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王留  王向国 《养猪》2014,(6):7-8
为研究大枣多糖对保育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50头体重相近的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药物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100 mg/kg,500、1 000、1 500 mg/kg大枣多糖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大枣多糖500、1 000、1 500 mg/kg。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大枣多糖1 000、1 500 mg/kg能够降低保育猪肠道食糜的酸度,抑制肠道大肠杆菌的繁殖,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繁殖,仔猪肠绒毛长度增加,肠道隐窝深度变浅,肠道消化吸收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7,(11):109-113
为了研究复合抗菌肽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和pH值的影响,试验选用26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9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18头。在26~53日龄期间,Ⅰ组(空白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00 mg/kg黄芪多糖,Ⅲ~Ⅴ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50 mg/kg、500 mg/kg和1 000 mg/kg的复合抗菌肽,于第32、39、46和53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3头仔猪,进行肠道菌群和p H值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抗菌肽和黄芪多糖均能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1)和肠道p H值(P0.05或P0.01),同时提高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合抗菌肽可增加肠道益生菌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肠道大肠杆菌数量,但以1000mg/kg添加量的复合抗菌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黄芪多糖对雏鸡免疫力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日龄雏鸡120只,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即在日粮中添加4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组,称为枯草组;在日粮中添加4 g/kg黄芪多糖的试验组,称为黄芪组;在日粮中添加4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4 g/kg黄芪多糖的试验组,称为枯草+黄芪组;正常饲喂基础日粮,称为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雏鸡,预饲期7 d,试验期21 d,试验结束后对4个组进行免疫器官质量、外周血IgG含量、盲肠sIgA含量和T淋巴细胞数量的检测。结果显示:加入枯草芽孢杆菌、黄芪多糖单剂和枯草芽孢杆菌+黄芪多糖复合制剂均可以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和T淋巴细胞数量,其中在日粮中添加4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4 g/kg黄芪多糖复合制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黄芪多糖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和胃肠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芪多糖对罗非鱼血浆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以及胃肠内分泌阳性细胞数量的影响.选用体重(47±5)g的罗非鱼共1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4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1000、1500、2000 mg/kg黄芪多糖的试验日粮.分别于试验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心脏采血并分离血浆,测定血浆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溶菌酶(LSZ)活力.试验进行至第40天时,采用免疫组化抗体检测罗非鱼胃体和前肠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细胞及生长抑素(SS)阳性细胞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ACP、AKP、T-SOD、CAT和LSZ的活力均有所提高,在第20天和第30天时,1000 mg/kg组和1500 mg/kg组有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PCNA阳性细胞数量有所增加,iNOS和SS阳性细胞数量有所减少.其中,1000 mg/kg组和1500 mg/kg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由此得出,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罗非鱼血浆ACP、AKP、T-SOD、CAT和LSZ的活力,同时能够促进胃体和前肠部PCNA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加及iNOS、SS阳性细胞数量的减少,且以1000和1500 mg/kg添加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蛋用仔公鸡肠道菌群、形态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试验选择240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蛋用仔公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和150 mg/kg金霉素(抗生素组)以及250、500、750、1 000 mg/kg丁酸梭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750 mg/kg丁酸梭菌组与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盲肠内大肠杆菌数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除250 mg/kg丁酸梭菌组外,其他各丁酸梭菌组盲肠内乳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2)1 000mg/kg丁酸梭菌组小肠各肠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的黏膜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空肠与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抗生素组(P<0.05)。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免疫球蛋白A(IgA)阳性物质有效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丁酸梭菌能够促进生长发育,维持肠道健康,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 000 mg/kg。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太子参茎叶多糖对断奶仔猪肠道免疫功能、肠黏膜形态结构和盲肠内容物菌群的影响。选取25日龄断奶的"大白×长白"二元杂交仔猪120头,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0.05%多糖组)、1 000(0.10%多糖组)和1 500 mg/kg(0.15%多糖组)太子参茎叶多糖。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十二指肠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10%多糖组十二指肠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5),0.10%和0.15%多糖组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10%和0.15%多糖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增加(P0.05);0.15%多糖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盲肠内容物中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太子参茎叶多糖能够提高断奶仔猪肠道免疫功能,增加小肠绒毛高度和V/C值,调节盲肠内容物菌群结构,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其适宜添加量为0.10%。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复合抗菌肽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将90头26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占1/2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黄芪多糖,250、500和1 000 mg/kg的复合抗菌肽,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50、500和1 000 mg/kg复合抗菌肽和400 mg/kg黄芪多糖均能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且1 000 mg/kg复合抗菌肽的效果均优于400 mg/kg黄芪多糖。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50 mg/kg复合抗菌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白介素-2(IL-2)(46和53日龄)、白介素-4(IL-4)(39、46和53日龄)、白介素-6(IL-6)(39、46和53日龄)、干扰素-γ(IFN-γ)(32、39、46和53日龄)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3日龄)的含量(P0.05或P0.01);在整个试验期间,除饲粮中添加500 mg/kg复合抗菌肽对32日龄断奶仔猪血清IL-2、IL-4含量和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复合抗菌肽对32日龄断奶仔猪血清IL-4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外,饲粮中添加500和1 000 mg/kg复合抗菌肽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IL-2、IL-4、IL-6、IFN-γ和TNF-α含量(P0.05或P0.01),且效果均优于400 mg/kg黄芪多糖。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抗菌肽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以添加量为1 000 mg/kg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苜蓿粗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取540只27周龄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2 000和4 000 mg/kg苜蓿粗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1~8周,500、2 000和4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产蛋率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9~16周、17~24周和1~24周,250、500、1 000和2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且在试验17~24周和1~24周,总产蛋重量显著提高(P0.05),而平均蛋重和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2)250、500和1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在试验第6、8、12、16、20和24周蛋壳颜色显著加深(P0.05),且在试验第8、12、16周较4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蛋壳颜色亦显著加深(P0.05);3)2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在试验第6、20、24周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4)试验第8、12、16、20和24周,250、500、1 000和2 000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蛋壳厚度显著增加(P0.05),且4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在试验第8、20、24周蛋壳厚度亦显著增加(P0.05);5)2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在试验第10、12和24周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显著提高(P0.05),且2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在试验第10和12周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显著高于250、1 000和4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P0.05)。试验表明,产蛋期蛋鸡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苜蓿粗多糖可以显著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且推荐适宜添加水平为250 mg/kg。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酯化牛膝多糖对产蛋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和黏膜结构的影响,选用同批同日龄体质健壮、体重相近的以38周龄的京粉1号商品代蛋鸡蛋鸡2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酯化牛膝多糖(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四个等级。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抑制肠道大肠杆菌和促进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增殖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随着酯化牛膝多糖添加量的增加,其抑制肠道大肠杆菌和促进肠道有益菌的效果逐渐提高。酯化牛膝多糖添加能增加空肠与回肠肠道上皮细胞层厚度;能显著增加十二指肠肠绒毛高度和降低隐窝深度(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紫花苜蓿粗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540只30周龄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2 000、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试验期144 d。结果表明:1)试验第1~8周,2 000、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P0.05);试验第17~20周,2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P0.05),同时25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144天,各紫花苜蓿粗多糖组蛋黄颜色均显著加深(P0.05);试验第90天,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哈夫单位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60天,2 000、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120天,1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蛋形指数亦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61~90天,250、1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软破壳蛋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80天,500、2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也显著增加(P0.05);试验第144天,1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盲肠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40、80、120、144天,500、1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盲肠双歧杆菌数量均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紫花苜蓿粗多糖可以显著提高产蛋期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优化盲肠菌群结构,且500 mg/kg为适宜添加水平。  相似文献   

11.
动物肠道共生着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菌群,而肠壁内存在着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黏膜淋巴细胞.肠道菌群具有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生长与发育和调控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本文主要从动物肠道菌群的定植与特性、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肠道菌群对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动物肠道共生着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菌群,而肠壁内存在着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黏膜淋巴细胞。肠道菌群具有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生长与发育和调控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本文主要从动物肠道菌群的定植与特性、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肠道菌群对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对脂多糖(LPS)应激仔猪肠道形态、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用35日龄、平均体重为(10.0±0.5)kg的苏山猪90头,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LPS组和BL+LPS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其中,对照组和LPS组仔猪均饲喂基础饲粮;BL+LPS组仔猪饲喂添加5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的基础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21 d,于正试期第21天从每个重复中选2头仔猪腹腔注射LPS(LPS组和BL+LPS组)或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24 h后屠宰取样。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LPS应激显著降低了仔猪十二指肠二胺氧化酶(DAO)、空肠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及空肠一氧化氮(NO)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浆中NO含量和NOS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回肠绒隐比(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十二指肠和回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上皮细胞中淋巴细胞、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中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提高了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P<0.05)。2)与LPS组相比,饲粮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LPS应激仔猪回肠DAO和NOS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空肠黏膜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IgG含量(P<0.05)。由此可见,LPS应激导致仔猪肠黏膜损伤,在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提高LPS应激仔猪的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形态的修复,减缓LPS应激导致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6.
安普霉素对仔猪肠道微生物及肠壁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72头28日龄大长北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以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安普霉素(0、20、90mg/kg)对仔猪肠道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及其肠壁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期为4周。研究结果表明:(1)90mg/kg安普霉素能明显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对仔猪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可提高断奶后0~4周内仔猪日增重19 1%~24 6%(P<0 05)、改善饲料转化率7 7%~8 5%(P<0 05),并可提高日采食量8 4%~13 1%。尤其在试验前期(断奶后0~2周)作用更明显。(2)饲料中添加90mg/kg安普霉素对断奶后0~2周、3~4周仔猪肠道(空肠、盲肠和结肠)中大肠杆菌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 05),可分别降低10 7%~18 1%、9 1%~14 0%,且前期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同时,也可显著降低0~2周空肠内乳酸杆菌的数量(P<0 05),一定程度上抑制空肠内双歧杆菌的增殖,减弱空肠内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显著降低仔猪空肠内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量(P<0 05),从而可减少与机体竞争营养、降低肠内有害代谢物水平。(3)在仔猪日粮中添加90mg/kg的安普霉素可显著减轻小肠相对重量17 7%(P<0 05)、缩短小肠相对长度13 7%(P<0 05),并使小肠绒毛排列规则、高度增加(P<0 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安普霉素对仔猪具  相似文献   

17.
18.
Intestinal haemorrhage syndrom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20.
家禽肠道螺旋体病Avain Intestinal spirochaetosis,AIS)被普遍认为是家禽生产中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疾病。本病由多种螺旋体引起。螺旋体为一类外形呈螺旋状的细菌,它们主要定殖在大多数哺乳动物和家禽(包括猪、人类和家禽)的大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