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3种多年生牧草在西海镇的引种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引进23种多年生牧草在海北州西海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小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种植当年大部分牧草生长良好,而越冬性能因草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生长第二年,能够返青的牧草生长高度和产量有大幅度增加,覆盖度受越冬率的影响较大;依据供试牧草的综合表现,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5种牧草。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品种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李启文 《草原与草坪》2005,(5):64-65,68
在民勤县坝区对12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除产量、越冬率有差异外,其他性状均表现为相近,其中WL-232、神龙1号、WL-323、朝阳等生长速度快,越冬性强,产草量高,适宜在该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针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优质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直播越冬率低,难以形成高产的现状,通过覆膜处理,以不覆膜为对照(普通播种),在甘肃甘南夏河县桑科乡海拔3 100 m区域,研究覆膜种植方式下紫花苜蓿种植当年的产量、株高、分枝数和种植次年的越冬情况和草产量特征。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较普通播种显著增加了苜蓿越冬率,种植当年及次年的草产量(P0.05),分别为27.27%,31.69%和32.15%。覆膜处理下苜蓿的株高和分枝数虽大于不覆膜处理,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利用地膜进行紫花苜蓿覆盖种植,显著增加了其越冬率和草产量,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区紫花苜蓿草地建植成功和优质高产的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24种多年生优良牧草不同播期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引进24种优良牧草在海北州西海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不同播期小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比夏季播种更有利于各种牧草的生长发育和提高牧草的越冬成活率,临冬寄籽播种对部分禾本科牧草是可行的且比春季播种生长当年有更优异的表现。通过对各种牧草生长发育状况的观测和分析,比较其在越冬性能和产量方面的表现,选择确定了9种适宜在本地部分地区推广种植的草种(品种)。  相似文献   

5.
甘肃张家川阴湿地区紫花苜蓿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生长速度、越冬性、鲜干比、抗病虫害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阿尔冈金鲜草产量最高达41.57 t/hm2,其次为THG-1,兼用型FD3,天水苜蓿鲜草产量最低,仅为30.37 t/hm2;生长速度,越冬率,鲜干比等指标,筛选出的品种表现较好,且与对照天水苜蓿差异显著(P<0.05),因此,适宜于在当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依次为THG-1,兼用型FD3,阿尔冈金,金皇后,多叶。  相似文献   

6.
红豆草和紫花苜蓿在同仁县生产性状的初步比较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德林 《青海草业》2001,10(2):14-16
试验结果表明 ,在同仁县的隆务河谷地区有灌溉的条件下 ,红豆草在种植前两年的生长速度和产草、产籽量均明显高于紫花苜蓿。红豆草在种植当年就可以收到部分成熟种子 ,如果收草用 ,当年可刈割两茬 ,但越冬率较苜蓿差 ,第 2年可刈割三茬 ,每公顷产鲜草 962 82kg/hm2 ,产种子 1 1 35.5kg/hm2 。紫花苜蓿产鲜草 731 97kg/hm2 ,产种子 1 99.5kg/hm2 。红豆草较紫花苜蓿更适合于隆务河谷较阴湿的荒山荒坡 ,房前屋后及田埂地头上种植 ,既美化环境又可获取较高产量的牧草  相似文献   

7.
高寒阴湿地区紫花苜蓿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5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生长速度、越冬性、茎叶比、鲜干比、抗病虫害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筛选出了5个适宜在高寒阴湿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对盐碱地紫花苜蓿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覆盖是盐碱地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推进地膜覆盖在盐碱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中的应用,在河西走廊玉门市黄花农场开展了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盐浓度条件下地膜覆盖对紫花苜蓿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紫花苜蓿出苗率、存活率、越冬率和产量呈降低的变化态势,而地膜覆盖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出苗率、存活率、越冬率、株高、茎叶比和产量,且在地膜覆盖和盐浓度为0.5%时紫花苜蓿总产量显著高于盐浓度为0.3%无地膜覆盖时的紫花苜蓿总产量,说明地膜覆盖可以应用于盐碱地紫花苜蓿的种植。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省兴仁县放马坪草场对9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田间品比试验.并测定了供试品种的株高、生长速率、物候期、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营养物质含量,同时通过对这9个紫花苜蓿品种1个生育期的观测,综合分析了越冬率、株高、再生率、产草量、鲜干比等各项指标。结果得出:在贵州兴仁县表现较好的紫花苜蓿品种是9号多叶王、2号CW787、7号TG7,这些品种在该地区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强,适合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秋季刈割对紫花苜蓿根贮有机物质在越冬期间变化情况及对翌年越冬率、头茬产量的影响,本文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测定第二次刈割后900GDD,1000GDD,1100GDD,1200GDD刈割的紫花苜蓿在2013年秋末至2014年初春越冬期间主根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种植翌年,第二次刈割后1000GDD刈割的紫花苜蓿越冬率及头茬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处理(P < 0.05),与未刈割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整个越冬期间,紫花苜蓿根贮藏性有机物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吉林省中东部地区秋季刈割具有可行性,且在第二次刈割后1000GDD时刈割不会影响牧草翌年产量。  相似文献   

11.
35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对引进国内外的3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了生长第2年的越冬率及不同茬次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叶茎比等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在种植第2年,综合评价最优的参试品种是龙牧806,其次是飞马、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等,这些苜蓿品种均为适宜在赤峰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而肇东苜蓿、龙牧系列、公农1号与敖汉苜蓿越冬率相对较高,生产性能在综合评价中表现良好,其全面的特点更适合在赤峰市气候偏冷的北部旗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3个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产量、生长速度、越冬性、抗病虫害等方面的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4个适宜伊犁干旱荒漠区种植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3.
曹彪  何建村  白云岗 《草地学报》2017,(6):1380-1388
为了研究寒旱荒漠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适宜的灌水周期和灌水量,寻找合理的灌溉制度,对紫花苜蓿在浅埋式滴灌条件下开展了大田滴灌试验,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灌水周期和灌水定额对不同生育阶段紫花苜蓿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周期和灌水定额对不同生育阶段的紫花苜蓿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合理安排灌水周期和灌水定额可以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寒旱荒漠地区紫花苜蓿全生育期适当的灌水总量约为6 450m3·hm~(-2)。其中第一茬紫花苜蓿灌水约8次,灌水量约为3 075m3·hm~(-2);第二茬紫花苜蓿灌水约10次,灌水量约3 375m3·hm~(-2)。  相似文献   

14.
杂交苜蓿是野苜蓿 (M .falcata)和紫苜蓿 (M .sativaL .)的杂交后代 ,兼具亲本的许多优良性状 ,适于广泛栽培。对其在根系特性上所表现出的优势进行研究发现 :根颈处的劈裂将植株分为母株与子株 ,实现营养繁殖 ;位于茎基部的当年芽数量明显大于亲本 ,是地上生物量增长的基础 ;明显的缩根现象有利于茎基部和根颈顶部芽的产生和越冬 ;明显优于亲本的侧根与不定根 ,为根劈裂分株繁殖的植株提高地上生物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紫花苜蓿、油菜、碗豆混播植物群落 ,在生长季各类群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 :各类群生物量季节动态具有明显的差异 ,其生物量生长速率也各不相同。其中 ,油菜和碗豆生长速率的高峰期在 7月 ,紫花苜蓿在 8月 ,禾草类和杂草类在 6月。试验结果同时说明 ,弃耕地改良后作为刈割和放牧用地 ,苜蓿和其他作物混播不仅有利于当年播种苜蓿在退化盐碱地上的出苗率和保苗率 ,而且可提高人工草地产量 ,增加草地当年收益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优良豆科牧草的筛选及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缓解高寒牧区冬春季节家畜蛋白饲料缺乏的问题 ,进行了优良豆科牧草的引种栽培及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筛选出的甘农 1号杂花苜蓿和陇东苜蓿的干草产量两年平均为 4 930 .3和4 912 .1kg/hm2 ,茎叶比分别为 1∶0 .81和 1∶0 .83,越冬率为 74 .95 %和 71.6 5 %。  相似文献   

17.
18.
2013~2017年在海河平原区对35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从生育期、越冬率、枝条数、冬前株高、株高、茎叶比、草产量、饲用品质等方面开展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海河平原区,随着苜蓿秋眠级数的降低,有返青期提前的趋势,秋眠级越高,返青期越晚;大多数品种第4~6茬开花现象不明显。高秋眠级品种越冬率、单位面积枝条数、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1);株高和冬前株高表现相反:秋眠级8级以上苜蓿品种秋播第1年越冬率仅有40%左右,这类品种越冬存在较大风险。相关性分析表明,秋眠级与冬前株高、株高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越冬率、枝条数、CP、RFV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越冬率和冬前株高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0、0.86,相关性最强。综合分析在海河平原区适宜秋眠级为3~5级,该试验中适应性较好的苜蓿品种为甘农3号、甘农6号。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施硫肥对苜蓿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北京地区进行了不同施硫肥水平对苜蓿生产和土壤有效硫(NaHCO3浸提)含量变化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硫肥显著增加了苜蓿的生长和发育,延长了第4茬的生长期;养分缺乏导致更多光合产物分配到茎部,使茎叶比增加.施硫肥增大了苜蓿最新展开的三出复叶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升高,最终提高苜蓿干物质产量30%左右.在相同或相近的密度下,苜蓿初花期的高度可以很好地预测其干物质产量.生长季结束时不施硫肥的土壤有效硫含量显著比生长季前的低,土壤中各层次有效硫含量与苜蓿干物质总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总体上,0~45 cm土壤中以NaHCO3浸提的有效硫含量在20~30 mg/kg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半荒漠地区绿洲混播牧草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甘肃河西半荒漠地区建植绿洲人工草地对6种混播牧草群落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播组合T6(无芒雀麦-紫花苜蓿型)和T5(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型)在群落稳定性及抗杂草的竞争力等方面表现均佳.在水热条件适宜情况下刈割频率为4~5次/年.T6的全年牧草产量可达126.9 t/hm2,根积累量232.6 t/hm2.茎叶比为1.09.叶面积指数7.0.通径分析表明,叶面积指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决定系数0.859 5).通过草地植物多样性保护、控制叶面积指数和维持草地营养平衡等调控措施,可使群落获得较高的稳定性.群落的多样性指数(y)与均匀度指数(x)相关极显著(r=0.718 4,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