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穗萌抑制剂、在杂交水稻制种上试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制种田,在母本收获前10天,每亩用120-200克“穗萌抑制剂”,对穗上发芽可引起抑制作用,种子收获后一个月左右又可恢复正常发芽。并可增加千粒重,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
"穗萌抑制剂"在杂交稻制种田应用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制种中由于大量使用"九二○",加上种子本身颖壳封闭不严,颖壳较薄,裂壳较多,种子容易吸水,使母本植株上的种子过早突破休眠,造成收获前穗上发芽.一般年份穗上发芽率为2%~5%,多阴雨年份芽谷率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杂交水稻种子的商品价值和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减轻杂交水稻制种劳动强度,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产量.[方法]采用人工插秧、杂交水稻制种手摇式播秧机和XL2Z-10水稻插秧机,研究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南繁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制种基本苗密度在22.5万~28.5万蔸/hm2,比人工插秧增加4.5万~9.0 万蔸/hm2,有效穗增加55.5万~112.5万穗/hm2;实测产量超过3 000 kg/hm2,制种产量比人工插秧分别提高了12.8%和17.47%.[结论]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杂交水稻南制种产量明显高于人工插秧制种.  相似文献   

4.
对2.5%、3.0%赤霉酸乳油在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赤霉酸与"九二○"相比,在促进稻穗离颈、包颈不包粒、产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赤霉酸随着浓度的降低,与"九二○"相比,水稻出穗速度会有滞后现象,但最终都能出穗.赤霉酸可替代"九二○"在杂交水稻制种上应用,其用量以"九二○"常规用量的1~3/4倍为佳.  相似文献   

5.
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过程中,部分生长茂盛的制种田在抽穗扬花至成熟阶段,常常会发生倒伏。一旦发生倒伏,就会导致生产的种子空秕粒上升,黑粉病加重,穗上萌芽增多。  相似文献   

6.
黄福亮 《农业与技术》2014,(1):19-19,21
杂交水稻的研发成功,成功解决了我国吃饭问题。对杂交水稻的制种构成产量因素与技术研究,是提高制种产量的前提。为了进一步推广杂交水稻制种,通过实验示范推广工作经验总结,认为有效母本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关系密切,可进行增粒、增穗、增加异交结实率提高产量。在技术实施上应对叶差、母本时差科学合理安排播差期,培育状秧、插足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巧用"920",及时赶粉,实行病虫综防等措施,提高异交结实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7.
陆琦 《广西农学报》2010,25(3):92-94
种子体制改革后,广西出现了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大大减少,杂优种子质量下降,亲本种子无专人提纯繁殖等问题,对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存在极大的隐患。要保持杂交水稻的稳步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加大对杂交水稻制种政策的扶持力度,加速推广制种机械化,抓好品种审定应用等。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现状与技术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国杂交水稻推广对种子量的需求及制种发展概况,发现基于劳动密集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已成为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的障碍因素.随着我国种子企业改制与农村新形势的发展,实施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制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机械制种实践,提出了实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7,(5):154-155
根据我国杂交水稻推广情况及制种的发展,劳动密集、工序繁琐的传统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已成杂交水稻发展的障碍因素;必须实施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才能适应我国种子企业改制与农村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机械化制种具有可操作性强、节约成本、保证制种产量、质量的优势;结合多年制种实践,及在川谷优T16机械化制种上的探索,提出了实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种子播种品质较常规种子低,表现在发芽率、成苗率较低,浸种催芽、播种育秧生产环节中技术难度较常规稻种子大.种子裂颖率、穗萌芽率、种子带菌率较高等是影响播种品质的主要因素.作者综述了杂交水稻种子裂颖的原因、裂颖种子的测定和分级方法、贮藏特性与种用价值;杂交水稻制种穗萌发芽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裂颖和穗萌动发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水稻亲本V20B为材料,研究了外源GA3、ABA处理后对杂交水稻稳上发芽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外源GA3作用改变了内源GA3水平,提高了GA3/ABA比值、α-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使淀粉类物质降解加速和田间种子不经休眠直接在穗上发芽.经外源ABA处理后,V20B的穗芽率明显降低,内源ABA含量提高,促进...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制种应用穗萌抑制剂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切实有效的穗萌抑制剂。[方法]通过用4种药剂(乙烯、多效唑、穗芽克、脱落酸),在4个地点(凤台、合肥、巢湖和舒城)进行试验。[结果]4种药剂对抑制穗上发芽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在不同地点不同药剂效果不尽一致。这些药剂在2007年使用中对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结论]4种药剂中,以脱落酸效果最好,但是其价格昂贵,在杂交水稻制种上无法应用。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越南杂交水稻栽培面积在 4 8万hm2 ,占越南北方地区水稻面积的 2 0 5 % ,为大面积发展杂交水稻 ,并且达到自给供种的目的 ,越南各省进行了制种生产试验。据统计 ,2 0 0 1年越南各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为 14 5 0hm2 ,其中博优 90 3组合达 110 0hm2 ,Ⅱ优 6 3、Ⅱ优 838各为 10 0hm2 。制种产量为1 6~ 2 2t hm2 ,高产田也仅达 2 8t hm2 。两系杂交稻培杂山青制种面积为 10 0hm2 ,制种产量 1 5t hm2左右。越南杂交水稻制种产量较低的原因在哪里 ?笔者于 2 0 0 0~ 2 0 0 1年对此作了初步探索。1 光温条件对杂交…  相似文献   

14.
在两系杂交稻制种过程中,不育系穗发芽严重影响杂交稻种子的质量,通过应用40%乙烯、15%多效唑、穗芽克、脱落酸(ABA)抑制穗萌剂试验,结果显示,15%多效唑、穗芽克、脱落酸(ABA)提高杂交稻种子发芽率4.5%~9.0%。提高皖稻153种子发芽率效果最好的是15%多效唑,其次是穗芽克,脱落酸(ABA)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以‘广8优165’和‘宜优673’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双亲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比较试验。研究发现,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易裂颖品种的裂颖率,利于在遭遇不利天气时择机抢收和规避机械混杂,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增加制种效益。研究证明,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提升种子质量,增产又增收,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四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现状四川是水稻制种、供种大省。20多年来,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川种"品牌具有生产、质量、外销、出口四大优势。近年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5~40万亩,2012年高达43万亩,占全国的25%~30%,且制种单产高,是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优势区域。每年除满足省内用种外,还销往省外4000万公斤左右,省际间调剂量占全国的30%左右;年外贸出口量占全国的51%以上。无论制种面积,外销或出口量均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全国杂交水稻南繁制种的版图上,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在海南省三亚市已建立近0.67万公顷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成为国内杂交水稻南繁面积最大的企业,占全国南繁种子市场份额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严格的制种操作规程、先进的制种技术使得我省杂交水稻生产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全省杂交水稻制种创造了全国“四个第一”:一是面积第一,据四川省种子协会统计全省杂交水稻常年生产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最高年达到54万亩以上,占全国水稻制种面积的30%以上;二是平均亩产第一,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稳定在200kg/亩,  相似文献   

19.
围绕2009年试验发生黑壳现象展开研究,收集当地多年制种资料,根据籼型杂交水稻生长发育期对热量条件的要求做出对比分析,指出籼型杂交水稻制种在中海拔地区易受低温危害,产生花期不遇;低海拔河谷区易受高温伤害,致使制种失败;重现1981~2008年低温危害频率和低海拔河谷区高温伤害情况,建立红河州适宜籼型杂交水稻制种适宜区海拔高度及海拔上(下)限的方程模式,为红河州籼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立找到制种适宜区,为实现种子自给提供气象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穗上发芽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小麦穗上发芽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穗上发芽的种子在收获后及时晾晒、风干,短期内发芽率比较正常,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发芽率逐渐下降,两个月内穗萌籽粒的种胚基本死亡;穗发芽率<10%的小麦种子作为商品种子使用较为安全;穗发芽率在10%~20%之间,如果作为生产用种,除了在适期范围内提前播种外,还应适当增加单位面积播种量;穗发芽率高于20%时,不宜作为生产用种;对穗发芽的种子进行低温冷藏处理可以有效地保持较高穗发芽率小麦籽粒的种胚活力,20%以下的穗发芽种子冷藏处理后发芽率可望达到国家种子质量标准,可以作为商品种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