一味”出自北宋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手笔。1990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的《佛学典故汇释》中有“茶禅”一条,该条目在说到中国禅、茶东传日本的历史时写道:“日僧珠光访华,就学于著名的克勤禅师。珠光学成回国,克勤书‘茶禅一味’相赠,今藏于日本奈良大德寺中。”这里显然时间倒错了。村田珠光是相当于我国明代时期人,且从未来过中国,怎能就学于北宋禅师圆悟克勤?经询问其…  相似文献   

18.
这里是《投名状》等著名影片的场景地,也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最完整的山村明清古建筑群、北京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称为“京西的布达拉宫”。其实,这里有—个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它的名字——爨底下村。  相似文献   

19.
《分子生物学》一书已由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阎隆飞教授组织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专家和青年教师编写。书中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和论述了分子生物学各方面内容:DNA 的结构、复制、重组、突变和修复,RNA 的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遗传密码,基因表达的调控,酵母,病毒,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既是一本教材,又是我国目前分子生物学领  相似文献   

20.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1,(2):171-176
南宋类书《类说》录有《茶录》一书,已有研究认为作者为蔡襄或曾慥,均误。通过其录文本身的"破绽",并与《绀珠集》所收《茶录》比较,可以确定其真正的作者是朱胜非。朱氏《茶录》作于绍兴五年至七年间,该书汇辑它书制茶、饮茶等方面术语,每一术语单独列为一个条目,在宋代茶书中别具一格,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