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国块菌采收和贸易问题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我国块菌产地块菌贸易中块菌质量作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块菌采收和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外黑孢块菌等采收的经验,提出了改进我国块菌产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方式以及开展黑孢块菌等人工栽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块菌资源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块菌属真菌为地下真菌类的子囊菌 ,通常与林木根系具有共生关系。块菌又是重要的野生食用菌 ,其子囊果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 ,商业价值为世人所瞩目。块菌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西欧地区 ,全球描述的块菌属真菌在 6 0种以上 ,其中 ,黑孢块菌TubermelanosporumVit tad、白块菌TubermagnatumPico、夏块菌T .aestivumVit tad、勃良第块菌TuberuncinatumChatin等 ,均为重要的商业块菌。被誉为林中“黑钻石”的黑孢块菌 ,是其中价值较高的一种 ,为西欧许多国家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该菌最早发现于法国的P啨rigord省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为其主产区。我国自 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了块菌资源及生态学研究 ,先后发现二十多种块菌 ,其中 ,中国块菌T .sinenseK .TaoetLiu、太原块菌T .taiyuanseLiu、巨孢块菌T .gigantosporumY .Wang、刘氏块菌T .liuiA .S .Xu、西藏块菌T .xizangenseA .S .Xu等为块菌属新种。喜峰块菌TuberhimalayenseZhangetMinter、拟喜峰块菌Tu berpseudohimalayenseMorensetal.等 ,为我国特有的高山块菌 ,西南横断山区及喜马拉雅山系为其主要分布区。我国目前出口欧洲的块菌种类主要是西南出产的印度块菌 ,该菌子囊果与黑孢块菌极其相似。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本文分别列举了分  相似文献   

3.
郭尚  李渊  赵照林 《食用菌》2014,(1):4-6,49
对块菌分类学地位、分布、生活史、寄主、生态学、生理学特性和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块菌的资源利用和商业化栽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云南楚雄地区永仁县块菌生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云南楚雄地区永仁县块菌的分布、生长条件、共生树种、块菌发生林的生态环境特征及菌根组织形态等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科学合理利用块菌自然资源和开展块菌的半人工栽培技术与途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云南和四川产的5个块菌菌株为试验材料,提取块菌DNA并对rDNA的ITS序列分析试验条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常规CTAB法提取块菌子实体DNA.获得的DNA产量高,可以满足本试验的要求:明确了rDNAITS区域的适宜PCR扩增和克隆条件:获得4个长度为650bp、1个长度为800bp的PCR产物:将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转4LE.coliJM109.获得了阳性克隆.供进一步序列分析用。  相似文献   

6.
块菌资源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2 我国主要块菌的形态比较印度块菌 (T .indicum :该菌子囊果与黑孢块菌极为相似 ,一般不易区别 ,仅可通过显微镜对产孢组织 (gleba)及子囊孢子壁文饰 (ascosporewallornamentation)结构上的差异进行分别。印度块菌子囊孢子数目通常多  相似文献   

7.
块菌生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块菌的形态特征、发生期以及块菌生长发育与气候、土壤、动植物的关系。块菌是营养共生型的外生菌根菌,与树木形成共生关系,与周围杂草有拮抗关系。块菌最适合生长于中性至微碱性的表面覆有腐殖质层的轻、中壤中。块菌产地雨季和热季同季,干、湿季明显。生长季节地温19~26℃,雨量900~950mm。  相似文献   

8.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ini)、夏块菌(T.aestivum Vittadin)i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本文对印度块菌、夏块菌与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印度块菌、夏块菌孢子液接种化香树苗后,第三个月发现已形成根尖淡乳色,基部淡黄色、黄褐色的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为单轴状、羽状和不规则分支状,单根菌根长300μm~4 000μm,直径为200μm~500μm;平坦或从菌根延伸出外延菌丝。印度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絮状。夏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外延菌丝为黄绿色、羊毛状。菌根老化后变暗褐或萎缩;两种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菌根在显微镜下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笔者的《意大利块菌考察见闻》在《中国食用菌》刊登之后,收到了许多热心的读者的来信,其中许多人在信中要求对块菌采集方面的知识作进一步介绍。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的采集经验,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在我国的条件下的块菌采集方法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欧洲块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陈应龙 《中国食用菌》2002,21(1):7-9,11
黑孢块菌、白块菌、勃良第块菌等是分布于西欧地区的著名美味食用菌。法国科学家最早开展了块菌人工驯化及其栽培技术研究,开创了菌根食用菌人工栽培的先河。这一技术在欧洲得到了推广,成为新兴产业;近年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也试验成功。本文对块菌菌根化苗生产及种植园经营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攀枝花块菌是国内到现在为止发现的唯一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白色块菌新种。对攀枝花块菌与云南松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攀枝花块菌孢子接种云南松树苗3个月可形成菌根,菌根呈单轴状和二叉状分枝,菌根尖淡乳色,基部淡黄色、黄褐色,单根菌根平均长4.66mm,平均粗为1.40mm;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直立着生在菌根表面,与意大利白块菌、波氏块菌的外延菌丝相似,菌根表面呈马蹄状的哈蒂氏网结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块菌胞外多糖合成机制和运动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采用了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来提取块菌胞外多糖,并进行了多糖的精密度和稳定性测试;给小鼠灌胃块菌胞外多糖样品溶液后进行了小鼠负重游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块菌胞外多糖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的肌肉耐力,具有显著的运动抗氧化作用。通过小鼠肝脏称重试验结果表明,块菌胞外多糖能够有效提高小鼠肝糖原的储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印度块菌的生态考察及纯菌种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块菌在欧洲被称为“黑钻石”。印度块菌(见《中国食用菌》11卷3期)。因独特持久的芳香,常被猪、野兔觅食。经试制的块菌酒,清香诱人,口感极佳,有开发价值。因菌窝常被破坏,孢子发芽率很低,导致产量极为稀少。为挽救这一珍稀资源,进行半人工栽培,势在必行。云...  相似文献   

14.
黑块菌是一类珍稀的外生菌根食用菌。着重描述印度块菌和夏块菌的形态特征和鉴别特征,并介绍它们的生境及分布区域。同时,对块菌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用菌》2007,26(5):33-33
澳大利亚的西澳州本年度产季首次出口块菌。这家块菌公司位于西澳洲西南部的Manjimup,预计该公司今年块菌产量为400kg。这些块菌将以3000澳元/kg的价格出口到法国、丹麦、美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16.
1 块菌及食用在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中 ,蘑菇消费也很普遍 ,但美食家们对块菌则更是偏爱有加 ,块菌价格通常要高出蘑菇许多倍 ,鲜菇的价格既可达数百美元。块菌是另一类真菌的子实体 ,外观类似于马铃薯 ,通常生长于地下。这类真菌叫做菌根真菌 ,是它们常常同植株一起共生。植物可以利用菌根真菌扩大根系生长范围 ,更有效地吸收营养物质 ;真菌则在那里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 ,能舒适、安然的生活 ,既有充分的营养 ,又有安全的保障 ,所以此类真菌通常称为菌根真菌 (Mycorrhiza)。也正是这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所以人工栽培便有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17.
块菌生态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综述了气候,土壤,微生物区系等自然条件与块菌生长的影响关系,总结了块菌共生的常见宿主树种,并就块菌对杂草克生性及其子囊果营养吸收等的有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唐平  柳成益  杨梅 《食用菌》2014,(3):70-72
通过对不同成熟度、不同温度、不同装框质量和不同损伤种类的块菌进行冷库保鲜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块菌孢子成熟度大于85%,温度3~5℃,装框质量20 kg/框、无人为损伤的块菌保鲜效果较好,块菌保鲜时间50 d,损伤率低于8%。  相似文献   

19.
三种国产块菌的病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川西南及滇北地区开展调查发现,印度块菌、拟喜峰块菌及中华块菌上有两种病害、即粉红腐病和自腐病。本文就有关病害1病原、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等,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20.
对黑孢块菌一级菌种培养基,二、三级菌种培养基和酸碱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黑孢块菌生长的一级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添加马尾松松针浸出液为佳,pH值为7.6;二、三级菌种培养基为阔叶树木屑添加麸皮及微量矿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