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疆于田绿洲农业资源潜力分析及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疆于田绿洲地处干旱内陆区,生态环境脆弱,是一个以灌溉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落后地区。着重计算分析了绿洲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光温水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结果表明水分和土壤肥力是限制该区农业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对光、热、水、土资源空间组合错位的认识有助于农作物的合理布局,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尽管该区农业发展比较落后,但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耕地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种植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四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农业资源生产潜力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渭北旱原农业资源深度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北旱原自然资源丰富,是仅次于关中平原的陕西主要的农业区,现已初步开发成为陕西优质粮食和果畜产品生产基地。21世纪初叶是渭北旱原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落后状况,实现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渭北旱原资源开发历史和经验中可得出,该区域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以挖掘资源潜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着力提高农业产业技术水平,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把增加重要农产品产量与增加农民收入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半干旱及干旱地区的草地资源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其主要特征是草地生产力地区间、年度间差异很大,且季节间极不平衡。当前由于利用不合理,草地退化、沙漠化严重。今后重点应以草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主,并创造条件培育改良草地,逐步扩大人工草地的种植面积,以保畜牧业生产稳定、优质、高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陕西咸阳渭北旱塬地区优质苹果基地生态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咸阳渭北旱塬苹果产区与国内外优质苹果产区近30 a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咸阳渭北旱塬地区具有较国内外其它苹果产区优越的生态气候条件,表现为:温度条件适宜、温度日较差大、光能资源丰富、水分条件适中,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条件十分优越。影响苹果产量、品质的最大不利气候因素是干旱、大风、霜冻、冰雹、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咸阳渭北苹果生产的具体对策是:调整苹果品种结构,适度增加早、中熟品种和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的比例,将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调整到10∶20∶70。抓好优良品种区域布局,南部(海拔600~850 m)保留适量晚熟品种,适度发展中熟品种,增加早熟品种比例,围绕加工,发展一定比例的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北部(海拔850~1 300 m)仍以优良晚熟品种为主,适度发展新优中熟品种,少量发展早熟品种;次优生区(海拔600 m以下)应以早、中熟品种和鲜食加工兼用品种为主,逐步淘汰晚熟品种。下大力气抓好"四项关键技术"的落实,提高优果率,增强渭北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果品贮藏加工能力,增加果品生产附加值;建立健全信息体系,引导市场消费,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提高咸阳果品的声誉。  相似文献   

5.
罗禄怡  陈绍萍 《植物检疫》1992,3(3):169-170
贵州有可供种草养畜的草场资源面积6430万亩。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草山草坡资源,建立以草食性牲畜为主的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摸索南方草山草坡利用与  相似文献   

6.
引入外来品种改良牲畜被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手段,但对其在生产基础差、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小农户生产系统中的适用性却缺乏分析,因而,盲目推广改良可能危及牧民生计,进而导致生态破坏。以位于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赤峰市克旗的家畜改良为案例,通过入户访谈,在识别其畜牧业生产系统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家畜改良的效果、可行性条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在小农户生产系统中,家畜品种改良并不能提高限制性资源的生产率,而且增加了农户面临的生态风险和市场风险,改良是否可行取决于外部环境能否有效地改善其对限制性资源的利用及平衡风险,尤其是提供稳定的饲料和畜产品市场,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技术及金融保障。  相似文献   

7.
论陕西渭北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陕西省渭北旱地资源优势和劣势,提出渭北旱原农业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并用渭北旱原合阳县近年农业生产的经济发展的实践说明了这些潜力是可以实现的,指出渭北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实施方法;同时对渭北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从策略上进行了论述,对消除这一地区的贫困,保证粮食供给,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渭北旱塬5市19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70—2010年的气温及降水量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渭北旱塬气候变化及气候生产力对其响应。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的升温幅度较大;年、季降水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春季及秋季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夏季及冬季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气候生产力呈增加趋势,未来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为有利,气候生产力平均增加12.1%,"冷干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为不利,气候生产力平均减少18.3%。  相似文献   

9.
宁南山区农业资源及合理利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宁夏南部山区的土壤、土地、气候、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资源特征,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改良利用的途径及发展农林牧业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草场承载力与畜草平衡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气候潜力推算出锡盟各旗县的草场承载力。并与实际载畜量的对比,将锡盟划分为4个亚区,进而探讨了各区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途径。认为必须增加草场投入,逐步形成以集中养畜为主的现代生产方式,在高水平的畜草平衡关系上发展畜牧业。同时要限制开垦草场、开展区域协作、加强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对非洲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洲人口迅速和持续增长的巨大压力下,非洲的植被正在以空前的速率退化。本文阐述了烧荒、非林化、耕种、牲畜和野生动物对非洲植被的影响。最后就非洲植被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区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克拉玛干沙漠区水资源的奥秘,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989年以前编制的水文地质图,均将该沙漠区划为成潜水分布区,对沙漠区水资源未进行评价。近几年来,石油勘探工作基本查明了该沙漠腹地区域地质构造,为研究沙漠区水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本文根据沙漠周边水资源资料,结合沙漠腹地区石油孔、物探构造、电法测井、油田水等资料,对沙漠区地下淡水蓄水构造、分布规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提出初步简要成果,供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油气田开发供水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棕色田鼠种群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4月 ̄1995年4月作者在河南灵宝程村黄土塬农作区对棕色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逐月调查。结果表明,春季3、4月份种群数量高,夏季7、8月份数量低,而秋季10月份数量又高,然后又降低,呈典型的双峰型。在对棕色田鼠种群年龄结构、繁殖强度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种群消长机理和种群调节因子。发现3个月前的成亚比、2个月前的繁殖强度、温度指数、降雨量指数分别和密度呈显著相关,用以上因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预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的干旱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文以大量翔实的调查资料,从生态学、地理学、灾害学、农经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干旱发生规律及其主要类型,进而对该区干旱缺水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对粮食及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鄂尔多斯东北部的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从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入手,揭示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建立人工高效开发-整治型的综合模式结构,以便持续稳定地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的关系,促进这里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互动发展受到区域环境、政府政策和经济成本的三重约束。文中通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西部典型区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社会、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格局的演变规律,发现西部大开发实施的10年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格局演进趋势表现为:"南动北静,发展存在南北差异";"整体一致提高,但幅度不大,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三北”防护林地区环境特点与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服务的土地资源评价体系和布局意见。  相似文献   

18.
吉兰泰地区第四纪湖泊的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吉兰泰盐湖区是内蒙古干旱区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本文在分析吉兰泰地区第四纪以来对称性空间地貌结构和特征以及沉积相的基础上,指出吉兰泰湖泊的演化,经历了从古大湖—古大湖分解—形成新内陆湖的持续收缩过程。通过与青藏、新疆和内蒙古等高原湖泊演化的对比研究。证明吉兰泰湖泊的发育明显受到新构造运动和宏观气候因素的综合控制。现代人为活动影响也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19.
额济纳绿洲胡杨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一道桥、二道桥、三道桥、和四道桥的胡杨自然保护区内设置9个10m×10m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并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胡杨的种群结构为衰退型,幼苗、幼树和中龄树数量较小。额济纳胡杨种群整体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随着径级的增大其分布格局呈现规律性变化,幼小植群呈强聚集分布,大树倾向于随机分布,中龄树和成年树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过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疆于田县15个乡镇600户农户调研数据,借用离散选择模型中的多元Logit(MNL)模型分析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选择过程中,其个体特征、所处外部环境等因素对某类适应性行为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经验、教育和信贷支持程度对改变种植结构有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时长和借贷能力越强的农户,以及居住在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农户增加灌溉意愿强烈;性别、家庭年均纯收入、能否获得借贷是影响地膜覆盖面积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均纯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通过增加农作物多样性以应对气候变化,而与亲戚朋友和邻居交往越密切的农户更易对改变播种期持怀疑和反对意见;山区和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农户对家畜圈养适应性选择偏好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