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比叶重及其与光合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白桦、水曲柳、蒙古栎和红松四个树种各自的叶面积与叶干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比叶重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这种变化与其生长节律密切相关 ,同时反映出不同树种之间养分利用及贮藏方式存在着差异。三个阔叶树种及红松当年生叶的比叶重 ,生长季末高于生长初期 ;红松 1年生叶和 2年生叶 ,在生长初期的比叶重高于生长末期。四个树种在生长初期比叶重变化速度的不同 ,反映出树种间叶片发育过程存在差异。生长季树种比叶重平均值的排序为 :红松 >白桦 >水曲柳 >蒙古栎。水曲柳、蒙古栎以及红松 2年生叶的比叶重与光合能力表现出统计上的显著相关关系 ,相关曲线均为二次抛物线型 ,即比叶重过大或过小 ,光合能力都会降低。白桦和红松1年生叶的比叶重与光合能力的相关性很弱。  相似文献   

2.
白桦和真桦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白桦和真桦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对水分的调节能力,探讨两树种与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理学机制,选用1年生实生苗,采用LI-6400型光合仪,测试分析了光和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白桦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真桦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白桦的光合速率在8:00达到第一个峰值,10:00出现午休现象,在12:00出现第二个峰值;真桦在12:00出现峰值.白桦和真桦的蒸腾速率均表现为清晨最低.真桦的日平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白桦,真桦表现出高光合、高蒸腾、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特性,其适宜干旱环境的能力要强于白桦.  相似文献   

3.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于2006年6~9月测定北京山区主要乔木树种的光合特性,包括刺槐、臭椿、槲树、栓皮栎、侧柏和油松。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栓皮栎、臭椿和刺槐的光合曲线呈双峰型,发生明显的"午休"现象。强光、高温和低湿是引起"午休"的主要环境因子。3个树种的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也呈双峰型,但叶片胞间CO2浓度因树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槲树、侧柏和油松的光合曲线呈单峰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部典型树种功能性状地理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东北林区典型喜光树种和耐阴树种为对象,探讨功能性状沿地理梯度的变化格局及其成因,为科学预测典型树种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标准化主轴回归法检验树高、比叶面积、木质密度3个性状的种内关联性;采取偏相关分析法计算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树高、比叶面积和木质密度3个性状在种内没有显著的关联性。植物性状的地理分布格局随树种而变化,白桦、水曲柳、色木槭的树高随经度增加而减小;山杨、水曲柳和色木槭的树高随纬度增加而减小;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高随海拔增加而增大。白桦和山杨的比叶面积随经度增加而减小,水曲柳和色木槭的比叶面积随经度增加而增大;白桦、山杨、水曲柳的比叶面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色木槭的木质密度随经度增加而增大;蒙古栎的木质密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植物性状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显示,白桦的树高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红松的树高与年降水量显著正相关;白桦的比叶面积与年降水量显著负相关,蒙古栎、山杨和水曲柳的比叶面积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蒙古栎的木质密度与年均温度显著正相关,色木槭的木质密度则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功能性状地理格局及其环境驱动机制随着树种变化而变化。总体上,树高和比叶面积分别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木质密度相对稳定,受气候因子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几种绿化树种的光合特性及生态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北京市几种引进树种和乡土树种的光合特性与生态效益,为北京市城市绿化树种的合理选择与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4种主要引进树种(水曲柳、火炬树、七叶树、珙桐)和4种乡土树种(刺槐、侧柏、油松、臭椿),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生理生态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拟净光合速率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对各树种的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效应进行分析。【结果】除臭椿和油松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外,其他6个北京市绿化树种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是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8个树种中固碳释氧量较高的是臭椿(19.36和14.08g/m2)、火炬树(16.99和12.36g/m2),较低的是油松(5.97和4.34g/m2)、七叶树(10.58和7.69g/m2)。降温增湿能力较高的是水曲柳、臭椿,二者的日蒸腾吸热量分别为5 189.82和5 162.31kJ/(m2·d),日释水总量分别为2 139.37和2 128.03g/(m2·d),降温值分别为0.172和0.171℃;降温增湿能力较低的是珙桐、油松,二者的日蒸腾吸热量分别为1 284.05和856.42kJ/(m2·d),日释水总量分别为529.32和353.04g/(m2·d),降温值分别为0.043和0.028℃。【结论】七叶树和水曲柳适用于居民区,而侧柏、油松更适用于干旱区造林,火炬树虽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应慎用;选择绿化树种时,要综合考虑引进树种和乡土树种的生态效益,使其价值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输导组织结构对液流速度和树干CO2 释放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树干解剖特征对液流速度和树干表面CO2 释放通量的影响,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原位连续测定白桦、兴安落叶松和水曲柳树干表面CO2 释放通量,同时测定树干液流速度及树干温度,并采用铸型法观察其树干木质部导管和管胞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液流速度呈动态变化,而且3 个树种液流速度的总体变化趋势相同,但不同树种液流速度差异显著,即白桦和兴安落叶松大于水曲柳;6、9 月日平均液流速度白桦比水曲柳分别高38.01%和65.80%,兴安落叶松比水曲柳高82郾91%和71郾89%。兴安落叶松、白桦和水曲柳的树干表面CO2 释放通量有显著差别,水曲柳树干的CO2 释放通量远远大于白桦和兴安落叶松树干的CO2 释放通量,6、9 月分别是白桦CO2 释放通量的1.92 和2.17 倍,兴安落叶松的1.49 和2.17 倍。3 树种输导组织的管腔长度、宽度、端壁斜度角、导管壁上的次生增厚方式及纹孔类型存在差异,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管腔直径是影响液流速度和树干表面 CO2 释放通量的主要因子,随着管腔内径的增加,液流速度呈减小趋势,树干表面CO2 释放通量呈增加趋势。由于 液流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树干表面的CO2 通量,所以输导组织结构对液流速度的影响也间接影响了树干的CO2 释放通量。   相似文献   

7.
依据组织热平衡原理,运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16年4月1日-2017年4月1日对张家口市崇礼区清水河流域油松、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中3个树种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气温、空气湿度、净辐射、总辐射、风速、日照时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研究油松、落叶松、白桦的蒸腾耗水特征。结果表明:1)油松、落叶松、白桦3树种晴天条件下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典型的“单峰”曲线,阴天呈“双峰”或“多峰”曲线,雨天呈“多峰”曲线。3树种树干液流速率均表现为晴天>阴天>雨天。2)树龄相近的白桦、油松、落叶松生长季液流速率平均值分别为0.066、0.013、0.012 kg·h-1·cm-1,阔叶树种白桦液流速率明显高于针叶树种,分别是油松、落叶松液流速率的5.19和5.75倍。3)林分密度986株/hm2,油松、落叶松、白桦混交比例38%、54%、8%,林龄40 a左右,林分生长季总耗水量297.4 mm,其中油松、落叶松、白桦分别耗水98.0、118.1、81.3 mm。生长季林分耗水量占同期降雨量的58.3%,4、5、9月降雨量小于耗水量,水分供不应求。4)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油松、落叶松、白桦树干液流速率与气温、净辐射、总辐射、风速、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湿度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3树种树干液流速率的主导气象因子为气温、土壤温度和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饲用高粱品种群体光合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饲用高粱的叶面积指数呈单峰曲线变化,以蒙农青饲1号叶面积指数最高。饲用高粱的光合势呈“单峰”曲线变化,拔节前增长缓慢,拔节后光合势呈直线上升。各品种按光合势峰值大小排序为蒙农青饲1号〉牧特利〉标兵〉苏波丹〉乐食。在全生育期牧特利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余各品种净同化率均呈“双峰”曲线变化,各品种在出苗后31~44 d达到第一个峰值后开始下降。在全生育期牧特利的净同化率与群体生长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余品种的净同化率与群体生长率均呈“双峰”曲线变化,各品种间乐食净同化率平均值最高,蒙农青饲1号群体生长率最高。单产之间比较,蒙农青饲1号单产最高,标兵和健宝次之,乐食产量最低。在呼和浩特地区及气候相似地区,蒙农青饲1号、健宝、标兵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2种北京市居住区常见绿化树种蒸腾特性,并以此估量其对于周围环境降温增湿的能力,旨在量化园林绿化树种的生态效益,为城市居住区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2个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多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基本呈现出早晚低、午间前后高的特点,单日内平均蒸腾速率值最高的为旱柳;除个别树种外,供试树种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温度、气温等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土地面积的降温增湿能力最强的树种为旱柳,榆叶梅和一球悬铃木在12个树种中居于前列;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为金银木、紫丁香。  相似文献   

10.
闽楠不同季节光合特性日进程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珍贵用材树种闽楠(Phoebe bournei)为研究材料,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测定仪和OS5p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和分析其在不同季节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探究其日进程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闽楠不同季节光合特性日进程变化有所差异。其中,Pn、Tr、Gs等均呈春秋"单峰型"、夏冬"双峰型"变化曲线,Ci为四季"U"型,WUE呈四季"双峰型"曲线,而Ls呈春秋冬"单峰型"、夏季"W"型曲线。不同季节Fv/Fo呈春秋"V"型、夏冬"双峰型"曲线,Fv/Fm四季均呈"V型"曲线,NPQ四季日进程变化无明显规律。Yield、q P和ETR日进程均呈春秋"单峰型"、夏冬"双峰型"变化曲线。闽楠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整体呈秋季较大,冬季较小,即秋季为闽楠生长期,而冬季存在生长休眠期。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城市人工林天然更新组成结构与年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样地网格调查方法和年轮分析法,研究了哈尔滨市6种城市人工林群落(落叶松林、白桦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黄波罗林和樟子松林)的更新数量、更新树种组成结构和更新幼树年龄结构,以便定量评价其天然更新效果,揭示其自然化过程,探讨城市人工林自然化经营模式.结果表明:6种城市人工林群落天然更新数量分布在4 650~42 934株/hm2之间,均达到了一般更新造林的标准(4 444株/hm2); 6种城市人工林群落更新幼树均是由水曲柳、黄波罗、家榆、糖槭、蒙古栎和胡桃楸所组成,但各群落更新优势种或共优种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6种城市人工林群落更新幼树的年龄结构均是以1~10年生占绝对优势地位(77.27%~99.14%),并以水曲柳更新占优势,11~20年生占次要地位(0.60%~17.85%),以水曲柳、黄波罗和家榆更新占优势,而21~30年生相对较少(0.26%~6.25%),以黄波罗和家榆更新占优势;依据群落更新幼树的组成结构与年龄结构,提出了6种城市人工林群落的近自然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蓝光对黄化小麦幼苗NO3^—吸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蓝光对黄化小麦幼苗NO-3吸收,植株NO-3含量及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促进幼苗对NO-3的吸收,提高幼苗中的NO-3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其作用均比红光和白光强.蓝光可能通过促进幼苗对NO-3的吸收和转运并增大NO-3代谢库而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黄山松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黄山松在不同季节的蒸腾及水分生理生态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年龄段黄山松1年生针叶的时蒸腾强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均呈明显的双峰曲线,但是峰值出现时间不同;幼龄阶段的时蒸腾速率与时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的基本相似,而中龄和中幼龄黄山松,其时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幼龄黄山松受气孔的限制较明显;蒸腾速率日均值的季节变化3个年龄段黄山松均为夏季的蒸腾速率较高;各年龄段黄山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排序为中幼龄(5.062)>幼龄(3.383)>中龄(3.011),中幼龄黄山松具有较高水分利用效率表明其能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通过季节均值比较,发现夏季黄山松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是其能生长在土壤浅薄甚至岩缝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蓝光对黄化小麦幼苗NO-3吸收,植株NO-3含量及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促进幼苗对NO-3的吸收,提高幼苗中的NO-3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其作用均比红光和白光强.蓝光可能通过促进幼苗对NO-3的吸收和转运并增大NO-3代谢库而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曲柳和紫椴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易遭受霜冻危害的问题,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GA_3和NAA对水曲柳及紫椴幼苗进行了处理,通过对叶芽萌动时间的调查,探讨赤霉素GA_3和生长素NAA对试验苗木叶芽萌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紫椴幼苗叶芽萌动旺盛期较水曲柳提前4 d左右。各浓度的CA_3和NAA处理对水曲柳、紫椴幼苗叶芽萌动期的作用分别为:低质量浓度的GA_3和NAA处理无影响;高质量浓度(150 mg/L)的GA_3处理的叶芽萌动旺盛期分别推迟1 d和4 d,高质量浓度(500 mg/L)的NAA处理,分别推迟了2 d和3 d。  相似文献   

16.
灰藜光合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晴朗无风的天气条件下,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灰藜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性及光合有效辐射(PAR)、田间CO2浓度(Ca)、空气湿度(RH)和空气温度(Ta)的日变化规律,分析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灰藜的Pn、Tr和Gs的日变化均为典型的"双峰"曲线,峰值和低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峰值约出现在12:00和14:00,约13:00处于"低谷";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灰藜的Pn、Tr和Gs与PAR、Ta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RH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Ca的负相关关系不显著,并且三者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7.
该文探讨了华山松不同叶龄、不同部位的针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华山松针叶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先减小后增大的动态规律,在12:00达到最低值;而向阳针叶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12:00达到最大值,说明华山松具有在强光条件下通过热耗散作用降低光合机构受光抑制程度和免受光氧化破坏的机制。②华山松阴生叶的各项荧光参数日变化幅度均较小,阴生叶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Fv/Fm、电子传递效率(Fm/F0)及PSⅡ潜在活性(Fv/F0)均明显高于阳生叶,但阴生叶的NPQ明显低于阳生叶,尤其是幼叶。③针叶叶龄越小,Fv/Fm越低,针叶所受光抑制程度越深,热耗散机制启动得越早、越强。④与阳生叶相比,在不同测定时期阴生叶均具有更高的Fv/F0和Fv/Fm;阴生、阳生针叶荧光参数的变化较叶龄荧光参数的变化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氮肥运筹对郑麦9023旗叶生理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不同追氮时期条件下,以孕穗期追施氮肥(60%)处理的叶绿素和氮含量最高,硝酸还原酶(NR)活性最强,并且该处理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较拔节期、返青期追施氮肥及氮肥全部底施处理分别提高了5.8%、17.2%和38.5%。由此可知,小麦生产上少施基肥,中后期适当重施追肥,不仅有助于旗叶叶绿素和氮含量的同步增加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改善,而且有利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防止叶片早衰。  相似文献   

19.
卢伟  范文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27-13931
以哈尔滨实验林场为研究区,利用可以测量枝叶聚集程度的植物冠层分析仪作为叶面积指数(LAI)测量仪器,分别收集研究区水曲柳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夏季LAI数据和冬季的木质部面积指数(WAI)数据,从植被面积指数(PAI)中移除木质材料的信息,获得叶子信息,修正了TRAC测量中所需参数——木质部占总植被面积的比率α,计算了哈尔滨实验林场的水曲柳林和落叶松林的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曲柳林的LAI平均值为4.099,落叶松林的LAI平均值为5.176;水曲柳林的LAI与有效植被面积指数(PAIe)的平均值差别不大,这是由于水曲柳林的木质部分对叶面积指数的贡献与其叶片的聚集度效应基本相当,落叶松林的PAIe与LAI相差达到27%之多,针簇内部尺度的聚集度指数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针叶林的LAI测量必须要考虑叶子的聚集度效应;哈尔滨地区的水曲柳林TRAC改正参数α的参考值为0.24,哈尔滨地区的落叶松林TRAC改正参数α的参考值为0.30.  相似文献   

20.
光/暗转换对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小麦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光/时间转换对植物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在很大程度上调控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一经暗处理,小麦幼苗体内NRA在10min内显著下降,恢复光照处理后NRA又很快上长,暗处理幼苗与光处理幼苗硝酸还原动态有明显差异,尤其在测定时间为2min时差异最大,暗处理后植株硝酸还原酶对Mg^2 抑制的敏感性增强,短时间暗处可引起NRA的快速下降,而随后给予光照NRA又能快速提高,研究结果说明暗处理后该酶的调节特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