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国冬桃资源的历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载龙 《果树科学》1999,16(4):289-292
对我国冬桃的历史记载进行整理与考证。冬桃是桃在古代驯化过程中最早形成的栽培类型。它的存在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我国冬桃品种繁多,性状各异,但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原始类型的属性,它们对于研究桃的进化和品种改良具有发价值,是一类宝贵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2.
雪桃新品种—红世界,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用“雪桃”与“冬桃”杂交培育而成的大果型晚熟桃新品种。谈品种的育成,结束了雪桃果实无色,产量低,冬桃果实小的历史。同时它成熟期在雪桃之后,冬桃之前,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3.
冬桃又名王母桃、雪桃、冻桃,亦称仙人桃,一般是指果实生育期在200天以上的极晚熟桃品种.是一种极其珍贵而独特的桃品种类型。在生产上,通常把10月份(及其以后)成熟的极晚熟桃称为冬桃。由于冬桃成熟特晚(正值中秋国庆成熟),经济价值特高,近年已逐渐成为我国桃树发展的重点和热点。目前生产上的冬桃均以北方品种为主(如中华寿桃),引入南方后极不适应。  相似文献   

4.
用雪桃作母本,以冬桃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培育晚熟雪桃新品种——“红世界”获得成功,1991年在河南省浚县小河冬熟果树研究中心实验场已结出丰硕果实。该品种育成,结束了雪桃无色,产量低,冬桃果实小的历史。目前,我国栽植的晚熟桃,分雪桃、冬桃两类。雪桃果大,色青,挂果少;冬桃果小、色红、挂果多。小河冬熟果树研究中心的马玉玺同志,为  相似文献   

5.
桃原产我国,品种资源丰富,其中一类极晚熟的品种(类型),各地称为“冬桃”或“雪桃”。由于其成熟期在一般晚熟桃之后,在深秋,乃至初冬还能吃到鲜桃,因而被视为上品。 早在公元前十世纪《尔雅·释草篇》即有冬桃之记载。孙云尉编《中国果树史与果树资源》中叙述:冬桃产于陕西秦岭山区、眉县等地。河南也有分布,这是一古老品种。陕西眉县、商县、安康等地冬桃留存历史悠久,但过去很少用于商品栽培,50年代作过普查并载入陕西省果树志。 本文着重介绍山东的昌邑冬桃、历城冬桃,江苏的沛县冬桃以及河北的满城雪桃。就目前栽培看,前景较好的为满城…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浚县小河中国冬熟果树研究中心马玉玺,用雪桃和冬桃杂交培育出一个新雪桃,暂定名“红世界”。该雪桃的育成,结束了原雪桃果实无色、产量低、果个小的历史。同时它成熟期在雪桃之后、冬桃之前,正好填补此时期市场上没有鲜桃供应的空白,大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7.
<正>河南省浚县鹤中冬熟果树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专业从事冬桃新品种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马玉玺高级工程师从1987年起先后育出中华冬桃2号、红雪桃、雪桃红世界、国庆红、霜降蜜,特别是又在全国首次育出红叶冬桃~,为此《河南日报》、《农民日报》、《特种经济动植物》等媒体专门以《马玉玺育出极晚熟红叶冬桃珍稀品种》为题宣传报道"高级工程师马玉玺历经多年潜心研究,育出稀世珍品红叶冬桃,终于成为我国第一位攻破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青叶冬桃的桃树育种专家,填补我国红叶冬桃育种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冬桃     
河南省浚县小河乡小河村农民马玉喜,1983年栽了七棵冬桃幼树,1986年春开花结果,冬季有500公斤冬桃成熟,投放市场。冬桃又称“雪桃”,原产于陕西省南部山区,系我国稀有珍贵果树品种,果实除有食用性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冬桃和其它桃一样,春天开花结果,但到6、7月份天气进入高  相似文献   

9.
红雪桃系河南省浚县小河中国冬熟果树研究中心马玉玺,用“雪桃”与“冬桃”杂交育成。该品种的育成彻底结束了原雪桃无彩色,冬桃果小的历史,彻底解决了原雪桃生理上自然裂果、果实切开后褐变快的缺点,是晚熟桃理想的新  相似文献   

10.
<正>攻破2000多年青叶冬桃栽培历史育出极晚熟红叶冬桃珍稀品种填补我国历史上没有红叶冬桃的空白冬桃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从古至今栽培的冬桃叶子均为青色,从未有史书记载有不同叶色的冬桃品种,且果品质量始终没有提高,果重只有80~100克。为了提高冬桃的前期观赏价值和果品质量,高级工程师马玉玺历经多年潜心研究,终于成为我国第一位攻破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的青叶冬桃,育出稀世珍品红叶冬桃,填补我国红  相似文献   

11.
Peach cultivation in Mexico has recently extended to subtropical climates to reduce drought, but in many areas winter frosts are a strong limiting fact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behavior of a wide range of peach accessions during dormancy and bud-break was collected over a 4-year period in the most important peach growing region in the subtropical highlands of central Mexico where winter frosts are common. Observations were made on 33 peach accessions (local, introduced and hybrids between both groups). Differences in fruit set among peach genotypes which were related to sensitivity to enter rest (SER), time of blooming, duration of blooming, bud density (BD) and flower density (FD). The latter were generally related, however, bud to flower ratios and yields were low for materials that were very late blooming. Selections such as San Juan, Fred, 17-1, and 24-1, were based on mid to late-bloom, high and stable yielding. SER, BD and FD values and BD:FD ratios, should be included as important breeding goals to provide more stability of peach production in the subtropical highlands.  相似文献   

12.
13.
桃及其近缘种花芽分化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珂  李靖  王力荣  黎明  方庆 《果树学报》2006,23(6):809-813
以甘肃桃(甘肃桃1号)(Prunuskansuensis)、新疆桃(喀什2号)(P.ferganensis)、普通桃(青丝)(P.persica)为试材,研究了他们的花芽分化特性。结果表明,甘肃桃、新疆桃和普通桃花芽分化顺序一致,都是按花芽分化始期、萼片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这个顺序分化的,但花芽分化各阶段所持续的时间各不相同。甘肃桃、新疆桃和普通桃花芽分化始期不同。甘肃桃花芽分化始期较早,在6月上、中旬已经开始分化,而新疆桃、普通桃则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才开始分化。甘肃桃与新疆桃、普通桃雌配子体发育存在差异,甘肃桃形成胚珠原基后越冬,而新疆桃、普通桃则以子房阶段越冬,春季才形成胚珠原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桃品种资源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展示桃种质资源结果习性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提出其数值分类指标和参照品种,为桃种质资源描述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以386~411份品种资源为试材,研究了与结果习性有关的4个指标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单花芽复花芽比率具有最大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系数达到101%,其次变异系数依次为花叶芽比率37.50%、花芽起始节位32.49%、节间长度12.61%;根据遗传多样性分布状况,提出5级数值分级指标和参照品种,其中3级作为中间级;每个性状的每个等级均有2个参照品种,分别为亚洲品种和欧美品种,且尽量选择育种者公知或广泛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桃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现代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在植物育种方面有重要作用。综述了桃树的组织培养技术和桃遗传转化研究取得的成绩。文中侧重介绍了广泛应用于桃树研究的茎尖培养法、胚培养法两种主要的组织培养技术和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轰击法两种主要的遗传转化方法;详细说明了品种、外植体类型及其发育阶段、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因子和培养环境等对桃组织培养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影响桃树遗传转化的关键问题,并对进一步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蟠桃种质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8个蟠桃品种和9个其他类型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4对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进行了蟠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24对SSR引物共获得17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1个,多态率达95.53%。蟠桃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42 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9 8;南方蟠桃品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4.3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03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6 3;北方蟠桃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06%,Nei’s遗传多样性为0.244 9,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2 4。群体间存在较小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065 9),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群体内,可能与其较大的基因流Nm=7.086 1有关。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为0.66~0.95,在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南方品种聚于同一类群,北方品种除新疆蟠桃、黄肉蟠桃及香金蟠外也聚于同一类群,聚类结果支持蟠桃多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17.
Applications of growth regulators to detached peach laterals in winter had variable effects on flower bud abscission. GA3 and GA4+7 increased bud abscission while IAA, BA and ABA inhibited abscission. Ethephon had a variable effect. Interactions were obtained between the compounds generally with IAA or GA playing the major role. GA had a peak of activity during a critical period in late winter indicating a variation in responsiveness. Variations in sensitivity to GA were obtained for different cultivars. Field applications of GA3, GA4+7, and ethephon to Elberta peach trees in winter, alone and in various combinations, promoted bud abscission.  相似文献   

18.
应用RAPD技术对、李、桃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技术对、桃、李部分南方品种进行鉴定 ,并探讨了与桃李之间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不是桃和李的杂交种 ,或李的变种 ,应当是李属的一个种或亚种。RAPD技术能很好地用于桃、李、种间和品种之间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基于果实相关性状的桃品种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国家种质资源圃(北京)编目的558份桃品种的18个形态学和农艺学性状为基本数据,研究了桃品种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取样策略,包括总体取样比例的确定及取样方案的选择,以获得最佳的初级核心种质。本试验共设10%~90%9个总体取样比例;取样方案研究包括分组原则和组内取样比例的确定。结果表明,桃初级核心种质的适宜总体取样比例为10%;按品种类群分组结合多样性比例取样为构建桃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方案;利用此取样策略从558份桃品种中提取56份作为核心样本,对其代表性进行检测表明所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能够很好地代表桃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RAPD技术对、李、桃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RAPD 技术对、桃、李部分南方品种进行鉴定, 并探讨了与桃李之间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不是桃和李的杂交种, 或李的变种, 应当是李属的一个种或亚种。RAPD 技术能很好地用于桃、李、种间和品种之间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