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进一步研究谷氨酰胺(G1n)在促进肠道发育、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的适应性方面的作用机理.本试验选择1日龄艾维因肉仔鸡160只,按公母均分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各处理组环磷酰胺注射剂量为4mg/kg,免疲抑制于试验第三周进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0、1%、0、2%、0、4%的G1n进行饲喂,建立谷氨酰胺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艾维因肉仔鸡调节作用的动物模型,测定机体空肠指数、绒毛直径和固有膜厚度,为G1n在生产上促进肉仔鸡肠道发育、预防免疫抑制及抵抗应激损伤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用315尾初始体重(22.38±0.18g)的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I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Ⅵ、Ⅶ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0.6%,0.9%,1.2%,1.5%的谷氨酰胺(Gln)及1.0%的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日粮,观察Gln对杂交鲟血清、肝胰脏生化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添加Gln和Ala-Gln对肝胰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升高,其中Ⅴ、Ⅵ和Ⅶ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的粗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Gln能够显著促进鲤鱼幼鱼营养代谢,提高全鱼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7,(8)
该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20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包括各组包括对照组和低剂量组(Ⅰ组:基础日粮+50mg/kg GSP)、中剂量组(Ⅱ组:基础日粮+100mg/kg GSP)和高剂量组(Ⅲ组:基础日粮+150mg/kg GSP),饲喂21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GSP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肉仔鸡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免疫器官指数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趋势(P0.05);在抗氧化力方面,各GSP添加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活性(SOD)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可以提高肉仔鸡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戴德渊 《畜禽业》2004,(1):36-37
本试验选用了3种药物饲料添加剂饲喂0~21日龄肉仔鸡。结果表明:在全价日粮中添加5mg/kg黄霉素、4mg/kg杆菌肽锌和10mg/kg土霉素饲喂0~21周龄肉仔鸡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66%、8.54%和5.49%;料肉比分别为:1.59∶1、1.68∶1、1.72∶1和1.83∶1。添加黄霉素和杆菌肽锌均能显著P<0.05提高0~21日龄肉仔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21,(3)
2020年6-8月份在融水县融水镇三合村养殖麻花鸡基地进行试验。试验分为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氯化钾、0.25%柠檬酸钠和0.5%碳酸氢钠。试验结果显示,3组实验方式均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电解质的运用对缓解麻花肉仔鸡热应激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热应激现象,提升饲料转化率与采食量,增加体重。  相似文献   

6.
“快大素“是从纯天然花粉中萃取的一种高能活性物,它对改善畜禽全身营养状况,加快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畜禽快速生长;具有显著的功效。摽齑笏財在猪的应用上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摽齑笏財对肉用仔鸡的饲喂效果,并探明其最适添加量,特进行本试验。 1 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1999年11月20日开始,12月29日结束,共39d,地点在公司试验场。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鸡群 选择发育正常、健康的艾维菌肉鸡出壳幼雏,数量240只,先进行适应性育雏4d,然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60只。 2.2 试验分组 试验分4组,第1、2、3组为添加不同数量摽齑笏財的试验组,第4组为对照组。分组添加量见表1。  相似文献   

7.
选1日龄Avian肉仔鸡80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进行饲养试验。对照组喂基础日粮(无任何添加剂),各处理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0.25、0.5、0.75g/kg糖肽酮萜素。试验期为49d。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对于肉仔公鸡还是母鸡,无论在哪个生长阶段,各试验组的日增重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料肉比均显著降低。其中以0.5g/kg糖肽酮萜素添加水平促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王立志  姜宁 《畜禽业》2006,(10):20-23
将1日龄肉用仔鸡9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一组是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了1.5%和2.5%柑桔皮粉的日粮,试验期24d。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柑桔皮粉的试验鸡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料重比、饲料转化率、只均增重、饲料表观代谢率、体成分中营养物质含量都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个试验组的经济效益比对照组鸡分别提高了27.35%和29.46%。  相似文献   

9.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李素芬等通过给15日龄AA肉仔鸡饲喂生大豆90℃、110℃、120℃、130℃和140℃膨化处理大豆,采用分光光度计410nm比色法测定生大豆及膨化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的含量,分别得出TI含量分别为9.01、6.45、3.74、1.80、1.39、0.3gkg日粮的6个对照组,饲喂35d。通过AA肉仔鸡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胰腺重量等的变化,得出肉仔鸡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耐受阀值为3.74gkg日粮,TI含量为3.74gkg日粮时,肉仔鸡日增重、采食、饲料效率均较佳,胰腺不肿大。TI由3.74gkg降至1.39gkg对3~5周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氮表观存留率的改进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杨桂英、赵祥等选用16只17.5kg左右,5月龄左右的本地公绵羊,以体重大小随机分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DE9.65MJ/kg、CP12.91%、CF23.73%),试验Ⅰ组喂基础日粮+含Cr0.2mg/kg的吡啶羧酸铬,试验Ⅱ组喂基础日粮+含Cr0.2mg/kg的CrCl3.6H2O和300mg/kg的烟酸,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含Cr0.2mg/kg的CrCl3.6H2O。  相似文献   

11.
蚯蚓提取物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AA肉鸡),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为试验组,各组分别在日常饮用水中添加0、0.5%、1.5%及3%的蚯蚓提取物,研究其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常饮水中添加0.5%、1.5%的蚯蚓提取物,肉鸡增重效果明显,其中以1.5%效果更好(P<0.01),并能显著提高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ANAE+淋巴细胞百分率、血清溶血素,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P<0.05)。而在此基础上添加3%的蚯蚓提取物,肉鸡生长缓慢,并在49日龄时体重明显降低(P<0.05),且机体免疫器官指数、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机能等均有所回落(P>0.05)。  相似文献   

12.
选用18日龄肉鸡80羽,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组Ⅰ、组Ⅱ、组Ⅲ、组Ⅳ,其中组Ⅰ、组Ⅱ、组Ⅲ为试验组,组Ⅳ为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羽(♀)。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共设4个处理,组Ⅰ为基础饲料+1%松针粉,组Ⅱ为基础饲料+3%松针粉,组Ⅲ为基础饲料+5%松针粉,对照组为基础饲料+抗生素。研究结果表明,干物质表观代谢率组Ⅰ、组Ⅱ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显著(P>0.05),但组Ⅲ干物质表观代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松针粉组干物质代谢率比对照组低5.46%,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蛋白质日摄入量及日排出量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组Ⅰ、组Ⅱ、组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Ⅰ、组Ⅱ、组Ⅲ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8.34%、23.44%、27.13%;粗脂肪日摄入量组Ⅲ显著高于组Ⅰ和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脂肪日排出量组Ⅲ显著高于组Ⅰ、组Ⅱ及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组Ⅰ、组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组Ⅰ、组Ⅱ、组Ⅲ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86%、9.43%、5.05%;磷的日摄入量、日排出量、表观代谢率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罗非鱼在碱水环境适应过程中的氨代谢机制,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放在(2、4、6 g/L)碳酸盐(Na HCO3)碱水环境中进行急性胁迫。检测碱胁迫72 h内的血氨浓度,肝、肾、鳃组织及水体、尿液、血液尿素浓度变化,肝、脑、鳃谷氨酰胺(Gln)浓度,肝、脑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肝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PS)活性,不同组织中GS、CPS、谷氨酰胺酶(GLS)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急性胁迫下尼罗罗非鱼血氨浓度上升,于12 h到达峰值。随着血氨升高,各组织中的尿素浓度0~6 h快速升高,CPS活性0~2 h快速升高,基因相对表达量0~24 h升高,表明尿素代谢途径0-6 h内启动。肝谷氨酰胺浓度0~6 h快速升高到达峰值,肝GS活性0~6 h和12~24 h快速升高,组织中GS、GLS基因相对表达量在0~24 h升高,表明谷氨酰胺代谢途径0~6 h内启动。结果表明,在碱胁迫条件下,尼罗罗非鱼在胁迫早期同时启动尿素代谢途径与谷氨酰胺代谢途径共同参与调节血氨浓度。  相似文献   

14.
柑桔皮粉作饲料添加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1日龄笼养京黄肉仔鸡180只随机分3组,再将每组60只鸡各分为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只喂基础饲粮,在此基础上,两个试验组分别添加1.5%、2.5%柑桔皮粉,进行38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只均增重试1组1.040kg、试2组1.125kg,分别比对照组(0.963kg)提高8.09%和16.9%,经F检验和多重比较与对照组间分利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科重比(耗料与活重之比)试1组2.55:1、试2组2.46:1,分别比对照组(2.77:1)降低耗料7.94%和11.17%;而每kg增重的饲料成本则分别比对照组减少0.58元和0.88元;两个试验组肉仔鸡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高3.3%、5.0%,只均增加收入分别比对照组多1.22元和2.37元,经济效益以试2组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抗冻剂对日本鳗鲡精子活力及运动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精子稀释液(0.5%氯化钠+0.25%氯化钾+0.25%葡萄糖)分别配制4%、8%、12%、16%、20%、24%的二甲亚砜(DMSO)、甘油(Glycerol)、1,2-丙二醇(1,2-Propanediol)、乙二醇(Ethyleneglycol)四种抗冻剂,对日本鳗鲡精子进行激活处理,观察记录精子在不同浓度抗冻剂中的活力和5种运动(激烈运动、快速运动、慢速运动、摆动、死亡)时间。结果表明:4%~24%的四种抗冻剂都可以激活日本鳗鲡精子,其中二甲亚砜浓度为12%时,精子活力最高,平均可达到78.3%;甘油浓度为8%时,精子活力最高,平均可达到72.8%;12%的1,2-丙二醇和乙二醇激活精子后,精子活力都可以达到最高,分别是47.6%和57.8%。日本鳗鲡精子在8%的二甲亚砜、8%的甘油、8%的1,2-丙二醇和8%的乙二醇中,激烈运动时间均为最长,分别为11.8 s、11.1 s、6.0 s和2.9 s;用8%的甘油、16%的二甲亚砜、16%的1,2-丙二醇和12%的乙二醇激活日本鳗鲡精子后,精子存活时间均最长,分别达到154.6 s、45 s、20 s和34 s。与其它几种抗冻剂相比,8%的甘油能显著延长日本鳗鲡精子的寿命。四种抗冻剂对日本鳗鲡精子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处理后精子的活力和寿命均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小[(6.05±0.44)g/头]、中[(14.68±1.76)g/头]、大[(25.64±3.27)g/头]的3种不同规格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氨氮胁迫浓度为0、2、4、6、8、l0 mg/L时对刺参体腔液中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氨氮浓度为8 mg/L时,第10天后,3种不同规格刺参均出现吐肠、化皮,直至死亡.氨氮浓度为10 mg/L时中规格刺参存活率最低,为86.7%.在氨氮浓度为2 mg/L和4 mg/L时,小、中、大规格刺参的3种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在第4天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氨氮浓度低于0.05 mg/L)差异显著(P<0.05);第7、10、13天时,LSZ、CAT、SOD酶活性与第4天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氨氮浓度为6、8、10 mg/L时,LSZ、CAT、SOD酶活性在第7天达到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氨氮胁迫对3种不同规格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同一氨氮浓度胁迫下,敏感性依次为中规格>大规格>小规格.研究表明,氨氮胁迫会对刺参存活与免疫产生一定影响,在刺参养殖过程中,水环境中氨氮浓度最好控制在6 mg/L以内.  相似文献   

17.
用柴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选择分离海带表面具有降解柴油性能的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并测定其生长特性;测定了接菌不同浓度(7×107 cfu/mL、7×108cfu/mL、7×109 cfu/mL)分离菌对柴油的降解率;另外,测定了加入不同浓度葡萄糖(0.5g/L、1g/L、2g/L、4g/L、6g/L、8g/L、10g/L)作用7d后分离菌对柴油的降解率。结果显示:从海带表面分离到2株降油细菌,编号为:HD-4和HD-6。HD-4菌株菌落形态圆形、直径1.5mm、黄色、不透明、边缘整齐,HD-6菌株菌落圆形,直径1.0mm,浅黄色、透明、边缘整齐。两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HD-4菌株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其16SrDNA同源性为99%;HD-6菌株为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_sp.),其16SrDNA同源性为98%。2株菌最适生长温度均为15℃。HD-4和HD-6最适生长pH分别为9和8。适宜NaCl浓度分别为2%和4%;在25℃振荡培养(150r/min)7d,接菌量为7×107 cfu/mL、7×108 cfu/mL、7×109 cfu/mL时,HD-4对柴油的初始降解率分别为8.0%,22.1%和27.6%;HD-6初始降解率分别为23.7%、38.8%和43.2%。加入葡萄糖后2株菌的降油率均有所增高,加入4g/L葡萄糖时达最高值,3个接种浓度下HD-4菌株分别为85.4%、82.3%和80.4%,HD-6菌株分别为86.8%、93.7%和89.3%。当接菌量为7×107 cfu/mL,HD-4在葡萄糖含量为4g/L时作用7d,降油率可达到最大值86.72%,HD-6菌株在葡萄糖浓度6g/L达到最大值67.64%。葡萄糖浓度超过4g/L和6g/L时HD-4和HD-6菌株的降油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与二倍体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红细胞、红细胞核的形态大小差异,探讨不同倍性团头鲂的红细胞形态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团头鲂多倍体(同源4n和倍间3n)的红细胞数量显著低于二倍体(2n)团头鲂(P〈0.05)。其中,倍间三倍体团头鲂每毫升血液的红细胞数为二倍体的78.95%,而同源四倍体的红细胞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仅为2n团头鲂的56.87%。(2)团头鲂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的红细胞短径和长径、核短径和长径、红细胞表面积、红细胞体积和核体积均依倍性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其中,又以核体积增大最为显著,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的核体积分别为2n团头鲂的1.97倍和1.39倍。(3)团头鲂同源四倍体每毫升血液红细胞的总体积和总表面积,均明显低于二倍体和倍间三倍体团头鲂(P〈0.05);倍间三倍体每毫升血液红细胞的总体积要多于二倍体团头鲂(P〈0.05),但红细胞的总表面积在倍间三倍体与二倍体团头鲂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4)在团头鲂同源四倍体中还观察到一定比例的异常红细胞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基础饲料中添加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水提物0.5%、1.0%和1.5%连续饲喂7 d,研究了叶下珠对罗非鱼肝损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CuSO4.5H2O中毒造模、采血,检测鱼血清中的肝损伤指标(ALT、AST、ADA、LDH)和免疫指标(AKP、ACP、MPO、溶菌酶)。结果显示,各添加组的肝损伤指标、免疫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各添加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0.5%~1.5%的叶下珠可明显抑制罗非鱼肝损伤,增强罗非鱼的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土霉素在黑鲷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报道了黑鲷口服土霉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组织中的药物含量,药物在肌肉,血液,肝脏中的平均回归率分别为85.61%,85.38%,82.005,该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01μg/g,黑鲷1次口服剂量为75mg/kg的土壤素后,其血液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室开放动力学模型,吸收速率常数(ka)为0.296/h,达峰时间(Tamx)为10.635h,峰浓度(Cmax)为1.398μg/ml, 分布半衰期(T1/2a)为2.339h ,消除半衰期(T1/20β)为46.66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10.25mg/L.h,黑绸口服药物0.5h后在血液,肥肉,肝脏,肾脏4种组织中就可以检测到药物的存在,药物在16h的采样点浓度达最高,分别为1.68μg/ml,1.68,2.52,6.77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