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系统调查方法研究了川东地区柑橘矢尖盾蚧的发生消长规律。明确了此虫在该地区一般1年发生3代,少数年份发生2代。第1、2代各龄若虫的发生均呈明显的双峰型。害虫主要在树冠的东、西方位和树的中、下层及内膛越冬。幼蚧始见后20d为第1次施药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对柑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lis(Hendel))危害柑橘的田间调查表明,该虫在温岭市主要危害当地柑橘早熟品种"早熟(宫川)蜜柑"为主;1年发生6~7代,主要危害代为4~6代,且世代重叠;危害柑橘橘果于11月上、中旬达危害高峰;失管的橘园成虫量高,橘果危害严重.采取性诱剂诱杀、清洁橘园、药剂防治等防控技术措施,可有效防控柑橘小实蝇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甘蔗条螟预测方法和防治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螟[Procerasvenosatum(Walker)]是甘蔗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造成甘蔗产量损失5%~10%,个别蔗田达25%以上。甘蔗条螟的预测和防治,历来采用水稻螟虫的方法,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为此,我们在调查该虫发生和为害特点的基础上,改进了预测方法和防治技术,经多年实施,该项技术的改进,每年每亩蔗田可节约预测和防治费用150~200元。现总结介绍如下:1发生为害特点1.1年发生简况该虫在厦门地区1a发生3代,各代期距60~70d,其中第三代长达220~240d。以老熟幼虫在蔗秆叶鞘内侧结茧化蛹越冬。一般年份越冬代成虫始盛期、高峰期和末期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柑橘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woglumi Ashby)国际贸易双边协定中涉及限定性的有害生物,自1995年以后上升为主要害虫,而且诱发严重的煤烟病,给生产造成损失很大。1998年以后,我们对该虫的灾变规律、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橘黑刺粉虱在鄂西河谷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期虫态单一;通过试验,黑刺粉虱的最佳防治时期为:秋、冬、春连旱年份第1代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暖冬年份2月中旬至3月中旬防治越冬代效果较好;同时还试验筛选出了3个防治黑刺粉虱的农药配方,通过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杨明霞 《植物医生》2009,22(4):43-44
柑橘大实蝇是我国检疫性害虫,针对该虫的主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特点,通过长期观察和试验示范,总结出该虫的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控制了其发生范围,促进了柑橘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6.
曾泉 《湖北植保》2001,(6):21-22
柑桔矢尖蚧在枝江市1a发生3代,为害叶片、枝梢、果实,受害严重时引起整株枯死。本文结合我地发生情况就其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及综防技术作具体阐述,为控制该虫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浙江柑橘木虱田间发生调查、带毒检测和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柑橘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不仅是重要的柑橘害虫,而且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媒介。由于近年来我国橘区冬季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浙江省近3年普查的结果,柑橘木虱地理分布明显北移,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掌握柑橘木虱田间发生规律,探索防治技术措施,科学有效开展防治,2002~2003年我们进行了柑橘木虱发生调查、带毒检测和药剂防治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发生规律调查在浙江省乐清市湖雾镇定头村5年生伊予柑果园内进行。确定伊予柑5株,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确定20个枝…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柑橘红蜡蚧在我市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果农防治困难,损失较大。为此,我们对该虫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安全有效地控制了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9.
黄建军 《植物医生》2001,14(4):24-25
玉屏县位于贵州东部 ,地处东经108°47′~109°9′,北纬27°7′~27°31′,属平坝、丘陵、山区兼有地形 ,一般海拔400m~600m ,最高950m ,最低315m ,常年种植水稻4000hm2 左右 ,稻纵卷叶螟历来是玉屏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多为大发生年份 ,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据县植保站从1995至2000年对该虫进行系统调查 ,基本摸清其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该虫在玉屏县1年发生4至5代 ,第3代为主害代 ,一般年份发生面积在2800hm2 左右 ,损失稻谷200万kg,…  相似文献   

10.
温州蜜柑是宜昌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面积达1 1 1 71hm2 ,1 999年柑橘产量达 2 0万t以上。 1 998~1 999年 ,宜昌县小溪塔镇柑橘爆皮虫 (AgrilusauriventrisSaunder)发生严重。 1 999年 5月 2 4日调查 ,为害面积达 52 5hm2 ,占全镇柑橘面积的 1 4.6%,尤其是该镇梅子垭、新桥边等村 ,被害株率达 80 %以上 ,百株有爆皮虫幼虫 3 3 2 0头 ,严重的田块虫株率达 1 0 0 %,柑橘树死亡率达 8.3 %。据笔者观察 ,爆皮虫在宜昌县 1a发生 1代 ,多以不同虫龄的幼虫在柑橘树干木质部的浅处越冬。 3~ 4月幼虫在树干内开始…  相似文献   

11.
黑纹粉蝶的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纹粉蝶PierismeleteMenetries是江西山区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目前只发现在萝卜、白菜和芥菜上为害,以幼虫取食叶片和荚果。该虫在江西一年发生2~4代,春季1代,以蛹越夏,秋季1~3代,以蛹越冬。由于越夏代成虫的羽化期和产卵期长,导致了世代重叠。雌虫寿命一般7~15d,每雌产卵量可达200粒;卵单产于叶片背面,卵期3~8d;幼虫期12~26d;非滞育的蛹期7~24d,越夏的蛹期104~178d,越冬的蛹期97~157d。  相似文献   

12.
三化螟是我县水稻的常发性害虫 ,2 0世纪 (下文同 ) 5 0年代至 80年代初期发生较重 ,80年代中期以后 ,虽有个别年份某个世代发生有所上升 ,达中等或中等偏重程度 ,但绝大多数年份各代为轻发生、局部中等偏轻 ,常年发生面积、残虫密度、为害率均较低。总体来说 ,我县近十多年来三化螟为轻发生。现将其发生情况和原因分析如下 :1 基本发生情况1 .1 发生程度轻、面积小 我县属三化螟 4~ 5代发生区 ,历年灯下均有 5代成虫 ,第 2、 4代为主害代 ,常以第 4代幼虫和第 5代幼虫混合越冬。分析1 987~ 2 0 0 1年 1 5 a有记录的 72代次的发生情况 …  相似文献   

13.
桃源县柑橘大实蝇的发生危害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调查了桃源县柑橘大实蝇的发生危害特点、传播途径、发生规律及其生活习性,研究提出了该虫的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莫红星 《广西植保》2015,28(2):32-34
2008年资源县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为近10a来该虫发生最为严重的年份,第3代发生和为害面积超过水稻种植面积的90%,第4、5代连续重发。经分析认为:虫源基数大、气象条件利于迁入、田间小气候及水稻种植制度有利于其繁殖为害是2008年资源县稻纵卷叶螟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石刁柏负泥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清  樊瑛 《植物保护》1996,22(1):20-22
石刁柏负泥虫是药用植物石刁柏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北京1a发生4代,世代重叠。第1代成虫出现在5月下旬~6月下旬,第2代为6月下旬~7月中旬,第3代为7月下旬~9月中旬,第4代为9月下旬~10月中旬。第4代成虫10月下旬钻入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出土活动。  相似文献   

16.
桑白蚧是古田县柰、李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果农因未掌握其发生规律,往往错过防治适期,防治药效很差,常造成柰、李树树势衰退,枝梢枯死,严重的整株死亡。为此,笔者于1995~2001年在城关附近柰园取样观察,随机剪取有虫枝条于室内镜检雌成虫产卵情况,各代成、若虫出现始期、盛期、终期,以及为害习性和天敌的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发生规律桑白蚧在本县1a发生4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柰、李树上越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产卵(暖冬年份2月中旬中可见产卵)。卵产于雌虫介壳下,4月上旬产卵结束。若虫一般于…  相似文献   

17.
自90年代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本地发病面积不断扩大,为害逐年加重,据统计1999年,全台州地区发病面积已达到1.33万hm2。其中以连作晚稻发病最重,一般发病田块丛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达30%~80%,最重的田丘丛发病率达95%以上。业已成为当前威胁我市水稻生产的一种灾变性病害。该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毒所致,在目前生产上尚未抗病免疫良种与有效治疗病毒病药剂可提供的状况下,治虫防病成了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主要手段,但治虫防病的效果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尽人意。笔者认为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应搞清传毒昆虫灰飞虱在本地的发生规律及侵染特性,其次是了解水稻的主要感染期,并依此来制订防治方法。本文是根据我们近几年来在台州临海市病区基点开展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实践的成功经验。对该病治虫防病策略的报道。 1 传毒昆虫灰飞虱的发生时期   根据我们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灰飞虱在本地一年发生6代,各代发生盛期是:越冬代成虫在3月上、中旬;第1代若虫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在5月中,下旬;第2代若虫在6月上、中旬,成虫在6月中、下旬;第3代若虫在7月上、中旬,成虫在7月中、下旬;第4代若虫在8月上旬,成虫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5代若虫在9月上、中旬,成虫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第6代(越冬)若虫在10月中、下旬,2代后各代发生期相互重叠。  相似文献   

18.
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上三大害虫之一,常年发生5~6代。其中第一代蛾在4月中、下旬即有始见,但虫量极少,普通年份均未有明显的发生。故该虫全年的主要虫源是来自于第二代的迁入,该代蛾的迁入主峰早的年份可在5月底,迟的年份则可在7月上旬。由于第一代与第二代在发生上缺乏直接的联系,因此第二代的测报上往往就只能依靠逐日田间赶蛾,不能作出提前的预报;无法及时地指导防治,被动性较大,现根据本站1970年至今的有关的测报数据,试运用平稳时间序列法(自回归法)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组成二个预报工具,以对我县稻纵卷叶螟第二代的迁入要素作早期预报,用于指导大田赶蛾等测报工作,试探对迁  相似文献   

19.
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在梧州市1a发生7~8代,该虫主要发生危害时期为春、秋两季.在高温的5~7月卵的孵化率较低,一般为10%~30%.当田间橙黄色卵粒数达总卵量数30%之后2~3d即为幼虫盛发期;以小白菜为例,其防治指标是:苗期1000~1 500头幼虫/667m^2,成株期~中后期20~30头幼虫/百株。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2014—2016年,采用性诱监测方法对浦东桃园梨小食心虫田间成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该虫在上海地区每年发生4—5代,4月上、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越冬代和第1~4代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中、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7月中旬是该虫全年为害高峰期,蛀梢率达18.50%~36.40%,蛀果率达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